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對台灣社會的衝擊.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截止 2002 年底,全世界有四千二百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现在每天都有 1 . 6 万人成为带毒者。 到 2010 年,全世界被艾 滋病夺去双亲的孤儿将从 1340 万人增加到 2500 万人,将近翻 一番。中国目前估计有起码一百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联合国 指出,如果不立即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这个数字到.
Advertisements

製作人 : 鍾沐昀. 目錄 ★緣起 1.H1N1 是什麼東西? 2. H1N1 病毒是接觸傳染嗎? 3. 人類感染 H1N1 的症狀 4. H1N1 病毒如何傳染? 5. 我要怎麼做才能避免流感 ? 6. H1N1 病人的傳染力道持續多久 ? 7. 那些地方最有可能成為有 H1N1 病毒來源? 8.
正在进行的首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活动 中,依照国际上公认的评判标准和城市评价体系, 宁波从全国200多个中心城市中脱颖而出,与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一起成为35个 “ 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 候选城市。 —— 首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活动.
教育改革專題研究 指導教授: 黃琇屏 博士 教博一下學生: 黃羨惠 學號:10320003
僑泰高級中學 By: 高中部 三年四班 羅君瑛 資訊科 二年乙班 羅泰傑 電子科 二年甲班 許振崑.
荃灣區旅游景點 成功組 全程制作人:游恒延.
第七章 日治時期社會、文藝的新趨向 第一節日治時期的社會變遷
中 國 大 節 慶 陳淑貞.
拒做“低头族” 婚庆1333班 龚秀萍.
第 三 組 報告 組員有妍因 佩倚 立晟 震軒 惠敏 主題二:魩末之鄉.
苗栗縣大埔國小-蘇國樺、白書萍、梁詠琪 製作
釣魚台事件 屬於我們的保「釣」運動將持續進行!.
修辭解析 作者:謝佩陵 指導老師:沈老師.
大紅燈籠高高掛 從電影藝術談微觀權力作用 組員: 陳思潓 蘇惠瑄
第十一課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首次 出血的预防.
季風 季風是什麼? 地球上有一些區域,在固定季節中,會出現固定的風向,而且每半年更改一次。氣象學稱這種會隨季節變化風向的現象為『季風』。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与辅导技术 郑晓边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洋甘菊的應用 組別:第三組 組員:梁馨妮(13) 羅文妤(37).
奈米科技概論報告 第十二組 備長碳 組員: 4A 葉啟宏 4A 楊弘義 4A 鄭丞軒.
指 導 老 師 :邱 郁 容 老 師 班 級 :综 二 忠 報 告 同 學 :毛 婉 蘋 張 芸 嫚 陳 念 慈 李 慈 敏
國 立 羅 東 高 中 歷 史 報 告 人物:余清芳 班 級:一年九班 座 號:七號 姓 名:賴婉瑜.
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 99年 入學考試說明會.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执教者:孙 钢.
