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球的結構 地球是前四顆岩質行星中最大的一個,也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 5-1 大氣的結構(向上1000公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風怎樣形成 天氣圖 高、低氣壓 天氣狀況與高低氣壓的關係. 91 年 11 月 6 日 地面天氣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Advertisements

第五章 深邃海洋. ※ 海洋面積約占全球 70.8 %,陸地面積僅 29.2 % 海洋:陸地= 7 : 3( 全球 ) 南、北半球海洋和陸地分布 位置陸地百分比:海洋百分比 北半球 39.3 % : 60.7 % = 2 : 3 南半球 19.1 % : 80.9 % = 1 : 4 ※陸地大多在北半球,南半球則以海洋為主。
Part4 大 氣 p:148 電子、原子核) 主題20大氣的形成與演化 (1)、原始大氣:主要是 氫、氦、甲烷及氫
主題10 固體地球 的組成和結構.
課程名稱:元素與化合物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5-3岩石與礦物.
固體地球的結構.
C007 自然科學概論 第六版 Chapter 4 地 球 環 境 編著:杜平泉、方 慧、杜鳳棋、吳鎰州    唐幼華、柴御清、蔡忠賢.
溫鹽圖的意義與用途 溫鹽深儀的測量原理.
第 12 章 美麗的石頭 12-1 組成岩石的物質 —— 礦物 12-2 常見的寶石 12-3 岩石和建材 花岡岩 橄欖岩 玄武岩.
地球哪四個特徵,是其他行星都沒有的? 1. 有生命 2. 特殊的大氣成份 氧 21% 3. 有海洋 4. 有「海洋地殼」和「大陸地殼」
元素 (Element) 你今日背咗未?.
The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by Direct Titration
第七章 固體地球的結構與變動 7-1 固體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和組成 7-2 全球主要的火山帶與地震帶 7-3 板塊運動
固體地球的組成 P.60 地殼的組成:主要為氧(約47%)、矽(約27%)、鋁、鐵、鈣、鈉、鉀、鎂等八大元素。其中氧和矽約占了四分之三,因此地殼中大部分的礦物都是矽酸鹽類。不同的礦物組合成了不同的岩石。 【教材內容】3.5.2 固體地球是由什麼組成的 地球的內部我們無法接觸到,但是由地球的外表來看,主要是由各種不同的岩石所覆蓋。這些形形色色的岩石,其外觀顏色和組成似乎都十分不同,也是這個花花的大千世界一個很重要的單元。
思考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因太阳辐射强,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形成高温 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極光 Polar Light 北極光 Aurora Borealis 南極光 Aurora Australis 姓名:姚穎殷 (WENDY)
Differentiation 微分 之一 微分的基本原理.
第5章 5-3 臭氧層.
變質岩與變質岩的地質構造.
Differentiation 微分 之一 微分的基本原理.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How does a horseshoe bat detect a moth in total darkness?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認識太陽系 目的: 認識太陽系的成員: 太陽 九大行星 小行星 慧星.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F3 Geography Taster.
阿拉斯加州克利夫蘭火山噴發的太空情景. 阿拉斯加州克利夫蘭火山噴發的太空情景 從太空拍攝美麗的巴哈馬群島.
第七章 地球的结构.
空氣的組成 地球生物活動範圍的氣體俗稱空氣,空氣的密度約為1.32g/L;純淨、乾燥的空氣所含成分如下: 氮 78.08﹪ 氧 20.95﹪
2.1 內能 物體儲存的能量 粒子的能量 物體的內能 進度評估 第 1 冊 單元 2.1 內能.
半導體專題實驗 實驗六 太陽能電池.
蛋白質的沈澱作用 能使蛋白質發生沈澱作用的因素有: 酸 酸性試劑 單寧酸 重金屬離子(汞離子、鉛離子等) 咖啡因 嗎啡 中性鹽 有機溶媒 熱
岩石的形成和種類 蔡鎮昇(6)五禮.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圖形.
6-1 元素與化合物 課文重點: 1.化學反應的變化 2.物質的分類.
1999 Chi-Chi Earthquake (ML=7.3 MW=7.6)
太空 Random Slide Show Menu
鹽類-氯化鈉 組員:
太 陽 的 秘 密 檔 案.
1-1 大氣的組成與氣體的通性.
How does a horseshoe bat detect a moth in total darkness?
電子圖 (Electron Diagram) 上一堂的重點: 陽離子 火焰顏色 焰色測試 (Flame Test) 鉀離子 (K+) 鈉離子
Meteorology: study of the atmosphere and its phenomena
離子化合物 (Ionic Compounds) 上一堂的重點: 族 I II III V VI VII
八大 行 星 科目 : 常識 年級 : 六年級 教節 : 一節 作者 : 郭雅志 使用方法: 按滑鼠去到下一個項目.
地球內部構造.
波與粒子 波的類型 機械波 電磁波 物質波:matter
實驗八 溶解度積之測定.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4-1固體地球的結構與組成物質 4-2海洋的結構與組成物質 4-3大氣的結構與組成物質
我們的太陽系 開始撥放.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細胞.
課程名稱:常見物質的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1章 認識圍繞著我們的鄰居 : 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天氣因子 天氣因子 影響天氣的因素 例如氣溫、氣壓、風、雨量和濕度 天氣 某一段時間內 大氣層的狀況.
3.1 凸透鏡與凹透鏡 生火 會聚還是發散光線? 透鏡的特徵 進度評估 第 3A 冊 單元 3.1 凸透鏡與凹透鏡.
1.2 温度計 伽利略温度計 温度計 進度評估 3 第 1 冊 單元 1.2 温度計.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2-1波的傳播 安南國中 李蕙珍 製作.
聲音的產生.
2-3 地 殼 變 動.
太空 Random Slide Show Menu
第1章 氣體 1-1 大氣與氣體的性質 學習概念 1 、大氣 學習概念 2 、氣體的性質與大氣壓力 學習概念 3 、氣體粒子的運動模型.
轉動實驗(I):轉動慣量 誰是誰?m, r, I 角加速度α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計算~平行軸定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地球的結構 地球是前四顆岩質行星中最大的一個,也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 5-1 大氣的結構(向上1000公里) 第五章 地球的結構 地球是前四顆岩質行星中最大的一個,也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 5-1 大氣的結構(向上1000公里) 5-2 海洋的結構(向下數公里) 5-3 固體地球的結構(下達6371公里的地心)

