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地點:中華針灸醫學會會議室 導讀者:中國附醫針灸科 張恆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耳穴護理法與練習 耳穴護理法與練習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門診護理長 中國醫藥大學兼任講師 杜惠娟.
Advertisements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The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講師:風美茵醫師 12 經絡健康 養生祕笈. 講座內容 中醫八大體質分類 五行關係與中醫 什麼是「五臟六腑」? 12 時辰與 12 經絡 12 經絡與臟腑關係 12 時辰養生飲食原則 問答環節.
HH 「經穴」 指十二經絡及任脈、督脈的腧穴,是人 體的關鍵、要點所在,又叫做專門的經穴,它是 沿著經絡而存在 ( 縱流於身體表面,是體內精力循 環的筋道 ) 。根據中醫說法,人體是由六臟來輔助 六腑進行正常的功,並使身體各部分保持均衡。 何謂經穴.
中醫養生 穴道按摩 中醫養生 穴道按摩 署立台南醫院中醫科 陳俞沛醫師 署立台南醫院中醫科 陳俞沛醫師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博士班 東吳大學法學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學士 馬偕醫院骨、外科專科醫師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署立台南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教育部部定講師.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張賽容 1 頭部能量線與按摩技巧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張賽容 /8/23 張賽容 2 1. 眉衝穴 - 膀胱經 2. 頭臨泣穴 - 膽經 3. 頭維穴 - 胃經 4. 太陽穴 - 經外奇穴 5. 攢竹穴 - 膀胱經 6. 魚腰穴 - 經外奇穴 7. 絲竹空穴 - 三焦經 8. 睛明穴 -
胃 痛 针灸学内科病证 针灸学内科病证. 一、概 念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3 胃 痛 胃痛, 又称胃脘痛, 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性疼 痛为主的症状。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 又称 作 “ 心痛 ” 、 “ 胃心痛 ” 等。本病与 “ 真心痛 ” 有本质 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别。多见于急慢性胃炎,
足太阴脾经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目的要求 1 、背诵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经脉病候。 掌握 21 个穴位的标准代号、定位和起止 穴位。掌握重点穴位的主治作用。 2 、熟悉其它穴位的主治及 21 个穴位的刺灸 方法。熟悉络脉的循行及病候。 3.
忙碌的現代人一定要知道的三大明星穴位 您一定要利用上下班通勤、工作空檔、 早上晨起或睡前按摩, 讓按摩穴位成為你的健康好習慣之一! 為了健康 …. 每天按摩的三大穴位.
中醫學簡介 宋明燁. 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院士 聯合國 WHO 自然醫學大學教授 美國及加拿大整合醫學醫師 美國 Microcosm 環宇大學教授 浙江寧波四明宋氏醫科第 37 代 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亞洲區經絡研究中心 副執行長 神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顧問 宋明燁 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院士 聯合國 WHO.
兔子技術篇 保定.注射.採血 動物實驗組 張秀琪.
第一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始发经, 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背俞穴走罐治療老年性癡呆症 陳潮宗醫師.
针灸学内科病证 胃 痛.
基礎動作分析.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光盘 中国传统 康复技术.
