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在中国大陆心理解剖研究中 抑郁症状的评估 费立鹏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1998和2020年中国精神障碍的相对重要性 (占全部DALYs的%) 1998 2020 占总负担的 占总负担的 排序 病因 % 排序 病因 % 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8.1 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14.5 2 重性抑郁 6.9 2 脑血管疾病 8.2 3 脑血管疾病 5.7 3 重性抑郁 7.3 4 自伤 4.2 6 自伤 4.5 5 下呼吸道感染 3.5 11 双相障碍 1.9 11 双相障碍 1.9 15 痴呆 1.3 18 精神分裂症 1.3 16 强迫症 1.2 20 强迫症 1.3 18 精神分裂症 1.2 摘自《全球疾病负担》, W.H.O., 1996; 和《世界卫生报告》 , W.H.O., 1999
Prevalence of 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in 1990 Estimated by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Point Prevalence % Cases/ year % (millions) treated (millions) treated All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66.3 ---- Self-inflicted injury 2.2 ---- Depression 16.2 5% Attempts 1.9 unknown Bipolar disorder 4.5 5% Deaths 0.3 ---- Schizophrenia 4.4 30% Obsessive-compulsive dis. 13.3 0% Alcohol abuse 5.6 unknown Dementia 3.2 unknown Panic disorder 6.6 5% Epilepsy 5.1 50% Other disorders 7.4 unknown Abstracted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nd Global Health Statistics, W.H.O., 1996.
中国抑郁症的报告率 中国大陆:在两项全国性研究中,根据ICD-9诊断标准,用PSE进行调查,15岁或以上人群的时点患病率结果如下: 1982 1993 情感性精神病 0.037% 0.052% 神经性抑郁症 0.311% 0.302% 神经衰弱 1.303% 0.839% 台湾(1985)和香港(1993):根据DSM-III诊断标准,用DIS进行调查,18岁或以上人群的终身患病率为: 重性抑郁 心境恶劣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台湾 0.9% 1.7% 0.9% 1.5% 香港 1.3% 2.4% 1.1% 2.8%
中国被试报告的抑郁症患病率较低的可能原因 1. 抑郁症患病率真的较低。 2. 中国被试与其他被试相比,不太愿意报告心理或精神症状。 3. 与西方国家的被试相比,中国被试抑郁症的表现形式不同, 他们的躯体化症状更多见。 4. 中国被试的抑郁情绪的体验和表达与西方被试不同。 5. 标准化的西方诊断工具对中国被试不敏感。 6. 使用的诊断标准不同。
心理解剖研究中23个疾病监测点的分布情况 内蒙古 陕西 山西 河南 湖北 安徽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北京 天津 河北 新疆 山东 江苏 甘肃 青海 上海 宁夏 浙江 西藏 江西 四川 福建 ---开展 研究的监测点所在省 云南 重庆 贵州 湖南 海南 广西 广东 --- 未开展研究的监测点所在省 --- 开展研究的疾病监测点所在地 --- 参与调查的精神科单位
项目安排 从145个疾病监测点(DSPs)中选择有地理代表性的20个农村和3个城市监测点参与本研究 。经过两年半的预试验之后,1998年3月至2000年8月进行正式调查。 每个疾病监测点每三个月向项目协调中心上报全部自杀和其它意外死亡案例。如果每个监测点上报的自杀案例多于5例或意外死亡案例多于5例,则从每类死亡中各随机抽取5 例进行调查。 如果自杀或其它意外死亡案例不足5例,则从当地监测点外随机选择自杀和其它意外死亡案例补充,补足5例后进行调查。 对每个死亡案例,用自制调查表分别单独调查死者的家人和亲朋。调查内容如下: 针对死者的死亡经过和家庭环境状况进行开放式深入访谈并录音(征得被试同意) 使用定式问卷了解死者的生活环境、生活事件 、生命质量和躯体疾病等。 由主治或以上水平的精神科医师进行定式精神科检查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对 SCID-P 稍做修改)。 本研究获得北京回龙观医院和CCDC的IRBs的批准
