目前网络舆情的 态势特征及其应对 王国华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博导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主任 Email:mpawin@mail.hust.edu.cn 027-87558018,13886035076 2012.04 武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解读《金星秀》节目. 节目宗旨和定位: 关于文化碰撞、文化交流的节目,直击文娱热点,关注 民生等问题 节目形式: 脱口秀 节目时长: 70 分钟 节目段落: 脱口秀、有话问金姐、金星时间.
Advertisements

DOC 推廣活動 月餅星光大道. 中秋 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 古人將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而一季又 分為孟、仲、季三月,八月是仲秋之月, 而十五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正處在秋 季的正中,所以把八月十五稱為「中秋」 或「仲秋」。  中秋夜,月亮最圓,月色最美,因此人們 把月圓看成是團圓的象徵,同時也稱八月.
“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 品。 ” (巴金) “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 (李健吾) 《雷雨》的社会影响。 1935 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 本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 又被译成日文。
中 五 級中 五 級 戰後國共關係 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國歷史科 1 )認識國共政治協商的概況 2 )認識國共內戰的概略經過及結果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不吃早餐的影響: 體內的葡萄糖無法 足夠供應給大腦與 肌肉,會感覺疲勞, 注意力無法集中。。 營養的早餐:乳品 + 全榖類食品 + 蛋白質 + 水果 早餐你吃了嗎?
制作人 : 林 熹 黄语欣 方诗涵 李雅雯 林怡芳 林 萍 蔡颖琦 徐丽珊 成员 : 工作 : 林 熹 幻灯片 黄语欣 图 片 方诗涵 写计划书 李雅文 资 料 林 萍 日 志 林怡芳 资 料 徐丽珊 资 料 蔡颖琦 资 料.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余跃强 章腾勋 王航 余跃强 章腾勋 王航 2 目 录目 录目 录目 录  前言 前言  概述 概述  形态和生活史 形态和生活史  寄生适应特征 寄生适应特征  致病机制与症状 致病机制与症状  诊断 诊断  流行情况 流行情况.
今天的矿工路 六十年代的矿工路.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主讲人:王海斌.
极目古今话短长 ——中国侠的历史文化文化诠释 汪聚应
易物之家 有限责任公司.
人文地理專題研究 王志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哲学与人生》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说课 三原职教中心 许红.
2014年爱婴医院复核方案解读 省卫生计生委妇幼处 邱灵.
导言 第四 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举国上下抗击风雪灾害专刊 温暖行动 灾情告急年关近 万众一心齐抗灾 可歌可泣留千古 温暖行动遍人间 导读提示 阳关雨露出版社
五个”名“工程 天下和谐 向善大典暨新春禅文化节推广方案
2014年度科技服务工作 总结交流汇报 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 2014年12月.
社團經費申請 及核銷相關規定 製作:世新大學會計室.
会计实验.
真的太经典了, 不得不看.
真的太经典了, 不得不看.
最新消息插播! 意見反應: 我是貴校學生的家長,請問貴校該給工讀生的薪水何時才肯發呢?現在已經是十一月中了,九月十月的薪水還沒入帳我們不知道是卡在哪個環節,但貴校是否知道有多少同學需要這筆錢去過生活、繳納房租? …………………………………………………….? 請各位報帳同仁、專兼任助理們務必養成平時定期清帳的習慣,不要等到年終或結案前才開始緊張。
Word2010的使用 讲解人:常蕊.
作文选刊 作文之窗
黄 河 ——中华母亲河 2014年贺年片 原创:刘忒正 改制:牛俊民.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索
土地出让转让的政策与实务 岳晓武 国土资源部利用司.
快乐假期 2010年第6期 总第54期 贝尔芬 主编 暑期作文专刊 《快乐假期》杂志社 出版.
正修科技大學典範人物專訪 寫作徵文比賽實施要點
老師:鍾郁芬 老師 指導 組長:陳欣怡 組員:曾郁雯 倪敏富 王宣化 簡宏倫 黃郁涵
题目回顾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思政课部:陈兰兰.
课程:软文营销 课题:微博软文 班级: 教师:杨俊.
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美术学院 装潢专业 2012级(3)班 郑可珊
明确考点 夯实基础 追踪热点 解题指引 ━━七八年级思想品德中考复习策略
老师:如何撰写教研文章? 主讲:石修银 谨以此赠与孜孜追求的老师 谨以此赠与改变人生的老师.
第三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 第二节: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第十九章 散文 教学要求: 了解散文的含义、分类、特点,学习写作抒情散文。 重点: 散文的特点,散文的写作。 难点: 散文的写作训练。
依“标”据“本”,命制考题 发表于《数学教学》2006年第9期 (华东师大核心“CN”刊物)
12星座 对于星座,你又知道多少呢? 第一刊.
电大教研活动 如何规范电大网上教学辅导 程庆峡 2010年4月 电大教研活动.
技师专业论文与答辩 技师专业论文与答辩辅导 2016年3月.
模块4 授导型教学的设计 陈冬.
农机化项目管理培训会 柳州市农机局 郑崇宁
一二·九运动                                                                    0712班.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王典伟.
数学通报简介 ——如何写稿及投稿 数学通报 郑亚利 2014年8月.
温 馨 提 示 感谢您从“河姆渡教师教育网”下载使用该PPT文件,仅供学习参考,未经作者同意勿在公开场合使用,谢谢合作!
出口农产品风险管理 企业分类及监督管理表格
学生顶岗实习系统 培训教程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推进《玻璃钢制品工》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
本期导读: 1版 习 惯 2版 的 十个做人的好习惯 3版 力 4版 量 5版 6版 7版 8版
● 四 (2)班 家 长 网络交 流 会 ● 快乐成长 与您 共享 家庭 学校 社会.
学科科研工作与科研 奖励政策解读讲座 朱文斌 博士 教授 2015年9月8日.
国家公务员制度讲座 期末复习.
魅 力 中 国 笑看历史风云 情系似水流年 品味剧里人生 享受剧外精彩 每周新看点 ——
第9章 金融监管.
中国市县招商网 会展案例.
首都师范大学.
精彩影视节目预告 本周收视导航 –
關心今天的老人, 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 作者:周儀.
中国天气网用户价值研究 iUserTracker数据挖掘.
CNNIC中文域名系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什么叫浪漫?明知那个女孩儿不爱他,还送给她999朵玫瑰;
《郑伯克段于鄢》 黎兰老师制作.
仲裁处理细则及常见问题解析.
嘉義縣立溪口國民中學 辦理96年度推動自由軟體學校資訊融入教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目前网络舆情的 态势特征及其应对 王国华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博导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主任 Email:mpawin@mail.hust.edu.cn 027-87558018,13886035076 2012.04 武汉