第十二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厥阴经络 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少阳胆经衔接, 在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第八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少阴经络 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与足太阳膀胱经衔接, 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The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and Acupoints
经外奇穴.
壓力釋放 報 告 人:張惠怡 報告日期:93年12月20日.
曾賀連 中華民國運動傷害整復協會 中醫整復師
神 經 系 統 身 體 評 估 指 引 Shu Fen Chen
经 络 学 河北中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奇經八脈與三焦 朱壁修
從金庸小說談中醫 彰化基督教醫院 中醫部 羅綸謙.
不花錢的養生:穴道按摩 D1 鼻竇 D2 耳朵 D3 肩膀 D4 肝臟 D5 膽 D6 腰部 D7 直腸 D8 眼瞼 D9 胃.
督脉 Du Meridian.
東方環頸鴴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春季談經絡養生 與營養保健.
淋巴癌學習營 淋巴癌治療新趨勢 治療期間營養面面觀及Q & A 參加對象: 淋巴癌病友與家屬 ~~活動免費 名額限50人 報名從速~~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起穴:中府→上肢内侧前缘→止穴:少商。 本经名穴:列缺。 第三节 十四经穴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云门(LU2)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時間: 地點:中華針灸醫學會會議室 導讀者:中國附醫針灸科 張恆偉
足厥阴肝经 (The Liver Meridian of Foot-Jueyin, LR)
足少阳胆经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GB)
中醫外治法課程 澤生健康基金會 黃國瑞醫師主講.
第四节 经 外 奇 穴 康复医学系老服教研室 罗清平.
為了健康 ….每天按摩的三大穴位 您一定要利用上下班通勤、工作空檔、 早上晨起或睡前按摩, 讓按摩穴位成為你的健康好習慣之一!
十方泰和经络治疗初级班讲义 5. 手少阴心经 第四讲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项目九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Jueyin, PC.
腕關節的構造 吳瑋光 腕關節的功能 王慶堂 腕關節的運用與可能傷害 李至斌 腕關節的運動傷害與防護 劉亦陞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養生穴位按摩 嘉基中醫部 張乃元 醫師.
助教資訊 姓名 位址 FB_ID 助教時間/地點 林光耀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广州医学院 刘义海、潘俊辉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Points of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扁平化個人簡報 教學 簡報製作人:林佑彥 中醫師.
十巧手 常練十巧手,輕鬆又健康.
十巧手 常練十巧手,輕鬆又健康.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释:1.胃口:胃之上口。 2.肺系:与肺连接的气管喉咙等组织。
運動穴位按摩 中國經絡學 穴位按摩 手掌按摩 腳底按摩.
针推学院 针推文献教研室 王静 针灸各家著作 《针灸资生经》 针推学院 针推文献教研室 王静
電子商務 Electronic Commerce
肘關節〈ELBOW JOINT〉 報告人:李至斌 ‧肱骨、尺骨、橈骨構造。 ‧肘關節:肱尺關節與橈尺關節。 ‧肘關節韌帶。
經絡理論.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媒體露出 報紙─太平洋日報 來源:太平洋日報
三年級國語生字詞語補充教學 ※「凶」、「兇」傻傻分不清楚? ※當「河馬」遇見「荷馬」 …… ※到搖頭晃腦網站「首」 「頁」 ,顧顧「自」己的面子吧! 設計者:黃鈺涵.
Circulation of Head & Neck
色彩的感覺 PCCS色表系統說明.
Greater China Office - EM Seminar
鼻孔和鼻屎的故事 圖片來源:漢聲《鼻孔的故事》.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時間:101-7-25 地點:中華針灸醫學會會議室 導讀者:中國附醫針灸科 張恆偉 中華針灸醫學會 古籍讀書會 時間:101-7-25 地點:中華針灸醫學會會議室 導讀者:中國附醫針灸科 張恆偉

