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6.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八章 劳动关系管理 第一节 劳动关系管理 第二节 劳动合同管理 第三节 劳动争议管理 第四节 劳动关系中的不平等与歧视问 题.
Advertisements

PCBA生產注意事項 QA Rio Chiang Feb. 1,
2 材力2-1 内容 Chp.2 拉压 1. 概念 2. 轴力 轴力图 3. 应力 要求 准确判断拉压杆; 熟练截面法; 掌握应力计算
主讲老师:张恒文 工程力学(1) (6) 2017年3月7日 返回总目录.
第二十一讲的内容、要求、重难点 教学内容: Mechanic of Materials 强度理论的概念、建立、内容、应用 教学要求:
7-1 金屬材料之基本性質 7-2 鐵金屬(Iron 7-3 非鐵金屬
The yielding and fracture of polymers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2-1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2-2 内力·截面法·及轴力图 §2-3 应力·拉(压)杆内的应力
2.1 物理性質.
Chapter 3 材料之機械性質.
生物材料的力學量測 (1)材料不可影響宿主 (2)宿主不可影響材料 骨科生醫材料設計的兩個重要的關係︰ (1)材料不可影響宿主
第10章 應 變 轉 換  應變菊花座 電阻應變規 (electrical-resistance strain gauge) 可用來量測拉伸試驗中試桿之正向應變,其係由金屬線格子或金屬箔黏貼在試桿上而構成。對於物體上一般負載,在其自由表面上某點之正向應變通常利用一組具三個電阻應變規,安置在一特定模式下而定出。此模式稱之為應變菊花座.
5.1 自然對數函數:微分 5.2 自然對數函數:積分 5.3 反函數 5.4 指數函數:微分與積分 5.5 一般底數的指數函數和應用 5.6 反三角函數:微分 5.7 反三角函數:積分 5.8 雙曲函數.
第 7 章 機械性質之學習目標 定義工程應力與工程應變。 陳述虎克定律及其適用的條件。 定義包松比。
Chapter 8 Liner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on 第八章 直线回归和相关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第七章 高聚物的力学性质.
定标率的实际应用(量纲分析/半定性的物理学)
沥青路面 bituminous pavement.
第3章 材料的機械性質  拉伸及壓縮試驗   材料的強度是依其能承受負載而不變形或破壞的能力而定。此性質是材料固有的但必須由實驗來求出。其中最重要的試驗之一是拉伸或壓縮試驗。雖然許多重要的材料機械性質可由此實驗求出,但其最主要是用來決定許多工程材料如金屬、陶瓷、聚合體,及複合材料的平均正應力與正應變之間的關係。
Fluid Mechanics (Week 1)
Control Systems Engineering
本章大綱 9.1 Sequence數列 9.2 Infinite Series無窮級數
Continuou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CHAPTER 2 Mechanical Behavior, Testing, and Manufacturing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材料的機械行為、測試及製造特性.
Properties of Continuou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Concentric record grooves
Sampling Theory and Some Important Sampling Distributions
楊氏係數的測定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9/10.
第十四單元 弧長與旋轉體的表面積.
實驗六 扭 擺 Torsion Pendulum
7.1 簡介 7.2 應力和應變的觀念 7.3 應力-應變行為 7.4 滯彈性 7.5 材料的彈性性質 7.6 拉伸性質
普通物理 General Physics 12 - Equilibrium, Indeterminate Structures