网络舆情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胡锦涛2008.6 要“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建立网络安全评估机制,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10 美国的“互联网自由战略”——2011年2月1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 “互联网自由”演说,结合北非中东的“茉莉花革命”,表示要将“互联网自由”纳入美国外交政策框架——即和平演变的“公共外交”,通过“直接”与他国网民对话以影响其价值观和行动,从而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

舆情与网络舆情 舆情类型:社会舆情、网络舆情、境外涉华舆情、社会思潮、特定事项舆情。 舆情是含有态度倾向的信息或信息集合。有关公众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信息就是舆情。 舆情与舆论、民意。 网络舆情:人们在网络上呈现和表达出来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信息,即网络上的舆情。 舆情类型:社会舆情、网络舆情、境外涉华舆情、社会思潮、特定事项舆情。

目 录 1 网络时代的网民与网情 1.1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1.2 中国互联网发展总体态势 1.3 中国互联网结构特征 目 录 1 网络时代的网民与网情 1.1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1.2 中国互联网发展总体态势 1.3 中国互联网结构特征 1.4 中国网民行为特点和及其意义 2 网络时代与网络社会 2.1 网络开创新时代 2.2 网络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2.3 互联网的军事影响 2.4 网络是把双刃剑 3 互联网传播特征及其社会政治意义 3.1 网络时代的社会传播特点 3.2 网络时代的言论表达特征 3.2 网络时代的社会政治意义 4 网络的社会政治挑战及其应对 4.1 目前的网络舆情特点 4.2 网络的社会政治安全风险 4.3 网络时代的舆论引导 4.4 突发事件网络与媒体应对