5-1.1垂直氣溫分層 大氣層:因地球引力使得空氣聚集在地球周圍而成的。 1、主成分:氮、氧及氬外,尚有變動氣体例:二氧化碳、水氣  2、分層(由溫度而分):由下而上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流層:離地10公里以內的高空,      其厚度隨緯度和季節不同而變。      90%水氣、四季、氣候變化皆發生於此層。      溫度隨高度而減少(每升1km降6.5度) 平流層:又稱臭氧層;離地10~50km處      氣溫由本層底部隨高度增加,先是變化極小,隨後則快速增溫      距地25公里的臭氧層可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 中氣層:50~85公里處,此層內氣溫隨高度升高而下降,因大氣對太陽輻熱能的吸收很少,此層內水氣極少,幾沒有雲。(-90℃) 增溫層:又稱電離層;距地85~550公里處,溫度隨高度而增高,此層的溫度和太陽表面活動有關,當太陽表面活動增強時,溫度會增加很快,反之,則增加較慢。(1800℃) 外氣層:與星際間的過渡帶,外太空的起點。人造衛星多於此。空氣極稀薄,溫度隨高度很少變化。

垂直氣溫分層 高溫,但變化不大,空氣十分稀薄;外太空的起點 溫度隨高度減少平均每升高1公里,氣溫約下降6.5 ℃。 地表加熱大氣的底層,使接近地表的空氣受熱上升,而較高層的冷空氣則下沉而生對流 厚度8-16km隨緯度↑而↓ 地表加熱程度愈強則對流層厚度愈大 赤道區>高緯度區 夏天>冬天 電離、增溫 臭氧因吸收太陽輻射的紫外線,臭氧形成或分解,都會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產生熱能,提高周圍大氣溫度,故使氣溫隨高度而增高。 大氣運動多為水平方向 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增高 高 低

