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Advertisements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语言学概论 语言成份的借用和吸收 语言的融合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学内容及要求: 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第一章、绪论 本章要点: 第一节:语言概说 第二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第三节:七大方言区与现代汉语.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现 代 汉 语 中文系汉语教研室.
现代汉语 绪  论.
绪论 现代汉语概说.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2017/3/10.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北京语言大学 2016年研究生开学第一讲 李宇明 2016年9月14日
中文教师培训课程 ——汉语概说 陈昌来 2007年8月.
第一节 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的五种主要类型 1、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2、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 3、语言替换与底层残留
第一章 现代汉语概述.
战争结束了 年11月,听到停战的消息,巴黎街头人们欣喜若狂。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吻我的姑娘有500多个了。”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八章 综合性语言学 主要内容:本章介绍了几门最重要的综合性语言学科的概况和主要内容。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有:第一节:心理语言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心理语言学的三大流派、思维对语言的影响、言语生成的阶段和言语理解的过程。第二节: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兴起的原因、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差异、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主要内容。第三节: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确立共同语的依据、语料库加工的主要内容、语言信息处理的主要应用领域。
开课院系:人文学院中文系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课程学分:3学分
北师大会议( ) 英语课程学生英语学习力形成研究思路 戴忠信 (博士/教授)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 跨语言知识挖掘 盛玉麒
语言的魅力•文化的内涵 探究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历程.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四章 语法.
转业军人学历教育 《语言学概论》.
普 通 话.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按时到课 勤记笔记 来得早一点 走得迟一点 记得牢一点 期末考评 期中考试 (60%) 期末考试 平时考核 (40%)
小学语文(汉语)教学 系列知识(三) 第二语言理论及教学 (第一集).
                                                                                                                                                                
课程与编码: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张露茜(博士) 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
12英语2班:王晓珏 仇丹妮 潘冬菊 袁承敏 吴爱婷 尹苗苗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社会语言学的兴起 学科的诞生 外部的原因 内部的原因 语言研究的价值取向 面向社会的语言学.
EBNF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C语言里语句的结构;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C++语言里类声明的结构;
语杠理论 -- 句法结构的砖石.
职业教育与职业英语 刘鸿章
普通话 台语 广东话 白捷 CHIN301班.
单元解析:教材主编 牛长清.
上课内容:自然拼读 上课时间:每周六晚19: :30 上课老师:尹岩老师 自然拼读: 自然拼读法又称“Phonics”, 它不仅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孩子学习英语读音与拼字,增进阅读能力与理解力的教学法,更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初学者学习发音规则与拼读技巧的教学方法。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现 代 汉 语 绪 论 现代汉语课程组编.
汉语变音现象初探.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1.3 C语言的语句和关键字 一、C语言的语句 与其它高级语言一样,C语言也是利用函数体中的可执行 语句,向计算机系统发出操作命令。按照语句功能或构成的不 同,可将C语言的语句分为五类。 goto, return.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EBNF与操作语义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javascript语言里语句的结构;并用操作语义的方法描述对应的语义规则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象形手势在课堂教学 中的有效运用 课程名称《教师口语》 课程性质:教师教育必修课 适用专业:师范类专业.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主谓一致 (Agreement) 一、概念 在英语中,随着主语的人称或数的变化谓语动词采用单数或复数形式。 二、怎么判断?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形式语言学的战国时期 与 支配及约束理论.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辞典类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牛津在线英语大辞典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言起源的几种理论,认识语言发展的表现,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语言的接触与融合,了解语言发展的原因,认识语言发展的规律。了解语言的分类。 【教学内容】    语言的起源 语言发展的原因 语言发展的规律 语言发展的方式

语言的起源 (二)手势说 (一)劳动说 1、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需要:共同劳动→交际交流 2、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可能: 直立行走→发音条件、听觉条件、思维能力大大提高 (二)手势说 1、工作的时候无法进行手势交际 2、黑暗中手势交际无法进行 3、语言传承保留

(三)摹声说 (四)感叹说(叹词起源论) (五)社会约定论 (六)咳唷说(吭育说/劳动呼声说) 根据语言中的摹声词推测,但语言中这类词很少,有些抽象概念无法表达。 (四)感叹说(叹词起源论) 语言起源于人的感情冲动→这类叹词更少,根本不可能靠它们完成交际 (五)社会约定论 这与语言的任意性、约定俗成性特点相违背。 (六)咳唷说(吭育说/劳动呼声说) 语言起源于人类早期劳动发出的呼叫声。

