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单基因病 Monogenic diseas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 A A.
Advertisements

中药蜡泥疗法 青岛大学医学院松山医院 贺孟泉. 中药蜡疗的发展史 中药蜡疗得益于我国传统的中医 文化。在我国古代就有使用蜡疗治 病的记载,近代中医界将中药配方 颗粒加入石蜡中,用于治疗各种肌 肉和关节疾病,并且得到了较好的 效果,一直应用与今日。 中药蜡疗得益于我国传统的中医 文化。在我国古代就有使用蜡疗治.
Diagnosis of Genetic Disease 本章节重点 本章节重点  遗传病特有的诊断方法? 及其应用范围?  染色体检查适应症  基因诊断  产前诊断.
肿瘤与遗传 CAI 制作 黄培春 内 容  肿瘤发生中的遗传因素  肿瘤与染色体异常  肿瘤发病的遗传机理.
常見遺傳疾病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小兒醫學遺傳/新陳代謝/內分泌科 楊晨 醫師.
德 国 鼓 励 生 育 的 宣 传 画.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本章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第二十三章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第六课 遗传与变异 第六课时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页眉 罕见疾病介绍 罕见疾病基金会 遗传咨询员范育绮
8 企业信息管理的定量分析 第八讲 企业信息管理的定量分析 8.1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评 8.2 企业信息管理绩效的测评.
第七章 常见遗传病.
第六章 動物的生殖與遺傳.
人體的奧妙 姓名:林佩儀 班級:六年4班 指導老師:趙美華老師.
第十二章 遺 傳.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Hereditary Diseases
第1節動物的生殖 第2節人類的生殖和胚胎發育 第3節基因與遺傳 第4節人類的遺傳 第5節討 論
第三章 染色体病 (chromosome disease) 第一节 人类的正常核型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 第三节 染色体病.
成才之路 · 语文 人教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焦點8 孟德爾遺傳定律.
遗传.
第五章 性别决定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2h) T. H. Morgan 本章要点 5.1 性别决定 5.2 伴性遗传
显性 dominant 隐性 recessive
往下扎根 向上生长 ——提高学考选考教学实效的几点感想 桐庐中学 李文娟
温州二中 高三生物 第一轮复习 孟德尔定律之分离定律 考纲要求: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 Ⅱ.
必修Ⅱ 遗传与进化 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性 ——遗传 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异性 ——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第二节、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 单基因病:是由单个(一对等位) 因突变引起的,突变基因影响表现 型,它是以简单形式传,与孟德尔以
主讲人:郭奕斌 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3)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①基因填充法 a.根据亲代表现型 写出能确定的基因,不能确定的基因用“_”表示
遺傳-性染色體隱性疾病 4990U003 李孟涵 4990U013 盧家玲 4990U014 李宜芸 4990U047 陳靜芳
第四节 遗传方式 遗传方式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按一定的方式向后代传递,并在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定的遗传性状。人类性状的遗传方式大致上可分为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两大类。
4-2 人類的遺傳. 4-2 人類的遺傳 前 言 1.部分的人類遺傳性狀,可適用孟德爾遺傳法則。 如:人的耳垂緊貼或分離、舌頭捲舌或不捲舌。 4-2 人類的遺傳 前 言 1.部分的人類遺傳性狀,可適用孟德爾遺傳法則。 如:人的耳垂緊貼或分離、舌頭捲舌或不捲舌。 2.有些遺傳性狀無法用簡單的孟德爾遺傳法則來說明:
第一节、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第二节、伴性遗传 第三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 第四节、其他类型的性决定 第五节、人类的性别畸形
基因分离定律.
苏科版八上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姜堰市张甸初中 单春网.
2012年浙江省高考 历史备考安排和复习建议 嘉兴市秀州中学 高 良 平
销售部工作总结 二O一六年五月.
危害辨識、分析講解及實作演練.
2009~2013浙江理综卷必修2 命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建议 台州中学 周 玲 1.
许冰莹, Tel: ;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遗传的基本规律.
医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四川医科大学
遗 传 生命与繁衍的保证.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可写成:若p则q。 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平湖市教育局教研室 (电话)
第五章 单基因遗传病 Monogenic disease.
第四章 时间序列的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①了解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②掌握时间数列编制的基本要求;③理解和掌握水平速度两方面指标的计算及运用④理解和掌握长期趋势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 本章教学难点: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
遗传病的诊断与防治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李永鑫.
复习课 染色变异及应用.
邵阳文化.
遺傳 龍生龍,鳳生鳳 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4.4流体微团运动分析 借助于流体微团的概念来分析流体运动的组成 流体运动不同于刚体的一个显著区别: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两课时).
课标教材下教研工作的 实践与思考 山东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郭允远.
正、反比例意义的巩固练习.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物理·新课标(RJ).
医学遗传学.
主日信息: 講題:腳步 經文:箴言16:1~9 大綱: 壹、人的心 貳、人的謀算 參、交託耶和華 肆、耶和華的指引 金句:箴16:9
青眼究極龍 之 賓果連線 簡豪天、宋華敏製作.
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
王建康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第1章 群体结构与交配系统 王建康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5-1 電流的磁效應 磁學發展的歷史: 1820年 7月,厄司特發現,一載有電流的直導線,可使周圍的磁針產生偏轉。
指数 对数 指数 幂函数举例 对数 幂函数举例.
遗传病的分析2 Bayes法在遗传咨询中的应用.
五十以後找個可以聊談的朋友(伴) 文章資料來源,YL同仁 分享 按鍵翻頁 背景音樂:雪山情.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規劃原理及修訂重點 報告人:鄭慶民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9.1 不等式及其解集 阿图什市肖鲁克中学 努尔阿丽亚热合买提.
裘馨氏肌肉失養症 湖口國小護理師王麗淑.
第二章 遗传的分离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性状分离规律 二、掌握分离规律的实质
第四組 4990U005 朱靖棻 4990U018 張麗瑜 4990U019 鳳珵 4990U031 彭雅苓 4990U037 蔡晏蓉 4990U048 郭佩君 4990U060 鄭奾珺 4990U062 洪郁婷 4990U063 陳思婷 4990U070 黃銘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单基因病 Monogenic disease

