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抗原与抗体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性质 第三节 主要的抗原抗体反应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畜禽繁殖技术 精液的品质检查.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禽精液的组成。 2. 掌握精液品质鉴定的方法。
Advertisements

经典免疫技术. 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直接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的原理和 操作方法 2 、熟悉斑点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 法 2 、熟悉斑点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 法.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第八章 免疫学应用.
Chap.9 传染与免疫 传染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病原性球菌,又称化脓性球菌,根据革兰染色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G+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身体的防卫.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艾青中学 刘海华.
肺结核.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四.
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检测.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第十三章 抗原抗体反应 岳 华.
Tm Ag Mφ T B 浆细胞 Bm Ab(抗体)
第一章 抗原 Antigen,Ag.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第三十六章 免疫学应用 学习目标 解释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 述说人工免疫的种类和特点 列出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及其应用
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微生物教研室 王峥.
第四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概念: 1、遗传:在一定条件下,亲代将其生物学性状传给子代,而 且代代相传,称之为遗传。
医学免疫学实验 牡丹江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冷雪飞.
免 疫 学 实 验 技 术.
ELISA检测原理及方法 杭州赫贝,专业实验外包服务 联系人:李海龙
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 基本原理.
体外放射配体 结合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尹雅芙.
5.1 人工免疫系统概述.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学检测技术 一、抗原抗体反应 二、淋巴细胞的检测技术 三、免疫学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三章 抗原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研究中心 王 辉 Tel:
第六章 抗 原(Antigen,Ag).
第3章 抗 原 (antigen, Ag).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免疫和计划免疫 (第一课时) 太谷五中 卫萍.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10 体液免疫应答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免疫分子 (一).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实验2: 免疫沉淀技术 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临床免疫实验室 安云飞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第三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一、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因素: 1. 分子量: 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 原性越强。
氧化还原反应.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一部分 免疫球蛋白测定 一、IgG、IgA、IgM的测定 1、单向免疫扩散法(RID)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节 抗原与抗体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性质 第三节 主要的抗原抗体反应 第九章 免疫学基础 第一节 抗原与抗体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性质 第三节 主要的抗原抗体反应

第八章 免疫学基础 免疫是机体识别自我物质和排除异己物质的生物学反应,是动物长期进化中所形成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是机体识别自我物质和排除异己物质的生物学反应,是动物长期进化中所形成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作用包括防御传染、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3种方式。

第八章 免疫学基础 1、防御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时,机体迅速动员全身防御力量,将其消灭、清除,免除感染。此种由机体对病原微生物侵入所表现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称为抗传染免疫。 2、自身稳定:不断清除衰老的和受损伤的细胞,维持体细胞的均一性。 3、免疫监视:正常机体具有的识别及清除经常出现的突变(自发或病毒感染或理化因素诱变)细胞功能。免疫监视失调, 突变细胞可能无限增生形成肿瘤。

第一节 抗原与抗体 一、抗原 (一)、概念: 一类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物质,并与其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多为异体大分子蛋白质或其它物质 。 第一节 抗原与抗体 一、抗原 (一)、概念: 一类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物质,并与其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多为异体大分子蛋白质或其它物质 。 抗原具有抗原性,通常包括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特征;反应原性:能与其所诱导而产生的抗体发生反应,进而引起免疫应答的特征。

一、抗原 (二)、性质: 1、异物性:一般只有异体物质进入体内才有可能具有免疫原性。异种抗原;(同种)异体抗原,如皮肤;自体抗原,如眼球晶体蛋白 。 2、分子量和化学结构:1万以上;一定的结构如苯环或环状结构。 3、特异性:抗体只与其抗原表面的活性基团(抗原决定簇)发生反应。 4、完整性:抗原必须完整地进入机体免疫系统,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分解无效。

一、抗原 (三)、类型: 1、完全抗原与不完全抗原- 2、蛋白质抗原与多糖、类脂抗原 3、天然抗原和人工抗原 4、细菌抗原和病毒抗原-

一、抗原 1、完全抗原与不完全抗原: 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半抗原。不完全抗原只有与其他抗原物质结合时,才具有免疫原性。如低分子药物与蛋白质结合成为完全抗原。

一、抗原 2、蛋白质抗原与多糖、类脂抗原— 大多数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因其表面活性基团的结构和排列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抗原性,例如人血浆蛋白,有25种以上的抗原性不同的成分。 小分子多糖通常没有抗原性。有些大分子多糖是不完全抗原,多糖起抗原决定基的作用。 类脂是不完全抗原。 蛋白质抗原对热敏感。多糖、类脂等不完全抗原对热稳定。