通过目前的科学研究,关于原始语言有几点可以肯定: 1、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口耳相传 2、语言一开始就是音义结合体→音义结合的符号 3、语言一开始就与人的抽象思维相连→伴随抽象思维 4、语言一开始就具备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 5、语言一开始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发展的理论 1、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语言的社会性决定的:不能脱离社会+发挥交际职能 2、语言发展不平衡→语言各要素中,语法发展最慢,词汇发展最快 3、不同语言的发展差异很大→原始语言应该是一致的,随着语言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世界语言 4、政治经济的集中使方言成为共同语(如:北京话)

二、语言发展的具体表现 语言发展包括个体要素的发展和整体系统的发展。 个体要素的发展:临时性变化→个性特点,尚未固定 历史变化→语言结构内部的演化和更替→ 历史固定下来的语言事实,新旧要素的演变 临时变化与历史变化是辨证统一的,其中,历史变化是语言发展的主要内容;临时变化可以转化为历史变化: 言语成分→临时变化→语言成分→历史变化 整体系统的发展:共时变化 历时变化

三、语言整体系统的发展 语言系统的共时发展→在共时平面上的语言分化问题(语言分工的差异造成的):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 共时发展包括社会变体(社会方言)和功能变体 语言系统的历史发展→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接触和融合 1、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方言与共同语的转化问题) 社会发展→语言发展→不同阶级社会的共同语不同 氏族语言 部落语言 部族语言 民族语言 氏族社会共同语 产生语言分歧 方言分歧明显 方言分歧严重 没有方言 书面语、文学语言形成 民族共同语产生 共同语、文学语言

语言的分化就是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 2、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语言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 (1)语言的分化→社会分化的结果 语言的分化就是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 生产不发达→社会分化→半独立的地方性社会群体(半分裂状态)→为之服务的方言(与共同语有联系的地方变体→继续分裂→社会解体(全分裂状态)→亲属语言形成——与共同语断了联系

语言分化的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职业、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共时) 行业用语、术语、阶级方言都是常见的社会方言。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变体),主要差别是语音。地域方言是因地域的隔离引起的,差异比较大,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也有表现。 汉语的七大方言:汉语方言主要可分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种。

语言的谱系分类: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历时:汉语和藏语都属于原始汉藏语言)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作的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言间的历史同源关系就是亲属关系。按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成语系→语族→语支→语群四大谱系 属于同一语群的语言亲属程度最高;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就是不同的语言→非亲属语言。 同一语系各个语言的分化层次——按亲属关系的远近: 语族 →语支 →语群 →语言 →方言 →土语

世界语言的类型分类: 根据词法特点分类: 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 根据句法特点分类:综合语、分析语 根据语序分类:SVO语、SOV语、VSO语 语言的谱系分类:语系、语族、语支、语群 语言的地域分类:不同的方言

(2)语言统一→方言统一成共同语(前提:社会统一) 民族语言相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言差异缩小→ 社会统一,往来频繁→语言统一→民族共同语形成 一般而言,在共同语产生之前,一个社会大致经过这样的语言发展过程: 方言——通用语——共同语 在所有的方言之中,某一种方言被确立为基础方言,在这一基础上,成为通用语,进而成为共同语。

3、语言的接触与融合 (1)语言的接触:词语的借用和吸收(借词);语音、语法结构规则的渗透(音译词改造、欧式语法) 全借: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音译的借词:葡萄、师子(狮子)、扑克、咖啡 音译兼意译的借词:冰激凌、马克思主义 音译加意译的借词:啤酒、酒吧 照搬:WTO、OK、ID、IP 结构规则的借用:欧化句式

(2)语言的融合:发生在不同语言之间 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语言融合过程一般是先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完成语言的统一。 融合过程:民族发展不平衡→族际交际语(民族交际语+本族语)→国际地域交际语(国家之间交际语) →准国际交际语(联合国工作语言)→国际通用语(世界语:以英语为基础)

语言融合的方式: A、自愿融合(合作方式) 顺乎历史发展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鲜卑语——汉语 B、被迫融合(斗争方式) 为保持本民族语言进行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最终放弃本族语言,采用汉语。 女真语——汉语。