實驗7: 簡諧運動 (課本實驗9) 目的: 滑車受彈簧恢復力作用的簡諧運動(Simple Harmonic Motion- SHM )
Interval Estimation區間估計
參加2006 SAE年會-與會心得報告 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系所 黃元茂教授
第九章 張力與壓力 9-1 張應力、張應變、壓應力、壓應變及彈性係數 9-2 容許應力及安全因數 9-3 蒲松氏比 9-4 應變的相互影響
塑膠材料的種類 塑膠在模具內的流動模式 流動性質的影響 溫度性質的影響
第6章 電感與電磁.
歡 迎.
第二章 剪切沖模 2-1-1簡 介 材料之機械性質 剪切『原理』 剪切『模具的形式』 『沖頭設計』 『模體設計』 剪切『排程設計』
虎克定律與簡諧運動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10/8
10-1 剪應力、剪應變及剪彈性模數 10-2 正向應力及剪應力的關係.
Prediction of Distortion in Steel Plate after Spray Quenching
普通物理 General Physics 21 - Coulomb's Law
Engineering Geology 78 (2005) 授課老師:鄭皆達 指導老師:張光宗 林明慧
平衡與彈性 習慣上,力學問題可分為兩類:靜力學及動力學。 運動狀態的改變,基本上皆遵循牛頓所提出的運動定律。
Knovel 介绍 概况 使用 工具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姜晓岗.
相關統計觀念復習 Review II.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s Final Report of Project
Definition of Trace Function
POWER METAL FIXED RESISTOR
圓的定義 在平面上,與一定點等距的所有點所形成的圖形稱為圓。定點稱為圓心,圓心至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稱為半徑,「圓」指的是曲線部分的圖形,故圓心並不在圓上.
12. Static Equilibrium 靜力平衡
Improved friction performance by using highly porous, thermally stable particles: 應用Promaxon®-D以改良摩擦性能 Luc Smeets, Lapinus Fibres Bart v.d. Worp, Lapinus.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本章將複習一些有關靜力學 的重要原理,並說明如何應用這 些原理來計算物體上的內部合力 。之後將介紹正應力與剪應力的
第八章 循序邏輯設計 台北市私立景文高級中學 資電學程 8-1 狀態圖及狀態表的建立 8-2 狀態表化簡 8-3 以各類型的正反器完成設計
第三章 飛行器材料 一、材料科學概要 二、飛行器材料簡介 三、非破壞性檢驗概要.
第十一單元 兩曲線圍出的面積.
Chapter 9 慣性矩 9-1 面積慣性矩 9-2 平行軸原理 9-3 組合面積之慣性矩 9-4 迴轉半徑 9-5 質量慣性矩
第八章 弹性体的应力和应变(自学) (Chapter 8 The Stress and Strain of Elastic Body)
將定出這些構件承受彎曲所產生之應力。先討論如何繪出對於樑或軸之剪力及彎矩圖 (the shear and moment diagrams)。如同正向力及扭矩圖,剪力及彎矩圖提供定出構件中最大剪力及彎矩之有效方法,並確知這些極值發生在何處。一旦求得某截面內彎矩 (the internal moment),則可定出彎曲應力.
12. Static Equilibrium 靜力平衡
第四章 利率的結構與資訊內涵 授課老師:_____.
時間: 地點: 班級:四光二甲、四光二乙 輔導老師:蔡健忠老師、施文慈老師
PRESS TOOLS AND PRESSWORK
17.1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六 高分子性能测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Ch6.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s

