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巡讲团 2015年9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國小數學補救教學策略分享 七堵國小 陳映汝. 補救教學 補救教學( Remedial instruction )係指對 學習低成就、低落或欠佳的學生,實施額 外的教學時間,以提升其學習成就的教學 方式,是一種診療教學模式( clinical teaching ),也稱為臨床學模式(邱上真, 1992.
Advertisements

教導閱讀策略 嘉義市 2013 中央大學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柯華葳. 閱讀 閱讀不是一門學科,是跨學科的能力 閱讀是需要培養的能力 能閱讀,才有能力 – 學習語文、文學、科學、社會、美學、工藝等.
蔡佩瓊老師 【一】破除四迷思、重建四觀念 四迷思: 1. 能辨認修辭法,就是教寫作? 2. 作文滿級分,職場寫作必然無往不利? 3. 作文靠創意,缺乏靈感,寫不出好文章? 4. 教寫作,是國文老師的事? 四觀念: 1. 打開生活之眼,才是真關鍵: 2. 思辯與組織,才是公民寫作重要能力:
國語文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網站 px?id=40288abc271e e 052a0005.
我的教職之路 教檢及教甄分享 黃麗芬 教檢必讀的書籍 陳嘉陽 教育概論 2014 年最新出版 教育概論課本(六版) 上冊、中冊、下冊, 共三本。 教育概論評量(六版) 上冊、中冊、下冊, 共三本。 教育法規 (四版)一本。
歡迎 南投縣數學領域輔導團蒞臨指導. 數學領域輔導團跨縣市交流 講員 : 林鴻哲 嘉義市數學領域輔導團.
週會心得分享 今周刊 1012 期 分享人 : 趙縈.  日本社會正為 「 下流老人 」 現 象發愁 , 你所不知道的是 , 台灣未來可能出現 「 下流世 代 」! 他們是現今國中小學 生中 , 基本學力嚴重落後的 20 萬人 , 連加減乘除都不會 , 這樣的孩子 , 長大後恐怕翻身.
教師手冊閱讀策略探討 台南市復興國中.
104年度南投縣國小學力檢測分析研習 學生學習力檢測與精進學習 南投縣教育處學務管理科課程督學 陳明達.
马鞍山二中实验学校 汪宗兴 基于数学整体观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马鞍山二中实验学校 汪宗兴
102年度雲林縣國民教育輔導團 社會學習領域歷史科教師 多元評量之非選擇評量 應用實務研習
數學 105學年度國小學力檢測說明會 報告者:數學輔導團 嘉義縣興中國小侯雪卿.
主題一: PISA(國際學生評量計畫) 主題二:新學習成就評量標準 主題三:公民科非選擇題評量工作坊研發進程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總綱(草案)研修工作說明
國家考試經驗分享 台南縣教育處 劉嘉貞.
報告人:曹欽瑋課督 臺南市105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精進國民中小學教學品質計畫 「學校推動教師專業成長計畫」申辦說明會 1.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介绍 初中语文教学改进建议
嘉義縣竹崎鄉內埔國小101年度 推動閱讀理解策略教學簡報
協助縣市國中段學力檢測 評量向度及範例試題
创建全国特色 高中学校 ——谈南海艺术高中特色学校建设
学校评价与校长的专业发展 王允庆 2010年4月9日.
情境式能力導向評量的內涵與設計 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劉叔秋.
数学新课程实施与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电话: 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侯学萍
國中數學領域 「活化教學策略」經驗分享 報告人:彰化縣數學領域 國中組輔導團員.
讀出彩色人生 台灣首府大學 黃麗鴻 博士.
芬蘭教育的分享 孫譽真.
優質教育基金 計劃申請簡介會 2014年3月28日(小學界別).
PISA 閱讀素養 教學 王冕的少年時代.
加快上海督导改革创新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建设
新时期呼唤教研深度转型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包文敏 2014年9月.
主講人 :李金鴦 邀請單位:高雄縣國教輔導團
103-2 展新學習與服務 復華中學 報告人 實習處 楊順惠主任.
長期資料庫-學生基本能力檢核在學校端的運用
从中考中看课标 在课标下看课改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学校 杨洁梅.
PISA科学试题和国内初中科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比较分析
初三家长会, 欢迎您的光临!.
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宣導 分享:崇文國小 林育霜.
张玉臣 博士 研究员 同济大学 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
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新探索 上海浦东教发院 顾志跃.
桃園縣國民教育輔導團 語文領域(國語文小組)到校輔導 輔導團101學年工作計畫 輔導團網站及品文聯絡簿介紹 補救教學概論.
教育部相關計畫申請說明.
104年度到校諮詢服務 數學領域 組 長 歐素雯 督學 正召集校長 葉偉娟 校長 副召集校長 邱元甫、葉明蒼 、盧威志校長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构建 钟绍春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困难与应对 ——古诗鉴赏教学指导例说 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 肖潮声
走向优质均衡的上海基础教育 尹后庆 2014年7月.
數學教學評量 林玉鴦.
文化变革视野下的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教育技术实践问题之一考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养途径 南国农 1.
选好路径,重在实践 深化课改的实践和思考 尹后庆
我市高三复习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绵阳市教科所 邵伟 一、影响四川省高考命题的几个因素和观点 二、目前我市高三复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欢 迎 家 长.
國小國語文補救教學理論 國小國語文補救教學策略及教材教法
課程發展處 幼稚園及小學組 總課程發展主任 -- 魏國珍女士
課程設計 桃園平鎮薛慧枝於湖口中正
RESTRART 重新开始 2018.
經典新視界3 波普先生的企鵝 理查‧艾特瓦特夫婦Richard and Florence Atwater著 葛窈君 譯.
宜蘭縣教育局 「教學卓越獎」(國中組)初選報告
自強,方能永續發展 101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校務會議.
中區自主 學思達翻轉教學工作坊── 相守在明德.
高雄市梓官國小 阮正誼 電話: 漫談國小數學補救教學 高雄市梓官國小 阮正誼 電話:
臺中市 種子講師:市立大里高中 教務主任 謝序昌 1.
海鷗島的夏天 Seacrow Island 經典新視界2 阿思緹‧林格倫Astrid Lindgren 著 郭恩惠 譯.
本土語言閱讀理解策略與教學 (雲林本土語輔導團10/25)
遇見 PISA 頭份國中 林孟君老師.
楊俊鴻 助理研究員 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104學年度國民小學學生學力檢測 國語文領域命題說明 105/3/02 大崙國小曾南薰.
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綱,教育會考命題方向說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龙泉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巡讲团 2015年9月 学校如何做好深化课程改革工作 龙泉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巡讲团 2015年9月