作为一项大型的全国性心理解剖研究的一部分,我们对SCID-P问卷的抑郁部分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修改: 对每一个存在的抑郁症状, 应记录症状在死前持续存在的时间。 对9个抑郁症状中的每一个抑郁症状,我们添加了一至两个与我国文化相适应的问题,当用SCID-P的标准问题进行提问时,如果被试否认某个症状的存在,则提问相应的补充问题。 全部9个症状都应提问,即使被试报告既没有持续存在2周的抑郁情绪又没有持续存在2周的兴趣减退;而在标准的SCID-P 提问方式中,此种情况下余下的7个项目可以不问。 死前两周的抑郁程度得分综合考虑了9个抑郁症状中8个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其持续时间(“想死”这一项目未包括在内,以避免出现偏倚)。
1.(a1)死亡前两周内,他是否忧郁或情绪低落? 1 2 3 | (a2)死亡当时他几乎每天的大部分时有这样 月 天 的情况已连续存在多长时间? | (b1)死亡前两周内,他是否愁眉苦脸、表情呆板、 1 2 3 闷闷不乐、唉声叹气、边说边哭或独自流泪? | (b2)死亡当时他几乎每天有这样的表现已连续 月 天 存在多长时间? | (c1) 死亡前两周内,他是否说过心情压抑、郁闷、 1 2 3 不开心、消极、悲观或日子难过? | (c2) 死亡当时他几乎每天有这样的情况已连续 存在多长时间? 月 天 跳到(b1) ≥14天并(a1)圈"3",跳到第2项 跳到(c1) ≥14天并(b1)圈"3",跳到第2项 跳到第2项
如何计算抑郁严重程度得分 对于8个抑郁症状中的每个抑郁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得分为0(不存在)、1(阈下症状 )或2(肯定存在),症状持续存在的时间为被试报告的死亡前两周症状存在的天数(得分为0-14)。 每个症状的得分为该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存在时间的乘积,得分范围为0-28分。对于有多个问题得分记录的症状(如,既有SCID-P的标准问题得分,又有添加的问题的得分),则哪个问题得分高即为该症状的得分。 自杀前两周抑郁严重程度得分为8个症状得分的和。总分得分范围为0-224分,因此将总分除以224再乘以100即为转换成0-100分之间的最终总分。 一个案例最后的抑郁严重程度得分为单独家庭调查得分和单独周围知情人调查得分的平均分。
心理解剖研究中资料的收集情况 共 1807 例被抽出 1608例,3101有效的调查 887 例自杀 721例其它意外死亡 67例没有找到 65例拒绝 22例的调查资料丢失 41 例<16岁 16 例资料不够详细 1608例,3101有效的调查 [1493例有2个调查,115例仅有1个调查] 887 例自杀 721例其它意外死亡 心理解剖研究中资料的收集情况
3101次心理解剖方式调查中识别的抑郁症状 N % 抑郁心境 不存在 2375 76.6 用标准SCID-P 方式提问,存在 485 15.6 另外的案例用添加的问题提问,存在 241 7.8 兴趣减退 不存在 2519 81.2 用标准SCID-P 方式提问,存在 337 10.9 另外的案例用添加的问题提问,存在 245 7.9 体重/食欲减退或增加 不存在 2721 87.7 用标准SCID-P 方式提问,存在 329 10.6 另外的案例用添加的问题提问,存在 51 1.6
3101 次心理解剖方式调查中识别的抑郁症状 N % 失眠或睡眠过多 不存在 2594 83.7 用标准SCID-P 方式提问,存在 475 15.3 另外的案例用添加的问题提问,存在 32 1.0 精神运动性激越/迟滞 不存在 2561 82.6 用标准SCID-P 方式提问,存在 540 17.4 另外的案例用添加的问题提问,存在 0 0.00 精力减退 不存在 2599 83.8 用标准SCID-P 方式提问,存在 377 12.2 另外的案例用添加的问题提问,存在 125 4.0
3101 次心理解剖方式调查中识别的抑郁症状 N % 无价值感或自责 不存在 2680 86.4 用标准SCID-P 方式提问,存在 278 9.0 另外的案例用添加的问题提问,存在 143 4.6 注意力不集中或犹豫不决 不存在 2727 87.9 用标准SCID-P 方式提问,存在 140 4.5 另外的案例用添加的问题提问,存在 234 7.5 想死或自杀 不存在 2428 78.3 用标准SCID-P 方式提问,存在 496 16.0 另外的案例用添加的问题提问,存在 177 5.7