單元二 說明手法(條分縷析) ——趣談淺說 從私塾到鄉村學校(節錄) 何惠儀、游子安.
網路書法藝術與生活 主講人:陳忠建.
課程:諮商概論 指導老師:李秀玉老師 閱讀書籍:傷癒—低估自我的醫治(一) (P.60~69)
台灣病態的工作型態 過勞死.
投資活動 股票 60332施薇如.
没错,他们就是 中国最具活力和创富能力大的群体之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 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评价是为了促进 学生发展的评价。. 评价是为了促进 学生发展的评价。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小組成員: 吳雅玲 金若涵 林昭志 指導老師:陳人維 老師
6.1流媒体应用.
興大附農 觀光事業科 學生:方佑涵、吳承琳、羅鈺晴 指導老師:劉舜瑛、尤二巧 老師
102學年度預算編製說明會 主辦單位:會計室 102/02/22.
第九屆全國老人院院長論壇 失智症者日間照顧模式
太太口服液的市场定位 梦不落—— 小组组员: 刘倩倩 刘雪培
班級:6年8班 組別:第3組 組員:3號田惟中、7號辛璟泰、14號李冠霆 指導老師:王雪蓉老師
關子嶺風景區 指導老師:陳慧玲老師 成員: 皇甫佳君 吳芬錦 496B0011 鐘珮如 496B0012
訓儉示康 司馬光.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長生不老 組員: 指導老師: 許藝菊 張進發 黃柏凱 王志勝 徐至凱
羅陸慧英 香港大學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東番記 陳第.
九年九班28號 陳陽 製作 指導老師:易曉雯 老師 完成日期:93/12/21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組長:1 顏慈均 組員:4 周宣宏、12 李政鴻、 15 陳國瑋
四書期末報告-論語 述而篇第四 國三甲 黃瀞儀 指導教授:胡瀚平 105年5月18日.
專題習研電腦科-西藏民族的服飾 西藏長袍、僧衣、西藏的頭飾 中二班朱惠掦製作.
807 視覺藝術第七組.
詩經 蔡柳金.
繪畫者:哈利‧布里斯 作者:朵琳‧克羅寧 編譯者:陳宏淑 出版社: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紅 紗 燈 琦君 二 捷 16 號 范毓恬.
福利事業與企業精神的結合 職業復康服務實例分享 < 新生餐廳 >
訓儉示康 司馬光.
1.為什麼要辦? 2.開辦好處 3.每月該繳多少錢? 4.國民年金計算公式 5.結論 6.資料來源
「從公共衛生角度處理家庭及性暴力」 研討會
第四組 兒童文學 成員:4A 張哲豪 4A 吳建宏 4A 劉宇峻 4A 吳瀚宇
六仁 呂婕寧 專題研究報告 鬥牛.
『颱』客來襲 臺中市霧峰區峰谷國小 作者:林婉鈺
自然與生活科技:太陽的觀測 高雄市 博愛國小 林佳蓉老師 2008/11/10.
台大地理系觀光遊憩研究中心主任 朱子豪教授
第五課 詞選 浪淘沙  李煜 水調歌頭 蘇軾 一翦梅  李清照 .
所得稅法第14條、第126條修正條文 薪資所得計算方式二擇一 定額減除 特定費用減除 維持現行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萬元減除方式
不一樣的房子.
小腳ㄚ遊港都 製作人:葉睿恩、陳品潔、洪采襄.
仙人掌 製作人:陳姿文.李令怡.黃淨雪.
組 別:第六組 指導教官:李子夏 組 員: 童偉政 廖嘉威 蔡文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少子化對台灣社會的衝擊