4、语言的分化与统一,接触与融合中的特殊现象 (1)双言现象:同一社会群体成员同时使用一种语言及该语言的某一方言(普通话/方言) (2)过渡语现象:一种语言或方言混合,既不象共同语又不象方言——形成方言色彩的普通话 (3)双语现象:一个社会群体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不同民族语言共存。 与方言有区别:双言现象→方言+共同语; 双语现象→民族语+民族语 (4)洋泾浜(皮钦语)和混合语:语言频繁接触的地方由不同语言成分混杂而成的语言。

洋泾浜是外语在本族语的影响下产生的变种(一句话中夹杂着不同语言的词汇)。如:让我look look/你的米西米西/ jokingde/小case /I服了You / You狠/有时间call我 洋泾浜的特点:词汇量少,采用迂回的说法指称事物 Beard/moustache(胡子)→grass belong face; 人山人海→ mountain people mountain sea 外语语音经过当地语的改造:think→thinkee;thanks→3X 外语语法不系统,带有本地语法特征:有偶’s天下 I can not→My no can 在洋泾浜基础上包含不同语言成分(本地+外语)而形成的语言就是混合语,它是一种两不象的语言。 但是当混合语在一定条件下成为社会的交际工具,并成为孩子们的母语时,就发生了克里奥尔化,形成了克里奥尔语。

语言发展的规律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 1、外部原因→社会发展的影响(语言的社会性) 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非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以社会的发展并非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影响语言发展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发挥作用。

2、内部原因→语言内部矛盾运动(交际职能与交际能力的矛盾) 表现:(1)形式与内容的矛盾(由不适应到适应) (2)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的矛盾。 语音简化+语义增多→双音化→构词法发展 (3)体系内相关成分的矛盾→所有成员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红/白;伊/渠(晋)/他(唐) (4)口语与书面语的矛盾 二者要保持一致,如果发生脱离→出现僵化的语言形式(文言文)→被新形式代替(白话文) (5)方言与共同语的矛盾 方言与共同语相互影响,长期共存→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对共同语的影响

二、语言发展的规律 语言发展规律是一切语言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运动变化方向或趋势,体现了一定的必然性。 语言发展规律包括内部规律和一般规律。 内部规律(与语言内部结构本身有关)→内部运动的结果→特殊内部规律(个别语言)和普遍内部规律 一般规律(与社会发展原因相关)→普遍性、共性规律(是所有语言共有的)

1、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直接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 (1)渐变性:新旧要素的更替是不知不觉的,渐变的,而非突变——语言的本质决定的 (2)不平衡性:系统内部各要素及成员发展不平衡 语言反映社会变化→词汇发展最快→尤其一般词汇发展最快(基本词汇相对较慢) 语言反映结构规则→语法发展最慢 (3)社会制约性

2、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不直接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 (1)特殊内部规律(个别语言或方言本身的发展规律) 不同语言的表现不同(俄语无量词;汉语量词多,少形态变化) 汉语中的特殊内部规律: A、腭化规律:中古 “见组”[k k’ g x]和 “精组”[ts ts’ dz s x]在[i][y]前时,变成舌面音(腭音) B、普通话闭音尾音节减少。[-p –t -k][-m –n -ŋ]合并。 C、浊音清化规律。 D、双音化规律。

(2)普遍内部规律 A、语音演变的无限性(单个音位到整个音系的变化) B、语音演变的一致性(类同变化同:时间、地域、条件同→变化同) C、词义内部的扩大、缩小、转移规律。 D、类推规律 在结构规则的影响下,语法、词汇形式发生变化:V+动态助词→由一到多;SVO→宾语前置消亡 E、抽象化规律:实词→虚词;独立成分→附加成分

类推作用 语法发展中经常起作用的、带有整齐划一的趋势的作用,叫做类推作用。类推在语法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语法类推是人们按照一定的主流规则将新规则归入主流的过程。在语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出现新格式(弱式规则),为符合语法整齐划一的要求,新格式被有意识地推广到已存在的、运用着的旧格式(强式规则)之中,扩展适用范围,进而达成新的整齐划一,使语法规范化。语法类推作用是一个逐次推进的过程,不是一起完成的,变化过程中有一个新旧语法共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