1.1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统计数据 基于CNNIC第29次统计报告 1 中国的网情与网民 1.1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统计数据 基于CNNIC第29次统计报告

网民人数与普及率

手机上网人数

上网时间(小时/每周)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职业结构

收入结构

城乡结构

上网场所

1.2 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0亿,较2010年底增长19.0%。拥有IPv6地址9398块/32。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域名总数下降为775万个,其中,.COM域名数量为364万个,占我国域总数比例为47.0%,.CN域名为353万个,占比为45.5%。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站数量为230万。国家在2010年加大互联网领域的安全治理力度后,中国网站数量下降,而整体质量得以提高,2011年网站数量重新开始稳步回升。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页数量为866亿个,比2010年同期增长44.3%。 中国国际出口带宽数2011年12月底为1,389,529Mbps,较2010年同期上涨26.4%。

2011年各类网络应用使用率

1.3 互联网整体状况和趋势 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2011年网民全年增长5580万,普及率提升4%,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 我国.CN域名数和网站数变化出现转折点。截至2011年12月底,.CN域名总数达到353万个,较2011年6月上涨0.7%;网站数经历一年多的下降之后,稳步回升至230万个。.CN域名数和网站数均结束了跌势,开始稳步回升。 网络新闻使用率快速下降。近年来网络新闻使用率持续下降,2011年尤为明显。2011年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增速仅为3.9%,使用人数为3.67亿,使用率从上一年的77.2%下降至71.5%。 电子商务类应用继续稳步发展。包括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旅行预订在内的电子商务类应用在2011年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较上年底增长20.8%,网上支付用户和网上银行全年用户也增长了21.6%和19.2%,目前用户规模分别为1.67亿和1.66亿。 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微博快速崛起,目前有将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到48.7%。传统的交流沟通类应用则出现大幅下滑:电子邮件使用率从2010年的54.6%降至47.9%,论坛/BBS则由32.4%降至28.2%,博客/个人空间从64.4%降至62.1%。 网络视频用户增幅明显。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用户规模较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是中国网民继即时通信、搜索、音乐、新闻之后的第五大应用。

1.4 中国网民结构特征 网民规模达5.13亿;即时通讯用户3.98亿,博客2.90亿,BBS1.41亿,微博客3.53亿,手机用户9.12亿。 年龄结构:30岁以下青少年网民占58.2%; 职业结构:底层职业者(包括学生)占70.1%; 学历结构: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77.6%; 收入结构: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网民占60.8%; 上网时间:平均18.7小时/周; 中国网民:两多两低一长—年轻人多、底层/边缘群体多,学历低、收入低,上网时间长。

1.5 中国网民的行为特征 行动化、组织化 情绪化、激进化 民粹化、极端化、片面化 泛道德化 泛政治化 炒作、微观、起哄

网上“黑五类”:公务员、警察、城管、医生、教师 网络群体极化——激进化、情绪化 网上“群体极化”倾向:网民一开始即有某些价值偏向,匿名发言容易态度偏激,众多贴文气氛渲染,观点相近人群频繁沟通,人们朝偏向继续移动,形成极端观点,意见呈两极化,极端赞成和极端反对,发展为口水战和人身攻击。 网上“黑五类”:公务员、警察、城管、医生、教师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小结:中国网民与欧美网民上网习惯 的差别及其意义? 与现实社会人口结构基本一致; 上网时间适当:一半以上的网民每天上网时间不到2小时; 上网干什么:信息获取、商务活动、交流沟通、娱乐; 网络是表达渠道之一,其他渠道畅通 发展平衡,互联网深度渗透 中国网民 两多两低——年轻人多、底层/边缘群体多、学历低、收入低; 上网时间更长:68.8%网民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 上网干什么:首先是娱乐,其次是交流沟通,其后是信息获取,最后是商务活动(目前正在变化); 更愿意网上表达:网络几乎是唯一的表达渠道; 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互联网深度不足。