一、抗原 3、天然抗原和人工抗原— 各种天然的生物物质,如动物血浆以及微生物。大多数天然抗原均含多种抗原成分,并均具有种的特异性。 某些小分子化合物本身没有免疫原性,通过人工方法,将其联接于蛋白质载体上,就可使其获得抗原性,称为人工抗原。

第一节 抗原与抗体 二、抗体 (一)、概念:由抗原刺激而产生的特异性球蛋白称为抗体。存在于血清和体液之中,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发生各种反应。 第一节 抗原与抗体 二、抗体 (一)、概念:由抗原刺激而产生的特异性球蛋白称为抗体。存在于血清和体液之中,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发生各种反应。 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Ig,分为IgG、Ig A、IgM、IgD和IgE。IgM 19s,其他 7s。分子量在16万~100万Da之间,凡能破坏蛋白质的理化因素多能使其失去活性。

二、抗体 (二)、性质: 特异性:只与相应抗原发生反应。 双重性:抗体也是很好的抗原,由此产生的抗体称为抗抗体。 成分:蛋白质。

二、抗体 (三)、类型: 1、结构:IgG、IgA、IgM、IgD、IgE。 2、产生情况:免疫抗体和天然抗体。由于抗原刺激而产生的抗体称为免疫抗体。 不经免疫而固有的抗体称为天然抗体,如动物的血型抗体等。

二、抗体 3、来源:异种抗体、同种抗体和自体抗体。 由同种动物所制备的抗体,称为同种抗体,半衰期约15天,不致敏。 用异种动物制备的抗体,称为异种抗体,半衰期仅5天,再次注射同类血清蛋白时,可引起过敏。 自体抗体通常指动物对自身组织所产生的抗体,或外来刺激(不完全抗原)与体内某些成分相结合而形成的抗体。前者可引起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肾上腺炎等;后者引起非自身免疫病,如药物过敏、链球菌引起的风湿症等。

二、抗体 4、行为: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 与抗原结合后,在电解质或其他因素参与下,能出现凝集、沉淀、补体结合等可见反应者称为完体抗体。具有两个以上的结合点,称为二价抗体。 与抗原结合后,不表现可见反应者,称为不完全抗体。只有一个结合价,称为单价抗体。

二、抗体 5、反应性质: 沉淀反应-沉淀素;凝集反应-凝集素; 溶菌反应-溶解素 ;吞噬作用-调理素;中和毒素或病毒的活性-中和抗体; 杀死细菌-杀菌素; 过敏反应-变应素;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性质 一、特异性: 抗原决定基(簇)的原子空间排列电子结构和极化特性十分复杂,只能与由此决定基所诱导产生的相应抗体结合,而不能与其他抗体结合。抗原决定基上原子结构的极微小改变,就能显著地削弱或破坏它与原来抗体的结合力。因此抗原可用来区分血清型。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性质 二、定比性: 通常每分子抗原有10~50个结合点。抗体IgM有10个结合点(10价)、IgA有4~6个结合点,一般含两个。 抗原抗体比例适当时,两者都有未饱和的结合点,可以继续与游离的抗原、抗体或与其相邻的未饱和的结合物联接,形成愈来愈大的复合物,肉眼可见。 比例不适当,量少一方的结合点被饱和,聚合反应停止,复合物很少,不显现可见反应。形成“带现象”。由于抗体过多而出现的抑制带称为前带,由于抗原过剩而出现的抑制带称为后带。

A.抗体过多—前带;B.抗原抗体比例最适宜时形成较大的复合物—最适比;C.抗原过多—后带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性质 三、阶段性: 第一阶段抗原和抗体以各种比例相互结合; 第二阶段在参与反应的介质(因素)作用下,出现各种反应。 四、依赖性: 最佳条件一般为PH6-8,温度37-45,适当振荡,生理盐水作电解质。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性质 五、可逆性: 一定条件下,发生结合(仅为物理结合)的抗原抗体,可以发生分离,并且,分离后的抗原抗体,性质不变。因此,微生物细胞作为抗原,被相应抗体结合后,并未死亡,如果分离后,该细胞仍能培养生长。同样,抗体也具有其活性。

第三节 主要抗原抗体反应 一、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细菌细胞或红细胞等)与其相应的抗体在合适条件下反应并出现凝集团的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凝集原-凝集素。 凝集反应根据试验方法有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根据反应性质分为直接凝集、间接凝集和凝集抑制试验等。

第三节 主要抗原抗体反应 (一)、平板凝集反应:在玻板或载玻片上,以适当稀释的含已知抗体的诊断血清与待检菌各一滴在玻板上混合,轻轻摇动玻板,数分钟后出现团块状或絮片状凝集,为阳性反应。此法简易快速,通常用于未知菌的鉴定,如沙门氏杆菌、痢疾杆菌等的鉴定;可用于某些传染病的诊断,如布氏杆菌病、鸡白痢等的平板凝集试验。