内容 制订学校课程方案 开发开设拓展性课程 建立选择性学习指导制度 加强课程整合研究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一、制订学校课程方案 学校课程方案,又称学校课程规划或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办学目标与特色的重要标志,也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集中体现。 学校课程方案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内容: 为什么:依据什么设置课程? 是什么:设置哪些课程? 怎么做:如何实施课程?

1 课程设置依据:办什么学校、育什么人 做好校情分析:校史、校训、师资、生源、设备等 确定办学目标:通过学校教育,培育什么样的学生 凝炼办学特色:学科特色、教育风格、学校文化等 2 设置哪些课程:为什么人、开什么课程 课程理念与目标 学校课程体系介绍: 结构层次、课程门类和科目、特点与特色

课程目标 (1)课程发展目标:(A)实现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B)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课程目标 (2)学生培养目标:如: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探索和构建多元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经历,使学生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的提高,个性特长得到一定的发展,良好人格得到一定的塑造,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培育具有建平实验“健康、智慧、自主”标记的学生 。

课程结构 根据《课程方案》所规定的课程结构、科目设置及其课时数,以及每学年的课程计划规定的周课时总量,结合校情,统筹设计,科学合理地安排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科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社会、音乐、美术、信息科技、劳动技术和体育与保健,共16门科目。拓展型课程分学科类、活动类、专题教育、班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

《**初中课程安排及其说明》 课 时 安 排 年级 周课时 基础性课程 平均周课时 拓展性课程 学年教学 周数 学年 总课时 七 34 设 置 课程名称 开设年级 7-9年级 课时合计 国家规定 总课时比例 品德 1-9 约200 7-9% 语文 约510 20-22% 数学 约450 13-15% 外语 3-9 约410 6-8% 体育与健康 约310 10-11% 艺术 约210 9-11% 科学 约480 历史与社会 7-9 3-4% 综合实践活动 约620 16-20% 课 时 安 排 年级 周课时 基础性课程 平均周课时 拓展性课程 学年教学 周数 学年 总课时 七 34 27-28 6-7 35 约1190 八 九 33 约1120

