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关于汇率计算.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赵春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3.1 新古典贸易思想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 一个背景:生产技术相同和成本差异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第十五章 规模经济理论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 二、报酬递增与国际贸易理论 三、静态分析: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相互促进
第四章 特定要素模型 余淼杰.
第一节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一、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第六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广东省《国际贸易》精品课程 李未无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四种命题 2 垂直.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走势分析.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第一章 导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国际贸易的概念 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 掌握《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何谓短期?要素(劳动、资本)在部门间不流动
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 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第3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2章 国际贸易一般均衡与贸易利益 2.1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2.2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51- 关于巴西 About Brazil 巴西与中国 BRAZIL & CHINA 1.
Online job scheduling in Distributed Machine Learning Clusters
第三章 国际分工㈡ 学习目标 理解、掌握国际分工理论.
第十章 方差分析.
第5章 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5.1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H—O定理) 5.2 要素价格均等化和收入分配 (H—O—S定理)
应用实例 识别Ps & Pt ADTS 压力通道并校验 CPD8000 New MENSOR‘s ADTS: CPA8001.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第4章 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 4.1 要素禀赋的国际标准模型 4.2 H-O定理 4.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4.4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或称之为“派生需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是对生产要素本身的需求,而是对生产要素的使用的需求。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第十三章 国际贸易部分 2019/5/9.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三章 国际分工理论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第二节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第三节 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说
第二章 投资学宏观领域问题研究 第一节 资本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 1、资本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本投资的决定作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重商主义的内容及其对它的评价 掌握什么是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 掌握如何判定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第7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7.1 规模经济理论 7.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7.3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刘 婧 com.cn 国际贸易理论 刘 婧 com.cn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 H-O模型的扩展 要素均等化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 H-0模型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 理解H-O理论的假定条件; 理解两个重要概念: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充裕度; 理解H-O 定理和H-O-S定理; 理解里昂惕夫之谜及其对这个谜的不同解释; 学会分析国际贸易对贸易参与国内要素所有者收入的影响:短期特定要素模型,长期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学会分析生产要素增长对一国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新古典国际理论理论体系 在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方面的主要贡献者是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俄林(Bertil Ohlin)和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还有许多经济学家在拓展、应用或检验新古典贸易理论方面亦作出重要贡献,包括斯托尔帕、罗伯津斯基、里昂惕夫和巴格瓦蒂等等。该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以下简称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H-O-S定理)、国际贸易对一国要素所有者收入的影响(特定要素模型和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和要素积累对国际贸易影响(罗伯津斯基定理,贫困化增长)等。

第一节 赫克歇尔及俄林的主要贡献及其贸易思想 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论证了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构建起比较优势学说。 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仅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技术的差异)解释比较优势进而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片面的。他们试图用机会成本的差异来说明决定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础。但机会成本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赫克歇尔和俄林对此问题作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扩展了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赫克歇尔( Eli F Heckscher,1879-1959)生于瑞典一个犹太人家庭。他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是在经济理论上的创新和在经济史研究方面引入了新的方法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1919年发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The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提出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存在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根本原因。

俄林(Bertil Gotthard Ohlin,1899--1979)1899 年4 月生于瑞典南方的一个小村子。他早年就读于隆德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University of Stockholm),是赫克歇尔的学生,1933年出版《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更进一步地解释了赫克歇尔的理论,最终形成了要素禀赋理论。 由于他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现代化处理, 1977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9 年8 月于书桌前逝世。

H-O理论产生之后,很多经济学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其中以保罗·萨缪尔森(1915-2009)最具代表性。在1948年发表的《国际贸易和要素价格均等化》以及1953年发表的《一般均衡中的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文章中,他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讨论了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问题,得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命题。从1940年起,他一直在MIT任教,他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出过根本性贡献,因而获得了一个经济学家所能获得的所有荣誉:第一个克拉克奖章获得者(1947年),第二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70年),他曾是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61年),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51年),国际经济学会会长(1965-1968年),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奖励和荣誉。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贸易模型 一、H-O模型的前提假设 二、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 三、H-O模型分析 四、对H-O模型理论意义的分析 五、里昂惕夫之谜

一、H-O模型的前提假设 1、两个国家(A和B)、两种产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K和L)。 2、生产技术相同。即假定两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因此在两国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两国在生产同一种产品时,会采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即( KX/LX )A= ( KX/LX )B 3、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4、规模报酬不变。 5、不完全的专业化分工。 6、商品和要素市场均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7、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8、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 9、没有运输成本和贸易障碍。 10、两国贸易平衡。