百症賦 原文:少商、曲澤,血虛口渴同施。

少商 【類別】井(木)穴 【釋名】少,小﹔商,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與肺同屬金。穴屬手太陰肺經,位居肢體末端,脈氣細小,故名。 【位置】手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1分處。

少商 【針灸大成】少商 大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肺脈所出,為井木,宜以三稜針刺之,微出血,泄諸臟熱,湊不宜灸。 主頷腫喉閉煩心善噦心下滿,汗出而寒,欬逆,痎瘧振寒,腹滿唾沫,唇乾引飲,食不下,膨脹,手攣指痛,掌熱寒慄,鼓頷,喉中鳴,小兒乳鵝。唐刺史成君綽,忽頷腫,大如升,喉中閉塞,水粒不下,三日,甄權以三稜針刺之,微出血,立愈,瀉腸熱也。素注:留一呼。明堂:灸三壯。甲乙:灸一壯。 。

曲澤 【類別】合(水)穴。 【釋名】曲,彎曲﹔澤,沼澤。穴居肘彎凹陷處,脈氣至此較「池」淺而廣。 【位置】肘橫紋中,肱二頭肌尺側緣凹陷處。

曲澤 【針灸大成】曲澤 肘內廉陷中,大筋內側橫紋中,動脈是心包絡所入,為合水。銅人:灸三壯,針三分,留七呼。 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乾,逆氣嘔涎血,心下澹澹,身熱風疹,臂肘手腕,不時動搖,頭漬,汗出不過肩,傷寒,逆氣嘔吐。

百症賦 通天去鼻內無聞之苦,復溜祛舌乾口燥之悲。

通天穴 【釋名】通,通達﹔天,指頭頂部。穴居頭頂部,足太陽膀胱經由此會通於巔頂百會穴,故名。別名天臼(針灸甲乙經),臼為凹陷之意,此用指穴位。 【針灸大成】通天 承光後一寸五分。銅人: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主頸項轉側難,癭氣鼻鼽,鼻瘡鼻窒,鼻多清涕,頭旋尸厥,口喎喘息,頭重暫起僵仆,癭瘤。 【位置】頭部前髮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處,當承光後1.5寸。。

復溜穴 【類別】經(金)穴 【釋名】復,又作「伏」,隱伏﹔溜,流動。足少陰腎經脈氣至此深伏而行。穴後方當比目魚肌下端移行于跟腱處,故別名「伏白」(《針灸甲乙經》)。又當昌陽之脈(足少陰經在小腿部的支脈)處,故別名「昌陽」(《針灸甲乙經》)。 。 【位置】足背第一、二趾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位置】小腿內側面,太溪直上2寸,跟腱前方凹陷處。

復溜穴 【針灸大成】復溜(一名冒陽、一名伏白) 足內踝上二寸,筋骨陷中,前傍骨是復溜,後傍筋是交信,二穴只隔一條筋,足少陰腎脈所行,為金經,腎虛補之。素注:針三分,留七呼,灸五壯。明堂:灸七壯。 主腸澼,腰脊內引痛,不得俛仰起坐,目視,善怒多言,舌乾胃熱,蟲動涎出,足痿不收履,胻寒不自曷,腹中雷鳴,腹脹如鼓,四肢腫,五種水病,青赤黃白黑,青取井,赤取榮,黃取俞,白取經,黑取合,血痔,泄後腫,五淋血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熱盜汗,汗注不止,齒齲,脈微細不見,或時無脈。

百症賦 瘂門、關衝,舌緩不語而要緊。

瘂門 【類別】交會穴:督脈、陽維之會。 【釋名】啞,不能言語﹔門,門戶。督脈由此入系舌本,與發音器官相關,主治「啞不能言」,故名。「喑」與「啞」,音別義同。。 【位置】項部正中線後髮際直上0.5寸凹陷處,其深部約當第一頸椎(環椎)後弓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

瘂門 【針灸大成】瘂門(一名舌厭、一名舌橫、一名瘖門) 項後入髮際五分,項中央宛宛中,仰頭取之,督脈陽維之會,入繫舌本。素注:針四分。銅人:針二分,可繞針八分,留三呼,瀉五吸,瀉盡,更留針取之,禁灸,灸之令人瘂。 主舌急不語,重舌,諸陽熱氣盛,衂血不止,寒熱風瘂,脊強反折,瘈瘲癲疾,頭重汗不出。

關衝 【類別】井(金)穴。 【釋名】關,出入衝要之處。穴居環指之端,在中衝(中指端)與少衝(小指端)之間,故名。 【位置】手環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1分處。

