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收支调节的理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当前形势和 国际静安建设 静安党校 王小林. 国际 —— 问题很大、霸权犹在。 1 、国际产业分工的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 新兴产业尚未形成 -- 高失业率 老龄化 -- 高福利 -- 高负债 权威缺失 -- 民主治理的危机 再平衡战略 -- 保护主义抬头。
Advertisements

第七章 國民生產及收入 本講章由楊偉文博士編寫 作為香港管理專業協會 「企業管理文憑課程」授課之用 © 2011.
台南市立後甲國中 訓導工作簡報 報告人:訓導主任 傅寶源 歡迎蒞臨指導. 訓導處是一個關懷學生生活問題、處理 學生生活事務的溫馨園地,舉凡生活常 規、安全防護、交通安全之教育,民主 法治、社團活動、訓育活動之訓練,衛 生習慣、飲食健康、預防疾病之培養, 體育活動,運動競賽、身心健康之鍛練, 均有專人專責為同學服務。
一、北京水务情况简介 二、北京水资源现状 三、北京水资源管理措施 主要内容 北京市行政区 域面积 1.6 4万平 方公里,西北部 为山区,约占总 面积的三分之二, 东南部为平原区, 约占总面积的三 分之一。 一、北京水务情况简介.
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金融票据协会 2014 年二季度河北省金融票据市场 运行情况分析会. 目录 全国货币信贷及金融票据市场情况 河北省货币信贷及票据市场运行情况 2014 年二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概况 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票据业务发展概况 票据市场走势分析及票据业务发展建议.
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 我国目前就业形势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7 年有 1100 万新增劳 动力有就业要求。据不久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 示,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 420 万人,比 2007 年增加 58 万人,增幅 20.71% 。 2007 年年底 830.
2 你会唱这首歌吗 ? 这首歌反映出我们什么样的情怀?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 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 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
道德讲堂 第一讲 放眼改革开放 上海市泾南中学 杨丽萍 第一章:放眼 -- 《邓小平时代》
學習目標 指指出中國地理區的劃分方式 了了解中國七大地理區的區域特色 了了解中國三大經濟地帶的發展特徵 分分析中國區域政策對三大經濟地帶 的影響.
长沙经济发展情况介绍与分析 长沙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长沙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李 跃 教授. 一、长沙市的基本情况 二、 2000 年来长沙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长沙发展的长板和短板.
2010—2011 学年高三地理总复习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厦门六中 刘伟祥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第三节 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及纠正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解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 精神 解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 精神. 党的会议 全国代表大会 1 全国代表大会每 5 年召开一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 “ 党的十八大 ”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2 简称中央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简称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
公共管理 0701 班.  3 月 1 日,在酝酿了一年之后,《神木县全民免费医 疗实施办法 ( 试行 ) 》如期推行。这项被媒体称为 “ 开 国内先河 ” 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行两个多月以来,让全 体神木人民真正体会到了 “ 看得起病 ” 的前所未有的 实惠,同时,公众道德风险却又把政府推到了一个.
总量核算:围绕GDP的是是非非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石良平教授 2015年9月5日 1.
《关注经济发展》 知识复习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2、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它的基本要求是 ?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2013年10月.
“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 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旅游研究院 黄璜
人口再生产.
学科:思想品德 九年级 教科版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单位:覃塘区东龙初中 周志宾.