2 网络时代与网络社会

2.1 互联网开创新时代 泛在网络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移动互联网迅速扩展,无处不在。 微博、SNS正在成为主要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络不断膨胀:其技术、应用、规模、深度、广度、影响力。 泛在网络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泛在网络(Ubiquitous Network ): 4A时代——anyone、anytime、anywhere、anything可达、可及、可行。网络从E时代到U时代:扩展、深化、提升。

微博虽小 能量巨大 小微博,大文化;小载体,大能量;小窗口,大变革。微博是平等的信息生产和传播平台。人人可用,人人可写。信息发布、传播成本和智力门槛很低。 自媒体特征尽显!“我+手机+互联网=更强大的我!”——如江西宜黄事件中的钟九如、温州动车事故 “粉丝超过一百,是一本内刊;超过一千,是布告栏;超过一万,是本杂志;超过十万,是份都市报;超过一百万,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一千万,就是电视台;超过一个亿,你就是CCTV了!导演冯小刚,他的粉丝超过5 0 0多万,他就是个冯通社啊! 微博女王姚晨,粉丝超过1000万”。

2.2 互联网打造新社会 网络打造新社会——网络社会! 网络带来新经济 网络开辟新政治 互联网是新知识、新文化的宝库 2.2 互联网打造新社会 网络带来新经济 网络开辟新政治 互联网是新知识、新文化的宝库 互联网是新思想、新价值、新道德的源泉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的新阵地,是没有硝烟的新战场 网络舆论攻击 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 互联网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网络打造新社会——网络社会!

2008年奥巴马总统选举 成立网络竞选团队,制定网络传播和网络竞选战略; 建立竞选官方主页,宣传政纲,组织动员、扩大影响; 进驻各主要网站:包括Facebook/Myspace/Eventful(赛事活动网站)/Flicker(图片共享网站)),全方位宣传造势,激发年轻选民; 向Google、Wiki投放搜索关键字广告和关键词条; 在游戏网站打广告,通过各类视频网站宣传政治主张; 通过手机短信进行组织动员,竞选、拉票、游说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筹款,网络筹款达6.2亿美元(对手麦凯恩为2.3亿美元),大部分是100美元以下的小额捐款;

2.3 互联网对军事和战争的影响 互联网赋予战争崭新涵义: 非单纯军事的总体战:全面的较量、综合国力的较量 互联网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互联网对军事总体战略影响 网络对战争战略和战争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对战场、战术的影响 网络对军事和战争的影响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美媒-网络攻击将成为常规战争手段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网络威慑对战争颠覆性影响堪比核威慑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互联网赋予战争崭新涵义: 非单纯军事的总体战:全面的较量、综合国力的较量 对基础性资源和力量的要求更高、依赖性更强 对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政府能力和意志、国民素质、社会动员要求更高 信息战、舆论战、心理战、经济战、金融战、政治战、文化战、外交战、战略资源战等非军事较量将普遍、综合运用 非优势方骚扰性破坏易,实质性打击和取胜难 取胜的标准不是消灭对方,而是制服对方 优势方可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胜利

3 网络的传播特征及其社会政治意义 信息无限,网络无疆!

3.1 网络时代的社会传播特征 众声喧哗的草根时代:谁都在说、谁都想说、谁都能说。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直播:人人都是记者、电视台、通讯社——我的日报、自媒体。 炒作、操纵:无围观不网络,不炒作就没有网络新闻。 符号化、标签化:—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躲猫猫、打酱油、被就业、有木有、伤不起、萌、Hold不住……加深传播印象。 娱乐化、幽默化、戏谑化:一切事件、一切人物、一切言行都能被娱乐化、恶搞化,加强传播效果。

3.2 网络时代的言论表达特征 无禁区、弥漫化,无所不包无所不报; 情绪化、反讽化、无厘头化; 片面化、负面化、极端化、一边倒; 民粹化、泛政治化、泛道德化; 网络舆论和网络民意日益分化、对立化; 围观起哄,燃点低、爆点低; 瞬息万变、热点频出。

