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由传出神经与传入神经系 统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局麻药.
Advertisements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形成尿液) (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 (排出尿液) 1 、泌尿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听 觉  传音装置:外耳 (external ear) 、中耳 (middle ear)  感音装置:内耳之耳蜗  听觉生理的中心问题: 声音是怎样通过外耳、中耳的传音装置传到耳蜗的, 耳蜗的感音装置又是如何把声波的机械能转换为听神经 的动作电位的。
第 二 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述.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中枢神经抑制药:镇静催眠药等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等 传出神经系统药 传入神经:局麻药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中枢神经 效 应 器 效 应 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局麻药 传出药物 交感副交感 运动神经.
感觉器官 Special sense organs. 感觉器官总论 组成  感受器  附属器 感受器 receptor 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接受机体内外环境各 种特定的刺激并把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经感 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到达大脑皮质的感 觉中枢从而产生各种感觉 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蒙眼游戏:你能坐上凳子吗?. 蒙眼游戏:你能坐上凳子吗? 人的感觉器官 视觉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视觉的形成 3、近视的形成原因和纠正 4、如何保护眼?
眼睛和眼镜.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三章 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第一节 神经系统基本组件的一般功能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感觉器官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解剖教研室.
第七章 眼 Eye 眼是视觉器官,主要由眼球构成,还有眼睑、眼外肌和泪器等附属器官.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厦门大学医学院.
第九章 感觉器官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解剖教研室.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神经传导通路.
第二节 视 觉 人脑获取的外界环境的信息,95%以上来自视觉。 人眼的适宜刺激:波长 nm 电磁波(可见光) 分辨亮度、色泽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章 声现象.
第四节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眼 (Eye) 制作:皖南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微 丝 microfilament.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听觉器官、前庭器官 Auditory Organ and Vestibular Organ 湖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第四节 前庭器官功能 Vestibular function
第十章 肌肉力量 视频 欣赏 第一节 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肌肉力量的训练 第三节 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
5.8-1 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骨骼 人的骨骼 肌肉及肌肉收缩 运动.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李 英.
5.8 感觉器官和感受 感觉的一般特性 视觉 听觉与平衡感受 化学感受 皮肤感觉.
第 四 章 感 觉 器 官.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 视觉器官 山西师范大学 乔玉成.
第八章 感觉器 第一节 概 述 一、组成 感觉器:由感受器及其副器组成。 感受器: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结构。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山东大学医学院生理研究所.
第六章 感 觉 器 官 [学习目标] 1. 了解感觉器官、感受器的概念以及感受器的分类。 2. 了解视器、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功能。
第四篇 感 觉 器 感觉器: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构成 感受器:是神经终末部分与其他组织共同形成的特殊结构。 感受器可分: 1、外感受器 ——分布于皮肤、嗅粘膜、味蕾、眼、内耳等,接受外环境刺激——痛、温、触、压、光、声等。 2、内感受器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壁等,接受内环境刺激——痛、温、压、离子、化合物浓度等。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 感知.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17课时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考 点 聚 焦 专 项 突 破 1.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 u=2f f<u<2f u>2f f<u 复习回顾 当 时,成倒立的等大的 像。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第一课时) 济南三十七中学 魏茂山.
四、眼睛和眼镜.
4-6 神奇的眼睛 福州市第七中学 鲍飞虎.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反射途径 模糊的视觉图象 视觉皮层 下行冲动 皮层-中脑束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神经 睫状肌环行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向前后方凸出 清晰的视觉图象.
第九章 感觉器官 主讲人:罗官莉 生 理 学教 研 室.
感觉器官 Sense organs.
肌肉组织Muscular Tissue Shiping Ding Zhejiang University
第一章 肌肉收缩 运动生理学.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神经系统总论 Introduction of nervous system
Muscle Tissue 组胚教研室.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ATP SLYTYZJAM.
