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在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对象、性质、形式、动力、领导、道路、纲领、策略、前途等系统的革命理论。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国情 国 情 社会 性质 革命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列强瓜分中国示意图 德国——强租胶州湾,划山东为势力范围 法国——强租广州湾,划两广为势力范围 沙俄——强租旅大港,划东北为势力范围 英国——强租威海卫,新界,划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 日本——划福建为势力范围
资料: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29日 1843年10月8日 1844年7月3日 1844年10月24日 1845年11月29日 1851年8月6日 1854年7月5日 1858年5月28日 1858年6月13日 1858年6月18日 1858年6月26日 1858年6月27日 1860年10月24日 1860年10月25日 1860年11月14日 1861年9月2日 1864年10月7日 南京条约 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上海租地章程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中俄瑷珲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 中俄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 中德通商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81年 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 1885年 《中法新约》 1895年4月 中日《马关条约》 1898年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1898年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1898年 《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 1898年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和《订租威海卫专条》 1901年9月7日 《辛丑条约》 1915年5月9日 中日“二十一条”
资料:战争赔款 《南京条约》对英国赔款21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 《台事专条》对日本赔款50万两白银 《马关条约》对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45000万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00万两)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促进近现代中国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阻碍近现代中国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2.近代中国社会矛盾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日军把被捕的中国青年作为新兵训练刺杀的活靶子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社会性质 社会矛盾 革命任务 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中国革命的性质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第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一1919年)的失败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课堂讨论:为什么旧民主主义革命会失败?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 第二,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 第三,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是工人,标志着中国的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革命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在五四运动中,已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左翼和领导力量。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通过革命的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通过革命的实践。 没有经验 较少经验 较多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1921—1926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形成; 第二阶段(1927—1937年):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第三阶段(1937—1945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 第四阶段(1945—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922年党的 二大提出反 帝反封革命 纲领 1939年《中国革 命和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提出“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科 学概念 1948年《在晋绥 干部会议上的讲 话》,毛泽东完 整表述了总路线 的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外国巡捕监视下的中国劳工。
“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 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否因为它 是资本主义? 中国的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反对一般的资本主义,即民族资本主义,而是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大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土生土长的资本主义,是相对于官僚资本主义而言的。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省港大罢工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红军在漳州写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
(1)农业大国,主要群体,最大的掠夺对象和剥削对象,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是革命的主力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 (2)反封建的核心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3)革命的对象的强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相对弱小。 (4)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 农民为什么能够成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 视频:土地革命与中国革命发展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游行的工会代表手拿新发行的纸币 知识分子 (学生界、中小学 教员、小事务员、 小律师等) 劳动者 小商人 手工业者 自由职业者(如医生) 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动力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摇摆性。 1946年,民盟主席张澜拒绝参加伪国大。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 政策要又斗争又联合。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人类社会一般的革命规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人类社会一般的革命规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依据 第一,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这是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优点决定的 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 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一般优点 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 富于组织纪律性 身受三重压迫,造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 特殊优点 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何实现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处理革命统一战线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问题:“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何实现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红军抢渡金沙江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则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 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既然这个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它还曾领导过这个革命;既然这个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就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 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革命的领导力量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革命的时代条件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③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④革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区别: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性质。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王明:“一次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左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 ——毛泽东 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国体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国体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 民主集中制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主席台 自左至右:董必武、周恩来、 李济深、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课堂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主张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其理由和依据是什么?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 课堂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主张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其理由和依据是什么?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首先,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其次,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决定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需要保护和发展的资本主义,是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
1940年春节,一二九师文工团在太行王堡村军民联欢会上演出的收割舞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938年4月,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讲演 1940年春节,一二九师文工团在太行王堡村军民联欢会上演出的收割舞 视频:中国共产党与先进文化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0月 )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 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挑粮 使用过的箩筐和扁担 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视频:革命新路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战争和战略问题》 ——丰富和完善了革命 道路的理论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写作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第一,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第二,只有实行土地革命才能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 农民占人口的80%以上,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 正在训练的山西辽县女民兵。 农民支援解放军前线作战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非党强大,并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因而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只能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 黄洋界哨口的红军营房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第一,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第二,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回旋余地,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十送红军》片段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内容 中国 共产党 主要形式 基本内容 战略阵地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主要形式 中国 共产党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基本内容 三者密切结合有机统一 战略阵地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统一战线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2) 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2) 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3)统一战线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 一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基础和依靠 ) 二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不同内容和特点 1)国民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2)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4)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 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永新县三湾村全景
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2.武装斗争 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 军队建设根本原则: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永新县三湾村全景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大任务是: 军队建设出发点与归宿 : 打 仗 做群众工作 筹款 (后改为生产) 帮助群众收割庄稼 打 仗 三大任务是: 做群众工作 筹款 (后改为生产) 帮助群众收割庄稼 晋察冀部队开垦荒地 纺 线
3.党的建设 第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 第二,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搞好党的组织建设。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党形成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4.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1)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2) 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 它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