单基因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单基因遗传病的基本遗传方式 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因素

第一节 单基因遗传的基本概念 和研究方法

一、基本概念 2、等位基因(allele):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基因座上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1、基因座(locus): 指一条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 2、等位基因(allele):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基因座上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3、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在一个群体中,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上,一个基因有很多等位形式,如 a1 、a2 、a3… an ,但对于每个人来说,最多只能具有其中的两个。

基本概念 4、基因型(genotype):是一个个体的遗传组成。一般指一个特定的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 5、表型(phenotype):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表达的、能够显示出的遗传性状。

基本概念 6、纯合子(homozygote):一个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如果是相同的,该基因座即为纯合的,这样的个体叫纯合子。如:AA 或 aa 7、杂合子(heterozygote):一个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如果是不同的,该基因座即为杂合的,这样的个体叫杂合子。如:Aa

8、显性(dominant):在杂合子中能发挥作用的基因叫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基本概念 8、显性(dominant):在杂合子中能发挥作用的基因叫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9、隐性(recessive):在杂合子中不能发挥作用的基因叫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隐性基因只能在隐性纯合时才能表现出所控制的性状。

基本概念 10、先证者(proband):在一个家庭中首先被医生发现的病例,又称索引病例(index case)。

二、研究方法 家系调查 系谱分析(pedigree analysis)

系谱(pedigree)是表明某种遗传病患者家系各成员中发病情况的一个图解。

家系调查时应注意: 应包括尽可能多的近亲; 正常者和受累者同等重要; 详细记录先证者同胞和父母的年龄及健康状况; 母亲历次的怀孕史(包括流产、新生儿死亡或婴儿期死亡); 母亲的同胞及其孩子的年龄和健康情况; 先证者父亲也需作同样的调查; 对家族中各成员的发病情况,不应只凭患者或其 亲属的口述,应亲自检查,以求准确无误。 必须了解是否为近亲结婚。

通过系谱分析可以判断: 疾病是否由遗传决定; 是否有主基因存在; 遗传方式是显性还是隐性; 估计复发风险。

第二节 单基因遗传病的基本遗传方式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三、X连锁显性遗传病 四、X连锁隐性遗传 第二节 单基因遗传病的基本遗传方式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三、X连锁显性遗传病 四、X连锁隐性遗传 五、Y连锁遗传病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utosomal dominance , AD) 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遗传性结肠癌 多囊肾病 Huntington病 神经纤维瘤等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包括许多严重的和较常见的成年遗传病。

