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历史文化背景——启蒙运动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第 15 课 理性之光 高二历史组 重点: 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及 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 对康德哲学主张的理解。
课标要求: 1. 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2.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3. 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4. 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认识到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 洛克限制公权的设想 ” 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启蒙运动.
第二单元 第七课 启蒙运动 江阴市山观中学. 什么是启蒙 ?  徳国哲学家康德( ) 的定义: “ 人以理性不断的自我 教育与成长。 ”  百度百科的解释: 开启人类的新思想,使人们摆脱 蒙昧状态。
2008 年 5 月 8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光明 日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0 周 年座谈会真理标准.
课标要求: 1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 蒙思想家的观点 2 、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 启蒙运动.
专题八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 发展历程. 孔孟的 “ 民本 ” 思想、黄宗羲 “ 民本 ” 思想 古希腊的人 文主义哲学 康德 “ 以人为 本 ” 思想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全球性的 “ 可 持续发展 ” 思 想 古 代 中国第四代领导集 体提出 “ 科学发展 观 ” 、 “ 以人为本.
启 蒙 运 动 The enlightment 分宜中学历史组鄢外生. 什么是启蒙 “ 启蒙 ” Enlighten ,点燃心中的 明灯。 是开启智慧,把人们从愚昧、 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 来,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 为争取自由和平等而斗争.
第 11 课 希腊先哲 人文精神的没落 人文精神的复兴 人文精神的产生 人文精神的发展成熟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中世纪 第 12 课 文艺复兴 第 13 课 宗教改革.
这是哪国的国旗? 该国的国旗有何象征意义? 这些思想又是源于哪个事件?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 14 课 第 14 课 理 性 之 光理 性 之 光 【启蒙运动】 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启蒙【 enlighten.
“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 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 —— 伏尔泰. ●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和康德等 启蒙思想家的观点;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 主义思想的发展。 ●认识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八单元 17 — 18 世纪的启蒙思想. 为什么继文艺复兴之后, 17 世纪的欧洲再次 发生了思想解放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发生 1. 原因: 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自然科学的发展,导致近代唯物主义 哲学的确立 经济: 政治: 科学文化:
第六单元 3 什么是 “ 启蒙运动 ” ? 指 17 - 18 世纪, 欧洲的资产阶级进 步思想家在思想领 域掀起的一场继承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 人文主义精神, 以 理性 为核心,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 扬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解放运动。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一、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历史小故事 寄给诗人之王、人民的哲学家、欧洲的守护神、祖国的喉舌、国王的历史学家、英雄的歌颂者、风雅事物的最高鉴赏家、艺术的保护者、惜才的善人、天才的知己、一切迫害的谴责者、宗教狂的对头、被压迫者的救星、孤儿的慈父、富人学习的榜样、穷人的靠山、善人的典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欧洲启蒙运动.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欢乐颂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胡巧巧.
18世纪启蒙时期文学 ---l’ère des lumières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你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由谁创作的吗?
先贤祠 先贤祠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大仲马、居里夫人、巴尔扎克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第八讲 启蒙运动 用光明驱散黑暗,以理性代替蒙昧。.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第五章 十八世纪启蒙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启蒙运动 《丘比特与普者克》 卡诺瓦 《弗彼亚斯与天使》 卡诺瓦 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雕塑
高三一轮复习 西方人文精神 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7课 启蒙运动 安徽蚌埠第五中学 季长征.
回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起源 复兴和发展 成熟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湮没 ——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神学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授课人:方琼 2010年12月9日 1.
第3、4课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启蒙运动 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成熟---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康德 L Y M.
欢 迎 指导.
第三课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专制下的启蒙.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慈溪中学 蔡建波.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Tatsachen über Deutschland
第一单元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今日中国 ——浅谈孔子学院发展必要性 杨智强.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李平林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欧洲 启蒙思想.
五、话题写作 基础写作 请根据以下信息介绍端午节。 [写作要求] 只能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评分标准]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标志欣赏 斯巴鲁 马自达 迷你 宝马 雷诺 别克 福特 丰田 大众 标志 本田 奥迪 保时捷 法拉利 凯迪拉克 劳斯莱士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是照片还是画 是照片, 还是画? PHOTOS OR PAINTINGS?.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历史文化背景——启蒙运动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一、历史文化背景——启蒙运动 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的、反教会的、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与发展,为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概念解析 “启蒙”一词原意为“照亮”和“照耀”。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

