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补体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概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药物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 处理 Medicine Anaphylactic Test and Anaphylaxis Treatment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周艳.
Advertisements

A11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eukaryotes 2 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真核生物表达调控与原核生物的不同: ( 1 )染色体结构不同; ( 2 )原核生物具有正调控和负调控并重的特点,真核 生物目前已知的主要是正调控; ( 3 )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是相偶联的,真核生物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一、定义:子宫内膜组织出现于子宫腔面以外。 ( 妇科手 术中 约占 5-15% ,不孕行腹腔镜约 12-45%) 。 ( 一 ) 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异位至子宫肌层, 又称子宫腺肌病。①约半数同时合并子宫肌瘤。 ② 15% 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 ( 二 ) 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细胞 第二章.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或 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前体细胞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 一群原始造血细胞.
第三章 补体系统 Complement, C. 一、补体系统的概述 (一)概念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及动物血清与组织 液中的一组与免疫相的,经激活后并具有酶 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的球蛋白。这些蛋白是 抗体发挥溶菌、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 ,故称补体。由 30 多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 蛋白和补体受体蛋白组成,又称补体系统。
第六章章 补 体 系 统 complement system 主讲 孟学平 教授 淮海工学院生物技术系.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病理生理学系 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高远生.
這是來自中南海的健康長壽讀本 不管你有多忙,這個讀本都應該讀一下,因為這是一位科學 家給國家領導人的忠言。日理萬機的領導人曾放下手頭工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兽医应用免疫学 ——兽医专业重要基础课 黄青云 唐满华 谢安新 编制
餐旅會計學 Ch2 借貸法則.
金門的特色小吃 ~結合自然與人文的美食之旅~
第一节 补体概述 第二节 补体激活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调节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意义 第五节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小 结 概念 基本结构 水解片段 功能区 生物学活性 免疫原性 人工制备的抗体.
中国法学教科书:原理与应用系列 国际经济法教学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妇产科 主讲教师:张佳.
建筑业2007年年报 2008年定报培训会 及 工交城建科 蔡婉妮
9 EC of maternal and child products.
non-specific immunity
免疫系统 陈保国 学号
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Chap9 免疫分子 微生物学教研室 王峥.
II-1 Chap12 免疫系统之免疫分子.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旗山國中103學年度 美術藝才班新生術科鑑定 家長說明會
第五章 免疫应答.
人体结构与功能PBL教学汇报.
韶关旅游攻略 2012级会计2班 杨丽琴.
项目2-1 店铺的定位.
第十八章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第二十一章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萜类 甾族化合物.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补体系统和细胞因子.
the Complement System 补 体 系 统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专题一 种群和群落 [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4.群落的演替(Ⅰ)。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病理学 炎 症.
The regular mechanism of eukaryotic DNA replication
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 补体系统 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 细胞因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 粘附分子.
第五章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小小节水员自然科普课
免疫细胞.
第十六章 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Chapter 19 hypersensitivity
第五章 补体系统 (complement system) 三峡大学医学院 宋银宏 2016年9月.
补 体 系 统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刘 焰.
第十八章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 临床免疫室 黄卓春
UNIVERSITAS AMOIENSIS
3 补体系统 (Complement) Jules Bodet ( ),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课程导入: 抗原 抗体 ? 补体.
UNIVERSITAS AMOIENSIS
第一模块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四节 平面及其方程 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二、平面的一般方程 三、两平面的夹角.
免疫分子 (一).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History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cytokines
Immune Regulation Xiao Jian.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電子白板百萬小學堂 本活動建議搭配電子白板 學生最多可分成2~6組(請按組別按鈕) 老師可以視時間多少,來進行活動 每一組要回答十個問題。
主讲:肖 健 Complement 龚非力教授.
自然與生活科技:太陽的觀測 高雄市 博愛國小 林佳蓉老師 2008/11/10.
生活教育 我會坐火車.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七章 消费者电子商务应用 编者:石妍 西安培华学院.
梅竹賽 第二次公聽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补体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概念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Complement: history Discovered in 1894 by Bordet It represents lytic activity of fresh serum Its lytic activity destroyed when heated at 56C for 30 min

经典途径:C1(C1q、C1r、C1s)、 C2 、 C4;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MBL、丝氨酸蛋白酶; 旁路途径:P、D、B因子; 二、补体的组成: 1、补体的固有成分: 经典途径:C1(C1q、C1r、C1s)、 C2 、 C4;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MBL、丝氨酸蛋白酶; 旁路途径:P、D、B因子; 共同:C3、C5-C9。 2、调节的成分: 可溶性蛋白 :C1抑制物, I、 P、H因子,C4结合蛋白等。 膜结合蛋白:促衰变因子(DAF),膜辅助蛋白(MCP), 同源限制因子(HRF), 膜反应溶解抑制因子(CD59)。 3、补体受体: CR1-5、C2aR 、 C3aR 、C4aR、 C5aR。 GO BACK

BACK

三、补体系统的命名 补体的组成成分 裂解片段 :C3a、C3b ; 酶活性的成分: C1,C4b2b; 灭活的补体片段:iC3b或 C3bi。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在生理情况下,大多数血清补体成分以酶前体的形式存在。 补体的激活过程是一系列扩大的连锁反应。 经典途径: MBL途径: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在生理情况下,大多数血清补体成分以酶前体的形式存在。 补体的激活过程是一系列扩大的连锁反应。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经典途径: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激活物质,由C1启动 激活的途径,又称第一途径。 激活物: 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 激活物: 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 激活条件: C1仅与Ig M的CH3区或IgG1-3的CH2区结合才能活化; 每一个C1分子必须同时与两个以上 Ig的Fc段结合才能 被激活。 游离或可溶性抗体不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Components of the Classical Pathway C1r C1s C1q C4 C2 C3 C1 complex

