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研成果与贡献 代表性成果 成果1: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干预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新策略和新技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MERS-CoV 感染診治及 感染控制 疾病管制署 2015/06/13. 大綱 臨床表現與診治 院內感染衝擊 感控措施建議.
Advertisements

科普宣传 免疫与健康 科技让我们拥有健康、安全的生活 中国免疫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第六章 病 毒 (virus) 体积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 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 ; 专性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一类非细 胞型微生物。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何謂 H1 N 1 新型流感 原傳染宿主:豬 一種高度傳染性呼吸道疾病 由一種或多種豬流感A型病毒引起 常見病毒為: H1N1 亞型、 H1N2 、 H3N1 、 H3N2 (人傳豬)
H1N1 新型流感的認識與預防 桃園縣政府衛生局. H1N1 新型流感現況 全國估計第 34 週 (8/16-8/22) 約新增 例 H1N1 新型流感就診病例。 H1N1 新型流感病毒 已佔所有已分型 A 型流感病毒的 91% 。 7/1-8/27 累計新型流感住院病例 52 例。 (
做中国梦 走特色路 —— 宁波电大业余党校时政课 林志标 四川雅安地震 2013 年 4 月 20 日 8 时 02 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 30.3, 东 经 )发生 7.0 级地震。震源深度 13 公里。震中距成都约 100 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较.
由新興感染症 談急診之防疫措施與動線規劃 陳世英醫師 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 課程大綱 疫病流行的必然與未然 現代醫療的優勢與弱勢 急診部門的不變與應變 2.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基本情况  工作用房面积: ㎡,其中实验室使用面积为 6500 ㎡  中心定编 213 人,其中全额预算编制 193 人,自筹编制 20 人  现有在职职工 320 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 84.3% 。 人性化的办公场所实验室区域 一、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厅直属单位卫生科技工作 座谈会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 政策解读和工作要求
乙肝基础知识. 肝脏 位置和形态 功能 邻近脏器 分泌胆汁 调节新陈代谢 解毒等 心脏 肺 胃 肾.
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大里仁愛醫院 家庭醫學科 塗是雋 主任 H1N1 防疫大作戰. A 型流感 H1N1 A 型流感病毒 H1N1 亞型,是 A 型流感病毒的一種, 也是人類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根據它的血凝 素蛋白和神經氨酸酶的類型,是一種 H1N1 病毒。
预防人感染 H7N9 禽流感 从个人卫生做 起 预防禽流感 从个人卫生做起 !!. H7N9 禽流感防治常识.
H7N9 禽流感. H7N9 流感确诊病例主要表现 1 、起病急; 2 、病程早期均有高热 (38 ℃以上 ) ,伴咳嗽等呼 吸道感染症状,起病 5-7 天出现呼吸困难; 3 、典 型的病毒性肺炎,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 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 育人 ” 即 “ 育己 ” 的五年 答 辩 人:晏向华 研究方向:动物分子营养学 单 位: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 2012 年研究生指导教师 “ 教书育人奖 ” 答辩.
H1N1( 新流感 ) 特別報 導. 原稱豬流感 正名為 H1N1 新型流感 從墨西哥開始的這波疫情,是由豬、 人、禽流感基因重組出來的新病毒, 不該稱為豬流感,應正名為「 H1N1 新型流感」。豬流感易讓外界誤會, 以為此病毒只在豬隻間流行,不會人 傳人。事實上, H1N1 新型流感與豬 肉沒有關係,而是在人類身.
H7N9 禽流感病毒 醫務室製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创三甲综合医院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吕梅芬.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五节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田丹.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要求 发热门诊管理要求.
庆生会+特色厨房.
SARS今冬可能捲土重來 流感與SARS流行期重疊 每年約10%人口(200萬)受感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规划 汇 报 科技发展处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1.
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 治疗慢性HBV感染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 改善远期预后
科学护肝 你我同行 各位好!今天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及有关耐药的一些问题。