策略: 1、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5分钟改为40分钟; 2、每周课时数为34课时改为38课时,增加4课时; 3、可适当安排一些长短课 ; 4、知识类拓展可学期分学科开设 。

3 如何实施课程:如何实施、如何管理、如何评价

课程实施 (1)加强对课程的领导: (A)组织课程标准的学习; (B)认真落实课程计划; (C)加强课程常规管理; (D)加强课程程控。

课程实施 (2)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A)组织教师在实施基础型课程中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精心设计教案(采取集体备课形式 ); (B)聚焦课堂教学,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C)实减轻学生负担,控制作业量,作业有分层; (D)重视课外辅导,真正关注学生差异; (E)使用学校质量分析平台,注重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

课程评价 探索和建立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学校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课程实施主体的考核和评价: 教师考核: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学生评价: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基础性和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

课程管理与保障 (1)建立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 1)校长与分管教学副校长: 根据校情规划学校课程总体的建设方案,从理念上引领,指导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及时指出改进方向,确定每学期课程工作重点,并指导课程教学部门开展工作。

课程管理与保障 2)教导处主任与分管课程的副主任: 对学校制定的各类课程方案提出建议,具体安排,部署学校课程的教学工作,落实课程的管理制度和教学常规工作;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建设。

课程管理与保障 3)年级组长:随时关注本年级课程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并及时向教导处反馈教学质量情况,每次大型考试之后做好年级质量分析工作,并组织开好质量分析会。 4)教研组长:随时了解本学科组的现状,并组织组员参与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开发工作,并能定期确定研究主题,组织好校本研修活动,从而引领组员在专业上有所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课程的教学。

课程管理与保障 (2)完善课程管理制度,保障课程顺利高效地落实和推进 1)完善基础性课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基础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抓好教学的“五环节”,完善听评课制度,从而有效的保证基础性课程的教学质量。 2)完善拓展型课程的管理制度。对拓展型课程教材的开发,组织,考核等进行研究和指导,并定期调查,反馈实施情况,从而保证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开发开设拓展性课程 1.开发拓展性课程的意义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增加教育选择性, 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因此学校应开发多类型、多层次的拓展性课程。 2.拓展性课程开发步骤与方法 (1)制定拓展性课程开发和实施规划 做好规划,系统开发 分层分类,有序递进 防止 “有什么开什么,能开什么就开什么” (2)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将课程开发、教学研究、师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3)充分挖掘与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校内资源:图书馆、实验室 、体育馆等,教师兴趣特长 校外资源:社区、企业、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基地 ,家长、校友、网络资源等 (4)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几种思路 衔接:学段之间知识、心理、德育等方衔接 融合:学科之间融合、知识与动手技能融合、课内与课外融合等 拓展: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方面纵向拓展与横向连接 综合: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等 (5)重视特色课程与精品课程群的培养 课程开发要与学校特色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每校要培育1-2门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课程 每校要培育1-2个 “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的精品课程群

三、建立选择性学习指导制度 加强课程建设,丰富学校课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 1. 丰富校本课程,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 加强课程建设,丰富学校课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 初中阶段:可尝试选课走班,以拓展性课程分类选课走班为主,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分层走班(学生程度分化严重的学科) 2. 初中实行选课走班必须注意的问题 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制订《选课手册》,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导师制 分层走班必须坚持“家长知情、学生自愿、教师走教、动态分层”的原则,尊重学生的选择,不得单纯以成绩变相实行“快慢班” 对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明确分层走班的教学内容、要求、评价的差异性 要建立过程评价与质量监控制度,确保教学质量。

四、加强课程整合研究 1.课程整合的含义 课程整合是为了加强各学科、各类教育之间联系,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育人功能。课程整合不是“大鱼吃小鱼”,不得变相停开“弱势”课程。 课程整合重在疏理课程内容,减少陈旧、繁琐、重复的内容,优化重组教学过程,提高实施效果与效益。 2.课程整合的方式 学科内整合 根据学校及学生发展需要,整合国家课程内部教学内容、要求与进度,重新设计课程组织教学。 例如:语文的主题单元教学;小学、初中、高中的科学、技术教育。

