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主題:E.Durkheim 結構功能論大師與教育社會學的先驅 指導教授:溫明麗 博士 報告人:研一A 李豐源、林碧蓮、王韻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亞洲大學的數位學習資源與應用 鍾仁宗老師 101年12月4日.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2014年5月份全院性學術研討會 地點:第二講堂
保良局余李慕芬紀念學校.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Chapter 1 Introduction.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 從系統觀看見每一個孩子 台灣海寧格機構系統排列師 李悅寧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中三高中物理選科.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 學經濟.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國立成功大學(農業) 報告人 協同主持人 林翰佑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1 教育社會學導論.
維高斯基( ) Langford, P. (2005).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ve England ;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Venue: Romblon & Mindoro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UCAN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推廣.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非負矩陣分解法介紹 報告者:李建德.
人事室 白宏堯 主任 編輯╱主持 本校圖文大樓七樓 國際會議廳
多元文化概論.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觀塘官立中學 新高中 物理科 新高中資料套.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一 可靠度問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基督教倫理學 孔祥烱博士 加拿大華人神學院 2011年.
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生科背景學生就業力講演系列 (4) 講題:臨床試驗的推手:生科人可以做的比你想像得多
主日信息 『基督裡的自由』 (約 8:31-36) 薛忠勇 弟兄 5 19  201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報告主題:E.Durkheim 結構功能論大師與教育社會學的先驅 指導教授:溫明麗 博士 報告人:研一A 李豐源、林碧蓮、王韻淳 教育社會學簡報 報告主題:E.Durkheim 結構功能論大師與教育社會學的先驅 指導教授:溫明麗 博士 報告人:研一A 李豐源、林碧蓮、王韻淳

教 育 學 1.教育史 2.教育心理學 3.教育哲學 4.教育社會學 馬克斯、 涂爾幹、 韋伯--社會學三大奠基人

艾彌爾·涂爾幹 (法語:Émile Durkheim) 一、生平 1.法國猶太裔人,生於法國(1858年4月15日-1917年11月15日),從德國 留學回國後,擔任波爾多大學社會科學及教育學教授(法國首位社會學教授);1902年轉任巴黎索邦大學,直至退休。 2.涂爾幹當代的法國社會存在著各種矛盾的力量,使當時社會呈現混亂、不滿的社會危機,涂爾幹把這種社會問題視為道德危機,他之所以畢生研究社會問題並建立社會學學門,目的就是希望建立一個科學的社會學,以協助法國,改善其社會問題。 3.他的著作很多,包括:社會分工論、社會學方法論、自殺論、宗教生活之基本形式……本報告主要敘述其「社會分工論」。

二、涂爾幹之社會分工論 1.內容主要探討現代社會分工體系及社會與個人之間的互動關係 。 2.他舉出有機連動〈organic solidarity〉作為轉型社會的終極目標,並認為角色分工和功能歧異的分工趨勢裡,社會仍得以統整而生意盎然 。 3.〈社會分工論〉裡主要探討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工業化趨勢和日益複雜的勞動分工體系,將對一個原本團結而凝聚的社會造成什麼影響?自主的個人如何與強調規則和紀律的工業社會相協調?換言之,個別人格和社會如何結合?逐漸自主獨立的個人如何更加倚賴社會?人如何在愈個人化的同時又愈離不開社會?

二、涂爾幹之社會分工論 4.涂爾幹要解決「個人化與倚賴社會」和「擴大個人自由與增加社會團結」的矛盾議題,提出機械連帶〈mechanical solidarity〉與有機連帶〈organic〉之理論。 〈1〉機械連帶:機械連帶是一種相似性的連結,社會成員間的差異小,人與人之間低度分化而呈現高度的一致性,成員之間擁有相同的信念和情操,當機械連帶的意識高漲至頂點時,個人的人格便毫不存在,人類只是一個集合體,聽由社會支配。 〈2〉涂爾幹認為機械連帶所對應的現實社會組織,是原始社會〈如:部落或氏族社會〉,對他們而言,宗教信仰一致,並無所謂個體意識之型態,此外,機械連帶社會有獨一的「集體人格」,也有「集體財產」的概念。是故,涂爾幹認為機械連帶社會發展到極致,便成為共產主義。