二、要素禀赋与相对供给 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于其它要素的比例比其它国家更高,我们称其为劳动力丰裕型的国家;如果一种产品的人工成本在其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高于其它产品,我们称它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由此我们引入两个概念: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衡量的是产品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在资本与劳动两种要素情形下,要素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K/L)。它是一个相对概念而非绝对概念。 假设X和Y两种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要素投入比例(资本/劳动)分别为KX/LX和KY/LY。如果KY/LY>KX/LX,则称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为什么2国偏向于资本密集型生产技术? In Nation 2, K/L in X: 1 ;in Y:4 So, X is L- intensive commodity; Y is K-intensive So, X is L-intensive commodity, Y is K-intensive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或者说是一个国家资源的相对供给量。 有两种方法定义要素丰裕度 (1)以实物单位Physical Definition ,即资本总量和劳动总量的比率(TK/TL)定义:当B国的这一比例大于A国时,我们就说B国资本丰裕,A国劳动丰裕。即:? (2)以要素相对价格Price Definition (r/w)定义:如果B国的资本价格和劳动价格的比率小于A国,我们就说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即:?

要素丰裕会影响到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如果A国劳动丰裕且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B国资本丰裕且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A国生产可能性曲线AA将相对偏向X轴,B国生产可能性曲线BB将相对偏向Y轴。 由此得到以下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的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Y X B A O

三、H-O模型分析 决定两国生产、贸易模式的基础:仍然是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但不是由生产技术差异而是由资源配置差异来决定。 生产与贸易模式表述如下:劳动丰裕国家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丰裕国家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优势、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用静态的总体均衡和局部均衡分析贸易对价格、生产消费以及贸易利益等方面的影响。

(一)总体均衡分析 与古典贸易模型相比,H-O模型对一国生产可能性的假设方面有两点不同: 第一,生产能力不同原因的差异:生产技术不同到要素禀赋不同→生产可能性偏向不同; 第二,关于机会成本的假定:要素投入由一种到两种→生产的机会成本从不变到变→PPF由直到曲。

H-O模型的一般阐述

共同的无差异曲线I与1国的PPF相切于A,与2国的PPF相切于A’,切线分别为PA 和PA’ (表示两国各自的国内交换比率)。 PA<PA’ ,所以贸易前劳动要素充裕的1国中劳动密集型产品X相对价格较低,而资本要素充裕的2国则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相对价格较低。我们定义PA=1/2,PA’ =2。因此,1国扩大X的生产,减少Y的生产,生产点移到B。同理,2国生产点移到B’。然后两国展开贸易,假设交换比率为PB=PB’=0.9,贸易的均衡点在E,1国拿出40X交换2国的45Y (贸易三角形 BCE);2国拿出45Y交换1国的40X (贸易三角形 B’C’E’) 。 两国的贸易三角形是相同的,但两国的消费水平都移到了更高效用水平的II,表明:两国都得到了贸易利益。

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钢铁 大米 美国市场 中国市场 出口 E 30 50 40 60

(二)局部均衡分析 1.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根据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及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推导出两国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及其国内市场均衡价格。 在国际市场上,商品的国际价格只有在商品的进口数量与出口数量相等,或者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的情况下才形成均衡。均衡的国际市场价格就是进口商品的需求曲线与出口商品的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2.贸易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 贸易对消费者的影响取决于贸易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即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下,价格线以上这部分三角形面积)的多少来表示。 贸易对生产者的影响取决于贸易后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交易价格与其机会成本之间的差额即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以上,价格线以下这部分三角形面积)的多少来表示。 就整个社会福利来说,取决于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各自的大小,如果两相平均还有剩余,说明国际贸易带来了净的社会福利。

(三)国际贸易的总收益 衡量方法有三种: 1、整个社会的贸易利益用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来衡量,即用社会无差异曲线离原点的远近来表示; 2、贸易使一国可以消费超出其生产能力的产品; 3、通过个别商品市场消费及生产变化来衡量(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变化)。 两点说明: ◆贸易利益来自:商品交换、生产调整; ◆社会福利衡量不是由所有产品消费的数量增减来衡量。

四、对H-O模型理论意义的分析 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H-O模型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产品生产中要素的使用比例(要素需求)和一国的资源储备比例(要素供给)决定要素价格从而影响产品成本,从而决定比较优势和生产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生产要素价格已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成为与产品价格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内生变量 2、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国际贸易不仅影响贸易双方的产品市场价格,而且造成各国要素市场的变动。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变动不仅影响一国的生产和消费,还会引起各要素之间收入的再分配。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或要素储备比例的变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生产和贸易模式。

