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课题研究
第一问题: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 开展本课题研究: 一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 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 三是区域文化建设的需要; 四是实现区域课程文化资源共建与共享的需要。
具体的研究目标: 一是通过调查、搜集与整理,开发区域文化资源。 “区域性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就是将番禺区文化资源作为课程文化资源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 “区域性文化资源分为三大类:
类别 内 容 自然资源 文化类 大石“白土泉”文化,新造“小谷围”文化,石楼生态旅游文化(莲花山旅游区生态、海鸥岛水乡休闲生态、石楼种养殖生态、大岭村生态、莲花山鱼乡生态)、沙湾“滴水岩”文化、大夫山森林公园中药用植物、番禺基塘农业的发展与变迁 社会资源 市桥城区“社区文化”、番禺“桥梁文化”、“家庭文化”、“易发”商业文化、大石“房地产”文化、“特殊教育”文化,化龙镇“外资企业文化”、新造“交通文化”、石碁镇“祠堂文化”、沙湾镇“留耕堂”文化、沙湾镇“宝墨园”文化、南村镇“余荫山房”文化、沙湾镇水道变迁与人居环境、番禺路桥文化与番禺的经济发展、灵山镇农业生产条件与布局、番禺博物馆文化 人文资源 “仲元”文化、“星海”文化、“心意文化”、“绿色文化”、“STS文化”、“思维文化”、沙湾镇民间“口头文化”、大岗镇风物考究暨民间故事、灵山镇“人文资源”、沙湾镇“武术文化”、“兰花文化”、“沙湾飘色文化”、沙湾民间艺术、石楼镇海鸥岛民俗的融合与演变、石楼镇古代楹联文化、横沥咸水歌、番禺古建筑楹联、沙田区民间习俗与风土人情、南村地区人文资源、鱼窝头历史访寻、灵山航运村生活习俗、石壁村历史文化、化龙镇复苏村村人文资源、石碁屯兵文化、市桥沙头汀根村黎氏家族历史、石楼庙会文化、岭南民间服饰文化、钟村镇孔氏文化、大岗民俗文化、“岭南盆景”文化、石碁镇“对联文化”
二是通过开发系列课程资源,形成校本课程。 学科课程资源按三大系列(高中、初中、小学系列)和学科体系进行规划: 系列 内 容 高中系列 【语文】“活动课设计”系列、“对联文化”系列、“民间习俗与风情”系列、“课例范式研究”系列、“孔子文化研究”系列【数学】《必修》课资源整合系列、社区资源数学问题系列、新课程下“教与学”研究系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课程文化系列、“复习研究”系列、“《选修》教材与教法研究”系列、“问题探究与数学建模”系列【英语】“听说课活动任务设计与学生听说能力评价”系列、番禺旅游英语系列、“阅读教学的任务设计及相关话题”系列、“英语模块1-8单元配套过关小测集锦”系列【物理】“必修模块系列教学设计与课件”系列、“必修模块试题”系列“生产、生活设备中的物理学原理”系列【化学】“课程文化资源”系列、“有机化学教学资源”系列、“《必修I、II》教学资源”系列、“高考化学试题”系列、“《必修》教学设计与课件开发”系列、《实践活动》系列、《实验与探究》系列、“必修教材(三个版本)习题的整合”系列、“文(理)基础化学部分教学资源”系列【生物】“生物与环境科学”系列、“生物探究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系列、“思维导图”训练系列【政治】“必修模块学习化课程”系列【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系列、“课程资源网络构建”系列【地理】“教学设计”系列、“乡土案例”系列、“课件开发”系列、“训练题设计”系列、“复习资料设计”系列【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系列、“课程文化资源库”系列、“课程教学管理与评价系统”系列、“动态演播教学系统”系列
系列 内 容 初中系列 【语文】“教材研究”系列、“课例范式”系列、“综合活动课课例范式”系列、“诗词鉴赏与文言文解读”系列【数学】“数学网站建设”系列、“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整合”系列、“数学竞赛培训”系列、“学困生教学”系列、“学生数学价值观建构“系列、“探究性学习资源”系列、“7年级数学学习导引”系列【英语】“3A各单元课堂玩乐活动素材”系列、“校园网络环境”系列、英语“课程文化资源”系列、“英语教材2A-6A project 课题”系列、“英语语法系列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教学设计”系列、“英语单元背景材料”系列、“英语兴趣活动”系列、“中外节日趣谈”系列【物理】“备课系统资源”系列、“教学设计与课件开发”系列、“试题资源”系列、“物理活动方案”设计系列、“物理教具、学具、玩具”制作系列、“学科资源库”系列、“物理教学情景创设”系列、“STS教育”系列、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系列、“诗、联、成语、谜语、歇后语”物理学原理系列、“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课程文化系列【化学】“试题库建设”系列、“教学资源整合”系列、“STS教育”系列、《调查与研究》教学资源系列、“化学学习难点探析”系列、《实验与探究》教学资源系列【生物】“绿色资源文”系列、“校本课程”系列、“课程文化”系列【政治】“课程文化资源”系列、“教材类课程文化资源”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资源”系列、“红色资源”系列、“新闻媒体资源”系列、“人文环境资源”系列、“时事政策资源”系列、“课程教学设计”系列、“训练题”系列、“漫画”教学资源系列【历史】“课程文化资源”系列、“番禺历史与社会”系列、“以动促学”教学研究系列、“校本课程”开发系列【地理】“乡土地理教材”系列、“实践活动”系列、“文化与自然环境”系列【信息技术】“六项综合任务”模式系列 小学系列 【语文】“课程文化资源”系列、“古诗词课程文化资源”系列、“习作教学课程文化资源”系列、“走进家乡”专题学习网站系列、“口语交际课程文化资源”系列、“识字写字教学课程文化资源”系列、“教学课件资源”系列、“预习及自选作业资源”系列、“语文园地”资源系列、“课外阅读”资源系列、“单元模块研究”系列、“活动课”资源系列、“综合性学习”资源系列、“建筑文化”系列、“花卉文学素材”系列 【数学】“数学实践活动”系列、“数学教学平台研发”系列、“常见错题题型分析”系列、“探究性学习”系列、“数学文化”系列、“活动课资源”系列、“教材模块资源”系列、“对话教学”系列、“生活中的统计和概率”系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系列、“空间与图形”专题网站系列、“数学题库”开发系列、“师生成长日志(BLOG)”系列、“生活素材”资源系列、“综合应用”系列、“四个领域”课程资源系列【英语】“专题网站建设”系列、“生活素材和课本素材英语故事”系列、英语“文化素材”系列、“阅读与写作”系列、“教学课件开发”系列、“西方文化”系列、“教学话题”系列、“课外活动课程资源”系列、“听说活动资源”系列、“课堂交际任务设计与运用”系列、“词汇教学资源”系列、“英语歌谣与游戏教学”系列、“英语语法教学”系列【科学】“课程文化”系列、“电子成长档案”系列、“花卉种植”系列、“自制学具”系列、“科学实验”系列、“安全教育”专题教学系列、“校外课程资源”系列、“社会环境课程资源”系列、“课程文化资源库”建设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资源系列、“备课资源”系列、“课外阅读资源”系列【思品】“活动设计”系列、“养成教育”系列、“宝墨文化”系列、“社区资源”系列、“课程资源网站”系列【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美术课整合”系列、“网络测评系统”系列、“T&W多元互动教学评价”系列、“学习资源”系列、“电子板报”系列、“教学资源包”系列