3.3 网络时代的社会政治意义 无所不在、无法隐瞒——人海战术、人肉搜索。 强力监督——人人头上都有摄像头!互联网使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变硬、变实、变强! 解构化、去中心化、颠覆权威——一切皆可戏说、恶搞、解构、颠覆! 第四媒体——网络反映社情民意、社会舆论; 网民从说到做:影响舆论、影响事件走向、影响司法进程、进行政治抗争、采取社会行动; 社会组织、动员、学习、操练的新工具和平台

小结:互联网的社会政治影响 积极影响:减压阀、助推器 社会更加开放、表达更加畅通; 公共参与和社会交流沟通更加便利、迅捷; 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更强、更实、更硬、更密; 官民沟通:更有利于民意表达、民情反映、民智汇集; 促进政府政策水平和党的执政能力提升 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力。 消极影响:放大器、反应炉 社会舆论极端化、负面化、一边倒; 社会发动更迅速便利,加剧社会稳定、国家安全风险 互联网监管难度增加,网络炒作和网络操纵加剧,网络攻击、网络破坏频繁; 信息过载、信息碎片化、去中心化,核心价值、道德、历史文化被消解、颠覆; 对政治、社会、文化、司法、意识形态、国家安全构成多方面的威胁。

4 网络舆情的挑战及其应对 4.1 目前网络舆情特点 4.2 网民关注焦点及诉求取向 4.3 互联网的社会政治挑战 4.4 网络舆情的应对与治理

4.1 目前网络舆情特点 普遍化、多发化:天天有看点、网络很热闹。 海量化、广泛化:任何事都可能引发的网络舆情。 负面化、情绪化、一边倒:以揭露、抨击为主,指向官方,涉官、富、警等的舆情一边倒。 交互扩散和影响:网上网下、媒体之间、网民之间交互影响。 燃点低、爆点多、非预期性:对事件的误读、误解、扭曲, 往往出乎意料! 标签化、符号化:标签性概念成为社会流行语:躲猫猫、七十码、范跑跑、俯卧撑、打酱油、楼倒倒、替谁说话、被自杀、等地震、跨省追捕等。 恶搞化、娱乐化、反讽化: 对事件舆情进行汇编整合,形成具有艺术色彩的段子、顺口溜、视频等,吸引网民。如正龙拍虎、烈女传、恨爸不成钢等。

4.2 目前网民的关注焦点及诉求取向 网民关注:利益相关、价值关联、利害冲突、社会热点、大事要事、新奇怪异、灾害事故、群体性突发事件等。 1、事件真相,信息渴求——知 离奇性;暴力性;复杂性 2、利益相关,利益诉求——利 社会普遍性问题-民生问题;个人利益问题; 3、权力运用与权利保障——权 官僚主义;权力暴力;司法公正 4、道德关怀和价值评判——义 利益失衡;道德失衡;价值观冲突的问题 5、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急 突发性;危害性;不确定性 6、新奇、怪异、娱乐八卦——奇 网民关注:利益相关、价值关联、利害冲突、社会热点、大事要事、新奇怪异、灾害事故、群体性突发事件等。

专栏:群体性事件的新动向 2、以经济利益性议题为主。往往从民生、民权问题切入,进而泛政治化和泛道德化,具有鼓动性和敏感性; 1、暴力、暴烈程度显著上升,暴力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2、以经济利益性议题为主。往往从民生、民权问题切入,进而泛政治化和泛道德化,具有鼓动性和敏感性; 3、国际国内交叉,国内民众上访、闹事力图“国际化”; 4、政府公信力下降,社会对立加剧,民众对公力解决途径和常规解决方式存疑,“信法不如信访、信访不如信闹、闹小不如闹大!” 上诉→上访→上房→上网! 5、群体性行为的集体性、集群性、组织性在增加; 6、知识精英由旁观者转为参与者,提供和意识形态的支持,精英从“说”到“做”; 7、网上网下共振:互联网起了激活、放大、组织、动员、发动作用。网上网下合流共振,社会对立气氛陡增。

4.3 互联网的社会政治挑战 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动员的沃土,是突发事件演变为公共政治事件的重要推手,对社会和谐稳定,甚至对政治安全、政权更迭都有重要作用。 互联网给社会管理带来的极大挑战:引发信仰危机、信任危机、舆论危机、管理危机、安全危机。 互联网是双刃剑,网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不能简单地将网络和网络舆情当敌人,要正确认识,善加利用。