一、历史文化背景——启蒙运动 产生条件 启蒙运动是适应资产阶级顺应历史要求,彻底推翻封建制度的需要。 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根据。

一、历史文化背景——启蒙运动 从表面上看,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提倡科学,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它是构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 启蒙主义是在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包括哲学、政治、宗教、社会等各方面的思想内容。 “理性”:启蒙主义(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核心。启蒙思想家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以“理性”为基础的国家——“理性王国”。 实质与内容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启蒙主义文学是指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以启蒙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它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文学的反封建反教会的传统,极力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表现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要求,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做最后的舆论准备。 启蒙主义作家在作品中反映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描写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和高尚感情,最典型的艺术形式是哲理小说和启蒙戏剧。 概念解析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首先,内容上的反教权反王权。 其次,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再次,人物的中下层化和取材的日常生活化。 第四,以现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美学原则。 最后,创造和运用新的文学体裁,小说形式多种多样。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英国启蒙文学是欧洲启蒙运动中最早产生的文学。亚历山大·蒲柏是英国文学中第一个启蒙文学作家,但是他的诗歌创作在形式上却是古典主义的。而现实主义小说是英国启蒙文学的第一个潮头,且成就最高。 英国文学 1、现实主义小说 2、感伤主义文学 3、哥特式小说 4、前浪漫主义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勒萨日是最初的启蒙作家。从18世纪20年代开始,启蒙文学逐渐成为当时法国文学的主流,出现了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博马舍等一批启蒙作家。 法国文学 孟德斯鸠 伏尔泰 狄德罗 卢梭 博马舍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与英法等国不同,18世纪的德国仍处于国家的分裂状态,所以德国的启蒙文学带有更为浓厚的反国家分裂和渴望民族统一的特点。 德国文学 启蒙运动时期 歌德 席勒 “狂飙突进”时期 古典文学时期

文学术语解释 哲理小说:18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如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启蒙戏剧:又称市民悲剧、严肃喜剧、正剧。由18世纪启蒙作家狄德罗、博马舍和莱辛创立。启蒙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一) 笛福(1660-1731):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1719年发表的《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其他作品 《辛格顿船长》(1720) 《摩尔·弗兰德斯》(1722) 《杰克上校》(1722) 《罗克姗娜》(1724)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二) 斯威夫特 (1667-1745):英国激进民主派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是《格列佛游记》(1726)。这部寓言小说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在游历四个幻想国家(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贤马国)时所见的种种荒谬现象的描写,对英国社会进行全面的讽刺与批判。 《格列佛游记》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对后世影响很大。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 理查逊(1689~1761):英国小说家。书信体小说《帕米拉》(1740~1741)开感伤主义小说的先河,在文学史上被称作第一部现代英国小说。 《克拉丽莎》(1747~1748)是最长的一部英国小说,也是最优秀的悲惨小说之一。 《查尔斯•葛兰底森爵士》(1753)也是用书信体写成的爱情小说。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四) 菲尔丁(1707-1754):18世纪英国的戏剧家和最杰出的小说家。萧伯纳认为菲尔丁是除莎士比亚外从中世纪至19世纪之间最伟大的剧作家。但菲尔丁对文学的最大贡献是他的现实主义小说。他与笛福、理查逊并称为英国现代小说的三大奠基人。 代表作《汤姆·琼斯》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鲁滨逊漂流记》 书名:约克郡水手鲁滨逊·克鲁索的生平及奇异可惊的历险(The Life and Strange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of York, Mariner) 副标题:因海难全部船员死去,只剩鲁滨逊一人,被抛在荒岛上,独自在靠近奥里诺科河入海口不远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并附有他最后奇异地为海盗所救的记载。本书由鲁滨逊本人亲自撰写。

《鲁滨逊漂流记》 1704年,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在一次航海中与船长发生冲突,船长将其遗弃在距智利海岸约五百海里的一个荒岛上,船长只给他留下一磅火药,火药用完之后,他就得徒手捕捉野生动物充饥。他过了4年零4个月茹毛饮血的生活之后,终于被著名航海家渥地士·罗吉斯所救。 题材来源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他的冒险精神、实干精神连同他的财富占有欲和殖民主义思想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特征。 人物形象 鲁滨逊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主人公。

《汤姆·琼斯》 全名《弃儿汤姆·琼斯的故事》 (1749),是菲尔丁第三部小说,也是他艺术上最成熟的代表作。 英国浪漫主义批评家柯尔律治曾称赞《汤姆·琼斯》的情节为一切文学当中最完美的情节之一,它的结构也是英国小说的典范。 法国小说家司汤达称誉其为“小说中的《伊利亚特》”。