組長:王詩婷 495I0061 組員:黃詩雯 495I0014 陳佳瑜 495I0047 洪黎昀 495I0048 黃婉婷 495I0071

壹、前言 近年來婚姻及生育形態產生極大的改變,我們也可以看到國家人口政策和經濟政策確實已經開始正視出生率降低及人口老化的相關問題。 從近年來的人口統計及政策,有學者指出少子化會使得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加快,老人照顧的福利需求增加,也使經濟勞動力人口萎縮,種種將造成台灣社會最大的挑戰(薛承泰,2004)。

貳、成因 近來時代快速變遷,隨著女權運動的發展女性意識抬頭,婚姻及生育形態有了很大的改變,不但結婚的年齡延後、生育數及理想子女數也都下降很多。 在這樣的時代趨勢下,無子女家庭似乎還是無法擺脫傳統的生育觀念束縛,在這樣的時代趨勢下,結婚而沒有生小孩的夫妻常常成為少子化現象的罪魁禍首,無子女家庭被責怪為直接造成人口老化問題的原因。

此外,依據經建會預估,至民國100年的出生人口數為 218,000人。每一可生育婦女之生育子女數平均降至1 此外,依據經建會預估,至民國100年的出生人口數為 218,000人。每一可生育婦女之生育子女數平均降至1.18人,形成了台灣地區「人口少子化」現象的產生。 在台灣社會裡「生育小孩」確實是一件費盡心思的事情,把一個小孩養大,從小孩出生的生育費用、保母費用、補習費,到研究所畢業的教育費,約需花費450到640 萬元不等(李文傑,1999;江明玲,2006),更不用提對小孩所付出精神層面的愛心、耐心、擔心、關心了。

現在,台灣的人口型態與以往大不相同,近十年由於個人自主意識抬頭,加上經濟不景氣、生活壓力大、教養小孩費用高、年輕男女晚婚甚或不婚的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導致我國近年生育率快速下降(沈珊珊,2007)。 再加上男女平等兩性平權的社會趨勢下,雙薪家庭已經取代以往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形式,女性進入職場工作已非常普遍,在有工作壓力的情形下,生育子女不僅代表了花費增加,更包括時間的付出,往往使得女性對是否需要生育子女產生遲疑。

新生兒比例減少的情況下,最先衝擊到的除了幼兒教育外,當屬國民教育。 國小入學新生逐年降低,教育部統計處(2009)根據內政部戶政司歷年出生人口數,推估台灣地區97至103學年度國民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人數到103學年度,將可能只剩下19萬餘人。種種現況資料以及推估人數顯示,學齡人口數近年來急遽減少,將會導致學校面臨招生不足之困境,也對於教育發展產生巨大的衝擊。

學生人數的銳減,幼稚園與國小首當其衝,國中、高中職的問題也一一浮現,不久高等教育亦將面臨招生不足的窘境,整個教育體系似乎都無法避免於嚴苛的市場機制的考驗(黃能堂,2007)。 然而,少子化問題在我國持續發酵,鑒於日趨嚴重之少子高齡化問題,不僅對國家社會經濟結構帶來重大衝擊,更全面威脅企業與國家未來之發展力與競爭力。

我國新生嬰兒出生率,降至低於全球已開發國家平均水準之嚴重程度,而且,此少子化現象仍在持續惡化中。。 少子化現象之成因,主要是1.育兒與工作不能兩全、2.生兒育女經濟負擔沉重、3.機會成本過高等等,其中尤以育兒與工作不能兩全最是核心要素。

台灣人口變化和大多數已開發國家一樣,都是先歷經死亡率降低,然後出生率降低。台灣人口在1950年代呈現快速自然增加,延續至1960年代才開始下滑。 人口自然增加趨緩,除了政府推動家庭及生育計畫外,還包括育齡男女之生育行為及觀念改變、社會發展、受教育時間延長和職業型態轉變等因素所共同形成。這些因素不僅是提供政府提倡節育計畫成功之基礎,也是後來生育率持續下降之原因。

最後,由於社會及家庭結構改變,再加上女性就業率提昇、薪資提高等因素之影響,因生產而離職之機會費用相對增加。此機會費用因素導致育齡男女在抉擇是否要為生兒育女而放棄工作時難免躊躇。 尤其是,就業女性必須面對家庭與育兒二者擇一之壓力,女性學歷愈高,機會費用愈高,對少子化之影響就越深。

参、少子化的正面影響 一、少子化對家庭層面的正面影響: 根據教育研究月刊對少子化的名詞解釋為-「人口少子化(the low birth rate) 係指每名婦女平均生育率低於2人以下,孩子生育越來越少的一種現象。」(教育研究月刊,2005)。 根據智富月刊、媽媽寶寶雜誌、智富網合作完成的一項調查指出-從一個小孩呱呱墜地到接受完整教育(研究所畢業)的花費最保守估計要500萬元。

所以家庭中子女人數減少就可以減少許多的支出,因此只生一個孩子的家庭比其他有較多子女的家庭消費能力來得更高(Sharryl Hawke & David Knox,1978)。 只生一個孩子的家庭,父母親可以花較多的時間來陪伴這個孩子,教導他許多事情,所以通常獨生子女的語文能力會比其他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來得高(Davis,1937)。

