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又称日本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脑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家畜中感染有症状的:猪、马。 人、马属动物发病时,表现为中枢神经机能紊乱。 妊娠猪发生流产、死胎、公猪发生睾丸炎,该病通过蚊虫传播。
病 原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30nm, 20面体对称,RNA为单股,有囊膜及囊膜突起,囊膜突起上有血凝活性能,能凝集鹅、鸽及绵羊的红细胞。 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流产胎儿脑内,公畜发炎,睾丸肿胀,尤其发炎睾丸最多。 抵抗力:弱。
培养:8~9日龄鸡胚卵黄囊接种,36℃ 48小时,鸡胚脑中含毒量多,小白鼠年龄越小,越易死亡,通常1 ~ 3周龄小白鼠经4 ~ 10天潜伏期发病,24小时死亡,小白鼠脑中含毒量最多。
流行病学 1948 ~ 1950年日本学者先后从流产胎儿和母猪脑组织分离出日本脑炎病毒,并用病毒感染怀孕母猪引起胎儿死亡和流产。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90%的病例发生于7-9月, 但南方的一些省区可全年发病(如广东)。这主要是由传播媒介——蚊子决定的。
易感动物:猪、马、牛、羊、人。表现症状——人、猪、马。 猪发病特点:六月龄以内,发病后死亡率不高,能康复,开始时,较多猪发病,以后几年很少的猪发病。
症 状 高热稽留,表现沉郁,嗜眠,减食,渴欲增加,有的呈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磨牙、空嚼、口吐白沫。向前冲撞,转圈运动.最后麻痹死亡。 症 状 高热稽留,表现沉郁,嗜眠,减食,渴欲增加,有的呈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磨牙、空嚼、口吐白沫。向前冲撞,转圈运动.最后麻痹死亡。 怀孕母猪流产,未到产期胎儿,死胎或木乃伊胎,到预产期的猪,有的正常,有的四肢不能行走,有的体质差,不几天死亡。
公猪:主要睾丸炎,肿胀严重,可为正常的2 ~ 3倍,往往一侧性肿胀。 马:神经症状,发病后高热,精神萎缩食欲小,排便干、少。较重者,高热稽留,明显的神经症状,病马步态不稳,踉跄,有的不能站立,病马有的不自然运动姿势,兴奋,冲撞。往往有时表现狂暴,攀登饲槽,爬墙跳壁,圈行,后期沉郁,麻痹,有些死亡,不死者,恢复期较长,需数月。
死胎大小不一
死 胎
胎衣出血
新生仔猪出血
肝多发性坏死灶
公猪睾丸肿大
病 变 猪:神经系统,脑膜充血,公猪睾丸呈斑点状或楔状坏死。母猪流产后,子宫内膜充血、出血点。
脑液化
脑积水
诊断 根据乙脑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及其临床特征,例如高热和狂暴或沉郁等神经症状,流行期中不难做出诊断,但必须与其他细菌性疾病、病毒性和中毒性脑炎相区别。在马,特别是与狂犬病,马传染性脑脊髓炎相鉴别。在猪,需与布氏杆菌病相区别,
诊断 注意与布鲁氏菌病的区别:流行病学症状、病变 乙 脑 布鲁氏菌病 很强季节性 无季节性 死胎、木乃伊胎较多 乙 脑 布鲁氏菌病 很强季节性 无季节性 死胎、木乃伊胎较多 怀孕后三个月流产,多为死胎,无木乃伊胎 公猪睾丸炎往往单侧较多 睾丸往往两侧性,付睾也发炎肿胀,往往关节炎,尤其后肢跗关节,局部淋巴结脓肿。
病原分离 乙脑:公猪睾丸或流产胎儿,接种小白 鼠或鸡胚分离培养。 布病:流产胎儿的胃内容物接种于牛肝 汤琼脂,分离培养。
免疫学试验 乙脑:补结反应。 布病:细菌形态,特点鉴定, 血清学试验:布病采血作凝集试验,乙脑采康复动物的血液作补体结合试验,测补体结合抗体。
防 制 ①在疫区或疫场曾试用日本乙型脑炎弱毒疫苗,于流行期前一个月免疫,4月龄以上致2岁的后备公母猪都可注射。免疫后一个月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可防止妊娠后的流产或公猪患睾丸炎而造成的神经机能障碍的损失。 ②防蚊,灭蚊。 ③发病期间,加强饲管。 ④药物预防:大青叶、板兰根;马:半斤中草药,猪稍减,每一周服一次。
治 疗 退热,强心,镇静,抗菌,无特异疗法。 利尿:40%乌络托品50ml,一次注射,每天一次。 治 疗 退热,强心,镇静,抗菌,无特异疗法。 利尿:40%乌络托品50ml,一次注射,每天一次。 马:降低颅肉压,重症或兴奋狂暴从颈静脉放血1000 ~ 2000ml,静脉注射25%山梨醇或20%甘露醇,每次用量按每千克体重1 ~ 2g汁露,隔8~12小时再注射一次,如无上述醇时可注10 ~ 25%高渗葡萄糖500 ~ 1000ml。
公共卫生 流行性乙脑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流行于夏秋季,高热,意识障碍,抽痉,脑膜刺激症为特征,重症常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治愈后,可能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大多数人为隐性感染。6个月至12岁儿童及来自非流行区的人群,应于流行期1 ~ 2个月前,用鼠肾细菌培养的灭活疫苗进行注射,免疫期一年。同时做好防蚊,灭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