電離層 空氣稀薄,少許太陽輻射使空氣分子能量大增,因此氣体分子溫度也就變得很高了。 氮氣、氧氣等分子會吸收波長非常短的太陽輻射,生成許多電離子,形成了帶電的離子層 電離層中有許多游離的氣体粒子 吸收、反射電波訊號,因此電離層的狀況會影響長程通訊。 氣体粒子會受太陽輻射影響—例如:白天有太陽輻射提供游離的能量,所以有較多的粒子電離,因此電離層會出現日夜變化。而每逢日夜交替,電波發訊站也必須對於輸出訊號的強度進行調整。

氣壓的定義 垂直於單位面積上大氣柱的重量,稱之為氣壓。P=F/A 氣壓的單位常用百帕(hPa)表示: 1 hPa=100牛頓/米2(N/m2)。 也可用毫巴(mb)表示:1mb=1hPa 其與毫米水銀柱高度 (mmHg)的關係: 1 mb = 0.75 mmHg,所以1mmHg≒1.333 hPa 1atm =76cmHg ≒1013hPa ≒1013mb=教室的桌子上站了50個人的重量=760torr ≒1.013「(bar)巴=達因/平方公分) 1Nt=100000達因

氣壓的垂直分佈 氣壓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在離地5.5公里高度,氣壓約為海平面氣壓的一半。

全球海洋分布圖 海洋覆蓋地球約71%的表面積。 海受到陸地的影響超過洋 地中海 規模最大,跨過南、北半球 跨過南、北半球 黑海 紅海 南美洲 大多在南半球

鹽度的定義:海水中的溶解的無機鹽類的總量 鹽度(Salinity,一般均用S代表)﹕海水中的溶解物,包括無機鹽、有機化合物和氣体;其中占最大部分的是無機鹽類,它以離子狀態(註1)存於海水中,這些無機鹽類的總量稱為鹽度。 鹽度是重量千分比濃度,其單位為千分之一 (‰ )。 後來學者們逐漸改採PSU(Practical Salinity Unit)為單位,即所謂的實際鹽度單位,由導電度所推算出來的鹽度數值 世界各地大洋海水的鹽度範圍從34 ‰ 至37 ‰ 之間,平均鹽度:35 ‰左右。海水鹽度受到降雨量與蒸發量的影響,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蒸發率高,鹽度也稍高。溫帶海域則因蒸發率較低,所以鹽度也稍微低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 陽離子:來自岩石風化,地表水流逐漸溶解土壤,岩石中的陽離子雖然很少, 但隨著河水帶到海中累積起來 陰離子:來自於火山活動,陸上或海底的火山噴發氯、硫等陰離子,最後到海中累起來 海、陸間鹽分的交換: 海中的鹽分經由板塊運動再抬升到陸地上,隨河水運輸或火山噴發而帶到海中累積 兩者達平衡

補充: 河口、多雨及融冰的海域;加入淡水 鹽度便降低 加熱蒸發純水或純水結冰 鹽度增高 鹽度量測方法: 1、採水瓶: 河口、多雨及融冰的海域;加入淡水 鹽度便降低 加熱蒸發純水或純水結冰 鹽度增高 鹽度量測方法: 1、採水瓶: 預定深度採集海水 實驗室化學沉澱法(銀離子+氯離子生白色沉澱) 計算出氯化銀的固体量進而計算出鹽類含量 2、鹽溫深儀(CTD): 沉降至海底 快速記錄水溫及深度 利用導電度反推出鹽度

補充: 鹽度=0.03+1.8×氯度(簡寫為Cl‰) 化學滴定鹽度測定法﹕以硝酸銀為試液, 由氯化銀沉澱量反推氯 離子的量。

中緯度蒸發過大之孤立海面則可高達39‰(如地中海、紅海 ) 赤道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大洋鹽度介於33~37 ‰ 降雨多或有河流注入之海面甚至可小於5 ‰ 中緯度蒸發過大之孤立海面則可高達39‰(如地中海、紅海 ) 表面海水的平均鹽度:北大西洋最高(35.5);南大西洋及南太平洋較少(35.2),北太平洋最少(34.2)。 位於炎熱乾燥的沙漠陸地間,蒸作用使鹽度達41‰

