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入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林语堂这样描述他的一生:“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 风 波
教学目标 1、诵读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词的手法以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背景: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元丰二年(1079),遭“乌台诗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八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再贬儋(dān)州。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预习检查 1、作者: 苏轼,字 号 ,北宋著名词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 并称“苏辛”。 苏轼,字 号 ,北宋著名词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 并称“苏辛”。 2、注音:吟啸 料峭 遂晴 3、解释 吟啸—— 向来—— 子瞻 东坡居士 辛弃疾 yín qiào suì 吟诗、长啸。表示意态闲适。 刚才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2、请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在词的上阙作者通过哪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自主学习一:诵读词,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上阙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 下阙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2、请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在词的上阙作者通过哪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 人生态度是:旷达 、洒脱、乐观、豪放。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何妨”更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更隐含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
竹杖草鞋--步行所用,属于闲人。作者两年后离开黄州,《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用到竹杖芒鞋,即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 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者。 竹杖芒鞋轻胜马
“竹杖芒鞋轻胜马”表明自己被贬谪的处境,可是却比骑马轻快。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个“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分明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表现了作者旷达超脱的智者襟怀。
一蓑烟雨任平生 由自然界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一个“任”字有力地表现了作者面对政治上 的风风雨雨的从容、洒脱和旷达之情。 任凭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
诵读练习 语调:缓慢又不失雄浑 节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听录音,仔细体味情感 赏析:“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点拨: 借喻(象征、双关)手法,作者用风雨和晴比喻人生的逆境和顺境、名利的失和得、官职的降和升。 回望刚才下雨的地方,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是如此,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
苏轼看透了人生,看透了虚名荣辱的烟云掠影般的本质,所以他才能清醒地正视现实,坚强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苦难,而不会让苦难的阴影常来笼罩自己。人生中的悲欢离合、穷达贵贱,乃是一种必然,一段经历,一份心情。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以下四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请分析苏轼在这五首词中的内心情感以及发展变化的过程。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 时间 词作 诗句 思想感情 1080 1082 1083 《卜算子》 《西江月》 《念奴娇》 《定风波》 1083 《浣溪沙》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幽独凄清 失意自伤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人生空幻 壮志难酬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明月。 时运不济 超脱旷达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乐观豪迈 积极向上 随遇而安 洒脱旷达 失意自伤 低沉苦闷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后期 中期 前期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人。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有效练习 东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东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1、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2、荦(luò)确,高低不平的样子。 问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运用象征(借喻)手法,用荦确坡头路暗指仕途的挫折,面对坎坷,作者自爱铿然曳杖声,旷达乐观豪放之情自然显现。
小结:词运用借喻(象征、双关)的修辞手法,以小见大,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形象,告诉了我们面对人生风雨时,不惊恐,不退缩,任其自然,坦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