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定义:凡以通利小便,排泄水湿为主要 作用,常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药物,称 为利水渗湿药。 适应证:主治水湿病证,水湿同为阴邪, 因其停留的部位不同,常见的病症有: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泄泻、 痰饮、带下、湿痹、湿温、暑湿、湿疹、 湿疮等。
Advertisements

妊娠期药物的应用 广东省中医院妇科 梁雪芳. 中药用药禁忌 配伍禁忌 十八反:干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 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 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 用。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 药或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称为 破血药或逐瘀药。 一. 含义: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理血药对. 桃仁 — 红花 桃仁 红花 组成 桃仁:苦甘而平,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 血 1. 配对机理 红花: 味辛而温,破血、行血、和血、调血.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定义 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 能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二、分类、功效及适应证 化痰药-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不爽等。亦可用 于瘿瘤瘰疬,阴疽流注、癫痫惊厥、中风等。 温化寒痰药-温燥-温肺祛寒-寒痰、湿痰证 清化热痰药-寒凉-清化热痰-热痰、燥痰证.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1 .特点:味甘淡或苦,性寒,主入肝胆。 2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3 .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目黄、身黄、小便黄。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饮食五行与食疗养生 第六课肝、胆食疗方法分析 病因分析 肝炎、胆囊炎 高血压 头痛、失眠、黑眼圈.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 桂枝茯苓丸 组 成 桂枝 桃仁 芍药 茯苓 丹皮 各等分(各 12g )
药 物 ―― 理血药 作 用 ―― 活血祛瘀、止血 病 证 ―― 血瘀证、出血证 定 义 血证血证 血虚 出血 血瘀 — 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 — 血行不畅,瘀蓄内停 — 离经妄行 补血 止血 活血祛瘀 分类分类.
第十节 止血药 定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 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适应证: 出血证可由多种原因造成,主要表现 为咯血、咳血、鼻出血、吐血、便血、 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等。 可分为:血热妄行所致出血;虚寒性 出血;出血兼有瘀滞。
1 止血药 一、含义 : 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 药,称为止血药。 二、功效 : 止血 。 三、分类 : 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 四、适应证:出血证。 五、配伍: 凉血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常配活血化瘀药,防止止血留瘀。 六、使用注意: 1 .因证选药。 2 .关于炒炭止血的问题。
中药复方治疗痛经 的统计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新华医院 中医科 倪建俐. [ 摘要 ]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近二十年来治疗痛经的中药复方 176 首,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 法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在所使用的 62 种中药中,活血化瘀类 中药和理气类中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
第十七节 开窍药 定义:凡以开通心窍,启闭醒神为主要 作用,用以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 开窍药。 适应证: 用于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浊蒙蔽清 窍之神昏谵语,以及惊风、痫病、中 风等猝然昏厥、痉挛抽搐等症。 特点:味辛、芳香,善于走窜,入心经。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痰证 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止咳平喘药。 一. 含义:
第四章 袪风湿药.
一、性状鉴别 藤类中药外形呈藤本状,多扭曲不直;质坚硬;断面皮部窄,木部宽,木部多可见密布小孔(导管孔),常见明显的放射状纹理;髓部明显,有的髓部偏斜或有空洞。 二、显微鉴别 藤类中药除按一般茎类显微鉴别方法进行观察鉴别外,还要注意藤类与一般茎类的不同之处。木质部次生射线形成明显的车辐状纹理(习称“车轮纹”
第十一章 二、止血药 (一)、含义: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止血药。
第九章 祛湿药 掌握化湿药藿香、苍术的功效、主治和特点。 凡能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药物叫祛湿药。
第十四节 安神药 定义:凡以宁心安神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心神不宁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适应证:
理血剂 概念: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 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 理血剂。 立法依据: “血实者直决之”
第八章 理气药.
开窍药 一、含义: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二、功效: 开窍醒神(通关开窍、启闭回苏、醒脑复神)
第十八章 止 血 药.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祛风湿药.
第十五单元 补血药.
蓼 科Polygonaceae.
中 药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第九章 清 热 药.
清热药 二、功效:清里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 三、适应证:里热证。 四、使用注意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第三节 补血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含义】祛风湿—指以苦燥之性的药物祛除流于 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的风湿之 邪,用治风湿痹痛的方法。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第一节 祛风湿药及方剂.
46、 痹 证.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王 付 制 作.
第二十一章 安 神 药.
清热药 定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 十 章 泻 下 药.
第三节 补血药 1.特点:药性多甘温或甘平,质地滋润,能补肝养心 或益脾,而以滋生血液为主,部分药兼能滋养
实 证 定义: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 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 病理概括。 包括气滞、血瘀、湿阻、痰、
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国内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规模最大的大型金牌制药企业之一,公司于2010年1月6日在美国成功上市。 公司厂房、设施均按GMP标准进行设计建造、购进,已于2004年6月一次性通过了GMP认证验收,并与2009年再一次通过验收.
第四节 祛风湿药 定义:凡是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开 窍 药.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第四章 祛风湿药.
安神药 一、含义: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 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叫安神药。 二、功效:宁心安神。 三、分类:重镇安神,养心安神。
苦杏仁.
消食药.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大血藤(红藤) 苦平 大肠肝 藤茎
利水渗湿药.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第五章 实 证 概 述.
活血化瘀药.
第二十章 活血化瘀药.
苋科 Amaranthaceae [概述] 多为草本。 花常两性;单被,花被片3~5,干膜质,花下常有1干膜质苞片及2小苞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药学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概念: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药物。 性能:辛、苦,温。归心、肝经。 功效:基本方式——行血;通经;散瘀。 具体效果——止痛、消肿、消痈、利痹、破血消癥等。 按:现代研究:⑴改善血流动力学;⑵改善血液流变学;⑶改善微循环;⑷加强子宫收缩;⑸抗肿瘤;⑹促进增生组织软化或吸收;⑺抗菌、抑菌、减毒。 应用:瘀血证——血行失畅、瘀血阻滞;痛、肿、出血。 内科:胸胁脘腹疼痛、头痛、痹痛、瘫痪、癥瘕积聚; 外科:疮痈肿痛、脱疽等;

