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卫生学校《中医基础及传统康复学》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 1.知识目标: 1.1了解刮痧疗法的概念 1.2熟悉刮痧疗法的作用 1.3掌握刮痧疗法的操作方法 2.技能目标: 2.1学会刮痧疗法的操作 2.2能对刮痧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处理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循经刮痧,深化传统康复的“整体观念”,并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
说说看:什么是刮痧疗法? 通过娴熟的刮痧运板技巧,在人体特定部位、区域内,施以刮、点、按、揉、敲、挑、拍、弹、拨等手法,进行机械性刺激,使皮肤局部出现红点如粟、细看稍高出皮肤的痧点、痧块以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传统治疗方法。
第一节 刮痧疗法概述 刮痧源于民间,其雏型始于旧石器时代。与针灸、按摩、推拿、拔罐、放血疗法同源。
发展简史 元朝·最早记载, 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 明朝·杨继洲《针灸大成》中“刮痧法”、“刮手指法” ·张景岳(1563-1640)《景岳全书》提及刮痧。 清初·郭右陶是普及推广刮痧疗法的先师,编撰《痧胀玉衡》,为普及刮痧疗法作出了重大贡献,短短的二三百年间该书重刊发行竟达22次之多。
发展简史 19世纪70年代·台湾中医学家吕季儒先生改进、发展了刮痧疗法。三大贡献:①改良刮痧工具;②创造循经走穴刮痧健康法;③向全世界推广刮痧疗法。撰有《吕教授刮痧疏筋健康法》一书使更多的人掌握了自我保健的法宝。吕先生以毕生精力从事刮痧术,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功绩。 ·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王敬、杨金生两位教授编著的《中国刮痧健康法大全》刮痧疗法的又一个里程碑。
第二节 “痧”的概念 概念:痧者,疹也,红点如粟,细看稍高出皮肤,成片或散在于人体不同部位,它是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反映在体表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不是指某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泛指一种疾病的一组症状,是许多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一种毒性反应,因此古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分类:深层痧(隐形痧)和浅层痧(显形痧)。 特点: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
“见痧知病”之说 1、病情轻、病程短,则痧现淡红色斑点,似疹粒散布其上,红花朵点,形态各异;
“见痧知病”之说 2、病情重、病程长,则刮出之痧像常呈青紫色,紫黑色,紫黑疱状,甚则黑色包块凸起。 部位:痧之所在,即病邪潜伏之所,故刮痧可防治疾病,刮痧可协诊某些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刮痧:通过医者娴熟的运板技巧,辨证施刮,在体表特定部位(呈穴、区、带状)朝一个方向反复刮拭,使患者被刮部位的某些经脉、穴位、区域皮肤上出现皮下充血现象,称之为“痧痕”,以达防病、治病、保健之目的。
第三节 刮痧疗法的意义 中医学认为:①药石治病,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久服则伤人正气。 ②“是药三分毒”。 第三节 刮痧疗法的意义 中医学认为:①药石治病,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久服则伤人正气。 ②“是药三分毒”。 现代医学:在临床实践中遇到越来越多的与治疗作用并存的毒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不断呼吁慎用药物,要求在保健治病时追求“回归自然…” “顺应自然…”“返朴归真”的疗法。
优点:简、便、廉、效