二、涂爾幹之社會分工論 〈3〉有機連帶 : 相對於機械連帶社會的是有機連帶,它是一種不相似的社會連帶,他們的一致性是分工,正因為他們彼此分化,所以互相聯結。有機連帶社會具有整合的能力,把分工和分化後社會各階層者的不同興趣,凝結於社會體系之內,維持社會的團結與秩序。由於個體分化而增強了相互間的依賴,因此,社會愈分化,同時也愈凝聚。 〈4〉有機連帶社會和機械連帶社會完全相反,它並非一個同質的結構,而是一個分化體系,整個體系是由各分化的部分組合,它們彼此協調,相互依從。 〈5〉在機械連帶社會中,法律形式是壓制性的,凡違反集體意識就必須接受懲罰;而在有機連帶社會,法律形式是恢復性的,它強調重新恢復事物的秩序,所以法律的制裁是為了重建社會人事物應有的秩序。

三、〈社會分工論〉之教育蘊義 涂爾幹認為理想的社會型態,其延續和發展,有賴於教育的「社會化」功能。 1.在機械連帶社會中,分工程度低,故教育活動著重於集體共同特質的培養和傳遞,集體意識成為主要的課程內容,人才的流動與選擇就偏重於非能力性因素〈如:階級或世襲〉。 2.在有機連帶社會,「分化」是主要的社會特色,專業社會組織增加,專才的需求量也增加,故教育活動較鼓勵個別差異,著重專才培養,故課程教學也較自由而多元。

四、涂爾幹之教育社會學觀點 他是第一個將社會學應用於教育方面的學者,他的教育社會學思想包括:社會優先性、社會分工與統整等等。 1.教育之目的 〈1〉他非常重視價值與凝聚力,在社會的重要性,教育的目的是在 協助兒童接受社會集體意識所確認的共同價值,並促進社會統整。 〈2〉他認為教育和社會是無法分割的,教育可以促進社會的延續,教育是一種工具,社會透過此工具為兒童提供各種必要的生活條件。 〈3〉依其觀點,教育是一種社會機制,是一種社會控制和約束的過程,促使個體接受社會的共識,使其行為和社會趨於一致。

四、涂爾幹之教育社會學觀點 2.道德教育 〈1〉在傳統社會裡,宗教規條長久扮演道德的角色,但涂爾幹認為, 現在社會必須從理性發展出一套適當的道德體系。 〈2〉他認為道德並非強制行為,而是出於個人的自由選擇,是個人對 社會責任與義務之主動的行為反應。

四、涂爾幹之教育社會學觀點 3.教育的功能 依涂爾幹的社會理念,教育的功能是在為社會服務,目的是將兒童與青年,社會化至成人世界中,適當扮演成人社會中的角色。 〈1〉智識功能 學校教導基本的認知技能,包括:閱讀、書寫、計算…,協助學生發展高層次的思考力,包括:分析、綜合、評鑑…。 〈2〉政治功能 教育在灌輸學生對當前政治的忠誠度,培養公民參與現有政治體制的能力,並教導學生基本的法律概念。

四、涂爾幹之教育社會學觀點 〈3〉社會功能 協助學生社會化,學習扮演各種社會角色與社會行為,認同社會價值,這是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功能。 〈4〉經濟功能 協助學生準備日後扮演的職業角色,在現代分工的社會裡,教育的經濟功能格外重要,因為現代社會的勞動分工體系的篩選與分配,是依據個人的能力而非家世地位,因此,培養就業能力的學校教育就更形重要。

五、結論—貢獻、影響與評價 1.貢獻與影響 涂爾幹是影響社會學成為獨立學門的重要人物,其主要原因包括: 〈1〉建立社會學成為研究社會的一門學科。 〈2〉強調社會現象必須從它的社會功能來加以了解。 〈3〉強調研究社會學的科學方法論。 〈4〉建立對於社會進化及現代化本質之概念的理論。 〈5〉它探討的主題繼續成為二十世紀社會學學者所關注的課題。