如: “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系列、“文化与课程文化研究”系列、“课程资源整合研究”系列、“教材与教法研究”系列、“课型与模式研究”系列、“课件开发研究”系列、“训练题设计研究”系列、“复习资料利用研究”系列、“模块教学研究”系列、“学生智能开发研究”系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系列等。
三是建构学科资源库,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通过课题研究,完善和建立教育信息化应用工程: 丰富了“番禺教育信息网”; 完善了“番禺教研网”; 开发了“番禺学科资源库” 。 三大网络平台 通过区域文化资源、课程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全区中小学教学教研的效益。
第二个问题:怎样开展研究
一是行政推动 为全面推动区域性课程文化资源开发工作,保障研究顺利开展,区教育局印发了一系列文件并:2005年:1月印发了《关于做好学校课程文化资源调查及统计工作的通知》,4月印发了《关于印发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校开发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工作意见的通知》,6月印发了《关于印发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规划、管理和奖励办法的通知》,7月印发了《关于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的通知》,10—12月印发了《番禺区教育学科“十五”规划课题立项的通知》及《关于征集和评选区域性课程文化资源成果的通知》;2006年:4月下发了《关于番禺区教育资源库共建项目子课题立项与研究经费下拨的通知》,5月下发了《关于召开番禺区“十五”规划项目课题实验基地工作会议暨“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9月下发了《市桥德兴小学“心意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结题活动暨番禺区“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的通知》,10月下发了《关于“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研究”立项课题验收结题的通知》,11月下发了《关于“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及“十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成果申报和评奖的通知》;2007年:1月下发了《关于上传“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项目课题结题成果的通知》、《关于下拨番禺区“十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成果奖励资金的通知》。
二是课题驱动 为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开展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工作,形成区域研究态势,我们规划了“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确立了两大研究方向(综合类课题、学科类课题)。通过组织申报、专家评审、教育局批准,共批准立项课题268项(综合类课题50项、学科类课题218项)。 在此基础上,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编辑印发了《区域性课程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指南》,为各学科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有效地指导。
《区域性课程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指南》 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编 二00五年九月
三是活动拉动 2005年4月15日在番禺中学组织召开了“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研究”开题报告会;2005年5月28日在市桥中学组织召开了“番禺区‘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工作会议”;2005年10月21日在市桥德兴小学组织召开了“心意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开题报告会暨番禺区‘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项目课题实验基地建设工作会议”;2006年5月30日在石楼莲花山小学召开了“石楼镇生态旅游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暨番禺区‘十五’规划立项课题中期检查工作会议”;2006年9月26日在市桥德兴小学组织召开了“心意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结题报告会暨番禺区‘十五’规划课题结题验收工作会议”。通过组织“课题申报活动—开题报告活动——中期检查活动——结题验收活动”,规划了课题管理,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范式。2007年3月16日上午,我区教科所在区教育局会议室成功地举行了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的结题鉴定汇报会。