第三节 主要抗原抗体反应 (二)、试管凝集反应:用已知抗原检测待检血清中的抗体效价(凝集价),即抗体数量。先将血清用生理盐水作2倍递增稀释。一管不加血清,作为对照。每管0.5mL。各管加入等量的抗原悬液,振荡混合,置37℃4h,取出后,室温放置过夜,观察下沉的凝块和上清液清亮度,出现清可见的凝集反应强度的最高血清稀释度,称为该受检血清的凝集效价或滴度。 采用对照的原因是防止某些抗原在没有抗体存在的条件下,发生自家凝集。PH3。0以下,抗原发生酸凝集。

第三节 主要抗原抗体反应 (三)、间接凝集试验: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某种惰性颗粒(载体)表面,与相应抗体发生凝集反应,称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反之称为反向凝集反应。根据载体不同可分为:间接血球凝集、乳胶凝集、炭素凝集等。 ---

第三节 主要抗原抗体反应 二、沉淀反应 胶体状态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形成白色絮状沉淀的过程称为沉淀反应。 第三节 主要抗原抗体反应 二、沉淀反应 胶体状态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形成白色絮状沉淀的过程称为沉淀反应。 分为液相沉淀反应和琼脂扩散反应。琼脂扩散进一步与电泳技术结合,发展为免疫电泳、对流电泳及火箭电泳等技术,这些方法已在免疫化学研究中广泛地应用。

第三节 主要抗原抗体反应 (一)、液相沉淀反应:抗原抗体均为稳定透明胶体,二者均需十分澄清,抗原抗体结合后即出现白色沉淀。可用于炭疽病等诊断和抗血清效价滴定。 1、环状沉淀反应(重叠法) :在直径3~4mm的小试管内,将抗血清加于管底,再将稀释的抗原重叠其上,37℃,1~2min或1h出现白色环状沉淀。 滴定效价,将抗血清加于小试管底部,再将不同稀释度的抗原小心叠加其上。出现沉淀环的抗原最大稀释倍数,即该抗血清的沉淀价。

第三节 主要抗原抗体反应 2、絮状沉淀反应(最适比例法) :在试管内混合原、体,比例最合适者,出现沉淀最快,沉淀物最多。如:用4~5列试管,先将抗原从1∶10开始双倍稀释,每管0.5mL;抗血清用1∶5~1∶4 0 4个稀释度,每管0.5ml,振荡混合后,室温放置在黑暗背景下观察,记录较早出现反应的试管,数小时后比较各管混浊度,以反应出现最早,混浊度最大一管的配合比例为抗原抗体最适比例。

第三节 主要抗原抗体反应 (二)、固相沉淀反应:使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半固体凝胶介质中作相对方向的自由扩散或在电场中进行电泳,由于反应物的分子大小、电荷强度等不同,其扩散或泳动速度均不同,在合适比例处发生特异的沉淀带。 1、单向扩散法:将抗体混入琼脂中,加入反应管中凝固,将抗原定量的滴在琼脂介质上, 37℃垂直放置,一定时间后,观察沉淀线是否出现及距离,进行定量判断。

第三节 主要抗原抗体反应 2、双向扩散法:将琼脂介质制成平板,分别打孔,除去孔内琼脂块,在孔中分别加入抗原抗体,一定时间后,扩散出的抗原抗体在相遇处,形成沉淀线。 单向琼脂扩散与电泳技术相结合为火箭电泳法;双向琼脂扩散与电泳技术相结合为对流免疫电泳法;先使抗原在琼脂平板上电泳然后再进行双向扩散为免疫电泳法。

第三节 主要抗原抗体反应 (三)、免疫酶技术:将抗原(或抗体)与酶结合成复合体;同待测抗体(或抗原)相遇后,抗原与抗体结合;除去多余的复合体,酶水解特殊的底物,产物表现特定的颜色,根据深浅确定含量。

         酶标记抗体技术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免疫?其作用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是抗原?简述抗原的性质。 3.抗原物质种类很多,依其抗原性、化学组成、所在部位等不同可分为哪些类型? 4.什么是抗体? 抗体按化学结构可分为IgG、IgA、IgM、IgD和IgG等五种类型,此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 5.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复习思考题 6.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什么叫凝集反应?依据反应性质可分为哪些主要方法? 8.什么叫沉淀反应?简述液相沉淀反应的主要方法。 9.沉淀反应用途极广,当今新应用的现代方法主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