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鉴赏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 叶县高中 辛要东 叶县高中 辛要东.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问 借代 对偶 表达方式 : 烘托、 对比、 反衬、 渲染、 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比兴 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用典 借古讽今、抑扬结合等 梳理归纳 描写 抒情 记叙 议论.
Advertisements

黄鹤楼送别 油小 杨思娟. 孟浩然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 的倍数特征 抢三十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古诗鉴赏 — 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 1.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明确考纲要求 写什么?怎样写?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 走 近 高 考 ▲ 笑 谈 高 考 ▲ 轻 松 备 考 走近高考 ●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基础方式 ● 高考就是一次常规考试 ● 是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的考察.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 听力攻略 主讲: 外语教学部 秦诗雨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交流群: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小学 邓华.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上数就能进行判断。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3.50 元是 …… 3元5角3元5角 像 3.05 、 1.06 、 , ……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读作:十六点八五 …… 小数点 读作: 一点零六 读作: 三点零五 读作: 零点八零 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杜甫 蜀相 更开中学 语文组 陈婉华.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 歌 鉴 赏 ——离别诗 铜山中学 朱文婷.
高考诗歌鉴赏 答题模式归类.
古代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古诗鉴赏题10大规律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 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 杜甫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
古 诗 词 鉴 赏.
诗歌赏析 ——赏析诗歌中的思想情感 主讲:佛山市高明区荷城中学 刘天年.
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位)乘法 四 乘法(第二课时).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讲 概述——思路、要点和方法 主讲人:巢湖市一中 刘俊生.
品味·形象类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 之形象类诗歌鉴赏 S.X.W.
诗歌鉴赏 第五讲 内容情感主旨.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三章 第一课时(1).
古诗鉴赏.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诗配画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诗歌鉴赏.
以李白诗歌为例, 分析“盛唐气象”的内涵及其意义。 分析李白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分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
课外自读.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小螺号.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 教 学 建 议
永嘉中学高三语文备考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夯“实”基础 循“序”渐进 永嘉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厉毅.
古代诗歌分类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古体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 古代诗歌 七律(如杜甫《登高》) 律诗
2009高考诗歌鉴赏 专题备考方案 天津市复兴中学.
接近顾客的技巧Ⅱ.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思考: (1)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从课文中找出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2)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3)那画家是谁?
送别诗鉴赏练习 相见时难别亦难.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诗 歌 鉴 赏(三) 第一课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课文朗读 课题解说 课文简析 比较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广东海丰仁荣中学  徐新建.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西师大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小儿垂钓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月光曲 贝多芬.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比大小.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语文园地二.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目 录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学法设计 4 教法设计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 --- “情”与“景”的关系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聚英共识联 跨学科学习计划 2012.
2、5、3的倍数的特征.
倒数的认识 执教者: 李东杰 2017年9月18日.
生词 คำศัพท์ 宋词 sòngcí ฉือในสมัยราชวงศ์ซ่ง 词人 círén นักประพันธ์ “ฉือ”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11年高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2011年高考复习-考纲读解 2011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等级:D 复习目标: 1、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 2、鉴赏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3、分类别鉴赏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战争诗、行旅诗或闺怨诗、送别诗。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导读内容 评价诗歌感情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二、鉴赏方法 (一)、理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分析主旨需要关注: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二)、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注意: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梅花——孤傲,归雁——思念,猿啼——悲愁等。 3、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哀情、触景生情、直抒胸臆。 (三)、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 (四)、把握文学作品的情调。 高雅与庸俗、奋发与颓废、健康与不健康等。

三、问题类型 2、寄寓了什么样的感慨? 3、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4、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5、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 1、这首诗要表明的主要旨意是什么? 2、寄寓了什么样的感慨? 3、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4、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5、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 6、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是什么? 7、表现(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8、怎样抒发情感? 9、怎样表现这种心情? 10、有人说(认为),此诗……,你认为呢(你同意吗、你有什么看法)?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内容 古典诗歌的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变化等。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在抗金斗争中出生入死,南归后又遭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适当了解时代的特点时代的风貌,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里,有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3、解读诗词前面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可能交织着许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典型举例 (10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6分)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答案:1、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被罢官后,寄情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答案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09高考广东)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问题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主要抒发了诗人遭遇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

(07高考四川)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题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08高考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问题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08高考全国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 (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问题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4分) 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都不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了“最羡鱼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1、题中若是“抒发怎样的情感”之类问题,可直接点出情感,不作分析;若是“怎样抒发情感”之类问题,既点出技巧和情感,又要结合诗句作分析。 考点小结 1、题中若是“抒发怎样的情感”之类问题,可直接点出情感,不作分析;若是“怎样抒发情感”之类问题,既点出技巧和情感,又要结合诗句作分析。 2、对作者的人生态度或情感评价时,要与他的身世、社会现实和思想情绪结合分析。 3、探究观点型题目或可选择型题目,要先点出观点,再结合诗句分析诗句技巧、作用和作者情感。

诗歌综合训练 (10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案(1)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09高考重庆)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借代、反问。 2、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08高考福建)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第二年(公元761年)。 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07高考江西)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相同即可) (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