4.3 互联网的社会政治挑战 4.3.1 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的挑战——信仰危机 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使各种思潮、各种观点涌现,在世界范围内自由频繁地交流、交融、交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网络带来的各种思潮,直接冲击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矛盾,更容易出现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迷惘、道德失范、封建迷信乘虚而入等问题。 网上曾热炒过 “白毛女是否该嫁黄世仁”的问题。当时网上调查,赞成该嫁的占53%,反对的占47。这反映历史观的虚无和价值观的嬗变和社会基本信仰的流失! —— “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 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会思潮的发展,网上意识形态、思想观点的争论、争吵、争辩将会长期存在,并日趋激烈。

4.3 互联网的社会政治挑战 4.3.2 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挑战——信任危机 网络时代,个别官员在处理社会问题时的迟钝、无知、蛮横等不当表现,都会在网上被无情渲染;少数官员的腐败、无能、低效等,都会在网上被迅速放大,并不断侵蚀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 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容易成为网络新闻炒作的焦点。一旦这些人卷入网络事件,网友往往一边倒地同情另一方,对政府行为做“有错推定”,形成压倒性的舆论声势。 互联网使社情民意得到表达,但同时也在曲解和撕裂社会、重组人群,使社会负面情绪、对立情绪进一步扩大。

4.3 互联网的社会政治挑战 4.3.3 对新闻宣传的挑战——舆论引导危机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是网状的、扁平的,人人都是传播者。每一个网络热词,都是一个社会热点。 事件发生后,1小时上微薄,2小时内网上就会出现文字或视频;2-4小时就会被多家网站转载;8-24小时左右网上跟帖就会达到高潮,形成热点。 面对突发事件,官方往往应对失措:麻木、迟钝,失去舆论引导的先机,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如山西“黑砖窑”事件;罔顾、蔑视民意,在汹汹民意面前,我行我素。如陕西华南虎事件;封锁,以封、堵、删应对网络舆情;抓人。甚至跨省抓捕、进京抓捕,如王帅案; 对待舆情迟钝、蔑视、封锁结果是火上浇油,导致事态不可收拾。 基层干部身处一线,直面矛盾纠纷,更应善待、善用、善管媒体网络。 舆情应对“黄金4小时”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官方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布权威消息,包括大众媒体、微博、Q Q群、BBS论坛、手机短信等,主导舆论。如不及时处理,“黄金4小时”可能就会变成“致命4小时”。 网络时代,受众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网民可以自己设置新闻议题。新闻源头不可控,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不可控,内容真假难辨,舆论容易放大、走偏,难以控制。

专栏:舆情事件中官员的失当行为 自负。在话语或行为上表现出与民对立、高高在上的官僚形象。 自私。不承认错误、问题、不足或缺点,以损伤组织和制度的方式来避免个人受到损伤。 自保。遇到事件、问题和舆论的指责、批评时采取明哲保身的措施,如逃避、沉默、找替死鬼等,伤及组织公信力。 自欺。 编造假话、托词来搪塞网民和公众的。 自暴自弃。在面对媒体、公众时胡言乱语。

4.3 互联网的社会政治挑战 4.3.2 对党的组织运作和政府行政构成挑战——管理危机 传统的执政信息是“倒金字塔”的,而信息传递方式是“金字塔”型。网络时代的“倒金字塔”反过来了。公众的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从“共景监狱”到“全景监狱”! 李源潮:互联网舆论有两大特点:一是爆炸式的扩散信息,不知真假;二是极端化的放大民意,不论是非。 “传统执政”方式受到严重挑战。网上民意汹涌,意见领袖众多。任何决策、政令都会有网上评说,形成压力。 “人肉搜索”,充当了“大字报”和“追杀令’’的角色。现在炒作盛行,水军猖狂,一些公关公司,雇佣大量“水军’’,有目的、有组织、专业化地炒作、造假、造谣。

