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体(Rickettsia) 一.概念 立克次体是一类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纪念发现并在研究斑疹伤寒时不幸感染而献身的美国青年医生Howard. Ricketts而命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八章 其他微生物 一、教学目的 了解: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真 菌的种类、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实验诊断 与防治原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教学互动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支原体科 无胆甾原体科 螺原体科 支原体属 脲原体属 支原体目 支原体目的类别 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结构 二、培养特性 三、抗原结构 四、抵抗力.
传染病及其预防.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HIV 立体模式图 蛔虫卵和蛔虫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几种常见的疾病 水痘.
第二十四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 根据表面糖蛋白 G 的不同可分为 4 个血清 型。 2. 抵抗力不强,易被强酸、碱、乙醚灭活。
第16章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主要致病菌 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属 军团菌属 嗜肺军团菌.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恙虫病 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发热、叮咬处有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统编教材第4版 第15、16、17、18、19章课件 肖彭年 厦门大学医学院.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概念: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细胞内寄生,有独特生活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传染病学总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谢冬英 2008年03月.
伤寒及副伤寒 typhoid fever paratyphoid fever
肠道杆菌有哪些种类以及它们的共同特性?为什么容易产生耐药性?
生命科学发展趋势、优先发展领域与资助思考
第十九章 支原体、衣原体及立克次体 第一节 支原体 第二节 衣原体 第三节 立克次体.
高二生物 绪论 制作人:李 绒.
身体的防卫.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艾青中学 刘海华.
身体的防卫.
肺结核.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四.
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第二十一章 衣原体 要求掌握:   1、衣原体的概念   2、沙眼衣原体亚种和所致疾病   3、衣原体的独特繁殖周期.
医学寄生虫总论 (三).
第十四章 动物源性细菌 (zoonotic bacteria) 或人兽(畜)共患病 引起这类疾病的细菌称:动物源性细菌 人兽(畜)共患病原菌
肠道病毒的分类关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属 小RNA病毒科 鼻病毒属.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斗争 细菌 机体免疫力 细菌侵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防御能力。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Q 热 Q热(q fever)是Q热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牛、绵羊、犬、马等家畜,呼吸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与病畜密切接触,饮用含病毒的奶或被污染的水等无法可致病。对人可引起一种急性的有时是严重的疾病,其特点是突然发生,剧烈头痛、高热,并常呈现间质性的非典型肺炎。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糖尿病流行病学.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恙虫病.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恙虫病 中山三院 高志良.
严格细胞内寄生 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 引起人畜共患病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甲状腺激素.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三.支原体 一类无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侵染植物者称类支原体/植原体.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兽医微生物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College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卜宁. 教材与参考资料 1. 周德庆( 2011 ):微生物学教程(第 3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沈萍( 2000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闵航( 2005 ):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或传染。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um,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ic.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特点 1. 寄生虫感染与带虫者: 感染阶段: 寄生虫感染 : 带虫者: 寄生虫病 : 2. 慢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慢性感染
第二十章 虫媒病毒 arbovirus 共同特点 (1)直径20~60nm。单股RNA。20面体立 体对称。有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学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ATP SLYTYZJAM.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本节聚集: 1.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2.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第二节 核酸与细胞核.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保险法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 宫明霞 赵云凤 许金哲 陈莹 胡睿轩.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立克次体(Rickettsia) 一.概念 立克次体是一类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纪念发现并在研究斑疹伤寒时不幸感染而献身的美国青年医生Howard. Ricketts而命名。

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细菌范畴 在生物学特性上—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 类似于细菌: 有细菌基本结构 二分裂繁殖 有新陈代谢的酶系统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类似于病毒: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

其共同特点为: ①专性细胞内寄生,以二分裂法繁殖 ②含DNA和RNA两种核酸 ③呈多形性,主要为球杆状,革兰染色阴性,大 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 ④大多为人畜共患病原体,节肢动物为传播媒 介,也可兼为寄生宿主或储存宿主 ⑤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二、生物学性状 1.形态---- 多形性:球形,杆形等,G-,常用Giemsa染色 2.结构---类似于G-菌 3.培养特性--- 其酶系统不完整 大多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 常用动物接种,鸡胚,细胞培养 二分裂繁殖