C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高考真题回放
煤铁之城 枫叶之都 山城本溪.
第三节 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高考政治选择题命题思路分析及备考启示
城投及园区类企业评级方法.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工业化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变化与优化
学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
2014年 “两会”学习解读 2017/2/28.
常识判断解题技巧 主讲:付丁丁.
初中历史 中考复习策略.
102年10月 公共債務法 講師:財政部國庫署 林組長達聰.
第十五章 [教材十九、二十章]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齐鲁大地 人杰地灵 2011能力备考 2011年基本能力备考.
微山县干部学习会讲课提纲 区域经济 转型发展与全民创业 中国企业管理无锡培训中心 顾 品 教授.
复 习 旧 课 拓 展 知 识 学 习 新 课 课 后 小 结 点击标题吧,会令你受益不浅! 课 后 练 习 自 我 评 价.
4.1 總產出與總所得的衡量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名义GDP和实际GDP.
天府欧城“星光儿童乐园” ---项目计划书 此为机密文件。 天府欧城.
1994年,94岁的冰心毅然说:“我要写一部甲午战争大作。”老人多次提笔,可是,竟然一字没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此时此刻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
时政热点专题 授 课 时 间 :8 课 时.
第四章 市场与行业分析.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复习回顾 1.我国之所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A.是由我国生产力整体水平比较低决定的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谈“十七大精神与 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党总支书记 吴旭红
全国新课标卷的使用情况 新课标卷 (宁夏卷) (11省用) 新课标Ⅰ卷 (河南等7省) 新课标Ⅱ卷
單元 5 中國的產業.
Chapter 2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2.1 何谓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 具体界定:
原著:N. Gregory Mankiw 編譯:王銘正 製作:王銘正 馬惠茹
本 节 目 录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二、工业化阶段 三、高效的益综合发展阶段 四、课堂巩固.
中国财政支出 庄志辉 赖灿荣
日本總體經濟 指導老師 許淑媖 國企三甲 余孟雪.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檢視開放經濟體系下的均衡 瞭解國際收支的內容 瞭解國際金融制度的演變 知道匯率是如何決定的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國民所得衡量 與綠色國民所得.
9 總體經濟與總體指標.
东南亚各国国旗.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國民生產毛額GNP的 涵義。 區分名目GDP與實質GDP的差異。 指出以GDP衡量經濟福利的缺失。 探討測度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指標。 解析經濟福利淨額與綠色國民所得的觀念。
宏观经济学 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作者:于姗姗 单位:辽东学院 教学课程:宏观经济学 适用对象:经济类本科.
五 初级阶段论.
國立豐原高級中學 104學年度家長代表大會 主持人:張健家會長 時間:104年10月3日(星期六)上午10時0分 地點:行政樓二樓會議室.
试乘试驾团购执行方案(模板) 单 位:经销商名称 时 间:
12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 10 章 國民所得的衡量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适应保险业发展新常态 推进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總體經濟學導論 總體經濟學所要討論的是諸如一個國家商品的總需求量、總供給量、商品的進出口量等總量 (aggregates) 的觀念,以及一個國家商品的平均價格水準、勞工平均的薪資水準等平均 (averages) 的觀念。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9 總體經濟與總體指標.
Chapter 13 總體經濟的衡量. Chapter 13 總體經濟的衡量 本章內容 國民所得與循環流程圖 衡量總產出的指標 國內生產毛額的三種計算方法 台灣的國民所得 福利與綠色國民所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国际收支调节的理论

本章要点 1.国际金本位制下的“物价与金币流动机制”是一种自动的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2.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是自金本位制崩溃以后出现的第一个有关国际收支调节的理论; 3.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在外部经济调节上的具体运用; 4.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认为,恢复货币市场均衡是国际收支调节的关键; 5.国际收支调节的资产组合平衡分析法进一步将分析范围扩大到所有金融资产。

第一节 国际金本位制下的 “物价与金币流动机制”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三项“竞赛规则” 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是指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颁布法令,将其货币制度建立在黄金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国际货币体系,以固定汇率为特征。

国际货币制度的正常运转要求有关各国必须自觉遵守三条“游戏规则”: 第一,各国以黄金表示其货币价值,两国货币法定含金量的比率即构成了两国货币的汇率,这称作或铸币平价(Mint Par)。 第二,各国金融当局按铸币平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与外汇,并允许黄金可自由出入国境。这条规则确保了黄金官价即是黄金的实际交易价格,并使本国货币与其它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汇率固定下来。 第三,各国的货币供应与黄金挂钩,银行券等代用货币的发行必须有十足的黄金作准备。

二、物价与金币流动机制 通过图示来说明,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是如何形成并得以维持的?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是如何得到自动纠正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黄金在英美两国之间流动的?请参见下图:

由此可见,在国际金本位制下,黄金输出输入所开支的运费和保险费的经济影响是:减少了黄金流动的数量并使得汇率获得了有限的灵活性。换句话说,在黄金输送点范围内,汇率可通过上下波动来发挥价格调节的作用 ;在到达黄金输送点之后,金币流动的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它导致一国的黄金存量或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

金币流动机制所发挥的缓解外汇市场上供不应求矛盾的作用是短期的,它具有静态的性质。实际上,在动态意义上帮助恢复国际收支均衡的长期作用机制是在金币流动发生后一国的黄金存量或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价格效应。

三、收入调节与利率调节 假如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是充足的,那么收入的增加又会扩大该国的进口需求,国际收支的顺差就会因此而进一步缩小。收入效应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的国家里的影响则相反:即货币紧缩降低了一国的国民收入,从而使进口减少。这一切都使国际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变得更加有力。

