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液 循 环 第二节 血管生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五、微循环微循环 微循环概念与中医认识 功能:实现物质交换 (一)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 1 、组成:七个部分.
Advertisements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说出妊娠、分娩、产褥对心脏病的影响。 2. 简要说出心脏病心功能分级和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 3. 简要说出心脏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4. 详述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重点评估内容、常见的护理问题、护理 措施。 二、技能目标 5. 能对模拟病人实施评估、提出具体的护理问题及实施护理。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李妍 孔林芳. 一般资料 姓名:冯彩霞 年龄: 68 性别:女 文化程度:小学 入院时间: 2010 年 9 月 14 日 家庭住址:宝鸡市扶风县 工作:农民.
健康教育的目的: 使病人了解到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增强自 我保健意识,提高配合治疗的目的。并且 能够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及其他健康 生活方式,以达到降低血压及减少高血压 危险因素的目的。
第 2 节 血液循环 ( 第 5 课时 ). 教学目标 :  知识目标 描述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 能力目标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血液在心血管中的循环流动》 段玉佩. 1 教材 分析 2 学情 分析 3 教学 设计 4 教学 过程 5 教学 反思.
第四节 青光眼 课程内容与要求 1. 掌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 熟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3. 了解先天性青光眼.
肠 梗 阻. 定 义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 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 通过肠道,称肠梗阻 病因和分类 按基本病因分为三类 机械性肠梗阻 临床最常见 常有下列三种原因.
第三节 血管生理 Physiology of blood vessel
第十章 休 克 (Shock)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李 菁.
第四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舒缩活动作用下, 沿着心血管系统按一定的方向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猜谜语 胸中有个大雪梨,拳头大小差不离。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
第十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学习要求: 1.掌握心肌生理特性; 心动周期与心率;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血压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及影响.
第五章 血液循环.
第六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第三节 血管生理 密闭的管道系统 实现血液的运输 物质交换等功能 肺循环+体循环 并联.
高血压健康宣教 神经内科.
水 肿 (Edema) 青海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Vital Signs
第 7 章 水 肿 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过多,称为水肿(edema) 积水(hydrops):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体腔
旧知回顾:心脏结构 1.心脏内部有个 腔,分别是: 2.心脏的内部只有 侧相通。 3.心室与 脉相连,心房与 脉相连。 4.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 ,其作用是: 5.在心脏处,血液的流动方向是: 四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同 动 静 瓣膜.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血容量.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2节 血液循环(第1课时).
第十七章 脉搏与血压.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四、微循环 五、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血压测量及练习.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其影响因素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厚厚的气体包围坚实的土地,养育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这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为大气层。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休克 (Shock).
CHAPTER 4 血液循环 CIRCULATION.
左右心功能同步检测分析仪 心功能参数的临床应用 杭州高联康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防治高血压 护理新举措.
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复习.
第四章 血液循环 CHAPTER 4 BLOOD CIRCULATION 邱春复 主讲
水 肿.
第 13 章 休 克 病理学教研室 于兰英.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第三章 血 液.
5.4 血液与循环 1 人和动物体含有大量的水 2 血液的结构和功能 3 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课时) 血液循环 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呕 血 与 便 血 授课教师:朱佩琼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机械性损伤病人的护理 ——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五章 血液循环 山东大学医学院生理研究所.
第四章 循环系统(三) 新课导入 正常血压是多少?.
第十节 液体的压强 德化大铭中学 赖呈炽 液体压强 内部压强 血 压 练 习.
病例 患者,男,45岁,干部。2天前出现头痛、头晕、 健忘等症状,测量血压150/95mmHg。 其他检查 无异常。 请问: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三节 血管生理 (vascular physiology).
病理生理学 牡丹江医学院 病生教研室.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四课时).
CHAPTER 4 CIRCULATI 血液循环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冯莉萍.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脉管系统不仅是体内的运输管道系统,而且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如心肌细胞能分泌血管紧张素、抗心律失常肽,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几个容易误解的 土力学问题 河海大学 殷宗泽.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血 液 循 环 第二节 血管生理

人体的血液循环由: 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 体循环 (大循环): 肺循环(小循环):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结构

1.弹性贮器血管: 主动脉,肺动脉及其最大分支 2.分配血管:弹性贮器血管至小动脉,微动脉之间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小动脉,微动脉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起始部包绕的平滑肌 5.交换血管: 毛细血管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微静脉 7.容量血管: 静脉 8.短路血管: 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直接联系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 容积速度. 单位: L/min, ml/min Q =(P1-P2)/R 血流速度:血液中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 与血流量成正比, 与血管截面积呈反比。

层流(laminar flow):血液中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一致。但各质点的流速不同. 湍流(turbulent flow):血液中各个质点的流动方向不一致. 血流速度快,血管口径大,血液粘滞低时易产生湍流。

(二)血流阻力 血流阻力: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所遇到的阻力. 来源于血液内部质点之间以及血液 质点与管壁之间的摩擦力. Q =(P1-P2)/R R=8L/r4