*简:方法简单。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特点。 *便:刮具易得。一板在手,随时可刮,自己的健康自己管理,防患于未然。 优点:简、便、廉、效 *简:方法简单。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特点。 *便:刮具易得。一板在手,随时可刮,自己的健康自己管理,防患于未然。 *廉:所需刮痧用具,价廉物美且耐用。只需一块刮板,一瓶活血剂。 *效:穴、区、带刮痧疗法,治疗保健双用,且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如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折经石膏固定后的关节功能障碍等。刮痧较其他疗法显效快,且无毒副作用。
第四节 刮痧疗法适应症 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常见、慢性病。 中暑、发热、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头痛 第四节 刮痧疗法适应症 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常见、慢性病。 中暑、发热、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头痛 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折经石膏固定后的关节功能障碍、痛风 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期前收缩 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偏头痛 肠梗阻、乳腺炎、更年期综合征 产后缺乳、产后便秘、痛经、带下 咽炎、睑腺炎、鼻炎、扁桃体炎、牙痛、近视、视神经萎缩 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尿路感染 腹泻、便秘、小儿疳积、营养不良
第五节 刮痧疗法作用 一、刮痧的作用 1.疏通经络,调行气血 第五节 刮痧疗法作用 一、刮痧的作用 1.疏通经络,调行气血 《素问·调经论》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刮板的运板手法,刺激经络,通过经气调整作用,通经脉,调气血。 2.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补虚与泻实的运板技巧来实现。 3.理筋散结,滑利关节,改善关节活动度 娴熟的运板技巧,施以按摩、挤压、弹拨、敲打等运板手法,使经络畅通,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并对小关节脱位及肌肉僵硬有复位和松解作用。
二、作用原理 1.调行气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内病外治; 2.呈现病源,协助诊断; 3.自身溶血作用。增强淋巴液循环,是一个良性、缓慢的弱刺激过程;激发人体免疫力和提高自愈力。 4.清除营养吸收障碍,调整胃肠功能,改善人体营养吸收功能; 5.排毒解毒,促进新陈代谢; 6.养颜美容,腹部减肥效果特佳; 7.对预防中老年人中风及提高儿童视力有独特效果; 8.养生益神增寿,治疗与保健两用。
第六节 刮痧器具 1.刮痧板: 原材料:水牛角 要求:厚薄相宜、棱角突出、板面光滑无瑕,有一定弧度,便于握持和运板需要,适于作点、按、弹、拨、挑、敲等手法需要,且可作手、足、指、趾特种关节部位刮拭。
第六节 刮痧器具 2. 媒介:即刮痧活血剂 成份:多种中药配以植物油精炼而成 作用:润肤、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第七节 刮痧疗法操作方法 1.刮前准备:清洁皮肤,预防感染。
第七节 刮痧疗法操作方法 2.刮痧方法 (1)握板法:一把抓式持板。
第七节 刮痧疗法操作方法 2.刮痧方法 (2)板的运用 ①治疗刮:选用薄面,需加刮痧活血剂; 第七节 刮痧疗法操作方法 2.刮痧方法 (2)板的运用 ①治疗刮:选用薄面,需加刮痧活血剂; ②保健刮:选用厚面,无需用刮痧活血剂,可隔单衣刮。 ③行按、点、挑、揉等手法时用厚角; ④刮拭手指、足趾、部分凸起处(如脊柱)用缺口处。
(3)运板要求 ①角度:<90°,但>45° 90°刮:常会跳板 >90°刮:呈削状,不利于刮拭面尽量拉长的要求。 <45°刮:呈拖状,为表皮刮,渗透不到肌肤深层。 ②运板要领:轻灵勿滞,均匀柔和,持久有力,渗透有知,单一方向,一气呵成。 “有知”:患者施术部位有酸、胀、痛的感觉;医者板下有时可感知有阻碍感、气泡感(多发生于佗脊刮和背俞穴上)。 ③运板要求:沉肩,垂肘,运腕,用指;运板要求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3.体位选择: 舒适、放松、能保持接受治疗 利于医者施术 (1)坐位: ①正坐位 ②俯伏位 ③仰靠坐位
(2)卧位: ①仰卧位 ②俯卧位 ③侧卧位
4.刮痧顺序 (1)方向:朝一个方向刮拭,不可来回刮;从上到下,由内而外,先背腰后胸腹。 (2)整体顺序:头--项--背--腰--骶--胸腹--上肢。