采用标准SCID-P方式和扩大后的SCID-P方式 重性和轻性抑郁发作的出现率 使用 使用 标准方式 扩大方式 N % N % 887自杀案例的1712 次调查 没有抑郁发作 1215 71.0 1023 58.6 轻性抑郁发作(2-4 个症状) 175 10.2 168 9.8 重性抑郁发作(5个或以上症状) 322 18.8 541 31.6 721非自杀案例的1389 次调查 没有抑郁发作 1367 98.4 1355 97.6 轻性抑郁发作(2-4 个症状) 14 1.0 17 1.2 重性抑郁发作(5个或以上症状) 8 0.6 17 1.2
SCID probes Expanded probes CONCORDANCE OF PRES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must be present for 14 days) FOR 1493 CASES WITH TWO INDEPENDENT EXAMINATIONS [kappa values] SCID probes Expanded probes depressed mood 0.550 0.643 diminished interest 0.496 0.586 weight change 0.489 0.477 sleep disorder 0.494 0.525 agitation 0.494 0.494 fatigue 0.433 0.520 worthlessness 0.469 0.503 poor concentration 0.311 0.501 thoughts of death 0.531 0.619
CONCORDANCE IN DIAGNOSIS OF DEPRESSIVE EPISODE (EXPANDED CRITERIA) BETWEEN TWO INDEPENDENT EXAMINATIONS OF 1493 SUBJECTS Kappa= 0.632
CONCORDANCE IN DIAGNOSIS OF MAJOR AND MINOR DEPRESSIVE EPISODE (EXPANDED CRITERIA) BETWEEN TWO INDEPENDENT EXAMINATIONS OF 1493 SUBJECTS ICC= 0.690
(using the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 CONCORDANCE OF DIFFERENT MEASURES OF DEPRESSION BETWEEN THE TWO SEPARATE EXAMINATIONS OF 1493 CASES (using the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 standard expanded probes probes 2 categories: presence or absence of major depression 0.505 0.632 3 categories major depression, minor depression, other 0.478 0.607 4 categories major depression, minor depression sub-threshold depressive symptoms, 0.645 0.698 no depressive symptoms
采用标准SCID-P方式和扩大方式 重性和轻性抑郁发作的患病率 使用 使用 标准方式 扩大方式 N % N % 887 例自杀 没有抑郁发作 538 60.7 434 48.9 轻性抑郁发作(2-4 个症状) 116 13.1 98 11.0 重性抑郁发作(5个或以上症状) 233 26.3 355 40.0 721 例非自杀死亡 没有抑郁发作 702 97.4 693 96.1 轻性抑郁发作(2-4 个症状) 12 1.7 13 1.8 重性抑郁发作(5个或以上症状) 7 1.0 15 2.1
887例自杀案例抑郁发作的存在情况 根据标准方式 不存在 阈下症状 轻性抑郁 重性抑郁 合计 根据扩大方式 不存在 307 307 阈下症状 12 115 127 轻性抑郁发作 3 43 52 98 重性抑郁发作 0 58 64 233 333 合计 322 216 116 233 887
不存在 532 60.0 用标准方式存在 233 26.3 另外的案例用扩大的方式存在 122 13.8 887例自杀案例重性抑郁发作的存在情况 N % 不存在 532 60.0 用标准方式存在 233 26.3 另外的案例用扩大的方式存在 122 13.8
符合标准方式和扩大方式重性抑郁发作标准的 355例自杀案例的主要诊断 所有案例 使用标准方式 用扩大方式 [N=355] [N=233] [N=122] n % n % n % 重性抑郁 305 85.9 209 86.0 96 85.7 酒精依赖 16 4.5 10 4.1 6 5.4 精神分裂症 12 3.4 8 3.3 4 3.6 痴呆 8 2.3 7 2.9 1 0.9 双相II型障碍 4 1.1 3 1.2 1 0.9 双相I型障碍 3 0.8 2 0.8 1 0.9 物质依赖 2 0.6 1 0.4 1 0.9 短暂性精神障碍 2 0.6 1 0.4 1 0.9 其它精神障碍 2 0.6 2 0.8 0 0.0 精神发育迟滞 1 0.3 0 0.0 1 0.9