6.1 簡介 各種材料在製造或使用期間,會受到外力的作用而產生固有的反應。 力負荷大小 小 大 變 形 (deformation) 6.1 簡介 各種材料在製造或使用期間,會受到外力的作用而產生固有的反應。 力負荷大小 小 大 變 形 (deformation) (elastic) (plastic) (fracture) 朔性變形 彈性變形 斷裂

6.2 應力和應變的觀念 (Concepts of Stress and Strain) 拉伸試驗(Tension Tests) 壓縮測試(Compression Tests) 剪切和扭轉測試(Shear and Torsional Tests)

拉伸試驗 若一靜態的(或相對於時間變化緩慢的)負荷 被均勻地施加於一元件的表面或橫截面時, 其機械行為可藉由應力-應變測試來了解。如圖6.1所示:

拉伸試驗(Tension Tests) Figure 6.1(a)拉伸負荷如何產生一伸長且正線性應變概略說明圖。 虛線代表變形前的形,實現代表變形後之形狀

拉伸試驗 工程應力: 工程應變: F:垂直於試片橫截面瞬間所施加的負荷 A0:原來橫截面面積 l:瞬間長度 l0:施加負重之前試片原來的長度

拉伸試驗 Figure6.2 標準的拉伸試片。 橫截面通常是圓的,但有時亦使用方形試片。

Figure6.3 用來進行拉伸應力-應變測試儀器之示圖。試片被移動的夾頭拉長;荷重單元和伸長計分別量測施加應力和伸長量的大小。

壓縮測試 若工作中的力是壓縮力,則可引導進行壓縮應力-應變測試, 除了作用力是壓縮力和試片沿應力方向收縮外, 壓縮試驗的進行方式類似拉伸試驗。

壓縮測試(Compression Tests) Figure 6.1(b) 一壓縮負荷如何產生壓縮何-負線性應變的概略說明圖。

剪切和扭轉測試 如圖6.1(c)中使用純剪力進行測試時,剪應力的計算是根據下式而得的 F:荷重或平行於上以及下平面之施力 A:上以及下平面之面積 γ:應變角θ的正切,如圖中所表示

剪切測試(Shear Tests) Figure 6.1(c)剪應變γ的概略代表圖,其中γ=tanθ。

扭轉測試( Torsional Tests) Figure 6.1(d)由施加扭矩T所產生的扭轉變形(即扭轉角度ψ)的概略示意圖。

Stress State on The Plane with 

6.3~6.5 彈性變形 (Elastic Deformation) 虎克定律(Hook’s Law) :應力和應變的正比關係如下 比例常數E: 稱為彈性模數(modulus of elastic) 或稱為揚氏係數(Young’s modulus) 。

彈性變形(Elastic Deformation) Figure 6.5 顯示施加荷重和釋放荷重循環的線彈性變形之應力-應變圖。

各種金屬合金於室溫下之彈性和剪模數以及蒲松比

6.3 應力-應變行為 Figure 6.5 顯示非線性該行為的概要應力-應變圖,且顯示如何決定割線和正切模數。

*對於弱鍵結原子與與強鍵結原子而言,作用力對原子間分開距離之作圖, *彈性模數的大小正比於每一取現在平衡原子間 分開距離r0的斜率。

溫度對彈性係數之影響 Figure 6.8 Plot of modulus elasticity versus temperature for Tungsten, Steel, and Aluminum.

6.5 材料的彈性性質 (Elast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Figure 6.9 施加拉升應力使軸向(z)伸長(正應變)和橫向(x和y)收縮(負應變) 。 施加應力前的尺寸以實線代表,之後則以虛線代表

蒲松比 (Poisson’s ratio) 當試片在軸向(假數為x方向)受拉力時,在x軸上會伸長,同時在橫軸(y、z方向)產生收縮。 ν 0<ν<1 均相性 (isotropic) ν≒0.25 一般金屬 ν≒0.33

6.6~6.10 塑性變形 (Plastic Deformation) Fig 6.10 (a)顯示出彈性和塑性變形金屬的典型應力-應變行為,比例限P降伏強度σx σy由0.002應變偏位方法來決定 (b)對某些顯示出降伏點現象鋼的應力-應變行為。

6.6 拉伸性質 (Tensile Properties) 降伏和降伏強度(Yielding and Yield Strength) 拉伸強度(Tensile Strength) 延性(Ductility) 彈性能(Resilience) 韌性(Toughness)

典型之工程應力-應變特性圖 Fig 6.11 典型的工程應力-應變至破裂點F的行為,拉伸強度TS於點M。 圓圈內的插圖代表曲線於各種不同點時變形試片的幾何形狀。

Example 6.3 Figure 6.12 討論例題6.3黃銅試片-應力應變的行為。

延性 (Ductility) Figure 6.13 負荷到斷裂之脆性和延性材料之拉伸應力-應變行為圖。

延性定量的表示 伸長量百分比(percent elongation) 面積收縮百分比(percent area reduction) lf:破裂時的長度 l0:原標距長度 %AR:面積收縮率百比分 Af:斷裂點 A0:原橫截面積