伤科:跌打肿痛、筋骨折伤等; 妇科: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产后瘀痛、难产、胞衣不下等。 配伍:⑴行气药。 ⑵寒凝血滞——温里散寒药;疮痈——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风湿痹痛——祛风湿药;跌打损伤——补肝肾、续筋骨药;癥瘕积聚——软坚散结药;气血虚弱——益气补血药。 使用注意:⑴孕妇慎用; ⑵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无瘀者忌用。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本类药多属血中气药——即活血为主,兼能行气之品,以止痛作用突出为特点。性能辛散,用于各类血瘀或气滞血瘀的疼痛;其他瘀血证也广泛使用。

川芎 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别名:芎 、胡、蘼芜(苗)、江蓠(苗)、香果等。《纲目》:“或云: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 ’之名。……出蜀中者,为‘川芎’”。 炮制:生用;炒用;酒炒。

性能: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本品辛散气滞,温通血脉。既可活血,又能行气,为血中气药;尚可祛风;其性升散,又可沉降;善于止痛。古人云其可上行头目,下达血海(或下调经水);旁彻四肢,外透皮毛。 应用:1、血瘀气滞的各部疼痛。 2、头痛——可用于外感、内伤各种头痛。李东垣:“头痛必用川芎”。 ①外感包括风寒、风热、风湿等; ②内伤包括血瘀、血虚、风痰等。 3、风湿痹痛。 其他: ①虚烦不眠;②佐助补血药。 用量用法:3—10克。炒用佐助补血药;止痛酒炒。