感伤主义文学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文坛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因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感伤主义的精神本质仍属于启蒙主义,它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愤怒谴责,但它重情而轻理,以情感的宣泄代替理性的思辨。 它不仅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也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代表作家作品还有哥尔斯密斯的小说《威克菲牧师传》及“墓园诗派”的诗歌。

哥特式小说 “哥特”一词最早指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一个游牧部落,属于日耳曼民族的一支。18世纪中后期,“哥特”一词进入文学领域,成为一种新型小说体裁的名称。1764年,一副标题为“一个哥特故事”(A Gothic Story)的中篇小说《奥特朗图堡》问世。《奥特朗图堡》因它的副标题和诞生地而成为“哥特式”小说的开山之作。

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小说被评论家称为“黑色浪漫主义”(dark romanticism)。所谓“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情节上,它浓墨重彩地渲染暴力与恐怖;主题思想上,它主要是通过揭示社会、政治、教会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来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道德上的探索。 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充满神秘、怪诞和刺激。代表作:瓦尔蒲《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渥多尔弗的秘密》。

前浪漫主义 布莱克的诗歌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重热情、重想象,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作品有《经验之歌》、《天真之歌》。 彭斯的诗歌歌颂大自然和纯真的爱情,反对专制压迫和民族压迫,向往自由、民主、平等,其感情热烈而真挚,具有苏格兰民歌的特色。代表作《苏格兰方言诗集》。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也是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作家。 《波斯人信札》(1721,成名作)是第一部著名的哲理小说,为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开辟了道路。 《论法的精神》(1748)是一部伟大的关于国家学说的著作,特别是“三权分立学说”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根基。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二)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运动先驱、导师和精神领袖。在世时始终是法国文学界的泰斗。 第一本哲学名著《哲学书简》(1734)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真正开端。 名言:“这里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二) 著名的哲理小说有《查第格》(1747)、《天真汉》(1764)、 《老实人》(1759,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等。 《老实人》中的名言:“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三大不幸:烦恼、纵欲和饥寒。”“种我们的园地要紧。”这句名言构成了伏尔泰全部哲理的真谛,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三) 狄德罗(1713—1784):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百科全书派”的领袖。 他是戏剧理论家,提倡“一种介乎喜剧和悲剧之间”的戏剧,即市民悲剧。 著名的作品:《修女》(1760)、《拉摩的侄儿》(1764)、《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1713)。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三) 代表作《拉摩的侄儿》塑造了“拉摩的侄儿”这个玩世不恭的人物形象。性格充满矛盾,既高傲又卑劣,既蔑视当时的社会又不能不屈从于它。 这部小说也是一部杰出的哲学著作。黑格尔为其滔滔不绝的“辩证谈吐”所倾倒,视为“分裂意识”的典范,恩格斯称这部作品为“辩证法的杰作”,马克思称其为“无与伦比的作品”。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四) 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运动中的激进派,最富有民主倾向的活动家和作家。 思想理论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社会契约论》(1762) 主要文学成就:感伤小说《新爱洛伊丝》(1761)、教育小说《爱弥儿》(1762)和自传《忏悔录》(1770)。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四) 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主要记述了贵族姑娘朱莉和她的家庭教师普乐之间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小说赞美了出自自然人性的爱情,批判了世俗、等级、偏见对美好人性的扼杀。 勃兰兑斯称这部小说是浪漫主义小说的先导。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五) 博马舍(1732-1799 ):18世纪后期最重要的喜剧家,大力宣传“市民悲剧”,他的戏剧代表了18世纪法国戏剧的最高成就。《塞维勒的理发师》(1775)、《费加罗的婚姻》(1792)、《有罪的母亲》被称为“费加罗三部曲”。 《费加罗的婚姻》讲述的是费加罗与苏珊娜为了维护自己的真挚爱情与尊严,在伙伴们的帮助下机智地同伯爵进斗争的故事。

《百科全书》与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1751-1766)的全称是“各门科学、艺术和技艺的据理性制定的词典”,其宗旨是阐明从古至今人类思想发展的过程和各种科学的分类,反对旧的传统思想,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提倡科学技术,振兴工业,按照理性主义改造人类社会。 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以《百科全书》的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高潮。以狄德罗为首的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宣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主张的人士,在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德国启蒙主义文学(一) 莱辛(1729-1781):德国民族文学的真正奠基人,启蒙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 《拉奥孔,或论画与诗的界限》(重要美学著作) 《汉堡剧评》(戏剧理论著作,论述如何建立德国市民戏剧) 《萨拉•萨姆逊小姐》(1755,德国第一部市民悲剧) 《爱米丽雅•迦洛蒂》(1772,最成功的作品,典型的市民悲剧)