二、少子化對教育層面的正面影響: 少子化可以早日達成小班教學的目標,讓班級人數減少,這樣子每一個老師可以有更多時間關注每一個學生,針對學生的需求,給予不同的教學輔導,讓每一個學生皆能受到較多的照顧,亦即所謂的「精緻化」教育;另外,由於學生人數減少,競爭對象也減少了,因此學生的升學壓力也可以較為減輕。

三、少子化對經濟層面的正面影響: 地球的資源有限,而少子化正好可以延長耗竭性資源消耗的時間,避免資源過早枯竭。所謂的耗竭性資源指的是自然界中蘊藏數量有限,而再循環回收不經濟或不可能的天然資源(郭平欣,1980),例如:石油、礦產資源,該項資源儲藏的總量有一定的數量,所以在少子化的趨勢下,人口的成長幾乎呈現零成長,甚至有的國家還呈現負成長的情況,因此,由於人口的成長速度減緩,使用耗竭性資源的人數減少,所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消耗耗竭性資源的速度應該就會慢慢地減緩下來,並延長這種資源的使用年限,避免資源過早枯竭。

肆、少子化的負面影響 一、少子化對家庭層面的負面影響: 根據Bowen的家庭系統理論中「三角關係」的論點可知:「當夫妻試著平衡他們親密與獨立的需求時,夫妻的一方或夫妻雙方都可能產生焦慮。他們融合的程度越高,就越難找到雙方都滿意的穩定平衡。而解決這種焦慮關係的方法之一,便是三角關係-納入另一個重要的家庭成員,建立三人的互動關係。」(Irene Goldenberg/Herbert Goldenberg,1996)這種三角關係才是穏定的關係系統。

目前這種不婚或不生的趨勢,容易使得男女雙方的關係變得比較緊張,再加上沒有孩子的牽絆,當兩人有衝突發生時,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就很容易導致離婚。 此外,根據內政部與嬰兒與母親雜誌合辦「台灣女性生育意願」問卷發表暨「鼓勵生育措施」座談會(2005.1.10)所公佈的資料顯示:合計女性只想生一個小孩和不想生小孩的比例佔44.2%;男性只想生一個小孩和不想生小孩的比例佔66.1%,他們所擔心的主要因素為經濟問題(子女的養育和教育費用過高)及社會的不安定。

但是,家中只有一個小孩,可能產生家庭內次系統界限過度模糊和不明顯的情形,而使潛在衝突增加。例如:獨生子女很有可能到上小學都還和父母同房睡覺,這樣多少都會影響到夫妻之間的性關係與隱私,長久一來,獨生子女和父母的配偶次系統的界限太模糊,可能會影響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另外,由於父母只有一個孩子,可能會過度涉入孩子的生活,變成侵犯到孩子的隱私,等到孩子漸漸長大到了青春期時,父母的過度涉入,可能就會引起孩子的不滿,進而造成家庭內的衝突增加。

二、少子化對教育層面的負面影響: 自從民國八十三年開始師資培育邁向多元化,而師資培育機構過度膨漲的結果,產生許多合格教師,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因而使師資過剩導致產生許多的「流浪教師」,因此,少子化所呈現的影響並不是只是短期的問題,而是一波波對未來的衝擊,對教育而言,目前雖然只是小學入學人數減少,但幾年之後少子海嘯對教育層面的影響,將逐漸地從小學影響到國中、高中甚至擴大到大學。

三、少子化對經濟層面的負面影響:   由於不婚族或頂客族不養小孩而喜歡養寵物,因此獸醫行業日受到重視,成為十大成長行業的第二名,另外,國人生育人數日漸減少,婦產科的生意也漸漸變差,而一向被視為鐵飯碗的教師行業,也因為少子化的影響,使得教師也將面臨可能失業的情況。