第16章 眼和耳 ( Eye and Ear) 山东大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根据肌肉的功能特性,可分为: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第十一章 肌肉系统 第一节 肌肉的种类和分布 第二节 肌肉的组织构造与收缩机制 第三节 肌肉的兴奋和收缩 第四节 蚕的运动.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学习单元一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第 十 一 章 感 受 器 和 效 应 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感受器:感受体内、外刺激的器官;  效应器:接受神经中枢的指令, 对刺激做出反应的器官;   一、感受器;     二、效应器

膝跳反射示意图 返回

感 受 器 和 效 应 器 返回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一、感受器 (一)感受器和感觉; (二)物理感受器; (三)化学感受器 (一)感受器和感觉 多细胞生物 具专门感觉细胞构成的感受器     1. 感受器官的特性(自学); 2. 能量的转换; 3. 感受器的类型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2. 能量的转换  感受刺激 — 接受内、外环境少量能量, 转换能量的过程;  感官的特异性 只对某种类型的刺激敏感 — 接受某种类型的能量的本领特强;  能量转换的最终形式 不同形式的刺激(不同形式的能) → 不同的感受器 → 动作电位(电能)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4) 动作电位  性质:信息载体 —“电报” → 中枢特定部位 → 处理、翻译 → 感觉;  特点 不同刺激→ 不同内容(信息)的动作电位;  决定动作电位内容的因素  那种特定的神经元产生的;  那种特定的感觉纤维传导的;  多少纤维参与了传导;  传导的动作电位的总数;  动作电位的频率,等等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5) 感觉的产生 不同的 刺激 → 不同的感受器 → 内容不同的动作电位 → 不同的(传入)神经纤维 → 脑不同部位的神经元(感觉中枢) → 不同的感觉;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感觉产生的部位 — 感官?神经中枢(脑)?  未解之谜  感受器如何产生内容不同的动作电位的?  脑如何“翻译”成不同感觉的? 3. 感受器的类型  物理感受器;  化学感受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二)物理感受器  定义:感受物理性刺激的感受器官  物理刺激:接触、压力、引力、张力、 光、声、热、运动、姿态等;  物理感受器 1. 触压感受器; 2. 本体感受器; 3. 热感受器; 4. 平衡和听觉感受器; 5. 视觉和光感受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1. 触压感受器 特点  动作电位消失很快;    连续压迫不会连续发生动作电位 — 容易适应(习惯化)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2. 本体感受器 感受自身肌肉、腱、关节等的状态 — 张力、运动、位置  不会产生“适应”(“习惯化”) 意义:始终可感知身体的状态  很敏感 — 可感知肌肉、器官位置细微改变 意义:完成复杂、细致动作 (外科、绣花、弹琴); 闭眼能完成一些动作 (穿衣、吃饭、打绳结)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3. 热感受器:毒蛇(响尾蛇) P253, 图11-4 颊窝 — 红外线探测器  7000个神经末梢/颊窝;  很敏感 — 0.002℃(小动物发出的热); 4. 