五、結論—貢獻、影響與評價 2.評價 〈1〉他強調的「科學方法論」受到其他學者的質疑,批評者認為社會現象雖然是可觀察的且客觀的「事物」,但是這些社會現象都帶著不同的「意義」,不能像自然科學方法一樣地把他們類比為自然現象,因此,涂爾幹的社會學理論形同一種拜物教。 〈2〉涂爾幹終其一生努力的是,為社會進行一個「道德重整」,他希望透過社會學的研究,來改革社會問題,重新恢復社會秩序。但卻忽略了社會事實中所隱藏的各種對立與衝突,特別是階級所引發的問題,因此批評者認為,他的教育觀點實則是在複製上層社會的英才文化,這種教育制度不但無法促進社會均等,反而使過去不合理、不公義和不道德的現象,冠冕堂皇地合法化了〈階級複製〉。

報告主題: M.Weber 理性化時代的 社會診斷者與預言家 指導教授:溫明麗 博士 報告人:研一A 李豐源、林碧蓮、王韻淳

一、生平 馬克斯·韋伯〈Max.Weber 1864/4/21-1920/6/14〉生於德國,父親為開業律師,曾任國會議員。韋伯於1889年獲得柏林大學法學博士,他的學術生涯從1888年加入社會政策學會開始,可分為二個時期: 1.加入社會政策學會到發生精神疾病及痊癒之前〈1888-1903〉 此時期他主要研究法律史和經濟史,此期的著作大多和農業經濟有關。1897年因父子衝突,父親不久因病過世,此事在韋伯心中留下陰影,之後他就罹患嚴重的精神官能症並辭去海德堡大學教職。

一、生平 2.精神疾病痊癒之後〈1903-1920〉 韋伯辭掉教職後,逐漸恢復學術研究,此時期他 的關切點在於認識論與方法論、資本主義、宗教社會學及西方理性主義的問題。 1920年6月因感冒引發肺炎,逝世於慕尼黑。

二、韋伯的社會理性化理論內涵分析 韋伯的學說核心為分析現代理性社會的特徵和現代人的處境。 1.韋伯的理性化及合理化概念之分析 〈1〉形式合理化 他認為形式合理性概念包含六個要素:目的性、可計算性、控制性、邏輯性、普遍性、系統性。 〈2〉實質合理性 實質合理性對人類所採取的行動有直接的影響力,它關聯到一個過去、現在或未來的價值預設〈可能是政治、功利…〉。

二、韋伯的社會理性化理論內涵分析 〈3〉價值合理性 行動者只根據自身相信的價值或出於內在的義務感、宗教情操、榮譽感等其他內在動機,而不計算可能的後果,始終一貫地朝向其所信奉的價值而行動,則此一行動類型即為價值合理性。他認為只要信念與動機純正,就可將行動正當化,而不管其後果。

二、韋伯的社會理性化理論內涵分析 〈4〉目的合理性 目的合理性包含二層關係,其設定之目的是否恰當及目的和手段之聯繫是否恰當,以目的合理性之行動者,會考量到後果的得失,同時要考量到目的與手段的選擇,並計算最恰當的手段及衡量可能的結果。

二、韋伯的社會理性化理論內涵分析 2.韋伯論理性化發展引發的困境與因應之道 〈1〉理性化的核心,亦為形式理性的最高表現是科層制,隨之而來的卻是人的自由受到嚴厲的挑戰與限制,面對這些困境,韋伯提出科層制的反命題---卡理斯瑪理論,與作為資本主義社會與科層制中的職業人所應採取的態度---責任倫理來因應。

二、韋伯的社會理性化理論內涵分析 〈2〉韋伯認為科層制度得以擴展的因素,是其純粹技術上的優越性〈精準、迅速、明確、統一、紀律嚴格〉但是,科層制發展得愈完美,則愈不人性化,也就是要成功地從職務處理中排除愛、恨等個人情緒。 弔詭的是,韋伯認為科層制是合理性的最高表現,但他也認為,科層制的發展,會導致自由的喪失,人成了科層制的奴隸,因此他以為,只有先知或卡裡斯瑪的出現才有可能解決這個困境。

