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镇静催眠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Advertisements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第一节 大脑皮层兴奋药 咖啡因 (caffeine) [ 药理作用 ] 1. 中枢兴奋作用 消除瞌睡 减轻疲劳 改善思维 (对大脑皮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大剂量 : 呼吸加深加快 血压升高 (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第十二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要点 1. 掌握癫痫各型首选药物。 2. 熟悉苯妥英纳、苯巴比妥、乙琥胺、丙戊酸钠、 苯二氮卓类、卡马西平的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 主要的不良反应。 3. 了解癫痫的类型。 4 . 熟悉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抗帕金森病药物的 作用方式、分类。 5 . 掌握左旋多巴和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
麻醉药与镇静催眠药 药学院 陈百泉. 全身麻醉药  全身麻醉药 general naesthetics 是一类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的药物,使意识、感觉和 反射暂时消失,骨骼肌松弛, 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前麻醉。 是一类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的药物,使意识、感觉和 反射暂时消失,骨骼肌松弛, 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前麻醉。
1 拟胆碱药 Cholinomimetic drugs. 2 3 拟胆碱药分类  胆碱受体激动药(直接拟胆碱药) M 、 N 受体激动药 M 受体激动药 N 受体激动药  抗胆碱酯酶药(间接拟胆碱药) 可逆性 难逆性.
镇静催眠药 ( Sedative-Hypnotic Drugs ) 镇静催眠药 ( Sedative-Hypnotic Drugs ) 汕头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张艳美.
国家级精品课药物化学国家级精品课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苯二氮卓类催眠镇静药 1,4- 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发现 20 世纪 50 年代 Stembach 在合成苯并庚氧 二嗪时,合成路线没有打通,仅得到了六 元环的拼合物喹唑啉 N -氧化物,经药理 活性测定,不具有预想的安定作用。后来.
第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抗癫痫药.
第五章 镇静催眠、 抗癫痫药和精神障碍治疗药
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 教务科/药理教研室 张 庆
镇静催眠药 Sedative hypnotics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一节 抗癫痫药
急性镇静安眠药中毒病人的护理.
第二篇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抗帕金森病药 抗精神失常药 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 中枢兴奋药.
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失眠与抑郁性失眠.
老年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特点 解放军总医院 王鲁宁 2004年3月.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医护学院药理教研室 秦韻.
Sedative-Hypnotic Drugs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一节┃抗癫痫药.
镇咳药.
儿童癫痫的药物治疗 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 陈春红.
第八章 镇静催眠药 ⑴苯二氮卓类 ⑵巴比妥类 ⑶其他镇静催眠药.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用药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rugs)
药 理 学 Pharmacology 药理教研室.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第13章 镇静催眠药 SEDATIVE- HYPNOTICS DRUGS
第十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第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六章 中枢系统药物.
失眠症的药物治疗 宁波市康宁医院 胡珍玉.
第十四章 局 部 麻 醉 药 Local anaesthetics 制作:肖 逸.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 (Sedative-Hypnotics) 2017年3月21日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二) 1.
药物治疗与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 蔡际群.
消化功能调节药.
药物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十一章 镇静催眠药 Sedative-Hypnotics.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第十一章 镇静催眠药与抗惊厥药 Sedative-Hypnotic Drugs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特点与诊治 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 冯艳蓉.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镇静催眠药 Sedative-Hypnotic Drugs
安眠药中毒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周立杰.
第十八章 中枢兴奋药 Central stimulants 提高中枢神经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 大脑皮层 咖啡因 延脑呼吸中枢 尼克刹米
作用于中枢神经 系统的药物.
第十四章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的概念 理想的镇静催眠药 常用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卓类(BDZs)
濫用藥物 姓名:林鴻源 下6B.
第12章 镇 静 催 眠 药 Sedative-hypnotics.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 和精神障碍治疗药
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
Sedative-hypnotics.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概念: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指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行李、生理状态。 毒品是社会学概念,指具有很强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主要包括阿片类、中枢NS兴奋剂、氯胺酮、大麻、酒精、烟草、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
甲状腺激素.
第十二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第11章 镇静催眠药 主讲教师:裘军.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三章 镇静催眠药