货币供应量的增减还会产生利率效应,它对一国的国际收支调节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当一国的货币供应发生紧缩,该国的利率水平就会上升,从而引起国际资本的内流。 另一方面,资本的内流又使得本国货币紧缩的进程放慢,从而干扰和阻碍了金币流动机制的作用。但总体来看,利率效应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是积极的。 “物价与金币流动机制”是一种自动的市场调节机制,但它只存在于实行国际金本位制的国家之间。

第二节 国际收支调节的 弹性分析法

一、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及其推导过程 美国经济学家勒纳(Abba Lerner)对罗宾逊的研究成果又加以发展,首次探讨了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影响的临界值,从而确立了著名的“马歇尔一勒纳—罗宾逊条件”(Marshall-Lerner-Robinson Condition),这经常也被称作“马歇尔一勒纳条件”。

“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指出:一国货币的法定贬值(Devaluation)或汇率下浮(Depreciation)以及法定升值(Revaluation)或汇率上浮(Appreciation),要想改善而不是恶化该国的贸易收支,其面临的外国对该国出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dx)与该国对进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dm )必须相当充足。用数学公式来表示: 需求弹性充足: 即货币贬值(汇率下浮)会减少 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升值(汇率上浮)会减少国际收支盈余。 需求弹性不充足, 那么,本国货币贬值不但不会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反而还会使其进一步恶化。 一国的货币不管是贬值还是升值,对该国的贸易收支都没有净影响。

“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在推导过程中假定进出口贸易最初是平衡的,即: 这时,“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为:

二、罗宾逊一梅茨勒条件 “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所代表的贸易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是在局部均衡理论的框架下进行的。 美国经济学家梅茨勒(L.A.Metzler)于1948年在《国际贸易》一文中放弃了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都无限大的假定,他在罗宾逊夫人等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导出包含有四个价格弹性系数的“罗宾逊一梅茨勒条件”(Robinson-Metzler Condition) ,即:本国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dm )、本国出口供给的价格弹性( Sx)、外国对本国出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dx )、外国对本国进口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 Sm)。由于作了这些修正和改进,所以,“罗宾逊一梅茨勒条件”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根据“罗宾逊一梅茨勒条件”,即便进出口的需求弹性不够高而未能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但是,只要供给弹性不是无穷大,本币贬值仍有可能改善贸易差额。这样,“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就成为一个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如果不是无穷大的话,即便“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没能得到满足,本币贬值仍可改善本国的贸易收支。

三、“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局限性 “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在分析贬值效应时,假定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毫无弹性。 “马歇尔一勒纳条件”还假定一国的贸易收支账户在开始时是平衡的,并且是用本币来衡量货币贬值的效果的。如果我们改用一国的贸易存在逆差为分析的起点,结果就会发现,“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货币贬值改善贸易差额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四、三国模型中的货币贬值与以邻为壑的政策竞争 假定世界上有三个国家,A国B国都向C国出口某种同质商品(homogeneous goods),而且进出口贸易都以C国的货币计价成交。现在假定A国宣布货币贬值,而B国的货币汇率则持其不变。A 国的这项举措对有关国家贸易流量的影响由图2-4所示。

贸易竞争国(B国)的货币汇率对本国(A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弹性( ): 一国所面临的“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即便得到满足,假如 的弹性系数值大于1,即贸易竞争国的货币贬值幅度比本国的大,那么,本国宣布货币贬值不但不会改善贸易差额,反而还会使其进一步恶化。这便是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货币贬值”(competitive devaluation)的实质所在。

五、货币贬值对一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又称交换比价,是指用同一种货币衡量的出口商品价格对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即: 当贸易条件的概念用于两种以上商品时,人们就采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比率来代表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是反映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总水平变动是有利还是不利的一项指标。

货币贬值对一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应使用进出口供求对价格的弹性系数来进行分析与判断。 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对汇率的弹性可用出口供给弹性和出口需求弹性来表示,即: 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对汇率的弹性也可用出口供给弹性和出口需求弹性来表示,即:

一国的货币贬值是改善还是恶化该国的贸易条件,这要视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供求的价格弹性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与供给弹性相比,需求的弹性越是大,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就越是好。

