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性细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 感染 (infection) :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 内持续存在或增殖。  发病 (disease) :表示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 对宿主造成明显的损害。  病原菌 (pathogenic bacteria) :指那些导致 机体发病的细菌。是一群高度特化了的微 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已适应而且必须.
Advertisements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 彭慧琴 浙江大学医学院 现代医学导论 2013 级食品安全与营养专业求是科学班.
1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 、荚膜 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 层粘液性物质,厚度 ≥0.2 μm ,称 为荚膜;厚度< 0.2μm ,称为微荚 膜.
厌氧菌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梭菌属 (Clostridium) 是一群专性厌氧、能形成芽胞、 G +的粗大杆菌。 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中,有些可寄生在 动物和人体的肠道内。模式种为丁酸梭菌 (C.butyricum) 。 破伤风梭菌 (C.tetani) :破伤风;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细菌性食物中毒 (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 中山三院感染科 张 宇 锋张 宇 锋.
Anaerobic bacteria 厌氧性细菌 Clostridium 厌氧芽孢梭菌属 Nonspore-Forming Anaerobic Bacteria 无芽孢厌氧菌 无芽孢厌氧菌.
学习目标 掌握幽门螺杆菌的基本生物学性状 熟悉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理解幽门螺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第十二章 螺杆菌属.
弯曲菌属空肠弯曲菌 幽门螺杆菌螺杆菌属 第 11 章 螺杆菌和弯曲菌. ——
奈瑟菌属. 奈瑟菌属( Nersseria ) 是一群革兰阴性双球菌。无鞭毛。无芽胞。 有菌毛。对人致病的只有脑膜炎奈氏菌和淋 病奈氏菌。除淋病奈氏菌寄居于尿道粘膜外, 其他奈氏菌均存在于鼻咽腔粘膜。
革兰氏阳性菌 : 葡萄球、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 革兰氏阴性菌 : 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和部分厌氧球 菌等。 第九章 球 菌 ( coccus ) 球菌:能够感染机体并可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 又称化脓性细菌 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不同,在临床上常 引起创伤感染和医院内感染.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一、概念: 指在无游离氧环境中生长或生长最佳的 细菌。
主要致病性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皮肤癣真菌 皮肤癣真菌 ( Dermatophytes ) 1 、生物学性状 Sabouraud 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
第 17 章 其他细菌. 棒状杆菌属 棒状杆菌属 ( Corynebacterium ) 因菌体一端或二端膨大呈棒状而命名 因菌体一端或二端膨大呈棒状而命名 1 .分类: 二大类 1 .分类: 二大类 ①白喉杆菌:是棒状杆菌属中主要的致病菌 ①白喉杆菌:是棒状杆菌属中主要的致病菌 ②类白喉杆菌:对人一般不致病.
第16章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主要致病菌 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属 军团菌属 嗜肺军团菌.
第一章、食源性致病菌.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常见致病细菌.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背脊疗法讲座 青岛大学医学院 贺孟泉.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第15章 动物源性细菌.
链球菌属.
是一类能够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
病 原 生 物 学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广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新生儿破伤风 ( Neonatal tetanus )
第6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 and Immunity of Bacteria
肺结核.
第八章 肠道杆菌.
实 验 五  肠杆菌科检验(一) 西安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四.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潘建平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
11.1 前言 11.2 廠房結構 11.3 通道 11.4 工作空間 11.5 照明 11.6 通風及換氣 11.7 溫度及濕度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球菌.
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炎症.
第十四章 动物源性细菌 (zoonotic bacteria) 或人兽(畜)共患病 引起这类疾病的细菌称:动物源性细菌 人兽(畜)共患病原菌
第十四章 棒状杆菌属.
肠道病毒的分类关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属 小RNA病毒科 鼻病毒属.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Anaerobic bacteria 是一群缺乏完整呼吸酶系统,分子氧对其 生长不利,在低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生长的细菌。
Chap12、免疫学应用.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斗争 细菌 机体免疫力 细菌侵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防御能力。
第15章 动物源性细菌 以动物为传染源,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称为动物源性细菌。.
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四节 奈瑟菌属 第三节 肠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A群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肺炎链球菌
动物源性细菌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第十章 食品中毒及食品源病原微生物 西昌学院 轻化工程学院.
细菌学各论 刘 畅 Tel: 西院5号楼510室 刘 畅 Tel: 西院5号楼510室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
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
第十八章 厌氧性细菌.
破伤风梭菌 说课人:胡婷.
第五节 特异性感染 临床教研室 关持循.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五.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十二章 厌氧菌 anaerobic bacteria
兽医微生物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葡萄球菌属.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兽医微生物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或传染。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um,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ic.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保险法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 宫明霞 赵云凤 许金哲 陈莹 胡睿轩.
细菌的感染 林旭瑷 副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厌氧性细菌