五、里昂惕夫之谜 (一)其人 Wassily W Leontief(1906―1999)七岁上大学,读遍列宁格勒图书馆的经济学书,成为一名优秀的经济学家。1927离开苏联,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由于在投入产出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的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始终坚持理论家的任务是提出正确陈述的理论作为出发点;中心任务是要证明这种理论能适用于现实经济,给出人们感兴趣的有关预言,以及这些预言能够得到验证并具有相当程度的准确性。

(二)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及其内容 对H-O模型的第一次经验检验是在1951年由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数据进行的。他想要通过美国的数据来检验H-O模型。更确切地说,他想要同时验证两个命题:(1)H-O model是正确的;(2)美国是一个资本丰裕的国家,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他估算了美国进口和出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发现:虽然美国拥有丰裕的资本和很高的实际工资水平,但考虑所需要间接投入和直接投入,美国出口商品的劳动密集度高于进口商品,而资本密集度低于进口商品。关键比率(K/L)x/(K/L)y只有0.77,而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他应该远大于1。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的需要量 2 303 400 167.81 13 726 2 256 800 173.91 12 977 3 091 339 170.004 18 184 2 550 780 182.313 13 991 资本(美元) 劳动(人/年) 人平均年资本量 进口替代 出口 1951年 1947年 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的需要量 表中可见,1947年平均每人进口替代商品的资本量与出口商品的资本量相比是18 184:13 991=1.39,即高出30%,而1951年的比率为1.03,即高出6%。尽管这两年的比率的具体数字不同,但结论基本相同,即这两个比率都说明美国出口商品与进口替代品相比,前者更为劳动密集型。里昂惕夫结论道:“美国参加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

(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各种解释 1、由于美国工人效率高所致 里昂惕夫认为在1947年,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是外国工人的三倍,如果我们把美国的劳动数量乘以3,再和国内可用资本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美国实际上是一个劳动丰裕型国家。这一解释并没有被广泛接受,里昂惕夫自己后来也否定了它。 2、由于美国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丰富所致 产生这一矛盾的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里昂惕夫所定义的资本仅仅包括了实物资本,而完全忽略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就是工人所拥有的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的教育、工作培训、健康状况等一系列性状。这就暗示着美国劳动比外国含有更多的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本这一部分加到实物资本上,就会使美国的的出口高于其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度。

3、由于美国自然资源状况所致 另一个产生偏差的更一般原因是里昂惕夫使用的是两要素(劳动、资本)模型,忽略了其他要素如自然资源(土地、矿藏、森林等)的影响。一种商品如果是自然资源型的,在两要素模型中将其划分为资本或劳动密集商品,显然是不正确的。另外,许多生产过程需要使用自然资源,如采矿业、钢铁业、农业等,同时也需要大量实物资本。美国对许多自然资源的进口依赖性很强,这或许有助于解释美国进口替代产业的较高资本密集度。 4、由生产要素密集逆转所致 H-O理论假定无论在哪国,X始终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现实是:一种给定的产品在劳动丰富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在资本丰富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如小麦在不少发展中国家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可能在美国却不是。这就是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 原因:生产中劳动与资本的替代弹性很大,如A国劳动丰富,W低,就会使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生产X商品,也可这样去说明B国可能用资本密集型技术去生产X商品。

5、由于美国贸易政策所致 H-O理论假设自由贸易,完全竞争,而实际上这种前提是不存在的。美国经济学家鲍德温认为,为了解决国内就业,美国政府可能迫于工会的压力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致使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比较高,限制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进口,以此来增强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劳动就业的能力,从而人为地把劳动密集型商品排斥在国外。与此同时,把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关税降低,人为地提供进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导致Leontief Paradox。 6、由需求逆转所致 H-O理论过分重视供给而对需求重视不够,特别是假定需求偏好相同且固定不变,这就可能导致问题的出现。 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均收入水平、消费需求结构和偏好等不同。如美国出口大米,是食用大米少的缘故;虽资本丰富,但特偏好消费资本密集型商品,这就可能阻碍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反而进口,这种需求正好颠倒了美国在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方面的比较优势,即发生了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与收入分配 一、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一)含义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与收入分配 一、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一)含义 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发展(商品作为生产要素的载体),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将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也即是说,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工资相等,也会使各国利率相等。由于这一命题是H-O模型的引申,因此又被称为H-O-S模型。