神经纤维瘤

例如: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 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 不规则显性(irregular dominance) 共显性(codominance) 延迟显性(delayed dominance)

1、完全显性 杂合子患者可以表现出与显性纯合子患者相同的表型(纯合子和杂合子患者在表型上无差别)。

短指症

完全显性遗传系谱特点 (1)连续几代中,每代都出现患者,即有连续遗传的现象 (2)患者双亲中往往有一个是患者,双亲都正常时,子女也正常; (3)患者同胞中,约有1/2发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注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是杂合子。 致病基因最初都是由正常基因突变来的,而且突变频率很低,大约只有0.001~ 0.01之间,所以一般很少见到纯合子患者; 另外杂合子之间几乎不发生婚配,所以很少见到纯合基因型的患者。 除非这一致病基因并非稀少,或者是受累个体自愿结婚,才能生出纯合子患者。

注意 因此后代中大约有1/2子女发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最常见的婚配类型是杂合子患者和正常人婚配。 Aa × a a A a a

2、不完全显性(半显性) 杂合子的表现型介于显性纯合子(AA)和正常隐性纯合子之间(aa),即杂合子的病情比显性纯合子轻。

软骨发育不全症(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 纯合子(AA)患者病情严重,多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期死亡。 杂合子(Aa)患者在出生时就有体态异常,表现为生后即体矮,躯干近于正常,四肢短粗,头大,前额突起,面容粗犷,脊柱前突(腰部),臀部后翘,肌张力低下。

软骨发育不全 III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p16.3

Dd Dd 致病基因—D 正常基因— d Ⅰ Ⅱ Dd dd DD 病情严重 婴儿期夭亡 侏儒 一例软骨发育不全的系谱

β地中海贫血 β0β0纯合子病情严重; β0βA杂合子病情较轻; βAβA纯合子为正常人。

一例β-地中海贫血的系谱 A A A 0 Ⅰ Ⅱ Ⅲ 轻型贫血 A 0 0 0 A 0 重型贫血 设:贫血基因— 0 1 2 Ⅰ Ⅱ Ⅲ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轻型贫血 A 0 A 0 0 0 A 0 重型贫血 设:贫血基因— 0 正常基因— A 一例β-地中海贫血的系谱

3、不规则显性 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不表现出相应的症状,致使显性遗传规律出现不规则现象,系谱中可以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

外显率(penetrance) 一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相应表现型的百分率。 如果群体中带有某一致病基因的个体100%发生了遗传病,称完全外显。 在不规则显性中,外显率高的可达70%~80%,低的只有20%~30%。 未外显的个体称为钝挫型(forme fruste)。

表现度(expressivity) 在环境因素和遗传背景的影响下,基因的表达程度,可以有轻度、中度和重度的不同。 表现度轻的患者,所生子女并非就是轻型的。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所产生的影响是引起不规则显性的重要原因。在遗传因素中主要是修饰基因的作用。 修饰基因(modifying gene)是指本身没有表型效应,可是能对主基因发生影响,使主基因的表型形成完全或能削弱主基因的作用,从而出现各种表现度和不完全的外显率。

外显率: 基因表达与否,是群体概念。 表现度: 在表达的前提下表现程度如何,是个体概念。

外显率和表现度多变,两者可同时存在于一个遗传病系谱中,例如多指症,既可呈现不规则显性又有不同的表现度。

4、共显性 一对等位基因之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状态时,两种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都同时得以表现。

ABO血型,是由一组复等位基因决定的,定位于 9q34 。 由IA 、 IB、i三种基因组成复等位基因。 IA、 IB对i为显性 i为隐性 IA 和IB间为共显性 因此ABO血型具有六种基因型,四种表型。

基因型 表现型 IAIA ; IA i 决定 RBC膜上A抗原的产生 A型血 IB IB ; IB i 决定 RBC膜上B抗原的产生 B型血 i i 决定H物质的产生 O 型血 IA IB 决定 RBC膜上A抗原和B抗原的产生 AB型血

5、延迟显性 携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有时在生命早期,致病基因并不表达,达到一定年龄后,致病基因作用才表现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正常同胞将来的发病风险大约为1/2。