上山采蘼芜(汉乐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妇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延胡索 来源:罂粟科延胡索的块茎。别名:玄胡索、元胡索、元胡等。 炮制:生用;醋炒。

性能:辛、苦,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本品辛散行气,苦泄活血,温通止痛。为血中气药,善于止痛。《纲目》:”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 应用:血瘀气滞的周身各部疼痛——常配川楝子同用;胃脘痛及痛经尤效。 按:兼能镇静、催眠、镇吐、抗溃疡。 用量用法:5——10克,大剂量可至20克。醋炒增强止痛作用。 本品为效果显著、部位广泛、时间持久、性平无毒的优良止痛药。

温郁金 郁金 来源: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蓬莪术的块根。别名:玉金、马术;广郁金——姜黄的根茎;川郁金——温郁金的根茎。 炮制:生用。 温郁金

性能:辛、苦,寒。归心、肝、胆、肺经。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开窍,凉血利胆。 本品辛可行气,苦可泄血,寒能清热,其性升扬。为血中气药,可疏肝气而解郁;入心经而清心、开窍;入心肝血分又可化瘀、凉血,善于止痛;入胆经可苦泄利胆退黄。 应用:1、气滞血瘀的胸胁脘腹胀痛——胸胁痛为佳。 2、邪蒙心窍,神昏、癫痫——①热邪蒙窍;②湿邪蒙窍;③痰迷心窍——癫痫。 3、血热出血——吐衄、倒经。 4、肝胆湿热,黄疸。 用量用法:3—10克;广郁金—行气解郁;川郁金——活血散瘀。

姜黄 来源: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别名:黄姜、川姜黄等。 炮制:生用。

性能: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本品味辛性温,内行气血,外散风寒;味苦而温,外除寒湿,内破瘀血,又可利胆退黄。 应用:1、血瘀气滞的胸胁脘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跌打损伤 ——经闭腹痛尤多用。 2、风湿痹痛——肩臂上肢痛多用。 其他:①黄疸(胆囊炎、胆石症);②疮痈肿痛、牙痛、疮癣。 用量用法:3—10克。 按:同科植物温郁金的根茎,选大者纵向切片,为“片姜黄”,长于横行肢臂,治风湿臂痛尤多用。

乳香 来源:橄榄科乔木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树皮渗出的树脂。别名:熏陆香、塌香、乳头香、浴香、天泽香。按:漆科植物粘胶乳香树的树脂也作乳香使用,亦名“熏陆香” ,产希腊、土耳其等地中海沿岸,西医用作填齿料。 炮制:炒用。

资料:世界上最优质的乳香称为“银香”,出产于阿曼南部佐法尔山脉北端的内格德高原。乳香是从一种其貌不扬的树上刮下来的。这种树低矮多刺,枝桠扭曲,上面挂着些小而皱的叶子。收获的季节从每年的4月到6月,人们用一种叫明戈哈夫的特殊工具小心翼翼地刮去乳香树外层的灰树皮,切口处便会渗出一滴滴白色的树脂。几星期后,树脂凝固成半透明的颗粒,再将它刮下来。一株树每年可刮下10至20公斤的乳香。

性能: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消肿生肌,通络止痛。 本品辛散气滞、苦泄血瘀、温通经络,香则走窜。为血中气药,止痛力较强,又善伸筋;外用消肿生肌。 应用:1、跌打损伤、疮痈肿痛——本品多用于外科、伤科。 2、血瘀气滞的经闭痛经、产后瘀痛、胸胁脘腹疼痛、、风湿痹痛等 。 用量用法:6克左右,宜炒后用。 注意:疮痈初起肿硬或脓多未溃者内服,已溃者外用。

没药 来源:橄榄科灌木或乔木没药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别名:末药。 炮制:炒用。 功用疏要:本品临床每与乳香同用,并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但较之乳香,无行气之功,但散瘀力较强,瘀血心腹疼痛相对多用;乳香除可行气外,又善伸筋,风湿痹痛多用。