未來可能沒有孩子光顧的產業有以下四项: 1、兒童飲食的產業冷清  二十多年來,「麥當勞」登陸台灣市場,已陪伴著許多孩子成長,也改變下一代的飲食習慣。今後將因少子化,除了「麥當勞」外,連帶其他兒童喜愛的爆米花、飲料、口香糖、炸雞塊、薯條…等行業都將一片冷清。 2、兒童玩具店門可羅雀  台灣從二十多年來能源危機後,帶動經濟起飛,二十世紀末期成為孩子的天堂。成人重視孩子遊戲的恩物,因而玩具店林立,益智玩具、操作恩物普及。但這些與兒童相關的產業,在未來將出現蕭條的景象。

3、遊樂場所缺少兒童的足跡  兒童遊樂場所蓬勃發展,是在經濟進步中社會為下一代所築立的體驗場所,更成為週休二日,親子共遊的好去處。未來因少子化,這些投入大幅社會成本的企業,將因缺少兒童的足跡,而面臨營運的困頓。 4、嬰兒用品店結束營業  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民生用品的精緻化,從嬰兒的起點用品是改善生活品質的商機。當少子化來臨,屬於幼兒的商品產銷,亦將面臨結束營業的危機。

人口減少除了使總合需求減少以外,也將使勞動人口減少,而這減少的勞動供給缺口,將由外勞取代,而外勞所賺取的所得大部份也會滙回他們自己的國家,致使我們的國民所得減少。再加上國人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使人們在生育時會透過生殖技術而選擇性的生男孩,如此,國人男女比例的差距勢必拉大,導致「性別比例失衡」,而使得這些男孩長大後要成家時,適婚的男人比適婚的女人多很多,造成社會上有相當高比例的外籍配偶,而這些外籍配偶的子女可能產生的教育、生活適應及其他的問題將需要相當多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來解決。

目前為7. 6個工作者扶養一個退休者,以目前少子化的情況來推估,2026年將演變成3. 3個工作者扶養一個退休者,甚至到2051年變成1 目前為7.6個工作者扶養一個退休者,以目前少子化的情況來推估,2026年將演變成3.3個工作者扶養一個退休者,甚至到2051年變成1.6個工作者扶養一個退休者的情況,工作者的負擔將劇增五倍(天下雜誌,2005)。此外,由於生育率過低而導致工作人口急遽減少,未來的健保收入將遠低於保費支出,將會使得健保財務吃緊的情況更為嚴重。

四、少子化對新鮮人進入社會的負面影響: 1、不易拓展人際關係  在台灣,由早期的農業社會邁入製造王國,到現今的高科技業,未來將漸漸走入以人為本的服務業導向,許多新的職業名稱,如:指甲彩繪師、新娘秘書、理財專員、寵物美容師,多半是以人群為主要接觸的行業。  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在家中多是獨生子女或天之驕子,從小受到家長的過度照顧,不但在父母呵護下衣食無缺,家長動輒主動滿足孩子,

養成子女少有犧牲自己一點權利去追求雙贏的觀念,造成抗壓性與挫折容忍力不高。對於從事服務業方面的工作,就會顯得難以勝任,而在面對客戶時,較無法委婉傳達內心的想法。 千里馬也需要伯樂才能受賞賜,大專院校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如果驕縱脆弱、不負責任、自我中心、缺乏敬業精神等,則在人生道路上,往往會錯失許多不論是提供金錢等實際資源的、分享商業情報的、提供專業資訊的諮詢、建議,或是必要時激發思考、導引方向的貴人。

2、較難適應團體生活  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對於一些家庭人口簡單的社會新鮮人,除了學校環境外,較少與有利害關係的他人接觸,社會工作並非單打獨鬥,職場是需要各部門人員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率及成果,任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整體的營運狀況。 少子化的現象,可能出現自我中心的心態,缺乏同理心、缺乏對工作團隊的向心力與認同感,往往導致與工作夥伴的溝通障礙。雖說校園的小團體即是社會真實生活的縮影,然而社會工作並不是一個單純學校團體生活的放大。如何防止恣意宣洩情緒於工作環境中、學習與同儕共同分擔責任、以及向上司確切表達自己的意見,便成為社會新鮮人所需面對的重要課題。