假设1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2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1国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会低于2国,即(w/r) 1< (w/r) 2。 相应地,1国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相对价格也会低于2国,即(PX/PY)1 < (PX/PY)2 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专业化分工生产。1国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生产并减少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生产,对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上升,对资本的相对需求减少,从而引起1国的工资率(w)上升,利率(r)下降。2国情形恰好相反,工资率(w)下降,利率(r)上升。 这表明,国际贸易倾向于缩小两国间工资和利率的差距,最终使两国间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一致,即( w/r )1=( w/r )2。

(二)对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评价 首先,它证明了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在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国际间自由流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作为要素国际流动的替代,可以间接地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最终实现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其次,它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即说明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比如:劳动充裕的国家通过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使得劳动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增加。

为什么现实中要素价格没有均等化? 问题出在假设上(现实中不存在或只是接近): ◆国际贸易并不完全自由。各种利益集团的存在,各国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造成许多贸易上的障碍,使得各国同类商品的价格不可能相同; ◆要素甚至在国内也不能自由流动——不同产业工人收入差距很大; ◆各国生产技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发达国家工人工资的不断增长更多地来自于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新产品的不断开发。 从动态的角度看,科技发展一次次扩大要素收益差距,但通过贸易又不断缩小这种差距。

二、贸易对收入分配的短期影响:特定要素模型(specific-factors model) (一)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在两要素经济中,劳动的价格(工资率)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即:w=VMPL=MPL×P 同理:资本的价格(利率)等于资本的边际产品与产品价格的乘积,即:r=VMPK=MPK×P 产品价格变化是国际贸易的直接结果,在短期内即会影响工资和利润。边际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则是生产组合变动和生产要素流动的结果。比如:在资本投入量不变时,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会随着其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即“边际要素生产率递减规律”。

(二)特定要素模型(Specific-factors model,SF模型) 在前面所学理论中,我们一直假定要素在国内可以完全自由移动于不同产品的生产。这一假定使生产在产品相对价格变化时顺利地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调整。然而,短期内把要素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另一种产品的生产并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例如,把生产玉米的要素转移到汽车的生产上去)。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假定某些要素是特定用于某些行业的,这些要素不可在行业之间流动。 假定生产两种产品:大米和钢铁。有两种要素投入:劳动、和资本,分别用L和K表示。其中资本是特定要素,在部门之间不能流动,劳动是公共要素或普通要素,在两种产品生产中都使用,并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因此,劳动也被称为“流动要素”。

大米相对价格变动(国际贸易)对要素收入的影响 Ls’

假设:中国出口部门为大米, 则:Wr(?)=Pr(↑)×MPL(↓) Rr(↑)=Pr(↑)×MPK(↑) 中国进口部门为钢铁业, 则:Ws(?)=Ps(↓)×MPL(↑) Rs(↓)=Ps(↓)×MPK(↓) 结论:L受益否不确定,K在出口行业继续受益,在进口行业进一步受损。 综合考虑进出口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随着自由贸易的开展,出口产业的固定要素的报酬提高,实际收入改善;进口竞争产业的固定要素的报酬下降,实际收入恶化;流动要素的收入变化是不确定的,取决于国际交换价格、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斜率以及要素供给者的消费偏好。

三、贸易对收入分配的长期影响: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一)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的基本含义: 某一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报酬的实际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二)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推导 仍以中国为例: 中国劳动力丰裕,出口大米-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资本稀缺,进口钢铁-资本密集型产品。 随着大米出口增加,大米生产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大于对资本的需求,而资源在钢铁行业向大米行业转移时,转移出来的资本多过转移出来的劳动,导致劳动力不足,资本相对过剩。 出口部门(大米):Wr(↑)=Pr(↑)×MPL(↑) Rr(?)=Pr(↑)×MPK(↓) 进口部门(钢铁):Ws(?)=Ps(↓)×MPL(↑) Rs(↓)=Ps(↓)×MPK(↓)

我们虽然不能从农业资本和工业工人的收益表达式中直接看出短期价格和长期要素流动所产生的净影响,但我们知道:无论是劳动力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与资本在部门间的自由流动必然造成两个部门的工资和利润率在长期相等。 过程如下:贸易前要素市场处于均衡状态,Wr=Ws, Rr=Rs;已知贸易后价格与生产变动的结果是Wr上升和Rr下降,并且知道在新的要素市场均衡点上Wr=Ws, Rr=Rs,所以,与贸易前相比,Ws上升而Rs下降。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