苏教版《科学》 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国红梅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组 沈阳市大东区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教研部
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伴全身症状的一群病毒。
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确保师生身体健康
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
歡迎各位111 家長 111 開學花絮 (相見歡) (小一新鮮人) 2. 班親會組織 3. 老師簡介 4. 班級經營理念說明.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生物治疗科 任秀宝
甘肃4班面试专项练习4 应急应变 主讲: 凌宇 时间:6月3日.
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禽流感是可以預防的疾病。
菏泽市初中历史水平考试备考研讨与交流 菏泽市教研室 张红霞.
我们的财富 … 健康 事业 家庭 金钱 友谊 什么样的状态才能叫健康呢?.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作者簡介 路寒袖.
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virus) 全球流行趨勢及疾病介紹
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二节 学校的价值 一、学校的个体价值 二、学校的社会价值 三、学校的人类价值.
2013年临床科室述职报告.
歡迎蒞臨 三年八班大家族 導師:陳冠諠老師 16個帥氣寶貝 16個漂亮寶貝.
e 廉 刊 報 臺東林區管理處政風室 「廉能是政府的核心價值」 「貪污零容忍」 法令書籤 消費櫥窗 廉政小故事 廉報小叮嚀 104年8月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交流体会.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电话: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人力資源管理委員會 主席:魏麗香部長 執秘:董家檥督導 委員:林姿伶HN、黃士豪HN、潘秋華HN 林素琴專師組長、卓惠瑄、張維恩、王孟萱、
荆楚理工学院 申请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自 评 报 告 荆楚理工学院:吴麟章
第五組 幼兒安全與衛生教育 組員: 譚郁馨 張喻晴 沈恩華
高考历史答题 技巧与方法.
肝友之家第一期讲座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和保健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岳 蓓.
端午节假期安全教育 ——国防科技学院.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蒙城县乐土中学 袁亮.
SARS                         .
臺北科技大學 新進人員研習  研究發展處 宣導資料.
生 物 医 学 电子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谢志耘 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部分知识 河西区卫生局.
建議題.
正确认识干扰素带来的HBeAg转换 北京地坛医院 谢 尧 教授 2009年9月.
学堂讲座通知 化学系 于吉红 院士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分子筛多孔功能材料的定向设计与构筑 报告人: 报告题目:
深圳大学图书馆数据库培训 NPG Nature Asia-Pacific 2009年9月16日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数据库培训 NPG Nature Asia-Pacific 黄健安 2009年6月14日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席慕蓉 有緣千里來相聚 歡迎學弟妹來到經國建研所
慢性乙型肝炎 α干扰素治疗 新认识 广州 南方医院 骆抗先.
認識H1N1 盧亞人醫院 感控護士 劉秀屏.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課堂的 教學規劃和應試訓練
6-1磁的基本概念 沒有磁沒有人類 磁力的由來 磁能
認識﹋禽流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三、科研成果与贡献 代表性成果 成果1: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干预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新策略和新技术) (2011-2015) 成果1: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干预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新策略和新技术) 成果2:乙肝病毒与宿主细胞固有免疫的相互作用 (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免疫应答与致病机理) 成果3:结核分枝杆菌的微进化和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形成和维持机制) 成果4:新现再现病原体的鉴定及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新现再现病原体的鉴定、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慢乙肝仍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全 关键科学问题: 如何激活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 突破乙肝治疗瓶颈并 清除病毒感染源的关键 关键科学问题: 如何激活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 如何选择合适患者进行免疫治疗 研究内容: 研发慢性乙肝的创新性治疗性疫苗 筛选有效打破免疫耐受的新型佐剂 结合临床试验,建立临床免疫学检测平台,为乙肝治愈提供技术保障

