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与变化   《清明上河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其中计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122座,轿子8顶,舟船25只,树木124棵。《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思政 2 班 帅宇迎. 延长石油 是什么公 司? 什么是 有限责任 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 它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3 万元,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 权、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
Advertisements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传统经典作品 ---- 工笔重彩人物 画》 精品课程 工笔人物画佳作欣赏( 2 ) 西汉 《 “ T ” 形旌幡帛画》
Chapter 3: SQL.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台灣園林之美 ─板橋林家花園─ 原圖高27公分,長約490公分 建於1853年的板橋林家花園,是一座擁有中國建築之美與涵養的園林。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What to do? 任务一(1):请你在“愤怒的小鸟”这个文档中插入“红色小鸟”的图片。 要求:1、自学课本45-47页“做一做”的内容,找到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后,就动手试一试吧。 哪一小组最先完成,会加平时成绩10分噢,加油吧!
主旨题分析 庞加光 05年2月.
清明上河图.
折线统计图 张家产中心完小.
活化石.
活化石.
UI(用户界面)集训班 Illustrator 高级班.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象鼻中心校 张长生.
——《美术鉴赏》.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余角、补角.
C++中的声音处理 在传统Turbo C环境中,如果想用C语言控制电脑发声,可以用Sound函数。在VC6.6环境中如果想控制电脑发声则采用Beep函数。原型为: Beep(频率,持续时间) , 单位毫秒 暂停程序执行使用Sleep函数 Sleep(持续时间), 单位毫秒 引用这两个函数时,必须包含头文件
同学们好! 肖溪镇竹山小学校 张齐敏.
董易 黄婷婷 陈佩婧 邵芷秋 黄小遥.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以ISI平台为例,为您演示一下如何在Endnote文献中查看该文献的References
几个恒星形成团块中的CS分子激发温度的迭代计算
如何写总结和规划 演 说 非 常 道.
月光曲 贝多芬.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ScienceDirect高级检索功能及使用视频、说明发现路径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Unit 1 I like dogs (Period 1)
一、新变化2019——信息交流模块.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10.3平行线的性质 合肥38中学 甄元对.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用计算器开方.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Word中活用“艺▪图▪框” 信息技术必修(一).
12 埃及的金字塔 ——苏教版第十一册 执教者:王尧尧.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十几减5、4、3、2.
荷叶圆圆.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鄢陵县彭店一中 赵二歌.
2.3.运用公式法 1 —平方差公式.
第一单元第一课 造型的表现力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陈刚.
班级:五(2) 小组名称:樱花源 作者:钱淑沅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9.1平行四边形(5) 三角形中位线 辽宁省鞍山市市第42中学 栾晓娜.
任选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用所得结果的四位数重复上述过程,最多七步,必得6174
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了吧?
3.4 角的比较.
每周陈述 主讲人:陈 刚 中学美术组.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H a S = a h.
2017 唯美地球商务通用模版 Aesthetic global business model.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重复与变化

  《清明上河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其中计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122座,轿子8顶,舟船25只,树木124棵。《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 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 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临韦偃放牧图卷 李公麟  北宋   绢本 设色 纵46.2厘米 横429.8厘米   (1049-1106),字伯时。庐州舒城(今属安徽)人。宋熙宁三年(1070)进士。历任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元符三年(1100)告老居龙眠山,因号龙眠居士。工诗善书,精鉴赏,擅画人物、鞍马及历史故事。   韦偃是唐代中期画马名家,李公麟此图虽题为摹仿韦作,但从图中的坡渍树木用笔看,明显地带有宋人风格。所画马一千二百余匹,牧者一百四十余人,场面极为壮阔。   本幅自识篆书题署"臣李公麟奉敕摹韦偃牧放图",并有清乾隆弘历题七言诗。

整体把握 通读全文,你能否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在哪几段? 并试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观点。 重复与变化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建筑之美,两者缺一不可。

1.第1段到第75段谈的是什么?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1.第1段到第75段谈的是什么?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什么关系?  第1段是全文的总纲,谈的是在有持续性的艺术作品中,重复与变化缺一不可。     第2、3段,谈在音乐中是通过主题(重复)与变奏(变化),体现重复与变化相统一这一审美原则的。     第4段,谈舞蹈也是通过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又给以相应的变化,来突出要表现的某种感情和艺术效果。     第5段,谈在绘画的处理上,也可以看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

2.作者是如何说明建筑中重复与变化有机统一的原则的? 合作探究 2.作者是如何说明建筑中重复与变化有机统一的原则的? 从第8段到最后,作者通过举我国建筑的实例,来具体说明阐释中心观点。     具体说,第9段以人民大会堂为例,第10、11段以明清故宫为例,第12段以颐和园谐趣园为例,第13、14段以颐和园长廊为例,15段举世界建筑史上的建筑为例加以说明。

合作探究 3.文中所举例子有何不同?有无重复之嫌? 有详细、具体举例,如明清故宫、颐和园长廊;有略举,如颐和园谐趣园;有概括举例,如世界建筑史上的例子。举例在重复中有变化,既让人信服,又不给人以重复累赘之感,是我们在写说明类的文章中应该学习的。

合作探究 4.文章最后一段谈的什么?有何意义? 此段指出写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即现实的建筑中,存在着重复与变化不能很好统一的问题,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或影响美观,应该引起建筑师们的注意。

1.作者在说明颐和园长廊(第13段)时,运用了一大段看似繁复的说明语言,说说这样写的效果。 品味语言 1.作者在说明颐和园长廊(第13段)时,运用了一大段看似繁复的说明语言,说说这样写的效果。 20个一连串的“一根”以近乎夸张的“重复”强化了“方”“圆”“八角”“六角”……的所谓“千变万化”的芜杂和“荒谬绝伦”,从而生动说明了“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必要。这一段语言启示我们,说明文并不排斥形象生动的语言,也不排斥以大胆的假设来说理的方式。

2.举出本文其他能够通俗、明白、形象地说明事理的语言。 品味语言 2.举出本文其他能够通俗、明白、形象地说明事理的语言。 比喻说理: 15段“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 风趣而生活化的说理: 16段“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

3.本文在结构、语言或举例方面有无体现“重复与变化”的原则 品味语言 3.本文在结构、语言或举例方面有无体现“重复与变化”的原则 结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变化的是不同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相同的是不变的艺术规律;本文通过一次次重复强调了在“千变万化”的艺术创造中“千篇一律”的艺术规律。 语言——第13段即是一例,通过“重复”使用“一根”与设想柱子形状的“变化”,说明因为没有了持续性带来的视觉效果的差异。

探讨与拓展 在我国各类艺术形式中,美的原则是多种多样的,有含蓄蕴藉之美、形神兼备之美、虚实相生之美等等,你能否学习课文写法,结合几种艺术形式,就其中你感受较深的一个原则,谈谈它们之中的相通之处?如“谈诗歌、书法与雕塑之间所共同体现出的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

太和殿

中和殿

太和殿

乾清宫

坤宁宫

午门

东华门

西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