二、韋伯的社會理性化理論內涵分析 3. 馬克斯認為解決經濟問題,一切的社會問題也必可迎刃而解。 但韋柏認為,不管社會的型態是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理性化與科層化仍會繼續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前景,他不像馬克思那麼樂觀, 因此韋伯提出---卡理斯瑪理論 (charisma)與責任倫理來因應。

二、韋伯的社會理性化理論內涵分析 〈1〉卡理斯瑪(charisma)理論 他將權威支配的類型分為科層制結構,傳統支配結構及卡理斯瑪領導。 卡理斯瑪領導者往往出現在危機中,他並不是被任命的官職人員,而是具有超自然稟賦者,他必須表現超凡能力,促進被統治者的福利,以證明其主張的正當性。

二、韋伯的社會理性化理論內涵分析 〈2〉責任倫理 他認為人類有二個行為依循的倫理原則:一是依據行為的 內在價值〈意志或道德良心〉,即基督徒所說的:基督徒的行為是正當的,後果則委諸上帝。 另一個則是考量到行為的後果且必須對其負責,韋伯把前者視為信念倫理,把後者視為責任倫理。 道德行為本身內在價值未必能證明其行為正當性,他批評持信念倫理者以自身高尚的動機為理由,免除自身行動後果的道德責任。

三、韋伯理性化理論之教育蘊義 1.韋伯以西方近代理性化發展為標準,分析東方傳統及近代西方教育目的之發展趨勢,他認為西方近代以來的教育趨勢,正符應了社會理性化與科層化的趨勢與需求。 2.他對現代社會的分析,如形式理性與實質理性的衝突,科層制的兩難,價值多元的社會及責任倫理的處事原則,對教育目的、教育內容的省思、教育行政、教師的角色、教育改革等,均有深刻的意涵與省思。

三、韋伯理性化理論之教育蘊義 3.韋伯論述教育的理性化時,主要是配合科層制的趨勢來探究教育之目標、制度及具體的教育措施。 他認為教育上對專家的培養和重視逐漸超越了「有教養的人」,因為專家才是科層體制和資本主義社會所需要的人,所以實施專家養成教育已成為現代西方社會合理教育的象徵。

三、韋伯理性化理論之教育蘊義 4.他認為真正的教師必須把教育作為「天職」來看待,並具備三種人格特質:熱情、責任感與判斷力。 熱情—對事的獻身 責任感—對事的堅持 判斷力—冷靜如實地面對現實的決斷能力 總之,教育本身是一種價值導向的活動,而非僅有技術層次的教學。

四、結論— 貢獻、影響與評價 1.貢獻與影響 〈1〉韋伯是第一個將傳統社會的現代化,視為普遍歷史理性化過程的社會理論學家。 〈2〉韋伯在馬克思主義的傳統中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 〈3〉韋伯的理性化理論亦含有現代性的因子,這是目前有關現代性理論與後現代理論的論爭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轉折點。

四、結論—貢獻、影響與評價 2.評價 〈1〉理性概念的局限 他太執著於啟蒙時期的理性概念,而將理性的功能窄化。 他強調理性概念的系統性、形式性、可測量性及控制性等層面(偏科學性),由於忽略了理性的其他功能〈溝通、互動、詮釋…〉,因而造成人相互宰制的現象。

四、結論—貢獻、影響與評價 〈2〉教育理論與實際上的問題 a. 太重視專才教育而貶低了博雅教育 b.他認為專業化要配合科層化的需求,但在 現實生活中,專業化往往和行政科層化產生衝突。 c.理性化的進展,造成人的自由〈在形式理性的擴張下〉又面臨極大的威脅。 教育的發展,不僅無法對社會發展進行批判性的反省,反而淪為社會科層化與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工具(只重形式的平等而非實質的平等)。

報告完畢!感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