Huntington舞蹈病(Huntington chorea)又称遗传性舞蹈病,是一种缓慢起病的神经系统疾病,大脑基底神经节变性,可引起广泛的脑萎缩。 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加重的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和智力障碍。多数在35-40岁发病。

Huntington 舞蹈病

Ⅳ 一例慢性进行性舞蹈病的系谱 Ⅰ Ⅱ Ⅲ 50岁外显率--- 50% 70岁外显率---100% 1 2 11 8 5 6 3 4 7 12 10 9 13 14 15 Ⅳ 50岁外显率--- 50% 70岁外显率---100% 一例慢性进行性舞蹈病的系谱

注意: 如果杂合子个体在发病前生育子女,此时由于本人尚健康,不能判断其是否携带有致病基因,因此估计其子女的复发风险比较复杂。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utosomal recessive ,AR 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糖原累积病Ⅰ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Ⅰ,GSDI),患儿是致病基因纯合子(gg),父母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Gg)。 ↙↘ ↙↘ 生殖细胞 G g G g 子代基因型 GG Gg Gg g g 表型 正常人 携带者 患者 1 : 2 : 1

AR病家系中最常见的婚配类型是两个杂合子(Aa×Aa)婚配。 ↙↘ ↙ ↘ 生殖细胞 A a A a   子代基因型 A A Aa Aa aa 表型 正常人 携带者 患者 1 : 2 : 1

实际上,人群中最多的婚配类型应该是杂合子与正常人婚配(Aa×AA),子代表型全部正常,但其中将有一半是携带者。

系谱特点 (1)患者双亲表型都正常,但是都是致病基因的肯定携带者。 (2)同胞中约1/4个体发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3)系谱中看不到连续遗传的现象,一般在小家系中,病例呈散发性,较大家系中可见到同时患病的同胞。 (4)近亲婚配时后代发病风险显著增高。

1 2 Ⅰ Ⅱ Ⅲ 11 7 8 3 7 6 4 5 10 9 12 8 13 2 Ⅳ 9 14 15 一例白化病的系谱

例二:先天聋哑 设:致病基因—a 正常基因—A Aa Aa Ⅰ Ⅱ Ⅲ 1 2 3 4 5 6 Ⅳ aa Aa Aa 2/3 Aa aa

AR病中的两个问题: 1、患者同胞发病风险的统计常比预期的1/4高 2、近亲婚配(consanguineous marriage )时后代发病风险明显增高

患者同胞发病风险的统计常比预期的1/4高 不完全确认造成的。 在调查AR病时,因为父母均为携带者,表型正常,因此只有在子女中有1个以上患者出现后,这个家庭才能被确认,而没有患病子女的家庭则被漏检,这种情况称为不完全确认。  

常用的校正方法是Weinberg先证者法。 校正公式 C ﹦∑α(r﹣1)/ Σα(s﹣1) α表示先证者人数,r 是先证者同胞中(包括先证者)受累的人数,s 是同胞的人数,C是校正后患者同胞的实际发病概率。 Weinberg先证者法的基本原理是把先证者除去,仅仅计算先证者同胞间的发病概率。先证者只起到指认两个携带者婚姻的作用。  

s r a a (r-1) a (s-1) 苯丙酮尿症患者同胞中发病比例的校正(Weinberg)先证者法 1 1 1 0 0 1 1 1 0 0 2 1 1 0 1 2 2 1 1 1 3 1 1 0 2 3 2 1 1 2 4 2 1 1 3 23 14 11 3 12

在11个家庭中,总计23个同胞中有14人发病,发病比例是14/23﹦0 在11个家庭中,总计23个同胞中有14人发病,发病比例是14/23﹦0.609,远高于预期的1/4患病率。使用校正公式计算,则C ﹦3/12﹦1/4,符合AR病的复发风险比例。

近亲婚配时后代发病风险明显增高 近亲婚配(consanguineous marriage)是指两个配偶在三代之内曾有共同祖先。 他们之间由于存在共同祖先,可能会从共同祖先分别传递来相同的基因,因此基因纯合的可能性比无关个体之间要高得多,他们的后代因两个相同隐性基因相遇而产生患儿的可能性就明显增大。 这种情况在随机婚配(random marriage)时发生的概率很低。 隐性致病基因在人群中是稀有的,在随机婚配情况下,杂合子携带者相互婚配的概率是很低的。