伍、台灣少子化的政策因應 少子化浪潮衝擊,內政部提出「獎勵生育八項具體措拖」,包括建構完善育幼托兒環境,減輕家庭育幼負擔,將兒童醫療補助由三歲以下擴大到六歲以下,健保補助久婚不孕的夫婦人工生殖費用,增加生育扣除額、教育扣除額、提高十歲以下子女免稅額等(沈桂芬,2006)。在育兒托育補貼方面,補助學齡前幼兒學費,針對低收入戶、身障生、原住民、身障人士子女等,提供教育補助;在教師就業市場方面,國小教師甄選錄取率相當低。教育部表示,已規劃五年精緻國民教育發展方案,預定從九十六學年度起實施(幼兒教育卻不在發展方案之列)。

五年精緻國民教育發展方案,將朝降低班級人數方向著手,維持國中小教師適度新陳代謝,期待達成提升教學品質、穩定教育人力、有效運用教育資源等目標。 一、少子化社會對策的目標與內涵: 《2008 年人口政策白皮書》少子化社會對策,將政策目標區分為:健全家庭兒童照顧體系、提供育兒家庭之經濟支持措施、營造友善家庭之職場環境、改善產假及育嬰留職停薪措施、健全生育保健體系、健全兒童保護體系及改善婚姻機會與提倡兒童公共財價值觀等七項,各項的重點措施要如下:

《2008 年人口政策白皮書》少子化的社會對策及重點措施摘要: 壹、 健全兒童照顧體系 目標: 減輕父母照顧兒童的負擔,改善雙薪父母在工 作與家庭間的相容性 重點措施: (一)2008-2009 年 1.完成「兒童教育及照顧法」之立法。 2.持續增加「社區保母系統」之服務能量與可得性,建立居家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部分負擔制度。 3.因地制宜,推動普及化且多元非營利形態之教保模式。 4.保障專業工作者之勞動條件,確保其勞動權益。 5.推動多元非營利形態之國小學童課後照顧措施。

(二)2010-2015 年 1.研擬學前教育指標,建立學前資料庫,進而與國際資料庫接軌。 2.強化與提升保母服務品質。 3.提升教保專業工作者服務品質。 4.提升從業人員之專業地位。

貳、 育兒家庭之經濟支持措施 目標: 分擔家庭養育子女之經濟與機會成本,對於 願意承擔生育養育子女責任者的給予公共支 持。 重點措施: (一)2008-2009 年 1.研議實施兒童津貼的可行性。 2.研議對育有3名以上子女之家庭補貼購屋貸款利息的可行性。 (二)2010-2015 年 1.研訂「發放兒童津貼實施條例」並推動實施兒童津貼。 2.推動實施補貼育有3 名以上子女之家庭購屋貸款利息少子化對策與台灣社會安全體系的展望。

參、 營造友善家庭之職場環境 目標: 改善職場環境,促進職場工作平等,使勞動 者得以兼顧家庭與工作之要求 。 重點措施: (一)2008-2009 年 1.持續推動企業托兒措施,整合相關部會資源,以建立完善之托育機制。 2.直轄市、縣市政府成立事業單位辦理托兒措施之資源整合溝通平台。 3.主動協助事業單位協調托兒措施的合理方案。 (二)2010-2015 年 1.推動彈性工時制度與普及化托育措施配套並重。 2.鼓勵表揚企業托兒有效創新的方案。 3.落實「性別工作平等法」,建立友善家庭職場環境的企業文化。