灵脂块 灵脂米 复齿鼯鼠 五灵脂 来源: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粪便。别名:寒号虫粪、寒雀粪、灵脂块、糖灵脂、灵脂米、懒老婆屎等。 炮制:醋制、酒炒、炒炭。 灵脂块 灵脂米 复齿鼯鼠

鼯鼠标本 性能:苦、甘,温。归肝经。 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本品苦泄血滞,温通经脉,甘能缓急。入肝经血分,可通利血脉、活血散瘀,有良好止痛作用;炒炭可祛瘀止血。 应用:1、瘀血阻滞诸痛——胸胁脘腹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疼痛——治心腹疼痛常配蒲黄。 2、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兼瘀者。 用量用法:5—10克;研末1—3克。包煎。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本类药以调畅经脉、通经止痛为主要作用。性味各别,但均归肝经,以活血散瘀、疏畅经脉为特长,临床用于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尽,以及难产等症。也可用于瘀血心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瘀痛,以及水瘀互结的水肿等证。 因妇女以血为本,生理上与肝关系密切,临床常配伍疏肝理气药同用。

丹参 来源: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别名:赤参、红丹参、紫丹参、奔马草等。 炮制:生用;酒炒。

性能: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本品苦泄血滞,寒清血热。入肝经血分善于调经,又可凉血,故可消痈;入心经,可清心热、养心血而安神除烦。 应用:1、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血热兼瘀者尤佳。按:《纲目》:“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芍药也”。 2、瘀血心腹疼痛、胁痛、癥瘕积聚、风湿痹痛等——今为治疗胸痹疼痛要药;痹痛宜于热痹。

3、痈肿疮毒、脱疽等。 4、①热病热入营血,高热神昏、斑疹。 ②心血虚心悸失眠。 其他: ①急慢性肝炎;②急慢性肾炎;③中风偏瘫;④支气管哮喘、慢性肺心病;⑤鼻炎(鼻粘膜下注射);⑥耳聋;⑦休克(心源性)。 用量用法:5—15克。活血化瘀酒炙。

红花 来源:菊科草本植物红花的花冠。别名:红蓝花、草红花、红蓝、刺红花。其子为“白平子”。 炮制:生用。

性能: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本品辛散血瘀,温通经脉,善于走散,常用于妇科。《纲目》:“能行男子血脉,通女子经水;多则行血,少则养血。” 应用:1、瘀血经闭、痛经、产后瘀痛、难产等——可单用。 2、瘀血心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肿痛、疮痈肿痛、肢体瘀痛等。 3、热郁血瘀之斑疹紫暗。 用量用法:3—10克。 注意:孕妇忌用;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溃疡病慎用。

又名番红花、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花柱头。其功用类似红花而力较峻,多用之麻疹初而不透,或过于浓密,全身反应强烈者。 按:红花为我国古代常用化妆品原料,可用以制作胭脂。《图经本草》:“其花暴干,以染真红,又作胭脂。”古时胭脂或名燕支、阏氏、焉支、烟支、春红、桃花粉。晋·崔豹《古今注》:“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谓之‘红蓝’。以染粉为面色,谓之‘燕支粉’。” 附药:藏红花 又名番红花、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花柱头。其功用类似红花而力较峻,多用之麻疹初而不透,或过于浓密,全身反应强烈者。

克什米尔的藏红花

桃仁 来源:蔷薇科乔木桃、山桃的种仁。别名:桃核。 炮制:生用。

性能: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肺、大肠经。 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本品苦泄血滞,又可降肺气止咳喘;甘润可润肠通便。 应用:1、瘀血所致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癥瘕、跌打损伤、胸胁疼痛、肺痈、肠痈等——常配红花同用。 2、肠燥便秘。 3、咳嗽气喘。 用量用法:5—10克。 注意:孕妇忌用;便溏慎用; 咯血忌用。