4.抗原结构 群特异性Ag: LPS成分,可溶性Ag,耐热 种特异性Ag: 外膜蛋白成分,不耐热 某些立克次体脂多糖与变形杆菌的菌体成分有抗原性交叉,由于变形杆菌抗原易于制备,因此可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定量凝集反应,用于检测人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供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这种交叉凝集试验称为: 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

外斐反应(Weil-Felix reaction)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共同O抗原 恙虫病立克次体 普通变形杆菌X19、X2、XK菌株 OX19、OX2、OXK + 患者血清——交叉凝集试验 可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 可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

5. 抵抗力 特点: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与一般细菌繁殖体相似。 对低温及干燥抵抗力强,故在细胞外不稳定,但若存在于虱子所排粪便内时,室温下可维持传染性达数月。 对广谱抗生素敏感,但磺胺可促进立克次体生长,使用此类药物治疗立克次体病时,反而会加重病情。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性 1、感染途径 大部分立克次体是生长于节肢动物肠道内的寄生菌,在昆虫体内繁殖,但不引起昆虫病变。人类感染立克次体主要通过带菌节肢动物如人虱、鼠蚤、蜱等吸血昆虫的叮咬或粪便污染伤口所致。 ⑴ 带菌节肢动物叮咬 ⑵ 带菌的节肢动物粪便汚染伤口 ⑶ Q热柯克斯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

2. 致病物质 ⑴内毒素 ⑵磷脂酶A 3. 致病机制 由立克次体所致疾病统称立克次体病 4.主要表现 发热、皮疹、实质器官损伤、中毒症状

Rick . 机体 在局部小血管内 全身器官、小血 管内皮细胞繁殖 发热中毒症状 入血 皮疹 实质器官损伤 节肢动物叮咬 带菌粪便汚染 皮细胞繁殖 初次菌血症 入血 全身器官、小血 管内皮细胞繁殖 发热中毒症状 入血 皮疹 实质器官损伤 肝脾肿大 心血管损伤 间质性炎症 淋巴结肿大

(二)免疫性 1、抗感染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 2、特异性抗体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及中和毒 性物质的作用 3、细胞免疫产生的细胞因子可激活、增强吞噬 细胞杀灭胞内细菌 4、病后免疫力较持久

所致疾病----流行性斑疹伤寒 四、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一)普氏立克次体(R. prowazekii)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媒介----人虱 传播方式----人-虱-人(故又称虱传斑疹伤寒) 虱叮咬病人后, 立克次体进入虱肠管上皮细胞中繁殖并随粪排出。当带菌虱叮咬健康人时, 病菌随粪便排泄于皮肤上, 进而可从搔抓的皮肤破损处侵入体内。 主要症状----人被感染后, 经5~21d潜伏期, 骤然发病, 出现高热、头痛、肌肉疼痛等。发病4~5d后出现皮疹, 可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实质器官的损害。

人虱

所致疾病----地方性斑疹伤寒 (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 typhi) 传染源----鼠,是主要储存宿主 传播媒介----鼠蚤或鼠虱 传播方式----鼠-鼠蚤-鼠, 当鼠蚤叮咬人时可将病菌传给 人而使人感染,故亦称鼠型斑疹伤寒。 临床症状----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发病缓慢,病情较 轻,皮疹持续时间短,很少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鼠蚤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 所致疾病: 恙虫病 传播媒介: 恙螨 传染源: 鼠、兔、鸟类等 传播方式: 病鼠→恙螨幼虫→稚虫→成虫→卵 ↓ 所致疾病: 恙虫病 传播媒介: 恙螨 传染源: 鼠、兔、鸟类等 传播方式: 病鼠→恙螨幼虫→稚虫→成虫→卵 ↓ 人←幼虫→鼠 临床表现: 恙螨幼虫→人→Rich.进入叮咬局部→丘疹→水泡 →破裂 繁殖 溃疡 →入血 ( 立克次体血症 ) 毒素入血--发热 淋巴结、多个内脏器官繁殖--淋巴结肿大,器官病变功 能受损 皮肤溃疡--黑色焦痂

恙螨

所致疾病:Q热(query fever) (四)Q热柯克斯体(贝纳柯克斯体) 传染源:家畜(牛 、羊) 传播媒介:蜱 传播途径 蜱 → 家畜 → 隐性或慢性感染 分泌物或排泄物带菌 呼吸道、接触 人 临床症状 发热、头痛、腰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