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发泡剂
发泡剂 一类能使处于一定粘度范围内的液态或塑性状态的橡胶、塑料形成微孔结构的物质。 物理发泡剂 是利用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物理状态的变化而产生气孔的物质。 化学发泡剂 指那些在发泡过程中通过化学变化产生一种或多种气体,从而使聚合物发泡的物质。
原理 对于一单元组分的体系,其表面能是总能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表面能是与体系的表面积成正比的,下述的Gibbs方程式给出了自由能的变化。 式中 ——液体的表面张力; A ——每摩尔物质的表面积。
当温度与压力为常数时,自由能的变化只与体系表面积的变化有关,以下式表示: 积分上式可得到如下结果: 这里 是恒温恒压下的自由能的变化。
发泡剂的应用历史 (1)1864年Hancock在天然橡胶制造开孔海绵中利用碳酸胺和挥发性液体作为发泡剂。 (3)1940年,杜邦公司将二偶氮氨基笨用作了发泡剂。 (2)20世纪30~50年代,开发了压缩氮气在高压下膨胀制造闭孔海绵的Rubatex法。 物理发泡剂 无机发泡剂 有机发泡剂
发泡剂评价的技术指标 分解温度 发泡剂产生气泡的温度。在聚合物一定黏度范围内进行发泡才能得到性能优良的发泡体。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发泡效率。所以,分解温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发泡的效率。 发气量 单位重量的发泡剂所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是衡量发泡剂效率的指标,发气量高,发泡剂用量可以相对少一些,残渣也较少。
常用的无机发泡剂 (1)碳酸盐——碳酸胺、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 碳酸胺: 便宜 发气量大 不稳定 分散困难 氨味 碳酸胺: 便宜 发气量大 不稳定 分散困难 氨味 碳酸氢铵:分解温度高 稳定 分解可逆 速度可控 孔均匀 氨味 碳酸氢钠:无氨味 发气量低 残渣有碱性 (2)亚硝酸盐——NH4Cl 和NaNO2 分解反应不可逆 加压发泡 含氮气或氮的氧化物 橡胶硫化 (3)碱金属的硼氢化物 价格昂贵 易燃易爆
常用的有机发泡剂 (1)芳香族的偶氮化合物——二偶氮氨基苯 相溶性、分散性良好 变色 刺激 相溶性、分散性良好 变色 刺激 (2)N-亚硝基化合物——N,N-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 发气量最大 分解热大 在酸性介质中不稳定 (3)酰肼类化合物——芳香族的磺酰肼类 分解温度放热量适中 残渣无污染
有机发泡剂相比较的优势 (1)有机发泡剂的分解反应放热,达到一定的温度即可急剧分解,且发气量比较稳定,发泡剂用量和发泡率的关系可以预测。 而无机发泡剂的分解多为吸热反应,分解速度缓慢,发炮率难以控制。 (2)有机发泡剂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2。而无机发泡剂可以产生CO2 、CO、 NH3 、H2O 、H2 和O2等许多种气体。而因为N2对聚合物的透过率最小,所以有机发泡剂的发泡效率比较高。
有机发泡剂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而无机发泡剂所产生的气体则有CO2、CO、NH3、H2O、H2、O2等多种气体。气体对聚合物的透过率以氮气为小,因此氮气作为有效的发泡气体效果高。
有机发泡剂自身优点 (1)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好 (2)热分解温度窄,易于控制 (3)所产生的氮气不燃烧、不爆炸、不易液化、扩散速度小,并且发泡效率高。 (4)粒子小,发泡体的泡孔小 (5)品种繁多
有机发泡剂自身缺点 (1)发泡后残渣较多,残渣有时会引起异臭,污染聚合材料。 (2)放热量较高时,会在发泡体系内外产生较大的温度剃度,造成内部温度过高而损坏聚合物的物化性能。 (3)多为一些抑燃物,在贮存和使用的过程当中不是很方便。
发泡助剂 定义 在发泡过程中,凡能与发泡剂并用并能调节发泡剂分解温度和分解速度,或能改进发泡工艺,稳定泡沫结构和提高发泡体质量的物质,均可以称作发泡助剂。其中用于改变发泡剂分解温度的助剂可称为助发泡剂,或发泡促进剂,或发泡抑制剂。其多数品种是用来降低发泡剂分解温度的。
工业上常用的发泡助剂 尿素衍生物和氨基化合物:尿素、二乙基胍、乙醇胺和氨水等 有机酸:硬酯酸、月桂酸、苯甲酸和水杨酸等 有机酸或无机酸的盐:硬酯酸锌、月桂酸钡、三盐基硫酸铅、硫酸钾铝等 碱土金属的氧化物:氧化锌、氧化铝等 多元醇:甘油、山梨醇等 有机硅化合物
发泡剂的选择原则 (1)热分解温度尽可能的窄 (2)热分解的反应速度可控,有足够的气速 (3)所产生的气体无腐蚀性,易分散和溶解在聚合物体系中 (4)分解的放热量不是很大 (5)分解残渣不应有不良气味、并且低毒、无色,不污染聚合材料,不影响聚合物材料的物化性能。最好,还能与聚合物材料相溶,不发生残渣的喷霜现象 (6)贮存稳定,价格便宜,来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