镇静药:能轻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缓解或消除兴奋不安。 镇静催眠药:是一类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达到缓解过度兴奋和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 镇静药:能轻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缓解或消除兴奋不安。 催眠药:能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性睡眠。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 1、巴比妥类 2、苯二氮卓类 3、其他镇静催眠药

第一节 睡眠与睡眠障碍 失眠分类: 1、入睡障碍 2、中途觉醒 3、过早觉醒 4、缺乏睡眠满足感 第一节 睡眠与睡眠障碍 正常生理性睡眠可分为非快动眼睡眠和快动眼睡眠二个时相。 失眠分类: 1、入睡障碍 2、中途觉醒 3、过早觉醒 4、缺乏睡眠满足感

第二节 苯二氮卓类 根据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类: 1、长效类: 地西泮(安定)、去甲西泮、氯氮卓(利眠宁)、氟西泮(氟安定) 2、中效类: 第二节 苯二氮卓类 根据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类: 1、长效类: 地西泮(安定)、去甲西泮、氯氮卓(利眠宁)、氟西泮(氟安定) 2、中效类: 硝西泮、氟硝西泮 3、短效类: 三唑仑、艾司唑仑(舒乐安定) 、奥沙西泮、劳拉西泮

[体内过程] 1、可从消化道完全吸收,并于1~2小时内达到血药峰浓度。 2、中效和短效类在肝脏直接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活,经尿中排出。 3、长效类由于要在肝脏代谢成活性代谢产物,要达到稳定的药物浓度需要的时间较长,半衰期也较长。

[作用] 1、抗焦虑:作用发生快而确实。 2、镇静催眠: 缩短诱导睡眠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持续时间。 3、抗惊厥和抗癫痫: 4、中枢性肌松弛作用:

[作用机制] 抗焦虑作用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中脑。 镇静催眠主要作用部位在脑干。 图片

[应用] 1、焦虑症 2、失眠 3、麻醉前给药 地西泮可产生暂时性记忆缺失,麻醉前给药,使患者对术中的不良刺激在术后不复记忆。 4、惊厥和癫痫 5、肌肉痉挛

[不良反应] 1、宿醉 长效类药易引起服药次日嗜睡、精神不振、共济失调、动作能力低下等症状。 2、清晨失眠 短效类药物容易出现。

[禁忌证] 1、年老体衰,心、肺及肝功能减退者慎用 2、急性窄角性青光眼 3、重症肌无力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第三节 巴比妥类 巴比妥类药物的缺点: 1、容易形成依赖性和耐受性 2、过量容易导致呼吸麻痹 作用特点: 第三节 巴比妥类 巴比妥类药物的缺点: 1、容易形成依赖性和耐受性 2、过量容易导致呼吸麻痹 作用特点: 随着剂量由小到大,依次出现镇静、催眠 抗惊厥、麻醉和中枢麻痹作用。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禁忌证] 本类药物对呼吸中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支气管哮喘 2、严重肺功 能不全 3、颅脑损伤致呼吸中枢抑制者 一次吞服大量或静脉注射过快,均可引起急性中毒,患者多死于呼吸衰竭 。

第四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水合氯醛 口服易吸收,并迅速分布至脑及其他组织,引起接近自然的睡眠。 [应用] 第四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水合氯醛 口服易吸收,并迅速分布至脑及其他组织,引起接近自然的睡眠。 [应用] 1、主要用于顽固性失眠及对其他催眠药效果不佳的患者。 2、大剂量有抗惊厥作用,用于小儿高热、子痫及破伤风等所致惊厥。

[不良反应] 1、对胃肠有刺激性,可用水稀释后服用或采用直肠给药。 2、长期使用可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 3、剂量过大可抑制心脏。 4、心、肝、肾功能不全病人及消化道溃疡病人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