国际上第一个治疗性乙肝疫苗“乙克”从基础研究进入临床验证 经20年基础研究,乙克进入临床II期验证阶段治疗乙肝患者 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国际上第一个治疗性乙肝疫苗“乙克”从基础研究进入临床验证 经20年基础研究,乙克进入临床II期验证阶段治疗乙肝患者 HBe抗原转阴率在21.8%左右 P=0.03 P=0.06 9.0% 12.3% 21.8% J Med Virol 2011 Vaccine 2010

三、科研成果与贡献 代表性成果 成果1: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干预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新策略和新技术) (2011-2015) 成果1: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干预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新策略和新技术) 成果2:乙肝病毒与宿主固有免疫的相互作用 (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免疫应答与致病机理) 成果3:结核分枝杆菌的微进化和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形成和维持机制) 成果4:新现再现病原体的鉴定及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新现再现病原体的鉴定、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2011年国家教育部自然一等奖: 治疗性乙肝疫苗“乙克”正在进行临床IIIb试验 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机理研究 闻玉梅 袁正宏 瞿涤 赵铠 姚忻 汪萱怡 J Hepatol 2013 J Med Virol 2011 Vaccine 2010 Vaccine 2009 Expert Opin Biol Ther 2009

GM-CSF+乙肝疫苗的“老药”组合技术方案 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GM-CSF+乙肝疫苗的“老药”组合技术方案 打破乙肝病毒诱导的免疫耐受激活抗病毒CD8+ T细胞免疫反应 清除肝细胞的病毒感染 乙肝表面抗原减低> 90% 抗病毒CD8+ T细胞 专利申请:一种病毒免疫治疗药物复合物及其用途 (申请号:201310322617.0;申请日:2013.7.26;PCT/CN2014/000717,2014-7-27, 2016.1.25进入美国、欧洲、日本、韩国)。 Cell Mol Immunol 2015

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老药新用技术方案临床验证试验 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 超过现有国际水平! 初治患者9.2% 经治患者15.38% 老药新用组合实验方案-国家十二五专项项目,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治疗效果和免疫学评价 Ethic approval registration enrollment trial evaluation 2015 2014 2013 8家医院参与720名乙肝患者入组 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 超过现有国际水平! 初治患者9.2% 经治患者15.38%

建立了临床细胞免疫学平台——评价治疗性疫苗疗效 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建立了临床细胞免疫学平台——评价治疗性疫苗疗效 配合治疗性疫苗临床试验,利用流式细胞和液体芯片等技术,初步确定与疗效相关的关键免疫学标志物,为治疗性疫苗的临床试验替代终点和疗效预测奠定了基础 利用该平台进行了3项治疗性乙肝疫苗的临床试验和检测 入组病人 淋巴细胞分离和体外刺激培养 实验室检测和分析 冷链运回实验室

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治疗性疫苗研究团队的学术影响力 代表性论文12篇(IF=38) 2项治疗性乙肝疫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3项治疗性乙肝疫苗临床试验在临床免疫学检测平台开展 4项授权专利,申请专利6项 2项发明专利进行了国际和国内的转让 治疗性疫苗研究团队的学术影响力 2015年第一届国际抗原抗体及治疗性抗体学术研讨会 2014年国际转化医学论坛-感染和疫苗 发表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综述,应邀做学术专题报告 鉴于在治疗性疫苗研发领域的领军地位,国家发改委于2013 年12月批准建设治疗性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进一步推动治 疗性疫苗的研发和产业化。

三、科研成果与贡献 代表性成果 成果1: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干预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新策略和新技术) (2011-2015) 成果1: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干预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新策略和新技术) 成果2 :乙肝病毒与宿主固有免疫的相互作用 (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免疫应答与致病机理) 成果3:结核分枝杆菌的微进化和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形成和维持机制) 成果4:新现再现病原体的鉴定及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新现再现病原体的鉴定、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二、为何α干扰素治疗慢乙肝应答率低?如何预测? 乙肝病毒与宿主固有免疫的相互作用 关键科学问题: 二、为何α干扰素治疗慢乙肝应答率低?如何预测? 一、为何HBV感染所致 固有免疫反应弱? 三、阻断HBV感染或复制的新方法 研究内容: 干扰素抑制清除乙肝病毒的新机制 HBV拮抗宿主固有免疫反应及干扰素抗病 毒效应的机制 新型抗HBV策略及个体化诊疗策略 肝细胞 进入抑制剂 基因治疗 cccDNA

外泌体(Exosome)介导干扰素抗HBV的新机制 乙肝病毒与宿主固有免疫的相互作用 外泌体(Exosome)介导干扰素抗HBV的新机制 1.发现IFN-α诱导肝非实质细胞 分泌携带抗病毒蛋白、mRNA和 miRNA的外泌体,至肝细胞发挥 抗HBV效应; 2.证实外泌体介导的抗病毒效应 为宿主细胞抗病毒的共性机制 (也适用于抗HCV等) 3.提示携带抗病毒分子的外泌体 具有被开发为治疗慢乙肝和其它 病毒感染的潜在应用前景 Nat Immunol 2013