COMPARISION OF 233 SUICIDE CASES WITH STANDARD-PROBE DEPRESSIVE EPISODE AND 122 SUICIDE CASES WITH EXPANDED-PROBE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COMPARISION OF 233 SUICIDE CASES WITH STANDARD-PROBE DEPRESSIVE EPISODE AND 122 SUICIDE CASES WITH EXPANDED-PROBE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COMPARISION OF 233 SUICIDE CASES WITH STANDARD-PROBE DEPRESSIVE EPISODE AND 122 SUICIDE CASES WITH EXPANDED-PROBE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COMPARISION OF 233 SUICIDE CASES WITH STANDARD-PROBE DEPRESSIVE EPISODE AND 122 SUICIDE CASES WITH EXPANDED-PROBE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COMPARISION OF 233 SUICIDE CASES WITH STANDARD-PROBE DEPRESSIVE EPISODE AND 122 SUICIDE CASES WITH EXPANDED-PROBE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控制年龄、性别、居住地和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后, 用标准方式和用扩大方式有抑郁发作者的自杀危险性 (控制年龄、性别、居住地和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后,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比值比) 887 例 721 例 自杀 非自杀死亡 n (%) n (%) OR 95% CI 无抑郁发作 307 (34.6) 642 (89.0) 1.0 阈下症状 127 (14.3) 51 ( 7.1) 5.1 3.5-7.4 用扩大方式有 轻性抑郁发作 98 (11.0) 13 ( 1.8) 17.4 9.4-32.2 重性抑郁发作 122 (13.8) 8 (1.1) 34.3 10.2-44.3 用标准 SCID-P 方 式有重性抑郁发作 233 (26.3) 7 (1.0) 78.0 36.0-169.3
(控制年龄、性别、居住地和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后, 死前两周不同水平抑郁严重程度得分者的自杀危险性 (控制年龄、性别、居住地和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后,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比值比) 抑郁严重程度 887 例 721例 得分 自杀 非自杀死亡 [0--100] n (%) n (%) OR 95% CI 0 307 (34.6) 642 (89.0) 1.0 1--17 119 (13.4) 45 (6.2) 5.4 3.6 -- 8.0 18--36 129 (14.5) 19 (2.6) 15.3 9.1 -- 25.7 37--61 149 (16.8) 12 (1.7) 28.7 15.5 -- 53.2 62--100 183 (20.6) 3 (0.4) 142.9 45.0 -- 453.3
结 论 西方定式问卷 不能识别相当大比例的中国抑郁患者。 在标准问卷中添加与文化相适应的问题可以识别一 些但不是全部的、未被识别的抑郁患者。 结 论 西方定式问卷 不能识别相当大比例的中国抑郁患者。 在标准问卷中添加与文化相适应的问题可以识别一 些但不是全部的、未被识别的抑郁患者。 在中国被试者中,与是否存在重性抑郁障碍相比, 自杀前2周抑郁严重程度得分是一个更好的预测自杀 危险性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