(3)局部顺序 ①头部 头顶部 头侧部 头后部 ②面部
③躯干及四肢部 上肢应由肩经肘至手 下肢则由股经膝至足 背部纵行从上到下,横行肋间由内而外 腹部纵行(三脘刮脐上5-4-2、五带刮) 五带刮
5.刮痧要领 ①刮拭面尽量拉长,要求一板到底。如曲池穴,在曲池上15厘米处起板向下刮至手部。 ②沿途用力一致,无停顿和跳板现象。不可前重后轻(飘板)或前轻后重。 ③朝一个方向反复刮拭。 ④充分暴露被刮部位的皮肤 ⑤涂以刮痧活血剂 ⑥按刮痧顺序、病情需要选择运板方式
6.运板手法 (1)根据病情选择运板手法 ①内脏痛、慢性病、难治性疾病:复合手法,点中有揉、点按结合或弹拨法。 ②手法轻重选择: 骨伤科疾病、新伤宜轻柔运板法治之; 慢性病则酌情增强运板力量,利于松解粘连和使小关节复位; 四肢损伤后局部肿胀时,采用轻手法倒刮,利于消肿。
(2)根据部位选手法 ①面部美容刮:宜轻手法刮拭,切不可出痧 ②肋隙刮:板之厚角沿肋间隙生理弧度用平补平泻刮 ③膝病:犊鼻一点四向挑、挑鹤顶。 犊鼻一点四向挑、挑鹤顶 鹤顶穴
⑶刮拭力度:即“板压”。 根据病情、部位、患者年龄、体质强弱、耐受程度等临证而定,以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而不致晕刮和造成患者痛楚为原则。
作 业 刮痧适宜的角度范围 刮痧的运板要领 刮痧的顺序 刮痧的要领
刮痧疗法 1.知识目标: 1.1了解刮痧疗法的次数及间隔时间 1.2熟悉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禁忌证、禁刮部位和晕刮及处理方法 1.3掌握刮痧疗法的补泻手法 2.技能目标: 2.1学会刮痧手法的补泻应用 2.2能对刮痧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处理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循经刮痧,深化传统康复的“整体观念”,并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
7.刮痧次数 每个部位(穴、区、带)一般刮30次
8.刮痧间隔时间及疗程 ①选4~7 个刮拭部位,20~30分钟为宜 ②两次刮痧间隔时间:3~7天,视痧痕是否退尽,痧未退尽,仍有治疗、保健作用 ③ 7~10次为1个疗程 ④两个疗程间隔时间: 第1和第2疗程间休息3~5天; 第2和第3疗程后休息5~7天; 第3和第4疗程后休息10天; 以后则隔15~30天。
第八节 刮痧注意事项 (1)诊室应安静、清洁、空气流通,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 (2)刮治时患者充分暴露被刮部位,并做好皮肤和刮具消毒。 第八节 刮痧注意事项 (1)诊室应安静、清洁、空气流通,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 (2)刮治时患者充分暴露被刮部位,并做好皮肤和刮具消毒。 (3)刮痧治疗后1~2小时内不能洗冷水澡,刮痧后应稍事休息,切忌当风受凉。 (4)不可在过饥、过饱、过度紧张和过度疲劳、酒后情况下进行刮痧治疗。 (5)病人体位宜舒适、耐久,利于医者施刮。 (6)冬季刮治时间稍长,夏季适当缩短。 (7)治疗刮必须用刮痧活血剂,可保持皮肤一定的润滑度,切忌干刮而伤及皮肤。
(8)首诊取穴宜少,手法宜轻柔,刮治时间宜短。 (9)刮治完毕后,令患者喝一杯温开水,以促进血运和代谢。 (10)不强求出痧;见痧现紫、黑即止;运板要求轻灵、柔和、有序,不可忽轻忽重,密切注意病人感受和反应随时调整板压。 (11)头面部、毛发处治疗刮、保健刮均不需用刮痧活血剂。
(12)在刮治过程中如遇患者诉说头晕、恶心,为晕刮先兆,停止刮治。 (13)刮痧治疗后1~2天内所刮部位若出现疼痛(但不剧烈),或有虫行感,局部出现风疹块样变化,均属正常反应。
第九节 刮痧禁忌证及禁刮部位 1.禁忌证 (1)患有严重心脏病、急性传染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危重病人。 第九节 刮痧禁忌证及禁刮部位 1.禁忌证 (1)患有严重心脏病、急性传染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危重病人。 (2)年老体弱、大病后及手术后病人;身体极度衰弱或出现恶病质者。 (3)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重症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咯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及有凝血障碍的患者。 (4)精神病人发作期、高度神经质、精神特别紧张及对刮痧恐惧、有晕针史、晕血史者。 (5)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静脉曲张、脉管炎者。 (6)患接触性皮肤病(疥疮、体癣部)、皮肤高度过敏者、皮肤划痕症、紫癜者。 (7)破伤风、狂犬病患者。 (8)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禁刮。