4.3 互联网的社会政治挑战 4.3.2 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挑战——安全危机 目前,我国处于突发事件的高发期,一些社会矛盾有可能借助网络凸显、聚焦、放大,出现“蝴蝶效应”,甚至酿成危机事件,威胁社会稳定。 网络加剧、加速、催化“多米诺骨牌效应”。集体意识一旦被激活,人们就会迅速卷入骚乱,即刻升级为“社会动乱”。北非中东的“阿拉伯之春”。 乌鲁木齐“7·5’’事件,就是网上组织指挥,网下行动的方式,对社会稳定的威胁是巨大的。西方叫嚣“要用互联网崩塌中国的长城”。 网络时代,渗透性、攻击性、扩张性越来越强,给社会管理、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危机。

4.4 网络舆情的应对与治理 4.4.1加强舆情监测,做好政策宣传 传统媒体+门户网站,双管齐下。 四大商业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的重点新闻区、首页推荐新闻往往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是政策宣传和舆情监测的重要阵地,不可忽视。 倾听普通民众的意见。普通网友的意见,主要体现在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和微博中。新闻跟帖,堪称最草根的网络舆论,是了解网友意见倾向的重要途径。BBS论坛是网络舆论重要推手。微博已成为最活跃的舆情平台和舆情传播推手,微博也可以成为党联系群众、关注民情的耳目手足。 重视各领域“意见领袖”的意见。韩寒的新浪博客访问量已突破5亿。Twitter上2万名“精英”用户吸引了大约50%的注意力。网络 “1%法则”:100个人里,1个人创造内容,1 0个人和他互动,剩下8 9人只是浏览。社会上名人、名流的微博,最容易受网友关注,能够在网上呼风唤雨、左右舆论。

4.4 网络舆情的应对与治理 4.4.2 干部群众相连、网上网下互动 加强政务、党务信息发布。政府网站、微博应实现从“名片型网站”到“服务型网站”的转变。如“@平安北京”、陕西合阳“最敬业的县政府网站; 推广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江苏南通网络新闻发言人3小时内回应 ; 发展本地BBS上网减少上访!本地BBS是疏导民意的最短路径,就地解决,速度最快、成本最低。江苏睢宁在网上的西祠胡同开设《睢宁论坛官方版》。 运用好当地传统媒体; 巧用、善用微博和手机短信。

4.4.3 改进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第一时间发声,提供权威信息,发挥主场优势,做突发事件“第一定义者”。 坚持“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坚持“速报事实、慎报原因,连续发布。既不失语,又不妄语”。 注重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表明态度、公布事实、处置事件、查明原因、官员问责、善后总结。 恪守道德底线,不要违背经验常识,“不要侮辱网民的智慧”。

4.4.3 改进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续) 领导及时到场。 领导应及时赶赴现场,掌握事件动态,临场处置,避免事态恶化,防止矛盾激化。 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 就事论事,不政治化,别触碰民众敏感神经。不把具体的经济、民生问题政治化,不让各种社会压力都集中到一个断裂点上。 多部联动,有备无患,突发事件有预案。 结果至上、直面舆论、就事论事、实事求是。

4.4.3 改进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续) 治本之道在于现实社会——畅通公众和网民利益表达、保障群众权益、正视各类问题、积极解决矛盾、合理分配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新闻的发生第一位,新闻的报道第二位;解决问题第一位,舆论引导第二位。宣传部门是化妆师,不是整形师,更不是魔术师。 突发热点事件,往往是现实矛盾的反映。要平息舆论风波,重在解决实际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各职能部门联动。

4.4.4 加强和改善媒体应对 第一时间原则:及时发布信息、抢占舆论先机、掌握舆论主动权——新闻的先入为主效应; 公开透明原则:谣言止于公开; 第三方原则: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 坦诚原则:诚意、诚恳、诚实,主动面对; 情感原则:以情动人,给予关心和感情支持; 口径一致原则:认真准备,科学、严谨、统一、对外表态,避免互相矛盾、前后矛盾; 留有余地原则:速报事实、慎报原因,滚动发布; 认识、把握网络新媒体:充分运用和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善待媒体、善管媒体、善用媒体! ——快讲话、会讲话、讲真话! ——及时、公开、坦诚! ——注重实际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追求媒体公关技巧!

谢 谢 大 家! MANY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