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总体布局是通过城市主要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现出来的。 2、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发展而形成的。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规划布局也是不断发展的。
中心思想: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它是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根据制定的城市发展纲要,在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城市各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能要求、不同发展序列,有机地组合起来,使城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布局。
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城市的功能活动总要体现在总体布局之中,从城市的功能、结构与形态作为研究城市总体布局的楔入点,便于更加本质地把握城市发展的内涵关系,提高城市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给闽越王无诸加冕,重为闽越王时,指定给无诸的王城——冶城 所谓冶城实际上只是居住着王室、官员和军队,百姓只能住在城外。
上海老城厢是上海历史的发祥地。北宋时期,出现了上海早期的居民聚落和官方机构——上海务。南宋时期形成市镇。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立上海县,从此成为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明代中叶倭患不断,上海人民“众志成城”,建筑起城墙,有效地抵御了倭寇侵扰。上海开埠后,城墙日益成为上海县城步入近代化的障碍。辛亥革命后城墙被拆除,县城与租界及城外华界连成了一片。
《清明上河图》直观地反映了北宋时代东京的城市面貌。
伦敦1840~1929年自发发展图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 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是城市功能多元化的条件。但一个城市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若不强调城市功能的分工,势必造成城市功能的失调,各种活动混杂乃至于超负荷运行,导致城市发展失控,各种城市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雅典宪章》 1933年现代国际建筑协会的主题是“功能城市”,发表了《雅典宪章》,明确指出城市的四大功能是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并且认为,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及其土地私有引起,应该科学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应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及平衡后,再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
《马丘比丘宪章》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指出:“雅典宪章为了追求分区清楚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主张在今天,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孤立的组成部分拼凑在一起,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环境”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综合服务功能; 2、社会再生产功能; 3、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 4、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
二、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 (一)城市问题 城市问题的滋生是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和建设发展的不恰当,有的也由于功能的失控和管理的不严,城市问题归根结蒂是个社会、经济和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城市问题的解决,包括探索可以采取对策的过程,其结果都要在城市布局结构中体现出来。
二、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 (二)城市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80—98)》 城市结构 urban structure 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 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 城市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通常他决定结构的变异和重组。 城市功能的重塑将导致城市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三、城市形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80—98)》 城市形态 urban morphology 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份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城市形态分类 集中型形态,即城市建成区主体轮廓长短轴之比小于4:1,是长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其中包括若干子类型如方形、圆形、扇形等。这种类型城镇是最常见的基本形式,城市往往以同心圆式同时向四周扩延。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中也有相当紧凑而集中发展的,形成此种大密集团块状态的城市人口密度与建筑高度不断增大,交通拥塞不畅,环境质量不佳。有些特大城市不断自城区向外连续分层扩展,俗称“摊大饼”式蔓延,反映了自发无序或规划管理失误状态,各项城市问题更难以解决。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形态分类 带型形态,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的长短轴之比大于4:1,并明显呈单向或双向发展,其子型有U型、S型等。这些城市往往受自然条件所限,或完全适应和依赖区域主要交通干线而形成,呈长条带状发展,这里城市规模不会很大,整体上使城市各部分均能接近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空间形态的平面布局和交通流向组织也较单一,但是除了一个全市主要活动中心以外,往往需要形成分区次一级的中心而呈多元化规划结构
城市形态分类 放射型形态,建成区总平面的主体团块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这包括指状、星状、花状等子型。这些形态的城市多是位于地形较平坦,而对外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他们沿交通干线自发或按规划多向多轴地向外延展,形成放射性走廊,所以全城道路在中心地区为格网状而外围呈放射状的综合性体系。有时在发展轴上的新城区之间或之外建设外围环形干道,这又很容易在经济压力下将楔形空地填充而变成同心圆式在更大范围内蔓延扩展。
莫斯科城市总体规划 围绕中心核的放射形环状结构模式。
城市形态分类 星座型形态,城市总平面是由一个相当大规模的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级的基本团块组成的复合式形态。最通常的是一些国家首都或特大型地区中心城市,在其周围一定距离内建设发展若干相对独立的新区或卫星城镇。有的特大城市在多个方向的对外交通干线上间隔地串联建设一系列相对独立且较大的新区或城镇,形成放射性走廊或更大型城市群体。
城市形态分类 组团型形态,城市建成区是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城市用地被分隔成几个有一定规模的分区团块,有各自的中心和道路系统,团块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由较便捷的联系性通道使之组成一个城市实体。这种形态属于多元性复合结构。如布局合理,团组距离适当,这种城市既可有较高效率,亦可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1911年美国建筑师格利芬(Griffin)在澳大利亚新首都堪培拉规划竞赛首选中奖,方案利用该地区自然山丘并筑造人工湖,使城市形态布局与山水地形密切融合,城市主体中心与次中心分工明确而联系便捷,各中心分区形成了几个同心多边形道路网,总平面图案组织严整而自然,也是体现并发展了田园城市形态布局的一个典型实例,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使它成为最美的城市之一
城市形态分类 散点型形态,城市没有明确的主体团块,各个基本团块在较大区域内呈散点状分布。这种形态往往是资源较分散的矿业城市。通常因交通联系不便,难于组织较合理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服务设施,每一组团需分别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布局。
四、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城市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分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非物质的构成要素如政策、体制、机制等也必须予以重视。结构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 城市的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新旧德里交界地区的航空照片,摄于1942年。新旧城市之间的绿化隔离带是英政府军在印度兵叛变后,于旧城城墙外开辟的警戒枪射区。在原住民的旧城区和英属新区之间,城市的尺度和肌理存在着惊人的对比。
法轮、封闭圆环、神力中心
巴黎德方斯 巴黎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豪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
巴黎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发展的巨大压力,1960年,政府决定在巴黎近郊,在著名的凯旋路延伸到若特路的德方斯地区开发建设具有20世纪最高水平的综合贸易中心。它改变了旧巴黎单中心的城市结构,成为巴黎的副中心。
豪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绿地和新的轴线,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北京故宫
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威严。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满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海园林水系与之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
空中北望中轴线
高楼逼近紫禁城
福州市市区总体布局 市区总体布局.htm 福州市市区总体规划图 市区总体规划图.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