2.禁刮部位 (1)凡传染性皮肤病、疖、痈溃烂处及不明原因包块、黑痣处。 (2)急性创伤、扭挫伤之局部及骨折处禁刮。 (4)大血管分布处,特别是颈总动脉(人迎穴)、心尖搏动处。 (5)孕妇及月经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血海、三阴交、合谷等穴及乳房处。 (6)小儿囟门未闭者的头部、颈、项部。 (7)颈总动脉处、心前区。
第十节 刮痧中晕刮及处理方法 表现:患者在刮痧治疗中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汗出、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仆倒等。 第十节 刮痧中晕刮及处理方法 表现:患者在刮痧治疗中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汗出、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仆倒等。 原因:过于紧张、怕痛,或体质过于虚弱;患者过饥、过劳、大汗后;体位不适而又坚持过久;医者运板手法过重,出痧过多且敏感部位选取过多。 处理:停止刮治,取头低足稍高位静卧片刻,或给温糖水,并注意保暖即可恢复。重者,取刮板厚角点、按、刮人中穴(向鼻部点、按)、内关、百会、足三里(泻法),或挑刮涌泉穴,任选一两穴即可恢复正常。 措施:选择正确体位,以卧位为好;首诊运板手法、板压宜轻,选穴、区、带宜少,刮治时间宜短;对饥饿、大汗后、过劳者,恢复体力后方可刮治。
第十一节 刮痧补泻手法 1、板压:轻柔为补,重刮为泻。 2、板速:板速慢、刮拭频率低为补; 板速快、刮拭频率高者为泻。 第十一节 刮痧补泻手法 1、板压:轻柔为补,重刮为泻。 2、板速:板速慢、刮拭频率低为补; 板速快、刮拭频率高者为泻。 3、出痧多少:痧少而浅为补法; 痧多紫黑疱者为泻。 4、附加施术补泻: 刮后在痧痕处施以温灸为补法; 痧痕处施以拔罐为泻法。 5、选穴多少及刮治时间: 所选穴、区、带少、刮治时间短为补; 选取穴、区、带多、刮治时间长为泻。
作业 简述刮痧补泻手法
实验 1、刮痧疗法录像 2、刮痧疗法操作练习
1.知识目标:掌握刮痧疗法的操作方法 2.技能目标: 2.1学会刮痧疗法的操作 2.2能对晕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通过循经刮痧,深化传统康复的“整体观念”,并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
复习与回顾 刮痧补泻手法包括哪几部分?何为补,何为泻?
实验内容 1、刮痧疗法录像 2、刮痧疗法操作练习
作业 刮痧操作练习
补充内容---特殊刮痧法 1、骶丛刮。尾骶部和八髎穴的刮痧。刮痧过程中,患者有提肛感和小腹部紧缩感,并向会阴方向传导。具有补虚、健身、延缓衰老的作用。 2、膝内、外侧带刮。膝内侧沿血海(在髌骨内缘向上2 寸)、曲泉(屈膝,在膝关节内侧横纹头上方)、阴陵泉(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处)这条沿线刮痧。膝外侧沿中渎(大腿外侧,膝弯横纹向上5 寸)、膝阳关(阳陵泉向上3 寸)、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处)这条沿线刮痧。有疏通局部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3、髌周刮。即沿髌骨边缘刮痧一圈。先顺时针方向,后逆时针方向。配合点、按、揉等手法,以散瘀消肿,滑利关节。 4、八步赶蟾犊鼻刮。膝关节弯曲,在髌韧带的内外两侧。外侧为犊鼻,内侧为内膝眼。以这两点为中心,朝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做刮痧,称之为“一点四向挑”。每个方向刮30 下。有通经活血、疏散风寒、消肿止痛的功效。治疗膝关节病变的重要方法。去除膝痛
5、挑鹤顶。鹤顶在膝部髌骨上缘的中央,以此点为中心,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刮痧,各做30 次。该法可治疗膝关节肿痛、上下楼梯膝部疼痛等膝关节病变症状。 6、委中三带。即膝关节后方,分内、中、外三条纵向带刮痧。此法可清泻血热,舒筋活络,益肾壮腰。
7、踝周刮。在踝关节的前后内外刮痧。可治疗膝踝关节劳损、足跟疼痛,可改善关节功能,化瘀止痛。 8、弹拨金门。在双脚外侧足弓处刮痧。主治膝关节部位酸痛麻木的症状。 http://www.dfdaily.com/html/8755/2011/4/16/593215_s.shtml
任重而道远。。。
努力。。。 正所谓: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