如半乳糖血症: 群体中杂合子携带者的概率是1/150 杂合子的婚配概率1/150×1/150﹦1/22500,生出患儿的概率是1/22500×1/4 ﹦1/90000, 表兄妹结婚,他们同为携带者的可能性是1/150×1/8,生出患儿的概率是1/150×1/8×1/4﹦1/4800, 19倍 亲缘系数

近亲婚配的明显后果之一,就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大大提高。

X-linked dominant inheritance,XD 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遗传方式是显性的,即杂合时发病,称为X连锁显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HPDR)已定位于Xp22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Vitamin D resistant rickets) 发病原因: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能力和小肠对磷、钙的吸收能力均不健全,造成尿磷增加,血磷降低,使患者的骨质钙化不全而引起佝偻病。 治疗时必须联合使用大剂量维生素D和磷酸盐才能起到治疗效果,所以通常称之为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致病基因(HPDR)已定位于Xp22

一例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的系谱 XaY XA Xa Ⅰ Ⅱ Ⅲ XAY XAXa 设: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1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 XAY XAXa 设: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一例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的系谱

女性患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的可能性发病。 XH Xh × Xh Y ↙↘ ↙↘ XH Xh Xh Y XH Xh XH Y Xh Xh Xh Y

正常女性和男性患者婚配,女儿都将是本病患者,儿子都正常。 Xh Xh × XH Y ↓ ↙↘ Xh XH Y XH Xh Xh Y

系谱特点 (2)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 (3)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将发病,儿子都正常;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但女性患者病情较轻; (2)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 (3)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将发病,儿子都正常; (4)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的可能性发病; (5)系谱中可以看到连续遗传的现象。

X-linked recessive inheritance,XR 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称X连锁隐性遗传病。

甲型血友病: 由于血浆中缺少抗血友病球蛋白(第Ⅷ因子),凝血障碍,可反复出血。 致病基因(F8c)定位于Xq28,长约186kb,有26个外显子。突变中以倒位和缺失最常见,点突变也不少。

血友病 关节腔因多次出血 而致关节肿大

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称为半合子(hemizygote)。 致病基因频率即男性发病率

如果甲型血友病的基因频率为0.01, 男性发病率即为1/100 女性发病率为1/100×1/100=1/10000 如果致病基因频率为0.001 男性发病率即为1/1000 女性发病率为1/1000×1/1000=1/1000000 男女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且致病基因频率愈低,女性患者在群体中愈少见。 因此对于X连锁隐性遗传病,患者几乎都是男性。

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中儿子都正常,女儿都是携带者。 亲代 Xh Y × XH XH ↙↘ ↓ Xh Y XH 子代 XH Xh XH Y 女性携带者 正常男性

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中儿子约有1/2是患者,女儿都不发病,但有1/2是携带者。 亲代 XH Xh × XH Y ↙↘ ↙↘ 生殖细胞 XH Xh XH Y 子代 XH XH XH Y XH Xh Xh Y 正常女性 正常男性 女性携带者 男性患者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本病女性患者的父亲一定也是患者。 女性携带者如果与男性患者结婚,后代中,儿子将有1/2发病,女儿约有1/2是携带者、1/2发病。 亲代 XH Xh × X h Y ↙↘ ↙↘ 生殖细胞 XH Xh Xh Y 子代 XH X h XH Y X h Xh Xh Y 女性携带者 正常男性 女性患者 男性患者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本病女性患者的父亲一定也是患者。

在XR病中,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将来只能传给女儿,不存在从男性向男性传递。即父传女,母传子,称为交叉遗传(crisscross inheritance)。

系谱特点 (1)系谱中常常只有男性患者; (2)父母都无病时,女儿则不会发病,儿子可能发病; (3)由于交叉遗传,患者的同胞、舅舅、姨表兄弟、外甥常常为本病患者; (4)由于男性患者的子女都正常,故可见隔代遗传; (5)女性患者的父亲一定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此系谱中,先证者的姐妹Ⅲ2、 Ⅲ3和表妹Ⅲ8虽未发病,却各有1/2的可能性为携带者,她们将来结婚后,有可能生出甲型血友病的男性患儿。