开展研究的相关活动 1.开题活动: 2005年4月15日在番禺中学组织召开了“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研究”开题报告会,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本带主持了会议,课题负责人吴岳冬作了开题报告,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王斌伟处长、黄黎露科长,暨南大学说硕士生导师李凤亮、梁明珠教授,原广州市教研室主任麦曦、副主任黄宪,广州市教科所所长熊少研,番禺区副区长万志成、区委宣传部、区政协、区文化局、番禺报社、区广播电视局、区档案局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区教育局蔡幸波局长、谢肇原书记、杨木带副局长和各科室负责人,各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各中小学校长、分管教研工作的副校长和部分骨干教师、区教育学会理事、中小学特约教研员共500多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叶春生教授等专家为会议发来了贺词。
开展研究的相关活动 2.区域课题研究活动: 2005年5月28日在市桥中学组织召开了“番禺区‘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工作会议”,市桥中学莫焕枝老师介绍了该校《社区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课题论证和课题规划,区教育局教研室唐榜权、姜涛老师介绍了课题申报书填写要求和开展课题研究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开展研究的相关活动 2.区域课题研究活动: 2005年10月21日在市桥德兴小学组织召开了“心意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开题报告会暨番禺区‘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项目课题实验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区教育局教研室、区教科所、各教育指导中心、项目课题实验基地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桥德兴小学校长陈珊作了“心意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开题报告,区教育局领导为50个实验基地举行了授牌意识,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吴岳冬作了题为“加强教育科研基地建设”的报告;
开展研究的相关活动 2.区域课题研究活动: 2006年5月30日在石楼莲花山小学召开了“石楼镇生态旅游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暨番禺区‘十五’规划立项课题中期检查工作会议”,各课题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石楼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杨锐潮作了“石楼镇生态旅游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课题实施中期工作报告,石楼镇莲花山小学校长黄瑞冰作了“莲花山渔乡生态旅游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中期研究报告,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吴岳冬就课题中期检查工作进行了部署;
开展研究的相关活动 2.区域课题研究活动: 2006年9月26日在市桥德兴小学组织召开了“番禺区教育科研‘十一五’工作会议”,市桥德兴小学校长陈珊作了题为“心意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研究报告,市桥城区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黎瑞萍对德兴小学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点评并对城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吴岳冬作了“科研兴校、科研促教、推动我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专题讲话,广州市教育局科研处科长黄晓婷作了“申报教育科研课题的方法与技巧”的辅导报告。各教育指导中心负责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各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的负责人,中小学负责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展研究的相关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 从2004学年开始,番禺区教育教研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进行了线性规划,提出了课程区域发展的“443模式”(课程实施的四个步骤、课程结构的四个单元、课程要求的三个层面),并进行了一年的面上推动。
开展研究的相关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 2005年5月在沙湾镇红基学校召开了第一场“番禺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443模式现场(沙湾)展示会”,红基学校展示了两种课型(开题活动课、成果展示活动课),沙湾镇部分学校作了经验介绍,其他中小学利用展板展示了各校的成果;
开展研究的相关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 2005年11月在市桥中心小学召开了第二场”番禺区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443模式现场(市桥)展示会”,市桥中心小学、先锋小学、德兴小学、实验小学作了经验介绍,市桥各中小学展示了他们的成果;
开展研究的相关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 2006年4月在市桥实验小学召开了“番禺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成果展示会”,市桥实验小学是广东省第一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样本学校”,省、市专家对这次活动给以了高度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先后在市桥沙头中学、钟村中学、化龙中心小学、沙湾中心小学召开了分片教研活动,通过“面上推动”,促进了课程建设的规范化。