外泌体(Exosome)介导干扰素抗HBV的新机制 乙肝病毒与宿主固有免疫的相互作用 外泌体(Exosome)介导干扰素抗HBV的新机制 Nature Immunology审稿人认为该工作对整个细胞因子生物学领域都有重要启发作用:The overall concept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is very original and very significant as it suggests a new paradigm for the antiviral actions of type 1 IFNs. 被F1000多名专家重点推荐了三次;Nature Asia推荐为当月10大亮点论文之一 已被他引上百次,其中包括Annu Rev Immunol、Science、Cell等顶尖刊物 《2013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重要进展》一文认为该工作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有利的研究思路(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3)。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配发了专文评述 将IFN处理所诱生的外体比作 载满各式抗病毒武器的军用卡车

HBV拮抗固有免疫识别通路及干扰素效应的新机制 乙肝病毒与宿主固有免疫的相互作用 HBV拮抗固有免疫识别通路及干扰素效应的新机制 揭示了HBV多聚酶蛋白抑制RIG-I, TLR3, STING介导的模式识别通路及 IFN信号通路 阐明了乙肝表面抗原拮抗固有 免疫及T细胞功能的机制,及利 用了宿主自噬系统进行自我包装 Hepatology 2013 J Virol 2015 Sci Rep 2015 J Virol 2011 J Immunol 2013 J Immunol 2015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Gastroenterology,Gut等权威杂志评述: 本室研究成果部分解释乙肝病毒逃逸天然免疫及干扰素系统的分子机制

乙肝病毒与宿主固有免疫的相互作用 新型抗HBV及个体化诊疗策略研究 与临床PI合作,构建了一种源自自然突变HBV基因组、可供插入IFN基因等 抗病毒分子的抗HBV载体(J Virol 2013,国家发明专利),已提供国内外 十余研究组 靶向HBV基因组的工程核酶(Mol Ther 2014,当期Featured Article) 阻断HBV进入肝细胞的短肽抑制剂(国家发明专利) 预测IFN疗效相关的血清miRNA标志物及HBV剪接体拮抗IFN的作用 (Antivir Ther 2012, Sci Rep 2015,国家发明专利),合并ALT预测准确率超 80%

乙肝病毒与宿主固有免疫的相互作用 11篇代表性论文IF=89,引用>210次 授权专利2项 特邀综述3篇:Antivir Ther, Cell Microbiol,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封面文章)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外泌体介导的IFN抗病毒新机制 HBV逃逸固有免疫识别及干扰素信号通路 的分子机制 抗HBV载体及新策略,鉴定了IFN治疗乙 肝疗效的分子标志物

三、科研成果与贡献 代表性成果 成果1:乙肝病毒与宿主细胞固有免疫的相互作用 (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免疫应答与致病机理) (2011-2015) 成果1:乙肝病毒与宿主细胞固有免疫的相互作用 (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免疫应答与致病机理) 成果2: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干预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新策略和新技术) 成果3:结核分枝杆菌的微进化和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形成和维持机制) 成果4:新现再现病原体的鉴定及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新现再现病原体的鉴定、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结核分枝杆菌的微进化和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MTB 结核持续感染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 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结核分枝杆菌的微进化及持续机制 结核菌如何起源、优势菌群如何产生? 结核菌如何在病人体内的发生耐药进化? 我国结核病的传播模式 近期传播对结核病疫情的贡献? 结核病原发性耐药与我国高耐药率的关系?

结核分枝杆菌的微进化和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揭示结核菌起源于非洲并伴随人类“走出非洲” 结核菌的微进化问题: 在中等时间尺度下(几千-几万年):结核菌的起源及优势菌群的进化 揭示结核菌起源于非洲并伴随人类“走出非洲” 结核菌约在7万年前起源于非洲 结核菌伴随现代人类“走出非洲”而传播至全球 人类的非洲起源 (Science, 2011, 334:94-98) 结核菌伴随人类迁移传播至全球各地 Nat Genet 2013(共同通讯作者)

结核分枝杆菌的微进化和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揭示结核菌在体内药物压力下的微进化模式 首次证实体内不同耐药突变菌群存在相互竞争,并最终筛选出优势 结核菌在肺部不同病灶进化出多个遗传差异较大的亚群,亚群之间耐药谱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病灶的异质性反应 J Infect Dis 2012 Sci Rep 2015

结核分枝杆菌的微进化和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结核菌微进化的新发现 评论:

结核分枝杆菌的微进化和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证明耐药结核的传播是导致高疫情的重要原因 四川 广西 上海 河南 黑龙江 以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小范围,全覆盖 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选择5个省的5个区县,代表我国不同地理、 经济状况和结核病疫情 提示至少31%的结核病和41.2%的耐多药结核病是由近期传播导致;其 中1/3的近期传播由涂阴培阳患者导致 超过85%的耐多药结核病是因传播所致,而非治疗不当所致 改变了传统观念,提出在我国控制结核病的传播是当务之急,必须重 视快速诊断和阻断传播。在上海市耐多药结核病控制中得到采纳。 Clin Infect Dis 2012, 2015

结核分枝杆菌的微进化和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为制定有效控制结核病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7篇代表性论文总IF=77分,总他引>250次 研究成果在上海市耐多药结核病控制策略中得以体现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二单位) 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为制定有效控制结核病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揭示了结核菌起源于非 洲并伴人类“走出非洲” 2.体内药物压力下微进化 模式 3.耐药结核传播是导致高 疫情重要原因

三、科研成果与贡献 代表性成果 成果1:乙肝病毒与宿主细胞固有免疫的相互作用 (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免疫应答与致病机理) (2011-2015) 成果1:乙肝病毒与宿主细胞固有免疫的相互作用 (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免疫应答与致病机理) 成果2: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干预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新策略和新技术) 成果3:结核分枝杆菌的微进化和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形成和维持机制) 成果4:新现再现病原体的鉴定及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新现再现病原体的鉴定、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病原体的鉴定及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新现和再现病原体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国家安全 人民健康 Yellow Fever MERS-Cov H5N1 Ebola H7N9 SARS-Cov ZIKA CHIKV 关键科学问题: 研究内容: 何种病原体引发? 感染特性及致病机制? 如何预防和治疗? 快速发现及诊断技术 感染机制、致病机制、免疫特性 疫苗、药物等

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病原体的鉴定及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2013年3月,与国家流感中心联手鉴定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以重点实验室为核心 基础-临床紧密协作 多研究平台联动 发现和鉴定 2013年3月,与国家流感中心联手鉴定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N Engl J Med 2013 重症死亡的预警预测 致病及耐药机制 提出备选治疗策略 提出广谱疫苗策略 国际上首先发现NA基因292位R/K突变,与病人预后不良直接相关 Nat Commun 2015 PNAS 2014 Euro Surveill 2013 Emerg Infect Dis 2013 Clin Infect Dis 2013, 2012 H7N9禽流感病毒 Lancet 2013 Euro Surveill 2014 EMI 2014 EID 2014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病原体的鉴定及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H7N9流感病毒的鉴定和研究 Lancet配发专题评述 Alan J Hay, Frederick G Hayden The Lancet 2015 Tamiflu tablets are already proving ineffective against some cases of the H7N9 virus. Photograph: Marianna Day Massey/ZUMA/Corbis 英国卫报专题报道 香港大学著名的 Marlik Peris 研究小组应用我们的检测方法开展H7N9 耐药毒株传播效率研究 建立耐药突变检测方法 EID 2014

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病原体的鉴定及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新发MERS-CoV感染的防治对策研究 发现国际上最高效的多肽类MERS-CoV进 入抑制剂 - HR2P-M2多肽抑制剂,已在 两个动物模型上验证了其体内有效性。 发现国际上最高效的、具有其独特作用 机制的抗MERS-CoV抗体– m336,已在 三个动物模型上验证了其体内有效性。 Nat Commun 2014, 2015 Proc Natl Acad Sci 2015 J Infect Dis 2015a, b AAC 2015 J Virol 2014, 2015 Emerg Microb Infect 2015 Virus Research 2014 Microb Infect 2013

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病原体的鉴定及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病原体的鉴定及致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9篇代表性论文IF=188,他引>1000次 特邀综述7篇: Expert Opin. Biol. Ther., EMI., Expert Rev. Vaccines, Virus Res., M&I. 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第三单位) 鉴定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并阐明了H7N9流感病毒的耐药机制和致 病特征及研究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率先研发了高效抗MERS-CoV的多肽及抗 体,并在动物模型上验证其体内有效性, 在该类研究上处于国际“领跑”或“并 跑”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