益母草 来源:唇形科草本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别名:茺蔚、坤草、苦草、益母艾。 炮制:生用;熬膏。

性能: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入心肝经血分,可活血祛瘀而通经;入膀胱经可利水消肿。为妇科经产常用,尤为产后调理要药。 应用: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血腹痛、崩漏等——产后瘀痛尤效。 2、水肿、小便不利。 其他: ①痈肿疮毒;②跌打损伤;③皮肤痒疹;④冠心病;⑤高血压。 用量用法:10—30克,鲜品加倍。 注意:孕妇忌用。

泽兰 来源:唇形科草本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别名:地笋、地瓜儿、地瓜、地藕、地瘤等。 炮制:生用。

性能: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本品辛散肝郁,疏肝活血通经;苦泄利水而消肿。其性温和,祛瘀散结而不伤正气。 应用:1、瘀血经闭、痛经、产后瘀痛及胸胁疼痛、跌打损伤等——常与益母草同用以疗产后瘀痛。 2、跌打瘀痛、疮痈初起。 3、水肿、小便不利——尤多用于产后淋痛、身面浮肿。 其他:肝郁胸胁胀痛。 用量用法:5—10克。 注意:无瘀者慎用。

牛膝 来源:苋科草本植物牛膝、川牛膝的根。别名:百倍、脚斯蹬、对节菜、牛踝膝草、鼓槌草等。按:前者为怀牛膝、后者为川牛膝;前者首载于《本经》,后者首见于《滇南本草》。 炮制:生用;酒炒。或有盐炒、炒炭者。 川牛膝

川牛膝 怀牛膝

性能: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 本品苦可泄血,性善沉降下行,可散瘀血、疏经脉、通经水、利关节、破癥瘕;甘则补肝肾、强筋骨;入肾经可利尿通淋。因以下行为特长,可引血、引火、引药下行。朱丹溪:“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 应用:1、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2、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及风湿痹痛。 3、血淋、尿血、水肿、小便不利。 4、①血热吐衄出血;②阴虚火旺之齿痛、口疮、咽喉肿痛;③阴虚阳亢之眩晕、头痛。

霜叶红于二月花 其他:①外用扩张子宫颈管以引产;②功能性子宫出血;③消渴;④痈疽、疥癣等。 用量用法:5—15克。川牛膝、生用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下行;怀牛膝、酒炒补肝肾、强筋骨。 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滑精、气虚下陷忌用。 霜叶红于二月花

鸡血藤 来源:豆科攀援灌木密花豆的藤茎。别名:血风藤、山羊血藤、猪血藤、大血藤、雪龙藤等。 炮制:生用;熬膏。

性能:苦、甘,温。归肝经。 功效: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本品苦可泄血,甘能补血,温通筋络。既可活血,又能补血,然以活血为先。具有行血而不伤血、补血而不滞血的特长,又可入肝经舒筋活络。 应用: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瘀、血虚均可用,以血虚兼瘀者为佳。 2、血虚、血瘀之肢体麻木、腰膝瘫痪及风湿痹痛。 其他:①血虚心神不宁;②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等);③白细胞减少。 用量用法:10—15克,大剂量可至60克。

王不留行 来源:石竹科草本植物麦蓝菜的种子。别名:麦蓝子、留行子、奶米等。 炮制:生用;炒用。 功用疏要:本品性善通利,以行而不留、走而不守为特点,通利血脉为作用要点,上可下乳,下可通经、利尿通淋。临床用于瘀血经闭、痛经、乳汁不通或乳痈、淋证小便不利等证。

月季花:功能活血调经、解郁、消肿解毒,用于肝气郁结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胸腹胀痛,又可用于跌打瘀肿疼痛、瘰疬疮疡。 凌霄花:功能破血通经、凉血祛风,用于瘀血经闭、癥瘕、跌打损伤及皮肤瘙痒、风疹等。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本类药善于消肿止痛,或兼续筋接骨作用,某些还可止血生肌敛疮。主要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骨折伤,以及金疮出血。 临床常配伍补肝肾、强筋骨药。