第三节 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

一、开放经济的总需求与总支出 开放经济是封闭经济的对称。在封闭型经济的宏观模式中,由于不存在对外贸易,因此总需求和总支出在数量上没有区别。但是,对于一个开放型经济来说,一国至少拥有两类商品,即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因此,在建立宏观经济的调控模式时,首先必须对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和总支出(gross expenditure)做出区分: 总需求概念注重需求客体的单一性(本国产品)和需求主体的双重性(本国经济主体和外国经济主体),它对本国产出或收入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 总支出概念强调需求客体的双重性(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和需求主体的单一性(本国经济主体),它有助于分析国内居民消费偏好的行为特征,以便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政策调节。

GDP与GNP GNP统计的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不管地处国内还是在国外)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包括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如投资在海外的资本产生的利息、股利和利润收入,本国劳务输出所赚得的工资、薪金及其他特许权转让费的收入等);但外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则不包括在内。 GDP则相反,它核算在本国范围内进行的生产活动(不管生产要素是属于本国的还是外国的)所形成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当一国产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使用外国生产要素(资本、劳务或技术)而生产出来的时候,对GNP和GDP加以区别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开放经济的GNP与GDP 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开创性地提出了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即如果经济实体是封闭型的,其产出的总价值或国民总收入等于本国居民以家庭消费、私人投资及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等形式表现的对产出的总开支。

假定所有变量都以实物表示,产出、收入与支出的恒等关系是: 在封闭经济中,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总是相等。 由于决定国民经济运行的市场均衡条件发生变化,开放经济应使用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模型,即: 公式决定的是一国的GDP。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于国民生产总值,两者的差异称作“外国净要素收入”(Net Foreign Income, NFI),即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收入减去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后的净额。于是有: GNP与GDP的差异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开放程度及其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

三、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国与国之间还会发生经常性单方面转移收支 。假如用U来代表国与国之间的单方面转移收支,开放经济国民总收入 的决定公式为: 用B代表经常项目差额,有: 结合以公式2-21,开放经济国民总收入决定的公式可简缩成国内吸收和经常项目差额(B)两大部分,即:

一国对外经贸活动的宏观经济性质: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顺差(逆差)等于国民收入大于(小于)国内总吸收的部分。这就是说,一国的国民总收入与国内总吸收的宏观平衡(或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是实现经常项目收支相抵的基本前提。 外部经济的失衡并不是孤立的,它必然伴随有一个内部平衡的问题。所以,在外部经济领域采取的任何调节政策和纠偏措施必须具有平衡国内收入与支出的功能特征,否则就不能算作正确的政策措施。 政府为消除经常项目或国际收支逆差无非有两种政策取向:增大Y,即提高国民收入;缩小A,即减少国内吸收;当然,也可是两者的结合使用。

吸收分析法的可取之处是:它从宏观经济的整体角度来分析和理解国际收支,将国内经济运行同国际收支的平衡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为实施通过国内经济的调整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开放经济的其他恒等关系 1、一国的经常项目差额与国外净金融资产增减的平衡关系 当我们引入国外金融资产净额(Net Financial Claims Abroad, NFA)这一存量概念之后,经常项目差额也可用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来表示: 经常项目差额同时揭示了一国经济在总体基础上提高(降低)其对别国的要求权或增加(减少)其在国外的金融资产的速率。

2、部门储蓄与投资的平衡关系 国民收入的恒等式还可分解成部门储蓄与投资的平衡关系。对经常项目与一国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平衡关系的分析起点也是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即: 政府开支(G)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政府采购商品、劳务的消费支出(Cg),二是政府的投资支出(Ig),即 私人储蓄(S): 储蓄和投资以及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状况对一国的经常项目乃至国际收支状况也会产生影响:

3、一国的总储蓄与国外净金融资产增减的平衡关系 一国的总投资与国民储蓄的不平衡除了用经常项目差额这一流量概念来表述以外,还可通过一国所拥有的国外净金融资产的存量变化来表现: 一国的总储蓄(私人储蓄与官方储蓄之和)等于该国所进行的私人投资(包括折旧)和政府投资,再加上该国在国外的金融资产的累积。

一国在海外的净金融资产又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私人以存款凭证、信用票据、有价证券及外币现钞等信用工具所持有的外币金融资产,另一部分是官方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资产: K代表私人资本的跨国流动,负的K表示一国私人资本的外流,它对应着私人对外国债权或要求权的增加或对外国负债的减少;NFAcb代表中央银行的净外国资产(即外汇储备减去对外国官方的短期负债后的净额)。

4、国际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与国际收支差额的平衡关系 由于国外净金融资产的增量等于经常项目顺差,所以,对公式2-30进行移项变换后就可得到国际储备资产的增减额等于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等于经常项目差额加上私人性质的资本项目差额)的结论: 收入大于支出的超额部分形成经常项目顺差,它亦等于一国私人和政府的净储蓄或净外国投资;反之亦是。

