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宇宙的起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 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太阳系是怎样形 成的?太阳等各 种恒星诞生后, 还会发生变化吗? 恒星真的永恒不 灭吗?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宇宙的起源与发展 高一24班研究性课题展示.
系外行星之旅 寻找另一个地球 主讲人:高一(1)班张一发.
星空奥秘 前言: 美丽的夜空,群星璀璨,令人浮想联翩。好奇的人们不禁要问: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什么东西构成的,它们有多亮,为什么相互之间不动,它们怎么来的,以后又会怎样?宇宙里真的还有人类吗?其实,这些都是天文学研究的课题。正是这样的好奇心,促使人们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去探索星空的奥秘。望远镜是天文学家的眼睛,也是探索星空的好工具。天文学家为了把星星看得更清楚,除了把望远镜越造越大外,还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望远镜,既可以直接看到星星,又可以接收星星发出的电波,通过电波了解星星的秘密。更为神奇的是,人们还
第一节 宇宙的起源.
13 开天辟地.
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 徐连香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开天辟地课件 制作时间:2013年4月.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
第四章 星 系 星系是几十亿至几千亿颗恒星以及星际气体和尘埃物质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AND 大气环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古代张衡小时候夜晚数星星的故事吗?今天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现在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海潮的宇宙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盘古开天地.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盘古开天地 美丽的神话传说是我国文学宝库当中的璀璨明珠,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感到神秘莫测,比方说天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发生自然灾害?他们的知识水平低下,无法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因此就认为这些变幻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
终极理论梦之社 宣传PPT 终极理论梦之社 来到高中,在全新的平台上,我们广泛交友.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组合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一) 天体 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云 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宇宙里有些什么 郑文光 科学小品文 课件制作 张浩然.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领航 便民生活 绿色科技 追风小队.
盘古开天地.
天体的概念 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现代宇宙学 陈学雷 (雷子).
欢迎各位家长参加本次二年级学生家长开放日活动!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黄 庆 国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26/07/2012
八年级下数学课题学习 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数格点 算面积.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1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人上帝 人 死亡 死亡 审判 审判 刑罚 刑罚 人上帝.
北京移动(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无线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做为无线市场的开拓者,拥有中国70%的无线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无线提供商,北京移动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支持60多个国家的漫游业务。 为北京移动创造的价值 … 优秀的性能,支持了庞大的用户群 标准化了系统接口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Runaway stars from the surviving companions of type Ia supernovae
18 盘古开天地.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伟大奇妙神.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Above all 超乎一切.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第二课 开天辟地的神话 神话 传说 (myth) (legend) 开天辟地.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普通话学人之家 信仰与科学 冯秉诚 2003年11月1日.
西藏 Tibet.
§5.3万有引力定律 一.历史的回顾 1.地心说和本轮理论(C.Ptolemy,约前150)
M31晕中一个著名的球状星团G1的多色测光研究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用计算器开方.
王新-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LHAASO-威海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1.设A和B是集合,证明:A=B当且仅当A∩B=A∪B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我們的太陽系 開始撥放.
神话.
20、美丽的 课题 Md:gp.
星座.
宇 宙 蒋元方 华东师范大学.
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 诗篇 100.
位似.
你能连一连吗? 女娲 开天地 精卫 射日 盘古 补天 后羿 填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节 宇宙的起源

一.宇宙 1.概念: 2.包括: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3.宇宙的传说: 2)女娲补天 1)盘古开天

3)上帝创造天地和万物

上帝(YHWH)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造宇宙的神。被视为宗教信徒至高无上的信仰,在基督教中,上帝是永恒的存在,创造和治理世界。 上帝一称源于中国,是中国自古五千年对天的称谓,上帝多为中国道家和儒家对于神明的称呼。清代利玛窦入华时为传教目的,将天主教至高神“天主”翻译为“上帝”。 上帝是宇宙的支撑和创造者。自然神论说,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泛神论则认为,上帝是宇宙的本身。 基督教相信上帝是既超然(完全独立、天谴、存在于宇宙)和内在(存在于世界)。上帝就是有能量有位格有灵魂的信息。根据《创世记》中的典故,上帝先在黑暗和混沌中创造了光,接着创造了天地、生物和人。《圣经》说上帝是独一无二的和全能以及世间万物的唯一创造者。 圣经认为,上帝是万有的创造者、宇宙的统管者、真理的启示者、选民的拯救者和罪恶的审判者。这也是《圣经》的解释,所以《圣经》不承认在万物创造以前,除了耶和华还有别的上帝存在。

二.大爆炸学说 1.哈勃的发现: 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大爆炸学说:

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 中。宇宙就是在这个火球的大爆炸中诞生的。 “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的起源于一次大爆炸. 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 中。宇宙就是在这个火球的大爆炸中诞生的。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大爆炸后物质膨胀,冷却形成星系示意图