肆、 改善產假及育嬰留職停薪措施 目標: 照顧職場工作者在生育及育嬰的時間需求, 以及留職停薪期間的經濟支持。 重點措施: (一)2008-2009 年 1.(1)修訂「勞工保險條例」調整生育給付及修訂「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支給要點」的生活津貼之生育補助各增為3個月。 (2)落實8週有薪產假,並研修相關法令將原訂1 個月的生育給付提高為3個月(勞保部分),軍公教員工的生活津貼之生育補助則由2個月增加至3個月。

2.研議發放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儘速完成「就業保險法」、「軍人保險條例、「公教人員保險法」等法案的修法程序,將育嬰留職津貼納入保險給付項目。 (二)2010-2015 年 1.加強宣導兩性受僱者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措施 擔任親職。 2.推動發放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3.推動發放勞保的生育給付及軍公教員工的生 活津貼之生育補助完成修訂「勞工保險條例 」調整生育給付及「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支 給要點」的生活津貼之生育補助各增為3個月 等之規定,並落實推動辦理。

伍、 健全生育保健支持體系 目標: 增進對女性懷孕及生產過程的周全照顧,協 助家庭實現生養子女的願望,禁止針對胎兒 之性別歧視。 重點措施: (一)2008-2009 年 1.建構多元化生育保健服務網絡。 2.加強規劃推動不孕症防治的教育宣導。 3.加強青少年(生育)健康教育與服務及預防人工流產。 4.積極防止性別比例失衡現象,並尊重女性自主權

(二)2010-2015 年 1.檢討「人工生殖法」、「優生保健法」有關禁止選擇或鑑別胚胎性別的診療行為;為禁止選擇或鑑別胚胎性別的診療行為,宣導「人工生殖法」第16 條第3 款規定不得選擇胚胎性別。「優生保健法」第9 條第6 款增列「胎兒性別不得作為嚴重傷害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之理由」。 2.規劃並推動醫療機構實施人工流產之諮詢(商)服務。

陸、 健全兒童保護體系 目標: 保障兒童人權及提昇兒童價值,實現兒童為社 會公共財的目標。 重點措施: (一)2008-2009 年 1.強化兒童虐待救援體系。 2.落實以家庭處遇為基礎之兒童保護工作。 3.建立兒童保護相關服務的輸送與評核機制。 4.宣導並落實兒童保護的觀念與作法及推動親職教育。 5.健全收出養制度。 (二)2010-2015 年 1.持續檢討「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14 條至第18 條及第48 條以及「民法」第1072 條至第1083 條,制定收出養專法以規範收養相關事宜。 2.整合兒童保護之專業服務網絡。

柒、 改善婚姻機會和提倡子女公共財價值觀 目標: 增加未婚男女婚姻媒合機會,提高有偶率, 並提倡兒童為公共財的價值理念。 重點措施: (一)2008-2009 年 1.各級學校加強兩性家事、育兒兼顧工作分享教育並推動家庭協談與婚姻諮商。 2.研議兵役相關配套措施,對於已婚或須養育子女者,給予服役役別、地區或役期之優惠。

3.鼓勵公民營單位對育有子女之家庭,給予使用交通、公共空間及文化休閒等設施之優質環境或優惠措施。 (二)2010-2015 年 1.加強提倡兒童公共財價值之宣導。 2.增加大學以上高等教育修業時程彈性,縮短畢業年限。 3.改善研究所以上高等教育生活環境,提高求學與結婚生育的相容性。 4.檢討大學法修業時程彈性之規定,以及國民教育相關法規,促進家事課程的兩性平等化,並加強落實人口教育。

少子化是國際社會的趨勢。少子化與人口老化是一體兩面,由於「生者少,食者眾」,年輕人負擔加重,人口老化將造成人力斷層,勞動人口減少,而人口數減少,意謂著人才跟著萎縮,影響國家競爭力的提升,不得不小心因應。值得借鏡的是,最早面臨少子化問題的北歐國家,投資更多經費在教育上,將班級人數降低、增額聘用教師,大幅提升教育素質,讓下一代擁有更強的實力因應社會急速變遷。這其實是最明智的作法。解決少子化現象帶來的教育困擾,絕不只是減班、併校、裁校就能單純解決的社會問題(鄭美惠,2007)。