平衡和听觉感受器  平衡器官:感知身体姿势 → 调节平衡;  听觉器官:感知空气振动 → 听觉;   感受两类完全无关信息的感官; 但两者关系非常密切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听觉、平衡器官的关系  性质相似:纤毛细胞 → 物理感受器 外界空气振动、自身姿态变化 → 纤毛屈曲 → 刺激纤毛细胞 → 动作电位 → 听觉、或感知身体姿态;  进化上的关系 ◆ 平衡 — 水生动物就有的、原始功能; ◆ 听觉 — 陆生动物才产生的、次生功能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1) 平衡囊(自学); (2) 平衡棍(自学); (3) 侧线(自学); (4) 听觉和耳 (4) 听觉和耳: 动物的听觉(自学);  耳的进化(自学);  耳的构造;  听觉的产生;  感觉微弱声音的能力;  分辨不同声音的能力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耳的构造(人、哺乳类) P255, 图11-7  外耳:◆ 组成 — 耳廓、外耳道、鼓膜; ◆ 功能 — 聚集、传导声波;      中耳 ◆ 组成 — 鼓室、听小骨、鼓咽管  鼓膜 → 听小骨 → 卵圆窗;  听小骨 — 锤骨、砧骨、镫骨  卵圆窗、圆窗 — 中、内耳的分界; ◆ 功能 — 传导、放大声波;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内耳(迷路):复杂的管道 前庭器(平衡)+ 耳蜗(听觉) ◆ 前庭器 = 前庭 + 3个半规管  前庭:2个膜性囊 — 含耳砂(耳石) 头部姿态变化 → 耳石压迫膜性囊 → 前庭蜗神经(脑神经)→ 小脑;  半规管:3个互相垂直;内淋巴液 头部姿态变化 → 内淋巴液流动 → 前庭蜗神经(脑神经) 小脑;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耳蜗:膜性管道、蜗牛壳形,P255, 图11-7 拉直后 图11-8A; 横切 图11-8B  组成:前庭阶、蜗管、鼓阶 — 平行管道;  柯蒂氏器:蜗管内  基底膜;  毛细胞 — 感觉细胞 顶端:纤毛(听毛); 底部:与前庭蜗神经相连;  覆膜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听觉的产生 P257, 图11-8C 声波 → 鼓膜 → 听小骨 → 卵圆窗 → 耳蜗内淋巴液振动 → 基底膜振动 → 覆膜、毛细胞互相摩擦 → 毛细胞兴奋 → 前庭蜗神经 → 脑;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感觉微弱声音的能力  听小骨的作用 传导声波; 放大声波:卵圆窗振幅↓ → 力量↑;  压强、面积:反比关系 面积 — 鼓膜/卵圆窗 = 30/1 → 卵圆窗压强↑(30倍) → 振幅↓、力量↑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分辨不同声音的能力 柯蒂氏器 — 很多种不同的毛细胞 不同频率(音调)的声波振动 → 蜗管内淋巴液不同的共振波 → 不同的毛细胞发生反应 →不同的听觉(不同的声音) 思考:在耳内产生了不同的声音?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5. 视觉和光感受器  真正的眼 — 感光、成像; (1) 昆虫的复眼(自学); (2) 头足类的眼(自学); (3) 哺乳动物、人的眼  复杂;  高灵敏度 — 弱光下也能成像;  彩色照相机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A. 眼的结构; B. 视网膜和视神经; C. 眼的调节功能(自学为主); D. 近视、远视和散光(自学);   E. 双目的作用(自学);   F. 视觉的化学;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A. 眼的结构  眼球壁 — 3层膜 P258, 图11-10  外膜:巩膜(后、纤维膜)+ 角膜(前);  中膜 ◆ 脉络膜(后): 富含血管(营养); 黑色素(“暗盒”) ◆ 虹膜(前)— 棕黑色、圆盘状 瞳孔:光通路、调节光通量  内膜(视网膜) 唯一的感光神经组织 — 构造最复杂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睫状体  睫状肌 虹膜之后、脉络膜之前;   环状平滑肌 — 调节晶状体形状;  睫状小带(悬韧带) 连接睫状肌与晶状体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B. 视网膜和视神经  视觉细胞 — 两大类  视锥细胞 ◆ 光敏感性 — 弱,只能感受强光; ◆ 可感受颜色 — 强光下,清晰彩色图象;  视杆细胞 ◆ 光敏感性 — 强,可感受弱光; ◆ 不能感受颜色— 弱光下,黑白图象;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白天活动的动物:鸽子 只有视锥细胞 — 不能夜间活动; 能辩色、 ;  夜间活动的动物:大多数猫头鹰 只有视杆细胞 — 夜间活动; 不能辩色(黑、灰、白);  人:视杆细胞 — 多(1.25亿个); 视锥细胞 — 少(650万)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黄斑 P258, 图11-10 黄色小斑点 — 视网膜后方中央附近;  中央凹 — 黄斑中央小凹陷 ◆ 完全由视锥细胞组成; ◆ 视觉的聚焦点 — 视觉成像最清晰区域; ◆ 