大胆猜测:宇宙的将来 永远膨胀下去,不断地扩大,我们将看到所有星系的星球老化、死亡,剩下我们孤零零的,在一片黑暗当中。

史蒂芬·霍金是英国物理学家,他用毕生精力研究黑洞普通物理学定理不再适用的时空领域)和宇宙起源大爆炸原理。他提出黑洞能发射辐射(现在叫霍金辐射)的预言现在已是一个公认的假说。他的研究工作在科学界远不及他的畅销书《时间简史》出名。他这本销售量达2,500万份的畅销书对量子物理学和相对论作了大量介绍。 史蒂芬霍金

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1962年,在牛津大学完成物理学学位课程,搬到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霍金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 1965年,被授予博士学位。他的研究表明:用来解释黑洞崩溃的数学方程式,也可以解释从一个点开始膨涨的宇宙。1970年,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他预言,来自黑洞(现在叫霍金辐射)的射线辐射及黑洞的表面积永远也不会减少。1974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他继续证明,黑洞有温度,黑洞发出热辐射,以及气化导致质量减少。1980年,任剑桥大学数学鲁卡斯教授(艾萨克·牛顿曾任此职)。1988年,出版《时间简史》,成为关于量子物理学与相对论最畅销的书。1996年至今,继续在剑桥大学工作。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这个名字的第一个字“黑”,表明它不会向外界发射或反射任何光线,也不会发射或反射其他形式的电磁波——无论是波长最长的无线电波还是波长最短的γ射线。因此人们无法看见它,它绝对是“黑”的。第二个字“洞”,说的是任何东西只要一进入它的边界,就休想再溜出去了,它活像一个真正的“无底洞”。 不过,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出乎人们意料,黑洞这个“怪物”,有时候竟然还十分“慷慨”。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科学家霍金等人以量子力学为基础,对黑洞作了更缜密的考察,结果发现黑洞会像“蒸发”那样稳定地往外发射粒子。考虑到这种“蒸发”,黑洞就不再是绝对“黑”的了。霍金还证明,每个黑洞都有一定的温度,而且质量越小的黑洞温度就越高,质量越大的黑洞,其温度反而越低。大黑洞的温度很低,蒸发也很微弱;小黑洞的温度很高,蒸发也很猛烈,类似剧烈的爆发。一个质量像太阳那么大的黑洞,大约需要1066年才能蒸发殆尽;但是质量和一颗小行星相当的小黑洞,竟然会在10-22秒钟内就蒸发得干干净净!

思考 在地球上观察到宇宙中的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能否说明地球是宇宙大爆炸的中心?为什么?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在1997年的七月四日,火星探路者号终于成功地登上火星。

盘古开天 盘古开天的主角是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在太古的时侯,没有天也没有地,到处是混混沌沌的漆黑一团,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像是一个鸡蛋。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那轻而清的东西都向上飘去,形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盘古站在天地中间,不让天地重合在一起。天每日都在增高,地每日都在增厚,盘古也随着增高。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可是盘古也累倒了,再也没有起来。盘古的头化做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眼睛变成太阳和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毛发肌肤都变成了花草,呼吸变成了风,喊声变成了雷,泪水变成了甘霖雨露滋润着大地。盘古创造了天地,又把一切都献给了天地,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盘古成为了最伟大的神。 盘古开天辟地还有一层意思:盘是盘问、盘诘的意思,古是以前就存在的事物,可以理解为早以存在的“道”。整句话意思就是:不断追溯早已存在的“道”,可以开辟天地。 盘古开天 返回

女娲补天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 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 ,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 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后,女娲用泥捏了人类。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二神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失败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在水中作乱的大龟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塌陷,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返回

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Edwin P. Hubble)(1889~1953)是研究现代宇宙理论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河外天文学的奠基人。他发现了银河系外星系存在及宇宙不断膨胀,是银河外天文学的奠基人和提供宇宙膨胀实例证据的第一人。哈勃对20世纪天文系作出许多贡献,被尊为一代宗师。其中最重大者有二:一是确认星系是与银河系相当的恒星系统,开创了星系天文学,建立了大尺度宇宙的新概念;二是发现了星系的红移-距离关系,促使现代宇宙学的诞生。 1914年,他在叶凯士天文台开始研究星云的本质,提出有一些星云是银河系的气团。他发现亮的银河星云的视直径同使星云发光的恒星亮度有关。并推测另一些星云,特别是具有螺旋结构的,可能是更遥远的天体系统。 1923~1924年,哈勃用威尔逊山天文台的254厘米反射望远镜拍摄了仙女座大星云和M33的照片,把它们的边缘部分分解为恒星,在分析一批造父变星的亮度以后断定,这些造父变星和它们所在的星云距离我们远达几十万光年,远超过当时银河系的直径尺度,因而一定位于银河系外,即它们确实是银河系外巨大的天体系统——河外星系。1924年在美国天文学会一次学术会议上,正式公布了这一发现。

银河系

星云

太阳系

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