5、基础货币与国内信用创造及国际储备资产的平衡关系 根据会计恒等式,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包括国内信贷资产和国际储备资产)恒等于负债加权益(为使分析进一步简化,暂且假定央行的权益资本为零): 以动态的形态来表述,则有: 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在固定汇率制下代表着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在浮动汇率制下反映的则是外汇市场上本币汇率所承受的升值或贬值的压力及中央银行可能进行外汇干预的规模)等于基础货币的创造或消灭减去国内信贷的扩张或紧缩后的余额。 政策含义:外汇市场的稳定与国内货币市场的平衡存在着内在联系。为避免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内信用创造必须与基础货币的增长保持一致。

6、银行系统的信用创造、对政府预算赤字的资金融通与国外净资产头寸的平衡关系 流通领域中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商业银行发行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包括大面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所构成的广义货币(M2)就是整个银行体系的负债。以动态的形态来表述,下述等式成立: 相对于特定规模的国内信贷总量,一国货币存量(M2)增长的速度越是快,其国外净金融资产的增量(即经常项目顺差)就越是大。一国的银行体系所持有的国外净金融资产的增减可用来调节国内货币扩张和信贷扩张之间的平衡关系。

整个银行体系所增加信贷规模等于对其政府追加的财政贷款和对非银行部门扩大信贷的总和。即: 政府为了弥补预算赤字,另一条融资渠道就是减少其所持有的国外净金融资产或者增加其对外国的负债: 整个银行系统所持有的国外净资产的变化与其对政府预算赤字的融通及国内信贷规模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果非银行私人部门对银行体系的债务发生净增加(即银行体系对家庭和企业的信贷扩大量超过广义货币M2的增加量),而政府的预算赤字又不得不依靠国内银行体系提供的信贷来进行融通的话,整个银行体系所持有的国外净资产头寸就会减少;反之,如果货币存量的增加快于银行体系对家庭和企业等非银行私人部门提供的信贷增长,而政府的财政预算在对外国官方短期债务增加或出售外汇储备所形成的收入进行了调整之后出现了盈余,那么,整个银行体系所持有的国外净资产头寸就会增加。

第四节 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

一、货币分析法的诞生与理论推导 货币分析法以货币数量说为其理论基础,并以货币市场的均衡为分析问题的起点。 通常用来实证检验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的等式: 从长期来看,货币市场上的供求失衡是国际收支形成逆差或顺差的主要因素。

二、货币分析法的主要观点 货币分析法认为,假定 P、i、U 和 m 都不变,在固定汇率制下,为满足一国居民对货币需求的增长(譬如说由于GNP增加),要么由该国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扩张政策使国内信用规模扩大,要么 由国际收支顺差所导致的外国货币或储备资产的流入,当然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 货币法断定,国际收支顺差产生于没有被一国货币当局满足的国内对货币的超额需求,而国际收支逆差则产生于没有被一国货币当局消除的国内货币的超额供给。 货币法则认为,两国贸易商品相对价格的调节是没有必要的。在固定汇率制下,假定不计运输成本和关税等费用,用同一种货币表示的贸易商品的价格,不管是在逆差国家还是在顺差国家,从长期来看都应该是相等的,即“一价定理”(the law of one price)在长期是成立的。所以,对货币的超额需求或超额供给仅仅导致国际储备资产的内流或外流,它不会引起逆差国家和顺差国家之间在贸易商品的价格上出现长期的差异。

三、货币分析法的政策主张 根据货币法,某项经济政策要想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其对货币的需求或(和)货币的供给施加影响。任何能增加一国货币需求(相对于货币供给而言)的政策都将导致储备货币从国外流入国内,在固定汇率制下这代表着该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反之,任何导致一国货币供给增加(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政策将触发国际储备资产从国内流向国外,在固定汇率制下这意味着国际收支的逆差。

四、货币分析法的优势与缺陷 分析视角方面:货币法 “从下到上”,一开始就将注意力集中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官方结算余额”之上,以充分揭示这个项目余额的变化对一国货币基础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突出国际收支长期调节过程中货币的重要作用。这与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实际变量之上、而往往忽略货币市场失衡影响的传统分析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货币法在强调货币作用(相对于实际变量的作用)及长期均衡的影响(相对于短期均衡的影响)方面走得太远了。 经济发展、价格冲击等方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货币法比较适用于各国货币出现过度扩张、世界范围通货膨胀率加剧的时期。反之,在货币扩张得到控制、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下降的时期,货币分析法的适用性就要差一些。