跨学科整合 超学科整合 打破学科间界限,以统一的主题、问题、概念等为主线,链接不同学科课程内容,整合实施。 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个学科都有社会实践的要求,但或多或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交叉重复。以主题教育形式,将学科社会实践要求融入科普活动、拓展训练和公益性劳动。 超学科整合 围绕同一主题,超越学科与生活的界限,寻找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主题多源于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 最典型案例是:德育课程。各学科教育与思想品德课都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少先队课、团课以及各类专题教育都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条主线,重新疏理,以主题教育形式,整合实施,增强育人功能,体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

五、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课程管理制度。例如:《拓展性课程开发和实施管理办法》《**年级课程安排及其说明》等 教师管理制度。例如:《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办法》等 资源管理制度。例如:《场地、设备使用安排及管理办法》等 学生管理办法。例如:《选课走班管理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办法》 《**同学2015年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表》等

附件:某某中学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工作方案(样本) 总体原则 一、工作目标 二、工作任务 三、具体安排

总体原则 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龙泉市教育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构建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工作目标 学校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学校实际,稳步有序推进课程建设。努力加强课程建设,改进课程实施,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师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工作任务 (一)积极推进,强化领导 1.制订学校课改工作方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深化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好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学校课改工作方案。 2. 制订学校课程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立足学校实际,根据学生情况、三年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现有资源做好课程整体设计,努力在探索中凸显学校特色。   3.加强方案科学论证。多层次、广渠道听取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力求方案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工作任务 (二)组织实施,突出重点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会、研讨会,强化理念转变先行,为课程改革的实施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2.开齐开好两类课程。建立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制订好学校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类课程的具体实施办法。科学合理用好课时调节机制,做到总量保障,变量灵活,学校要研究梳理各学科教材,整合知识性学习内容,开发经历性学习的校本教材,开发适合我校师生的有价值的校本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选择。

工作任务 3.分类建设拓展性课程。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年段要求,分层次、有步骤开好拓展性课程,科学安排各课程之间的比例,满足不同年段学生的选择。 4.统筹课程实施,强化德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在课程实施上,结合初中生特点,做好小初衔接;做好多学科间“横向整合”;做好单学科的“纵向整合”;做好信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工作。努力在学科学习和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德育新渠道,努力探索德育课程与班会课程、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的整合实施。

工作任务 5.深化学教方式变革的研究。深化自主式学习课堂的改革,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利用技术促学教变革。促进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有效,科学用好分层教学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6.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形成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学校将逐步形成、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教师绩效、课改参与、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工作任务 7、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用好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如国学、生存、学工、学农和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科学设置适合部分学生的跨校、跨区域、跨学科的实践活动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工作任务 (三)健全机制,推进课改 1.加强组织领导。为更好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工作,学校成立“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推进课程改革。 2.科学有序推进。学校充分认识校情学情,科学稳步推进。努力“挖掘已有, 借鉴同类,开辟新路”做实、做好课程改革工作。

工作任务 3.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培训、储备适合课程改革的一专多能教师队伍,加大对参与课改、有成效的教师培养和支持力度,引导教师专业素养和个人素质提升。 4. 确保经费落实。学校确保课改工作的硬件建设、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于开发等方面的经费使用,加大对推进课改工作的团队和个人的奖励(物质和精神)。

具体安排 1.准备阶段:某某时间 项目 时间 课程规划 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2015.06 1.制订学校课程规划(初稿);   时间  课程规划 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2015.06 1.制订学校课程规划(初稿); 2.教师广泛讨论;邀请专家会诊、指导学校课程规划; 3.修改规划; 4、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课改文件、成功学校经验。收集学习资料,明确要求,组织与落实任务。 1.紧扣初中三年选择好课程;2.梳理拓展性课程、实践活动课程,确定各项目组; 3.召开 课程开发项目组会议,商议暑期工作,进行任务认领; 开发九年级毕业典礼课程。 1.精算课时。 2.调整作息时间。 3.合理安排人员。 总结现有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方法与经验。