仔细观察时的“正眼凝视”; ◆ 观察景物时的 “扫视”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视网膜构造 P259, 图11-11(1) & 11-11(2)  外层:视觉(视锥、视杆)细胞;  中层:双极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 内层:神经节细胞  传导途径:光 → 视觉细胞 → 兴奋 → 中间、双极、中间神经元 → 神经节细胞 → 视神经 → 眼球后壁 → 脑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视网膜结构、功能特点  视觉细胞位于视网膜的最深层 顶端感光部分 — 倒插在最后色素细胞间; 光线 → 多层次神经网络 → 视觉细胞顶端感光部分;  多层次神经网络的功能 — 加工、筛选 图像绝对强度↓、邻近部位间差异↑ → 图象反差↑、清晰度↑;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C. 眼的调节功能(自学为主)  对光强度(明暗)变化的适应  瞳孔:大小 — 光通量;  视锥、视杆细胞 — 轮换兴奋、静息;  聚焦(远、近):晶状体(自学): D. 近视、远视和散光(自学); E. 双目的作用(自学); 思考:人眼与照相机调焦的不同?  为何许多感官都成对?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F. 视觉的化学 P259, 图11-11(右)  视觉细胞:端部,盘状,膜盘;  膜盘:含感光色素;  动、植物感光色素分子的区别 植物:光刺激 → 氧化 → 光合作用; 动物:光刺激 → 分子构相变化    → 动作电位 → 脑 → 感觉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感光色素 — 光敏分子  视紫质:色素蛋白 、含视黄醛; VA氧化 → 视黄醛;  视紫质的种类 ◆ 视紫红质:视杆细胞(1种) 视黄醛 + 视蛋白; ◆ 视紫蓝质:视锥细胞  视黄醛 + 光视蛋白;  视锥细胞 — 3种:绿、蓝、红 含不同视紫蓝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自学并思考  为何视杆细胞只有1种? 视锥细胞却有3种?  人眼为何对红色最敏感?  视锥细胞只有3种(绿、蓝、红), 却可产生多种色感?  夜盲症、色盲是如何产生的?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三)化学感受器 1. 涡虫(不讲); 2. 昆虫(不讲); 3. 人的味觉和嗅觉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3. 人的味觉和嗅觉 (1) 味觉  味蕾:舌、乳头、味蕾、味觉细胞; P263, 图11-16C, D  味觉细胞 P263, 图11-16E    特化的上皮细胞 — 微绒毛 — 自顶端的嗅孔中伸出;  感觉神经纤维:与味觉细胞基部相连;  味觉敏感区(自学)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2) 嗅觉 P263, 图11-16F  嗅觉上皮:鼻腔顶端粘膜上皮  嗅觉细胞;  嗅觉的形成 气味物质分子    → 溶于鼻腔粘膜表面液体 → 嗅觉细胞兴奋 → 感觉神经纤维(嗅觉细胞基部) → 脑(嗅觉中心) → 嗅觉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特点  灵敏 — 感知多种气味 人:50多种,不算发达; 哺乳类:灵敏 — 特别是夜间活动者;  灵长类 — 退化(视觉发达); 鸟类:不发达(视觉发达);    食腐鸟类 — 嗅觉发达;  易适应(习惯化)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二、效应器   反应种类很多 — 效应器种类也很多; 效应器:肌肉、体色、发光、腺体等;   ● 肌肉和肌肉收缩;  ● 色素反应;   ● 生物发光;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一)肌肉和肌肉收缩  平滑肌收缩特点 缓慢、耗能少(不易疲劳、持久);  横纹肌收缩特点 迅速、耗能多(易疲劳、持久性差);  1. 无脊椎动物的肌肉(自学); 2. 脊椎动物的肌肉; 3. 肌肉收缩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2. 