开展研究的相关活动 4.承担全国、省相关活动: 2005年11月14日承办了“全国第三届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实践高级研讨会”(沙湾镇红基小学现场会),中国课程研究所课程研究室主任、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延凯主任,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育研究中心袁俐主任,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黄宪副主任等领导,全国十一个省、市的200多名校长、名教师和中小学课程专家参加了本次活动。我区100多间学校提供的新课程实施以来开发的校本课程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并通过课程资源成果展示板展示了我区课程资源开发的阶段性成果和开发历程;
开展研究的相关活动 4.承担全国、省相关活动: 2006年7月我区承担了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和广东省综合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样本学校经验交流会”,石楼教育指导中心、石楼镇莲花山小学、化龙镇中心小学分别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开展研究的相关活动 4.结题鉴定活动 2007年3月16日上午,我区教科所在区教育局会议室成功地举行了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的结题鉴定汇报会。
第三个问题:形成了哪些成果?
一级成果:编辑出版了“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系列丛书”
《广州市番禺区新课程实施丛书》系列
二级成果:(1)《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丛书》系列--《心意文化》、《STS文化》、《外资企业文化》、《生态旅游文化》
(2) 《人文读本》系列:《回首远去的家园—南村人文读本》、《番禺小谷围文化研究》、《课堂新坐标·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
(4)学科课程类 :《校本课程科学类》系列
第四个问题: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一是一批研究成果和经验刊登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 据不完全统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先后有40余项研究成果或经验刊登在《广东教育》、《广东教学研究》、《广州教学研究》、《广州课改通讯》、《番禺日报》等刊物上。
二是一批“课题实验基地”研究成果在各级各类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 仲元中学、市桥中学、市桥实验小学、化龙镇中心小学等分别在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交流展示现场会”作了典型发言;蔡中华校长的《多元开发、合理规划、深化内涵,推动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在2005年11月“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石楼教育指导中心的扬瑞潮主任的《立足农村地区规划课程建设,依托区域文化开发课程资源》在2006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化龙镇教育指导中心的《科学指导与管理,有效开发与实施》被广东省教育厅作为“广东省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典型材料”上报国家教育部。
三是一批成果获省市优秀论文、案例奖。 在广东省2006年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论文、案例评比活动中,我区共有33项成果获奖,其中优秀论文一等奖3人,优秀案例一等奖6人,获奖数量和等级名列广州市第一;在广州市2006年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论文、案例和组织促进奖评比活动中,我区共有30项成果获奖,其中优秀论文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优秀案例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获奖等级名列广州市区县前列。市桥德兴小学和化龙教育指导中心获“组织促进奖”。
四是一批成果获区“十五”立项课题成果奖。 “十五”期间,我区广大中小学教师和课题实验基地在开展“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或“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方面具有特色与创新,一些成果经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效果好,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根据《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研管理办法(试行)》(番教文〔2005〕35号)有关“研究成果的奖励”规定,区教科所组织了番禺区“十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成果申报和评奖工作,共收到申报教育行政部门“十五”规划立项课题成果413项,通过专家评审,教育局审核,共有333项成果获奖,其中优秀著作奖9项,优秀研究报告奖106项,实验基地贡献奖35项,立项课题成果奖183项。
区“十一五”教育科研基地申报 工作的几点意见
第一,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基地”? 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是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就必须要研究“教育区域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推动我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教育科研基地建设的目标 一是“教育科研基地”要根据本单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实现教育区域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以教育科研成果指导教育实践。 二是通过教育科研基地建设,培养科研带头人、学科骨干、科研团体。 三是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的示范作用与辐射功能,营造教育科研氛围,搭建教育科研平台,调动各单位开展教育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谢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