延性(%EL)是標距(l.)之函數

Fig.2.3 拉伸試驗的 總伸長量隨 拉伸試片之 標距長而改變

彈性能 (Resilience) 當材料彈性變形時材料吸收能量的能力,除去負荷則此能量回復。 彈性能模數(modulus of resilience) εy:降伏點之應變

假設線彈性區域 代入前述之虎克定律:

Figure 6.15 由一材料的拉伸應力-應變行為如何,來決定彈性能模數(相當於陰影的面積) 。

退火狀態下金屬和合金的機械性質

鐵在三種溫度下工程應力-應變之行為

6.7真應力與真應變 (true stress-strain) 真應變(true strain) F:垂直於試片橫截面瞬間所施加的負荷 Ai:瞬間橫截面面積 li:瞬間長度 l0:施加負重之前試片原來的長度

若變形期間體積不變則 真實與工程應力-應變的關係:

Figure 6.16 A comparison of typical tensile of engineering strength-strain and true strength-strain. Necking began at point M on the engineering curve, which corresponds to M′ on the true curve. The “ corrected “ true strength-strain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omplex stress state within the neck region.

Fig.2.6 (a)頸縮區域 (b)作用於 頸縮區之 單元的應力

﹝例 2.5﹞ 證明應變硬化指數 (n) 等於均勻變形 的真應變 (εu)

6.8 Elastic Recovery After Plastic Def. Figure 6.17 Schematic tensile stress-strain diagram showing the phenomena of elastic strain recovery and strain hardening。 The initial yield strength is designed as σy0;σy1 is the yield strength after releasing the load at point D, and upon the reloading

6.9 壓縮、剪力和扭轉變形 (Compressive, Shear, and Torsional Deformation)

6.10 硬度(Hardness) 硬度:材料抵抗朔性變形之能力 硬度試驗之種類: 1. 壓痕硬度 2.劃痕硬度 3.反跳硬度 4.車削硬度 1. 壓痕硬度 2.劃痕硬度 3.反跳硬度 4.車削硬度 洛氏硬度測試(Rockwell Hardness Tests) 諾普和維克氏微硬度測試 (Knoop and Vicks Microhardness Tests) 硬度轉換(hardness conversion)

(壓痕)硬度測試技術

洛氏硬度尺度

表面洛氏硬度尺度

Figure 6.18 Comparison of several hardness scales

硬度和拉伸強度間的關係 (Correlation Between Hardness and Tensile Strength) Figure 6.19 Relationship between hardness and tensile strength for steel, brass, and cast iron

Table 2.8 Mohs 硬度尺

圖2.14

6.11 Property Variability n:number of observation xi:value of a discrete measurement x:average s:the standard deviation

Example 6.6

6.12 Design & Safety Factors σd:design stress σc:calculated stress level N′:design factor σw:safe stress N:safety factor

CASE STUDY 6.13 Materials Selection for a Torsionally Stressed Shaft

Strength L:length r:shaft radius ψ:twist angle Mt:twisting moment Figure 6.21 A solid cylindrical shaft that experiences an angle of twist ψ in response to the application of a twisting moment Mr.

J:polar moment of inertial τ:shear stress τf:shear strength

ρ: density πr 2L:cylinder volume L:length τf: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right-hand side are grouped into three sets of parentheses. P:performance index

Figure 6.22 Strength versus density materials selection chart. Design guidelines for performance indices of 3,10,30 and 100 (MPa)2/3 m3/Mg have been constructed, all having a slope of 2/3.

Figure 6.23 Strength versus density materials selection chart. Those materials lying within the shaded region are acceptable candidates foe a solid cylindrical shaft that has a mass-strength performance index in excess of 10 (MPa)2/3 m3/Mg, and a strength of at least 300 MPa (43,500 psi)

Five materials ranked according to strength performance

Considering the cost of these five remaining candidate materials

Questions 6.4, 6.7, 6.9, 6.22, .6.25, 6.36, 6.37 6.41, 6.44, 6.49, 6.51 6.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