脊椎动物的肌肉 (1) 骨骼肌(横纹肌、随意肌) 躯干、四肢、眼球活动肌、颚肌等;  构造:1块肌肉 — 多个肌纤维(肌细胞);  肌肉的两种工作方式  动力工作:走、跑、跳、飞、游等动作;  静力工作:抵抗重力,调节平衡、姿势等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运动产生的3个要素  肌肉:收缩 — 运动的动力;  骨骼:杠杆作用;  关节:杠杆作用 1块肌肉至少跨越1个关节, 两端附着在2块骨面上;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肌肉作用的特点  收缩力强 — 单足趾尖站立, 腓肠肌收缩力    体重×6 (托举时 — 1000 kg);  只能“拉”,不能“推”;  颉抗作用 P266, 图11-18 至少2块(组、群)作用相反的肌肉参与;  高度复杂性:简单动作 — 多块肌肉参与;  高度协调性;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2) 神经肌肉接点 P267, 图11-19  神经肌肉接点 — 运动终板(突触)  神经末梢分支的末端;  肌纤维  神经递质:Ach 使骨骼肌收缩(兴奋)、心肌抑制  运动单位 1个神经元 + 它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 (1个神经元 → 多个末梢 → 多个肌纤维)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决定肌肉动作的力度与准确性的2个因素  参与反应的运动单位的数目 随刺激的强弱而调节 — 使反应更准确;  运动单位 — 2 ~ 1000 多个肌纤维 ◆ 运动单位大 — 力度大、精确性差 四肢的三头肌 — 1000个以上; ◆ 运动单位小 — 力度小、但复杂而精密 眼球活动肌肉 — 2-3个肌纤维;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3. 肌肉收缩 (1) 单个肌纤维(肌细胞)的收缩 —“全或无”反应  刺激低于某个强度 — 肌纤维不收缩;  达到某个强度 — 收缩;  提高强度 — 并不能提高收缩的强度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2) 单肌收缩:单块肌肉的收缩  离体实验:蛙、蟾蜍 — 坐骨神经 +腓肠肌; 单肌收缩;  单肌收缩曲线 P268, 11-20A  等级反应 反应张力随刺激强度而变化 — 叠加; 问题: “全或无”、“等级反应”是否矛盾? 为何单块肌肉、单个肌纤维收缩不同?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3) 肌肉收缩张力的总和(叠加) 2个原因:时间性、空间性总和  时间性总和:反应强度 — 刺激速率 P268, 图11-20B ◆ 试验1:刺激速率比较慢时 第1个单肌收缩(动作电位)完成之后, 再产生第2个单肌收缩; 每个单肌收缩一样大小; (接下页)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试验2:刺激速率→ 快 → 一定程度 P268, 11-20C 第1个单肌收缩完成之前, 第2个动作电位被触发 张力叠加 — 产生一个较大的反应;  试验3:刺激速率 → 进一步加快 P268, 11-20D 整个收缩曲线 → 平滑; 张力总和 → 最大值 — 强直收缩;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空间性总和:2个空间因素  被启动的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数目;  每个运动单位的大小(所含肌纤维数目)  总结:肌肉等级收缩反应的原因  时间性总和 — 动作电位的速率;  空间性总和 — 运动单位数目; 运动单位大小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4) 肌肉收缩的机制 A.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P269, 图11-21  肌细胞(肌纤维) P269, 图11-21B、C 长柱型;  肌原纤维 — 明暗相间的横纹 P269 11-21D a. 肌原纤维的明暗带 P269, 图11-21D、E  暗带(A带) H区 — 暗带中央,较亮的狭窄区:  明带(I带):Z线 — 明带中央1条深线;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肌节:两条相邻的Z线之间的部分  肌肉收缩的形态单位、功能单位;  组成:一个完整的暗(A)带; 左、右各半个明(I)带; b. 肌原纤维的超微结构 P269, 11-21D、E 两种肌丝  粗丝(肌球蛋白丝);  细丝(肌动蛋白丝)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c. 肌原纤维明暗带的形成 P269, 图11-21D  粗、细丝相间排列的结果  粗丝:仅在暗带(A) 、贯穿暗带全长;  细丝:自Z线 → A带的H区边缘 (H区内无细丝)  横切 P269, 图11-21E 明带(I带)— 只有细丝; 暗带H区 — 只有粗丝; 暗带、H区以外 — 兼有粗、细丝; 6条细丝呈六角形包围中央1条粗丝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d. 