常见的XR病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一种主要类型 致死性肌肉疾病 主要是男孩发病,女性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临床表现 以肌肉的进行性萎缩无力并伴有腓肠肌假性肥大为特征; 多在3、5岁发病,病程进展快,大多数在20岁左右死于心肺衰竭; 患儿由卧到站立有特殊的过程(Gower征),走路为鸭型步态。 由于DMD患者无法留下子女,因此致病基因由女性携带者向下传递。

DMD患儿从卧位到站位的Gower征 Duchenne (DMD) MIM 310200 Becker (BMD) MIM 300376

Duchenne (DMD) MIM 310200 MIM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en 数字 1 AD 2 AR 3 XL 4 YL 5 线粒体遗传 6 体细胞遗传 100000~199999 AD 位点或表现型 200000~299999 AR 位点或表现型 300000~399999 XL位点或表现型 400000~499999 YL位点或表现型 500000~599999 线粒体遗传 位点或表现型 600000~ 体细胞遗传 位点或表现型

DMD是分子病的一种。 DMD基因是定位于Xp21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 基因全长约2400Kb,79个外显子,是目前发现的人类最大的基因。 基因的遗传性缺失使其产物蛋白不能在肌细胞膜上正常表达,因此主要表现为肌变性、萎缩及进行性肌无力等。 基因突变种类很多,其中缺失占60%,重复及点突变占10%,微小缺失占30%,其中有的用常规方法检测不出。

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BMD) 较 DMD表现轻、发病晚,可在20岁左右发病,临床表现与DMD相似,但病程进展缓慢,存活期较长。 DMD和BMD是同一基因发生不同突变导致不同亚型的结果。

脆性X染色体是指在Xq21-q28之间变细,呈随体样结构,这一部分容易发生断裂、丢失,因而被称为脆性部位(脆性基因座)。 脆性X染色体(fragile X chromosome ,fra X)综合征 是染色体水平可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 男性发病率高,约占男性群体的1/500。 脆性X染色体是指在Xq21-q28之间变细,呈随体样结构,这一部分容易发生断裂、丢失,因而被称为脆性部位(脆性基因座)。

主要临床特点: 中度到重度智力低下; 大睾丸; 特殊面容(长脸,头大,下颌大,前额突出,嘴大唇厚,耳朵大); 语言障碍(有典型的口吃,受到惊吓尤为明显); 行为异常。

迄今,国际上已发现21个染色体的脆性部位,其中X脆性基因座是唯一与某种疾病有特殊性关联的,其它均属正常变异,没有表型效应。 人类染色体脆性基因座是一类新的遗传变异,用缺乏叶酸和胸苷的培养基可显示其存在。

五、Y连锁遗传病 如果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并伴随Y染色体而传递,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女性中不会出现相应的遗传性状或遗传病,这种遗传方式称为Y连锁遗传(Y-linked inheritance)或全男性遗传(holandric inheritance)。

XY型性腺发育不全(XY type female gonadal dysgenesis): 青春期无第二性征发育,性腺呈条索状,但身材正常,无其他类似于Turner综合征的表现。 相关的基因为睾丸决定因子(TDF)或称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定位于Yp11.2,编码的基因产物有促使中性性腺分化为睾丸的作用。 如果基因突变或缺失就可导致XY型性腺发育异常。

外耳道多毛症 表现为外耳道中有多数黑色硬毛,长约2-3cm,成丛生长,常伸出耳孔之外。青春期后就可出现。 具有这种性状的男性的儿子、孙子全部具有这一性状,所有的女性都没有这一性状。

第三节 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因素 一、遗传异质性 二、基因多效性 三、遗传印记 四、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 五、早现 六、拟表型

(genetic heterogeneity) 一、遗传异质性 (genetic heterogeneity) 临床上相同或相似的疾病,可以有不同的遗传基础。这种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不同的现象称做遗传异质性。 由于遗传基础的不同,它们的遗传方式、发病年龄、病情进展、严重程度、预后以及复发风险等都可能不同。

遗传异质性可以分为两类: ①等位基因异质性(allelic heterogeneity):是指同一基因座上发生的不同突变,使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家系具有不同类型的突变。 ②基因座异质性(locus heterogeneity):是指发生在不同基因座上的突变所造成的表型效应相同或相似。

先天性聋哑 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过去认为先天性聋哑的遗传方式只有一种,即AR。