蟅虫 来源:鳖蠊科昆虫地鳖、冀地鳖的雌虫全体。别名:地鳖虫、土鳖虫、土元等。 炮制:生用。 功用疏要:本品为强有力破血消癥药,又善续筋接骨,临床用于瘀血重症,如经闭、产后瘀痛、痛经及癥瘕积聚;又为骨伤科要药,用于筋骨折伤、瘀血肿痛。

自然铜:天然黄铁矿的矿石,成分为二硫化铁(FeS2)。功能散瘀止痛、接骨疗伤,用于跌打损伤的筋骨折伤、瘀血肿痛,为骨伤科专用药。 苏木:豆科灌木或乔木苏木的心材。原名苏枋木。功能活血疗伤、祛瘀通经,用于跌打损伤的筋骨折伤、瘀血肿痛,以及经闭、痛经、产后瘀痛及瘀血心腹疼痛、疮痈等,为伤科、妇科多用药。

骨碎补 来源:水龙骨科附生蕨类植物槲蕨、中华槲蕨的根茎。别名:猴毛姜、毛姜、猴姜、申姜。 炮制:生用;砂子烫炒。 中华槲蕨

槲蕨 性能: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本品苦而性降,可行血脉、续筋骨而疗伤止痛;温补肾阳而强筋骨、收浮阳。 应用:1、跌损闪挫,筋骨折伤、瘀血肿痛。 2、肾虚脚弱腰痛,以及虚阳上浮的耳鸣、牙痛、久泻。 其他:①浸酒外擦,可治疗斑秃、白癜风;②用于链霉素中毒。 用量用法:10—20克。 槲蕨

马钱子 来源:马钱科大藤本植物云南马钱、马钱的种子。别名:番木鳖、马前子。 炮制:砂子拌炒;水煮;麻油炸黄。

性能: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 功效:通络散结,消肿止痛。 本品苦寒散血热而消肿止痛,又可通经活络。 应用:1、跌打肿痛、痈疽肿痛。 2、风湿痹痛,拘挛麻木。 其他:现代本品临床用于以下病症: ①重症肌无力;②小儿麻痹后遗症;③外伤、关节结核所致截瘫;④脊髓侧索硬化症;⑤阳萎、不射精;⑥神经性疼痛;⑦遗尿;⑧癫痫、神经分裂症;⑨面瘫;⑩手足癣、宫颈糜烂、带状疱疹、癌症等。 用量用法:入丸散,0.3—0.9克。外用不超过3克。

血竭:棕榈科藤本植物麒麟竭的树脂。别名紫矿。本品外用止血生肌敛疮,内服活血散瘀止痛。用于外伤出血、溃疡不敛及跌打肿痛。亦可用于瘀血经闭、痛经、产后瘀痛、心腹刺痛。 原装血竭 加工血竭

儿茶:豆科乔木儿茶枝、干(去皮)熬的胶。本品功能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敛疮,又可清肺化痰。临床用于跌打瘀痛、出血、疮痈、湿疮、牙疳及肺热咳嗽。

刘寄奴:菊科草本植物奇蒿的全草。本品功能破血疗伤、通经、止痛、止血,为伤科、妇科多用,可用于跌打损伤肿痛出血、瘀血经闭、产后瘀痛等。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本类药活血作用峻烈,可破血逐瘀、消癥散结,主要用于属瘀血重症的癥瘕积聚,也可用于瘀血经闭、跌打瘀痛等证。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本类药活血作用峻烈,可破血逐瘀、消癥散结,主要用于属瘀血重症的癥瘕积聚,也可用于瘀血经闭、跌打瘀痛等证。 大多有毒,且易耗血、动血、伤正,应用时宜谨慎,或配伍相应药反佐。