德国启蒙主义文学(二) 狂飙突进运动: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作家还有青年时期的席勒和歌德。 他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文学的民族风格;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强烈地要求个性解放;接受卢梭的“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 文学术语

德国启蒙主义文学(三) 席勒(1759-1805):具有世界影响的德国剧作家,与歌德齐名的启蒙主义文学家。 成名作《强盗》(1780)“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恩格斯语)。

德国启蒙主义文学(三) 代表作《阴谋与爱情》(1784)是席勒的代表作,也是德国市民悲剧的代表作。恩格斯称这部作品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重要剧本:《华伦斯坦》三部曲(1799)、《奥尔良姑娘》(1802)和《威廉·退尔》(1803)等。

《强盗》 老伯爵莫尔有两个儿子,长子卡尔在莱比锡学习,生性酷爱自由,富有正义感,次子法朗兹外表阴险,内心狠毒。法朗兹为了霸占遗产,想陷害卡尔。莫尔伯爵听信了法朗兹对卡尔的造谣中伤后,竟与长子断绝了父子关系。卡尔在对个人处境和时代不满的情绪支配下,纠集了一批无以为生的青年人,入绿林为盗,并成了首领。法朗兹为进一步使其阴谋得逞,佯称其兄在战场上被打死,并想借此机会占有卡尔美丽的未婚妻——阿玛丽亚。阿玛丽亚和老莫尔居然相信了法朗兹这一伪造的消息。老莫尔伤心欲绝,昏倒在地。法朗兹乘机将老父囚入林中宝塔,并自立为继承人。 主要剧情

《强盗》 一天卡尔率群盗打回老家,无意间救出了囚禁在塔中的父亲,父子见面后,真相大白,法朗兹对父亲的凶残陷害激起了卡尔莫大的愤怒,于是命群盗捉拿法朗兹。法朗兹在众盗面前无言相对,也无法逃遁,只得自缢而死。老莫尔因久囚古塔,健康受到损害,获救后不久也离开了人世。阿玛丽亚在慌乱中逃入林中,认出了卡尔。卡尔见到阿玛丽亚,想离开众盗,随阿玛丽亚去过家庭生活,众盗不同意,因 为他们早已订下了生死与共的盟约。卡尔无法,只得打死阿玛丽亚,最后自己去向政府自首。 主要剧情

《阴谋与爱情》 故事发生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某一小公国。费迪南是公国宰相华尔特的儿子,他不顾阶级偏见与门第观念爱上了音乐师米勒之女路易丝,并决意与她结婚。 公爵因某种政治原因要娶一位夫人,因而需要与其情妇英国女人米尔福特夫人作一表面的分离。公爵为此正要为她物色一个表面配偶,以便制造一个十足的骗局。 很明显,谁若成全了公爵就必会成为他的亲信,并由于掌握了他这一秘密,也必将使他成为自己罗网中的人物。 主要剧情

《阴谋与爱情》 主要剧情 华尔特觉得这一笔交易于自己颇有益处,便命令儿子与公爵的情妇结婚。 为了达到此目的,华尔特和其秘书伍尔姆布置了一个阴谋。他们逮捕了路易丝的父亲,诱使路易丝亲笔写一封情书给根本不认识的宫廷侍卫长卡尔普,并让她明白,这封假情书将是释放她父亲的条件,他们还要路易丝起誓不说出事情的真相。 路易丝深感等级相差悬殊,她无法和宰相之子结合,别无选择,只好被迫投入了宰相设下的陷阱。 主要剧情

《阴谋与爱情》 路易丝的假情书按预先布置的阴谋落到了费迪南手中,费迪南看罢妒火中烧,急匆匆前往路易丝处责问。路易丝迫于誓言拒不说出真情,反而承认信确实出于她的手笔。 气急败坏的费迪南痛苦地在饮料中下药毒害路易丝,当路易丝明白自己即将死去时把一切向费迪南作了坦白。 费迪南这才知道路易丝是爱他的,但他自己的酒杯中也同时下了毒,因此他也随路易丝离开了人世,悲剧便在这对情侣双双惨死之中闭幕。 主要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