影响因素: 1.血管口径: 口径↑,阻力↓,血流量↑ ; 2.血液粘滞度: 粘滞度↑,阻力↑ ,血流量↓。

血液粘滞度 (blood viscosity) 1.血细胞比容: 2.血流的切力(share rate): 牛顿液: 匀质液体的粘滞度不随切力的变化而变化; 非牛顿液:非匀质液体的粘滞度随切力的减小而增大 - 全血。 3.血管口径:在血管口径小于0.3mm时,血液粘滞度 随血管口径减小而降低。 4.温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三)血 压 血压: 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单位: Pa, KPa. 1mmHg = 0.133KPa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 1.动脉血压的形成:(一个前提,二个条件) 1)循环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平均充盈压:人为地使心脏停止跳动,即血液暂停流动,循环系统中各处的压力取得平衡,各处所测得的压力都相同,此压力数值称之。人与狗为0.93kPa.数值大小取决于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的关系. 2)心脏射血:心室每次收缩射出60~80 ml血液 收缩时释放的能力为二个部分: 动能:推动血液流至外周(1/3)

势能:射出的血液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以势能形式储存在血管壁中(2/3)。 动脉管壁的顺应性:弹性 贮器作用。 心脏射血是间断的,但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却是连续的。(?) 3)外周阻力: 微动脉和小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上升至收缩中期达到的最高值。 13~16 KPa (100~120 mmHg) 舒张压: 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至心室舒张末期达到最低值。 8~10 KPa (60~80 mmHg) 脉搏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4~5 KPa (30~40 mmHg)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13.3 KPa (100 mmHg)

各段血管中,血压降落的幅度与该段血管对血流的阻力呈正比

动脉血压的测量原理: (插图)

3.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心脏每搏输出量:以收缩压的影响为主。 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博输出量的多少。 2)心率:心舒期缩短,舒张压升高明显。 (注意:心率对输出量的影响) 3)外周阻力:血流速度减慢,主要影响舒张压。 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使血压波动的幅度减小。弹性减弱时,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与平均充盈压有关 循环血量减少而血管系统容量不变时,充盈压↓; 循环血量不变但血管系统容量增加,血压也下降;

各种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小结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 循环血量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不仅是血液回流至心脏的通路,还起着血液储存的作用 (一)静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0.4-1.2 kPa(4-12 cm H2O )。 其值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回心血量之间的关系。 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其值受心脏射血、中心静脉压、静脉回流速度等影响。 临床应用:动脉血压↓而中心静脉压↑,说明? 输液纠正休克时,除了观察动脉血压,还应 注意中心静脉压,为什么?

(二)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 血管内血液受重力场影响, 产生 一定的静水压。 血压除心脏作功形成外, 还应加该部分血管静水压. 高低取决于人体所取的体位。血管位置在右心房水平以下 1cm,静水压升高0.77 mmHg。 因为静脉具有较大的可扩张性, 静水压对静脉功能的影响大. 人在直立时, 可比卧位时多容纳400-600 ml 血量。 静脉的跨壁压对静脉的充盈有关。

(三)静脉血流 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总阻力的15%,与功能匹配。 2.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取决于二因素: 外周静脉与中心静脉压差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2)心脏收缩力 3)体位改变 4)呼吸运动 5)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五、微 循 环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 (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组成。

(一)微循环的组成: 1. 营养通路(迂回通路) 组成: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特点和功能: ◆ 血流缓慢,利于物质交换; ◆ 交替开放,括约肌舒缩控制。

2. 直捷通路 组成: 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特点和功能: 3. 动-静脉短路 组成: 吻合微动脉和 微静脉的通路, ◆ 血流较慢,非物质交换; ◆ 骨骼肌中多见。 3. 动-静脉短路 组成: 吻合微动脉和 微静脉的通路, 管壁类似微动脉。 ◆ 发布于手指、足趾、耳廓等 ◆ 在体温调节中起作用。

(二)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 同一组织中,微循环的血流量与动静脉之间的血压差呈正比,微动脉的阻力对血流量的控制起主要作用。 ◆ 同一时间内各部分微血管中的流速大有差别;同一毛细血管在不同时间内的流速亦有很大变化。由于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交替收缩和舒张所致。 ◆ 血管的舒缩活动与局部组织代谢产物有关。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一)组织液的生成 由血浆滤过毛细血管而形成。决定组织液生成的力取决与滤过与重吸收力量的对比。其差值为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 动脉端: (30+15)-(25+10) =10 mmHg 静脉端: (12+15)-(25+10) =-8 mmHg

(二)影响组织液 生成的因素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静脉回流受阻; 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 → → 正常: 120 ml/hr, 2-4 L/day 淋巴管系统是组织液向血液回流的重要辅助系统 毛细淋巴管 大淋巴管 → 淋巴导管和胸导管 → 大静脉 (一)淋巴液的生成 正常: 120 ml/hr, 2-4 L/day 任何增加组织液压力的因素都可增加淋巴液的生成

(二)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1. 回收蛋白质 2. 运输脂肪和营养物质 3. 调节血浆和组织液间的平衡 4. 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