先天性聋哑 一般人群中10%或更多的人是一种或几种先天性聋哑的杂合携带者。 AR 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至少有35个基因座 Ⅱ型有6个基因座 遗传方式 AR (87%) AD (12%) XR( 1% ) 一般人群中10%或更多的人是一种或几种先天性聋哑的杂合携带者。 AR 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至少有35个基因座 Ⅱ型有6个基因座 AD 有6个基因座 XR 有4个基因座

Ⅰ Ⅱ DDee ddEE 8 9 Ⅲ 图2 先天性聋哑互补型家系图

大多数遗传病表现出遗传异质性。因此识别遗传异质性是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基因多效性(pleiotropy) 一个或一对突变基因产生的多种继发效应,称为基因的多效性。 仅指症状而言。 其原理涉及基因的初始效应和次级效应。

初始效应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次级效应是由多肽链所构成的蛋白质、酶所参与或控制的各种生理过程。 基因的初级效应是单一的,而次级效应可以是多方面的。

半乳糖血症,是一种AR病。 原发缺陷(即初始效应)是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遗传性酶缺乏,患者血和尿中半乳糖含量升高。 继发症状(次级效应)为智力发育障碍、肝硬化、白内障。

三、遗传印记 (genetic imprinting) 也称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 来自双亲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功能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在子女中来自父亲与来自母亲的同源染色体或基因表达可以不同,即发生改变时由不同性别的亲代传给子女时可以引起不同的表型,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印记。

在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受到不同的修饰,遗传印记即是一种依赖于配子起源的某些等位基因的修饰现象。 这种被修饰的基因被称做印记,而被印记了的基因表达受到限制。 遗传印记是可以逆转的,不是一种突变,也不是永久性变化。 印记持续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时,旧的印记可以消除,并发生新的印记。

存在着遗传印记现象的遗传病表现为同一种染色体或基因的改变由不同性别的亲代传给子女时,可以引起不同的疾病。

Prader-Willi综合征(PWS) Angelman综合征(AS) Prader-Willi综合征(PWS) 特殊面容:大嘴、呆笑、红面颊,步态不稳,,癫痫和严重智力低下。 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性腺机能减退和生长失调(小手小足)。

具有相同的染色体异常,即15q13缺失。 PWS患者缺失了父源15号染色体长臂1区3带上的基因; AS患者缺失了母源15号染色体长臂1区3带上的基因。

四、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

从性遗传(sex-conditioned inheritance) 是以常染色体方式遗传的,可以在两种性别中表达,但是表达的频率(即男女性别发病率)和表现的程度(男女病情的轻重程度)相差很大。 遗传性早秃是AD病,男性显著多于女性。这是因为男性在杂合子时即表现早秃,女性只有在纯合子时才出现早秃。

秃发

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 以常染色体方式遗传,但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然而无论哪一种性别,这些基因都可以向后代传递,这种遗传方式称为限性遗传。 原因:解剖学结构上的性别差异;或性激素分泌方面的差异。 例如:女性的子宫阴道积水症 男性的尿道下裂

了解了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的特点,就应认识到,并不是所有表现出性别差异的遗传病都是性连锁疾病,在常染色体遗传病中有时也可见到性别差异,因此要加以区别。

五、早现(anticipation) 是指一些遗传病(通常为显性遗传病)在连续几代的遗传中,发病年龄提前而且病情逐代加重的现象。 早发现象的分子基础之一是有关基因的动态突变。

Huntington舞蹈病 致病基因定位在4q16.3,编码区内有一个CAG三核苷酸的串联重复顺序。 正常人重复9~34次 病人重复37~ 100次

这种CAG重复次数在世代的传递过程中不稳定,由父亲向后代传递时有CAG重复次数不断增多的倾向,因此本病的致病基因如果是从父亲传来,患者的发病年龄低,可在20岁前发病而且病情严重。 可以用PCR方法检测病人的CAG三核苷酸的重复次数,进行产前诊断和携带者(发病前的杂合子)的检出。

六、拟表型(phenocopy) 又称表型模拟。是指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使某一个体的表型与某一特定基因突变所产生的表型相同或相似。 如反应停所致海豹畸形既是典型的拟表型。海豹畸形是一种遗传病,反应停(肽氨哌啶酮)模拟了突变基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