關衝 【針灸大成】關衝 手小指次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手少陽三焦脈所出,為井金。銅人:針一分,留三呼,灸一壯。素注:灸三壯。 主喉痺喉閉,舌捲口乾,頭痛霍亂,胸中氣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舉。

百症賦 天鼎、間使,失音囁嚅而休遲。

天鼎穴 【釋名】天,指高處﹔鼎,古代炊具,圓腹三足,用以形容頭部以及頸椎和兩側的胸鎖乳突肌﹔穴居頸部,故名。《太平聖惠方》稱「天頂」,為同音借用。 【位置】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後緣,當結喉旁,扶突與缺盆連線的中點處。 。

天鼎 【針灸大成】天鼎 頸缺盆上,直扶突後一寸。素注:針四分。銅人:灸三壯,針三分。明堂:灸七壯。主暴瘖氣硬,喉痺嗌腫,不得息,飲食不下,喉中鳴。

間使穴 【類別】經(金)穴。 【釋名】間,間隙﹔使,使道。《素問‧靈蘭秘典論》:「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王冰註:「使道,謂神氣行使之道也。」穴居前臂掌側兩筋之間,屬手厥陰心包經與心相關,故名。 【位置】前臂掌側,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 。

間使 【針灸大成】間使 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心包絡脈所行為經金。素注:針六分,留七呼。銅人:針三分,灸五壯。明堂:灸七壯。甲乙:灸三壯。 主傷寒結胸,心懸如饑,卒狂,胸中澹澹,惡風寒,嘔沫,怵惕,寒中少氣,掌中熱,腋腫肘攣,卒心痛,多驚,中風氣塞,涎上昏危,瘖不得語,咽中如梗,鬼邪,霍亂,乾嘔,婦人月水不調,血結成塊,小兒客忤。 。

百症賦 太衝瀉唇喎以速癒,承漿瀉牙疼而即移。

太衝 【類別】輸(土)穴,原穴。 【釋名】陰經原穴皆名「太」﹔「沖」指要衝,因其血氣盛而名。 【位置】足背第1~2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當行間後二寸。

太衝 【針灸大成】太衝 足大指本節後二寸,或云一寸半,內間動脈應手陷中,足厥陰肝脈所注,為俞土。素問女子二七,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能有子,又診病人太衝脈有無,可以決死生。銅人:針三分,留十呼,灸三壯。 主心痛脈弦,馬黃瘟疫,肩腫吻傷,虛勞浮腫,腰引小腹痛,兩丸騫縮,溏泄遺溺,陰痛,面目蒼色,胸脇支滿,足寒肝心痛,蒼然如死狀,終日不休息,大便難,便血,小便淋,小腸疝氣痛,疻疝,小便不利,嘔血嘔逆,發寒嗌乾,善渴,肘腫,內踝前痛,淫濼胻痠,腋下馬刀瘍廔,唇腫,女子漏下不止,小兒卒疝。 。

承漿 【類別】交會穴:足陽明、任脈之會。 【釋名】承,承受﹔漿,水漿。水漿入口,下唇相承,穴居下唇陷中。《釋名‧釋形體》:「口下曰承漿,承水漿也。」 。 【位置】面部下唇中,頦唇溝正中凹陷處

承漿 【針灸大成】承漿(一名懸漿) 唇稜下陷中,開口取之,大腸脈胃脈督脈任脈之會。素注:針二分,留五呼,灸三壯。銅人:灸七壯,止七七壯。明堂:針三分,得氣即瀉,留三呼,徐徐引氣而出,日灸七壯,過七七,停四日,五日後灸七七壯,若一向不灸,恐足陽明脈斷,其病不愈,停息復灸,令血脈通宣,其病立愈。 主偏風,半身不遂,口眼喎斜,面腫,消渴,口齒疳蝕生瘡,暴瘖不能言。

參考資料 醫砭資料庫: v200602 ─ 鬼藥子編 圖片來源:網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