肌丝的分子结构  细丝 — 肌动蛋白丝 肌动蛋白分子; 结合位点 — 可与肌球蛋白分子的头结合;  粗丝 —肌球蛋白丝、1束肌球蛋白分子; 肌球蛋白分子:长、Y形 P270,图11-22 2个头 — 向着H区的外侧; 尾 — 向着A带中央的H区1束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B. 肌肉收缩机制 — 肌丝滑动学说 图11-22D、E  肌肉收缩 — 粗、细丝相对滑动的结果  肌节两端Z线发出的细丝 → 暗带中央滑动 → 相邻Z带互相靠近 → 肌节、肌原纤维、肌纤维、肌肉均缩短;  明带、暗带的H区 → 缩短、甚至消失;  暗带:长度不变;  分子机制(不讲)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分子机制  冲动  神经肌肉结合点  肌膜去极化  肌纤维收缩  粗丝与细丝结合 粗丝中肌球蛋白分子的“头” 与周围6根细丝中肌动蛋白分子上的结合点  粗丝 —“船桨” 带着细丝向H区滑动 (接下页)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 粗丝与细丝脱离:滑动一段距离后 — 粗丝“头”与细丝“结合点”脱离  粗丝滑回原始位置  粗丝与细丝再结合 粗丝“头”再与细丝下一个结合点结合  不断重复:结合、滑动、脱离、再结合  直至使细肌丝滑动到H区的中央为止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C. Ca2+的作用(自学为主) P272, 图11-23 肌动蛋白丝上附着2种蛋白质  原肌球蛋白:封闭肌动蛋白分子的结合位点;  肌钙蛋白:冲动 =>肌膜去极化 =>肌质网释放Ca2+ => 与肌钙蛋白结合 => 原肌球蛋白分子构相变化 => 肌动蛋白分子结合位点暴露 => 肌球蛋白丝分子的头与之结合 => 肌丝相对滑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D. 耗能的过程(自学); E. 快收缩与慢收缩(自学); F. 平滑肌和心肌(自学)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D. 耗能的过程(自学); E. 平滑肌和心肌(自学) ★为何横纹肌有横纹? 为何平滑肌无横纹? 为何心肌有横纹,但不清晰? 何谓肌丝滑动学说?分子机制如何?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二)色素反应  定义:同一个体的体色可随环境而改变;  与“保护色”不相同;  适应性 — 隐蔽  保护(躲避敌害);  便于捕食  乌贼、避役(变色龙)等;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1. 色素细胞:位于皮肤中 含色素体 2. 色素体 — 可迁移  集中于细胞体中央 → 体色变浅;  散布细胞体内 → 体色变深; 3. 色素流动的调控机制 神经 and/or 激素;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三)生物发光 较普遍(特别是海洋生物); 海面200m以下的光 — 均为生物发光 1. 意义 照明、诱集猎物、威胁、吸引异性等; 2. 发光方式  体内发光细菌(少数情况);  自身发光(大多数情况)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3. 荧光素  一类物质总称 — 因动物而异;  作用 荧光素 + O2 → 氧化荧光素 → 荧光 条件:荧光素酶、Mg2+、ATP; (耗能、耗氧);  效率:萤火虫  95% - 99%;  萤火虫发光: 功能 — 通讯、诱捕;  发光强度控制(供氧量)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4. 光细胞 特殊的上皮细胞 → 荧光素、荧光素酶; (四)其他效应器(自学) 腺体 — 也是效应器官(详见下章)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普通生物学 • 第二部分 个体生物学 •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END

作业 1 什么是免疫?描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 2 描述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3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