陸、建議 一、除了可以給予更多的育兒、教育津貼之外,還可以直接給予實質上的補助, 例如:生活必需品價格幅度不要過大,以免造成生活上的經濟壓力。 二、能多辦一些宣導的活動,告知大家少子化會帶給社會怎樣的負面影響,並可以利用一些書本、或是贈品的方式作為鼓勵及傳導觀念。 三、因為家暴的負面新聞太多了,讓有些女性會害怕婚姻,所以有關兩性平權、婦女的保障方案,更應多加建立規範。

柒、心得分享 就目前的數據顯示,每年的出生率都漸漸地在下降,目前有許多狀況已慢慢的浮現,例如:中小學校的班級數已慢慢的遞減、學校教師過多,無書可教的窘境、有些高職裡的幼保科已準備廢科、未來壯年年紀的人要照顧老人的壓力會更重等問題,都是現在發燒的話題。雖然政府現在有做很多應變措施,但我想照顧孩子的經濟壓力應該是主要原因,又加上生活所需的物品價格節節升高,所賺的錢都沒辦法供給生活,但又該如何供給孩子呢!政府不該只有給予應變措施而已 ,更應該直接給予實質上的幫助才是,例如:物料的價格下降、有更多的補助優惠方案等,想必這才是大家所樂見的。

捌、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宋雅琪(2007)。無子女家庭的形成與現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玲 (2008)。少子化對策與台灣社會安全體系的展望。台灣社會福利學會2008 年年會暨「新世紀社會保障制度的建構與創新:跨時變遷與跨國比較」國際學術研討會。 吳清山、林天祐(2005,7月)。教育名詞解釋。教育研究月刊,155。 郭平欣(1980)。耗竭性資源廠商生產理論。台北市: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美惠(2007)。日本、台灣少子化政策之比較─從政府策略與企業福利觀點來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61。 張琬萍(2006)。幼兒托育法制與理論研究-台日少子化對策之探討。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葉采頻(2009)。國民小學面對少子化衝擊與因應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艾俐(2005,11月)。少子海嘯。天下雜誌,120-139。 謝登隆、徐繼達(1996)。總體經濟理論與政策(修訂版)。台北市:智勝。

二、外文資料: Davis, E. The mental and linguistic superiority of only girls. Child Development,1937, 8,139-143. Irene Goldenberg/ Herbert Goldenberg(1996)著(翁樹澍/王大維譯)(1999)家族治療理論與技術(修訂版)。台北市:揚智。 Sharryl Hawke & David Knox (1978). The One-Child Family: A New Life-Style. The Family Coordinator, July 1978, 215-219.

三、網路資料: 內政部新聞稿(2005年1月10日)。取自:http://www.moi.gov.tw/news/news_list.asp 林麗雪(2004年4月22日)。少子化效應小一新生首度跌破30萬。民生報。取自:http://ccms.ntu.edu.tw/~psc/pop_news9304/422-2.htm 李月華(2005年12月15日)。養一個孩子需要多少經費。取自:  http://blog.yam.com/kufo/archives/147172.html 沈桂芳(2006)。少子化現象。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5。網址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55/55-36.htm。 邱瓊平(2005年10月31日)。生育率低!明年獸醫、保全業看漲婦產科、國小老師沒落。東森新聞報。取自:http://tw.news.yahoo.com/051031/195/2h4ml.html 柯貴美。迎應少子化湧浪的省思。教育研究與小品。取自: http://w12.gtes.tp.edu.tw/90-2unit/principal/report-11.htm 陳星貝(2008年7月21日)。少子化對大專院校畢業生進入社會的影響。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3/4554

四、參考書籍 徐震、李明政、莊秀美(2000)。社會問題。台北市:學富文化。 張志成(2008)。少子化‧我們社會的災難與危機。台北市:博雅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