就目前而言,货币法肯定是一种优于传统方法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然而,货币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其分析的范围不够大,除了货币之外未能包括其它金融市场上发生的存量调整;又如,货币分析法在建模时也只顾及到长期效应而未充分考虑短期或中期的效果。另外,货币法还将因国与国之间存在利差所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当作持续性的流量来处理,而不是将其视作一种存量的调整,这也是引起较大争议的一个问题。

第五节 国际收支调节的资产平衡分析法

一、资产组合平衡 资产组合平衡法又称“资产市场法”(Assets Market Approach),它的研究是基于以下一些假设和推理之上的: (1) 货币或现金仅是一国居民想要持有的各种金融资产中的一种。 (2) 持有债券的动机来自于其所产生的收益(包括利息及资本溢价收益),但购买债券有一定的风险,主要是债务人到期不能支付或拖延支付本金和利息的违约风险(default risk)以及债券持有期间因市价波动招致资本损失的市场风险;而持有现金资产则没有上述风险。 (3) 在各国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的条件下,人们除了持有本国货币和本币债券以外,其资产组合中往往还包括一部分外国货币及以外币定值的国际债券(包括外国债券和欧洲货币债券)。 (4) 基于上述理性的考虑,人们的金融资产组合通常都包括一定量的本国货币现金(为了顺利进行各种交易和支付)、本币债券(为了其所产生的利息等收益)、外国货币(为了其所具有的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作用)和外币债券(为了其带来的收益及分散风险的作用)。

二、金融资产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下面几个函数式构成了一个简单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对本币债券( Bd)的需求函数: 以本币计量的对外币债券或外币资产的需求函数: 本国货币、本币债券及以本币表示的外币资产之和便构成了一国金融财富的总量: 根据资产组合平衡法,只有当每一种金融资产的供给正好等于其需求时,各种形式的金融市场才会趋于均衡。然而,这只是实现了静态意义上的均衡。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任何内生经济变量或外生政策变量的变动都会改变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对预期收益率。

以本币表示的外币资产就等于一国的全部金融财富减去本国货币和本币债券,即: 若要突出各经济变量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可对公式2-51进行移项,并以函数式来表示: 这是资产组合平衡法所推导的货币汇率决定的公式。假如一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那就设e为常量,移项后便可得到有关国际收支调节的函数式:

三、资产市场存量调整的政策含义 几种资产组合的调节进程: 1、本国的利率升高。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抛售政府债券(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本币债券的供应增加,债券价格开始下降,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对本币债券的需求因其收益率的提高而增加。 2、外国利率水平的提高。这一方面意味着持有外币债券将有较高的利息收益率;另一方面,较高的外国利率可能产生外币汇率下浮的预期,从而对投资者形成潜在的不利影响。 3、本国实际产出增加。出于交易动机,对本国货币的需求有所增加。 4、本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加大。根据相对PPP理论,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币汇率下浮,xa上升。 5、本币债券供给增加。政府财政出现赤字或企业需要对购买实物资产进行融资,债券发行的规模扩大了,本国的财富因此而增加。

6、因储蓄下降或经常账户逆差而导致的本国财富减少。它的作用机制同上述扩大债券发行正好相反,即对货币需求的减少导致利率下降,而对本币债券需求的减少则导致利率上扬(债券价格下挫),结果,财富减少对利率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 7、外国的债券供应增加。假如外国政府的预算入不敷出,只得靠增发国债来弥补,这会降低外国债券的市场价格。 上面提及的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本币汇率的上浮或下浮都是暂时的,它只说明原有的均衡已被打破,投资者的资产组合调整已经开始,市场正在寻找新的均衡水平。一旦这些变量之间形成新的均衡关系,BOP的不平衡或汇率的波动就会停止,投资者最佳的资产组合重新得以恢复。反之,如果BOP出现持久性不平衡或者市场汇率波动难以平息,这要么是调节进程太慢,要么是在调整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骚扰因素或承受了新的外界冲击。

资产组合平衡模型也存在着种种缺陷:首先,它抽象掉了许多实际变量(如消费者偏好、市场结构、科技进步等)对国际收支调节或汇率决定的作用;其次,它不涉及贸易流量对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影响;再次,它也未充分考虑外汇市场上预期心理对调节进程的作用。当然,人们可以对上述简单模型作进一步的扩展来克服这些缺陷,这比在货币分析法的狭小基础上进行扩展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