1、识别阶段 由C1识别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而活化形成C1酯酶的阶段。

2、活化阶段 即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形成阶段。

Classical Pathway Generation of C3-convertase b Ca++ C1r C1s C1q C4

Classical Pathway Generation of C3-convertase C2b a C4a Ca++ C1r C1s C1q Mg++ C4b2a is C3 convertase C4b

Classical Pathway Generation of C5-convertase C2b C4a Ca++ C1r C1s C1q C3a b C4b2a3b is C5 convertase; it leads into the Membrane Attack Pathway Mg++ C4b C3 C2 a

3、膜攻击阶段 形成膜攻击复合体(MAC),导致靶细胞溶解。

二、补体活化的MBL途径 C4 MBL C4a + C4b C4b2a C3转化酶 + + +丝氨酸蛋白酶 MASP 病原体甘露糖残基 C2 C2b + C2a 是由MBL与细菌甘露糖残基和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启动的补体激活途径,其激活过程与经典途径基本类似。

三、旁路途径 旁路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从C3活化 开始,有B因子、D因子参与的补体激活过程。 激活物: 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凝集的 Ig A和IgG4等。 激活条件:不依赖于特异性抗体的形成,可在感染 染早期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机制 。 旁路途径可以识别自己与非己 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Components of the alternative pathway D C3 B P

四、三条活化途径的比较 MBL途径和替换途径在初次感染或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经典途径则在疾病恢复或持续过程中发挥作用

C5- convertase of the two pathways C5-convertase of the Classical and lectin Pathways C5-convertase of the Alternative Pathway Bb C4b C2a C3b C3b C3b

Generation of C5 convertase leads to the activation of the Lytic pathway Generation of C5 convertase leads to the activation of the Lytic pathway

Components of the lytic pathway 9

Lytic pathway C5-activation b C5a C5 C3b C4b C2 a

Lytic pathway: insertion of lytic complex into cell membrane 9 C 9 C 9 C 9 C 9 C 9 C 9 C 9 C 9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节 一、补体的自身调控 补体激活过程中的一些中间产物极不稳定,成为级联反应的重要自限因素。 如C2a、C4b衰变,阻止C3转化酶形成。C5b衰变,影响MAC形成。

二、调节因子的作用 按其作用特点可分为三类: ①防止或限制补体在液相中自发激活的抑制剂 ②抑制或增强补体对底物正常作用的调节剂 ③保护机体组织细胞免遭补体破坏作用的抑制剂

(一)经典途径的调节 (二)旁路途径的调节 C1Inh C4bp I因子 + C4bp +CR1+MCP DAF DAF +CR1 +H因子 I因子+ H因子

BACK

BACK

BACK

DAF因子的作用 BACK

Control of spontaneous C3 activation via DAF DAF prevents the binding of factor B to C3b C3b B Autologous cell membrane DAF CR1

Control of spontaneous C3 activation via DAF DAF dislodges C3b-bound factor Bb B b B b C3b Autologous cell membrane DAF CR1

Control of spontaneous C3 activation via CR1 BACK B b C3b B b H C3b iC3b DAF CR1 I iC3b DAF I CR1 Autologous cell membrane

C3b regulation on self and activator surfaces

(三)膜攻击复合物形成的调节 抑制MAC的形成:如 C8bp、CD59、HRF 阻止末端补体成分插入细胞脂质双层膜 :S蛋白 调节MAC的溶细胞能力: SP40/40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补体系统的功能可分为两大方面: 补体在细胞表面激活并形成MAC,介导溶细胞效应;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补体系统的功能可分为两大方面: 补体在细胞表面激活并形成MAC,介导溶细胞效应; 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蛋白水解片段,从而介导各种生物学效应:调理作用、引起炎症反应、清除免疫复合物、免疫调节作用。 Go

Complement functions lysis phagocyte opsonization anaphylaxis attraction activation opsonization anaphylaxis mast cell degranulation muscle contraction vascular permeability

BACK

Opsonization and phagocytosis BACK

BACK

BACK

BACK

BACK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C-activation products Biological Effects Regulation C2b (prokinin) edema C1-INH C3a (anaphylatoxin) mast cell degranulation; enhanced vascular permeability; anaphylaxis carboxy-peptidase- B (C3-INA)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C-activation products Biological Effects Regulation C3b (opsonin) opsonization; phagocyte activation factors H & I as C3, but less potent (C3-INA) C4a (anaphylatoxin) opsonization; phagocytosis C4b (opsonin) C4-BP, factor I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C-activation products Biological Effects Regulation anaphylactic as C3, but much more potent; attracts & activates PMN causes neutrophil aggregation, stimulation of oxidative metabolism and leukotriene release C5a (chemotactic factor) carboxy-peptidase-C (C3-INA) C5b67 protein-S chemotaxis, attaches to other membranes

Biological effects of C5a

§4 补体与疾病 一、补体组分的遗传缺陷 二、补体调节分子的遗传缺陷

C1-inhibitor deficiency: angioedema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