海水溫度垂直分層 全球各地的海水鹽度頗為接近,但水溫有相當大的差異===主因緯度不同,所受日照量就有不同所致。 水表面的溫度範圍:-2~30℃之間;緯度愈低,海水表面愈高。 深海,因缺乏陽光的照射,所以愈深水溫愈低。 海水分為3層:混合層(100~200)、斜溫層(200~1000)、深水層(1000以上)

營養鹽的垂直分布 海水的苦味因氯化鎂、 鹼味因氯化鈉、易潮解因氯化鈣; 但部分鹽類是海洋生物賴以生存或生長不可缺少的物質,這些無機鹽類則稱為營養鹽。 營養鹽包括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矽酸鹽、磷酸鹽。 營養鹽在海洋中的含量,會受生物消耗量的影響,隨深度的加大而增加。

溫 鹽 圖:區別不同的水團(p:75) 海水因受熱、蒸發、降水,以及所處緯度等因素影響,生成不同水團。 水團性質主要指海水的溫度及鹽度的不同。 1、黑潮水與南中國海水由不同的水團組成 2、鹽度變化:溫度大於十五度時,黑潮水的較南中國海水大 3、反之,小於十五度時,黑潮水的鹽度較南中國海小

地 殼--莫氏不連續面--上部地函 (含軟流圈) 鐵鎂多、玄武岩、較薄 矽鋁多、花岡岩、較厚 溫度較高、剛性較小

不連續面:不同性質的地層間,也會產生折射或反射現象,稱之 分層:利用地震波 不連續面:不同性質的地層間,也會產生折射或反射現象,稱之 上部地函:岩石和軟流圈 軟流圈:岩漿的家 橄欖石、輝石或其高壓同質異像体;厚度:2900km 100km 三大岩類:火成岩、沉積岩及變質岩 莫氏不連續帶 過渡帶 古氏不連續帶    :  3471公里 由地震波知可分為: 鐵、鎳金屬

地震與地震波 成因:地層受力時發生變形,當變形所產生的應力超過本身強度時,地層便會錯動而發生地震。 地震波:地震發生時,釋放的能量以波的方式向外傳遞。依傳遞方式可分分為表面波(威力較大)與體波(分p 、S波)。 地震儀可將震波記錄下來。利用震波在地球內部傳遞,可以了解地下岩層的構造(地球內部分層),推斷地下的岩石性質與厚度,並能探勘地下蘊藏的石油與其他礦產。

地震儀原理

體 波 種類 P 波 (Primary Wave) S 波 (Secondary Wave) 性質 縱波(質點振動方向與波行進方向一致); 體 波 種類 P 波 (Primary Wave) S 波 (Secondary Wave) 性質 縱波(質點振動方向與波行進方向一致); 可穿越地球內部。 橫波(質點振動方向與波行進方向垂直); 可穿越地球內部, 只能在固體中傳遞。 速度 最快 次之

講義p:3

地球內部P波與S波速度之分布 低速帶;軟流圈岩石具可塑性 無S波通過,呈液態。

講義p:4 關於地震波速: 1、地殼進入地函→地震波速_________ 2、地下(100-350km)的上部地函→p波和s波速急遽降低之處稱_________帶 因:地底溫度與地函岩石的熔點接近,使得部分岩石熔融,增加可塑性,易變形 又稱_________圈 3、過渡帶:因壓力增加,所以原子組織結構更緻,地震波速因此________。 4、古氏不連續面: p波和s波速急遽降低(p波:13→8km/sec; s波:7→____km/sec) 因: s波無法通過外地核,因而判斷外地核為______ 【註1】: s波不能在液体內傳播。

斷層引起地震 震央

岩石的分類:p:77 火成岩:由熔融的岩漿冷卻凝固而成,如玄武岩、安山岩、流紋岩、輝長岩、閃長岩及花崗岩。 沉積岩:由鬆散的沉積物固結而成,或由溶液所的化學沉澱而成。如礫岩、砂岩、頁岩、石灰岩 變質岩:任何岩石因溫度、壓力和化學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其原有的礦物的種類、化學組成與岩石組織和結構所產生的岩岩。例:板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及石英岩。

候風地動儀 最早的地震儀(西元132年),東漢張衡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