据能否形成芽胞 厌氧芽胞梭菌(梭菌属)---外源性感染 无芽胞厌氧菌---内源性感染

厌氧芽胞梭菌属

共同特征 分布广泛,土壤、人和动物肠道 严格厌氧菌 G+大杆菌,芽胞比菌体粗,菌体膨大呈梭状 形成芽胞后抵抗力强

侵袭力不强,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引起特定的症状 防治:类毒素与抗毒素

少数为致病菌: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艰难梭菌

一、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tetanus)的病原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典型特征—— 菌体细长,芽胞正圆,比菌体粗,位于 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 周鞭毛,无荚膜 血平板上有β溶血

2、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条件 ——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侵袭力不强,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外毒素)

2、所致疾病——破伤风 3、主要致病物质——痉挛毒素 4、致病机制

致病机制

骨骼肌肉强直痉挛

5、免疫性 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 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 (毒素与中枢神经组织结合非常牢固, 一旦结合抗毒素即不能发挥中和作用)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 一般不进行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

(四)破伤风防治原则 1、清创扩创:除伤口的厌氧微环境(非特异性防治) 2、人工主动免疫:破伤风类毒素 儿童:白百破三联疫苗 军人/野外工作者等

3、人工被动免疫:破伤风抗毒素(TAT) 用于紧急预防:同时给予类毒素作主动免疫 特异性治疗:早期足量 4、抗生素:

二、产气荚膜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 有荚膜,无鞭毛, 芽胞椭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小于菌体 “汹涌发酵”试验

“汹涌发酵”试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感染条件: 同破伤风梭菌 2、致病物质——荚膜、外毒素、侵袭性酶 3、所致疾病——气性坏疽、食物中毒、 坏死性肠炎 4、致病机制 (三)防治原则:

气性坏疽:局部水肿、气肿,大面积组织坏死 全身中毒症状

(三)肉毒梭菌(C.botulinum) 芽胞位于次极端(网球拍状) 遗传特性:Ⅰ—Ⅳ 4个组, 毒素抗原:A—G 7个型 (对人致病A B E为主, 少见 F)

致病物质:外毒素---肉毒毒素 所致疾病: 肉毒食物中毒 婴儿肉毒病 创伤性肉毒病 防治原则:

细菌 致病物质 致病机理 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破伤风痉挛毒素  细菌 致病物质 致病机理 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痉挛毒素 毒素进入CNS,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造成强直性痉挛(受刺激时伸肌与屈肌同时强烈收缩,肌肉强直痉挛) 破伤风 产气荚膜梭菌 外毒素和胞外酶 肠毒素 发酵肌肉和组织的糖类→气体→气肿 血管通透性↑→水分渗出→ 水肿,组织坏死; 水气夹杂→捻发感; 毒素入血→毒血症,休克 肠毒素→嵌入肠细胞膜,破坏膜离子功能,改变膜的通透性→ 腹泻 气性坏疽 食物中毒 坏死性结肠炎 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 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弛缓性麻痹 婴儿肉毒病 创伤性肉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