莪术 来源:姜科植物蓬莪术、温郁金、广西莪术的根茎。别名:术药、蓬莪术。 炮制:生用;醋制。

性能: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本品辛散、苦泄、温通,既可入血分破血逐瘀,又可入气分行气;入脾经可消食积。为常用消癥瘕药。 应用:1、血瘀气滞的癥瘕积聚、经闭腹痛、产后瘀痛——常配三棱同用。 2、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按:本品今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外阴癌、皮肤癌、胃癌、唇癌等。 用量用法:3—10克。醋制增强止痛作用。

三棱 来源:黑三棱科草本植物黑三棱的块茎。别名:黑三棱、京三棱、荆三棱。 炮制:生用;醋炒。

性能:辛、苦,平。归肝、脾经。 功效:破血止痛,行气消积。 本品苦可泄血,力峻善消,长于破血中瘀结,又可行气消积止痛。 应用:1、瘀血经闭、产后瘀痛、癥瘕积聚——常与莪术配伍。 2、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其他:①今用于宫外孕、子宫肌瘤、肝脾肿大、肝硬化等;②疳积等。 用量用法:5—15克。生用消积,醋制破血。 注意:气虚、月经过多、孕妇忌用。 按:三棱与莪术作用相似且每同用,但前者善于破血,后者长于行气消积。

水蛭咬人 水蛭 来源:环节动物蚂蟥、水蛭、柳叶蚂蟥的全体。别名:马鳖、马条、内贴子等。 炮制:生用;滑石粉烫炒。 本品功善破血逐瘀消癥,用于癥瘕积聚、瘀血经闭、跌打损伤等,也可用于疮痈肿痛、目生云翳(角膜瘢痕等)、血小板增多症等。 水蛭咬人

虻虫 来源:虻科昆虫复代虻的雌性虫体。别名:牛虻、牛蚊子、瞎虻虫、牛魔蚊、绿头猛钻等。 炮制:生用;炒用。 本品功能破血逐瘀消癥,临床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及喉痹、肿毒等。

斑蝥 来源: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黄黑小斑蝥的全体。别名:斑猫、斑毛、放屁虫、小豆虫等。 炮制:生用;糯米拌炒。 斑蝥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使用时先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在施灸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中,上面再贴一胶布固定即可,以局部起泡为度。临床用于治疗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黄疸、胃痛等。

性能:辛,寒。有大毒。归肝、肾、胃经。 功效:攻毒蚀疮,破血消癥散结。 本品辛寒走散下泄,毒性剧烈,可攻肿毒、蚀死肌、破瘀血、散结聚。 应用:1、癥瘕、经闭。 2、痈疽、顽癣、瘰疬、毒蛇咬伤等。 其他:迁延性慢性肝炎;骨结核、风湿顽痹、脑炎后遗头痛;牛皮癣、斑秃。今常用于多种癌症。 用量用法:内服入丸散,0.03—0.06克。外用适量。 注意:内服过量可中毒,以消化道反应首见,继则损伤肾功能。外用对皮肤有刺激性。

穿山甲 来源:脊椎动物鲮鲤科穿山甲的鳞片。别名:鲮鲤、川山甲、鳖鲤甲、山甲、麒麟片等。 炮制:砂子烫炒;炒后醋淬。

性能: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本品性善走窜,功专行散,咸可软坚。入肝经可透达经络,逐瘀消癥、消肿排脓、通经、下乳;兼能通络祛风。《医学衷中参西录》:“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 应用:1、瘀血经闭、癥瘕积聚。 2、乳汁不下及乳汁郁积,乳房肿痛。 3、疮痈肿毒——初起可消、脓成可溃。 4、风湿痹痛,关节拘挛强直。 5、瘰疬、痰核。 用量用法:3—10克;研末1—1.5克。 注意:孕妇及疮疡已溃忌用。

THANKS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