具体安排 2.实施阶段:某某时间 课程规划 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项目 时间 2015-09 1.学校规划课程实施   时间  课程规划 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2015-09 1.学校规划课程实施 2.调整完善,推进课程改革有序落地。 1.七年级新生军训课程。 2.七年级新生入学课程“熟悉我的学校”。 3.完善各年段社团课程。 4.开发长短课程. 5.教师节“感恩”专题教育课程; 6.行规教育和弘扬及培育 “民族精神教育月”课程; 7.开设高段基础课分层课程 教学处组织落实拓展性课程进课堂。  学生综合素养评价跟进实施

具体安排 3.提升阶段:某某时间 项目 时间 课程规划 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2016-03 完善长短课时间设置 1.开学典礼课程;   时间  课程规划 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2016-03 完善长短课时间设置 1.开学典礼课程; 2.九年级理想目标教育(动员、百日誓师)课程; 3. 爱心贸易街开发学雷锋月活动课程; 4.“植树节”环保教育宣传周课程。 教学处落实课程日常实施,数学组配合作好相关工作。 制定数学绘本阅读课程评价方案

3 如何基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学习”的特征把握? 4 如何增强课程的整体“树人”功能? 5 如何破除课程的碎片化倾向? 当前学校课程面临的挑战 1 如何突破课程的同质性倾向? 2 如何更合理地配置课程结构? 3 如何基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学习”的特征把握? 4 如何增强课程的整体“树人”功能? 5 如何破除课程的碎片化倾向?

水平1:无关联的单一课 A. 学校没有整体的课程规划 B. 课程的种类单一,数量很少 C. 课程间相互没有关联 D. 不思考为何而开设 课程的碎片化倾向较浓,缺少系统设计 水平1:无关联的单一课 A. 学校没有整体的课程规划 B. 课程的种类单一,数量很少 C. 课程间相互没有关联 D. 不思考为何而开设 E. 没有与学校育人方向关联的代表性课 课程

课程的碎片化倾向较浓,缺少系统设计 水平2:无关联的碎片课程 A. 学校有课程但无规划 B. 各类活动、课程的数量比较多,但没有顶层设计 C. 课程间呈现碎片状态,相互没有关联 , D. 只考虑“教师能开什么”,”上面要求开什么” E. 没有与学校育人方向关联的代表性课程

课程的碎片化倾向较浓,缺少系统设计 水平3:表面关联的课程 A. 学校有较新颖的课程规划文本和亮丽的概念,但顶层设计与学校文化和育人方向脱节 B. 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间有表面关联 C. 不同的课程类型之间有表面关联 D. 只从表面逻辑上思考为何而开设,而没有与学生的需求、发展规律结合 E.课程领域狭窄,质量较差,没有与学校育人方向关联的代表性课程

课程的碎片化倾向较浓,缺少系统设计 水平4:部分实质关联的课程 A. 学校有较完整的课程规划,顶层设计与学校文化化和育人标准有一定的吻合 B. 课程目标呈现对学生一定的期望,但较为狭隘 C. 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间有部分实质关联 D. 不同的课程类型之间有部分实质关联 E. 有与学校育人方向关联的代表性课程,且有一定质量。但较为狭窄,其余课程的质量较低

课程的碎片化倾向较浓,缺少系统设计 水平5: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质关联的水平 A. 学校有课程规划,顶层设计清晰呈现学校的育 人方向与核心特征 B. 课程目标体现清晰而独特的学生核心素养,符合年段学生的特质 C. 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间有实质关联 D. 不同的课程类型通过为实现特定的核心素养 E. 关联后产生可见的清晰一致的学习结果

PISA中的素养 学生在学科领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特定的复杂情境中,灵活调用知识技能、社会心里资源的综合性的技能与品质 什么是素养 PISA中的素养 学生在学科领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特定的复杂情境中,灵活调用知识技能、社会心里资源的综合性的技能与品质

1.基于挑战性情境的知识、能力、品质的综合 2. 同时指向个体的成功生活和运作功能良好的社会 3.后天可干预、可评估、可改进 什么是素养 1.基于挑战性情境的知识、能力、品质的综合 2. 同时指向个体的成功生活和运作功能良好的社会 3.后天可干预、可评估、可改进

几乎所有国际组织和国家都重点关注的素养! 问题解决能力 自我管理 学会学习 批判性思维 沟通交流 跨文化能力 创造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