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九章 感觉器官 主讲人:罗官莉 生 理 学教 研 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九章 感觉器官 主讲人:罗官莉 生 理 学教 研 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感觉器官 主讲人:罗官莉 生 理 学教 研 室

2 一、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1.概念 感受器(receptor)是指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sense organ)指的是由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连同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

3 2. 分类 本体感受器 内感受器 内脏感受器 按分布部位分类: 远距离感受器 外感受器 接触感受器 按接受刺激的性质分类:光、机械、化学、温度感受器等

4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刺激:每种感受器通常只对一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即为适宜刺激。 2.换能作用 :各种感受器能将作用于它们的不同形式的刺激转换为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作用。 3.编码作用 4.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该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冲动发放频率逐渐降低的现象。

5 二、 眼的视觉功能 视神经节细胞 折光系统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感光系统 感光细胞 双极细胞 视觉功能

6 (一)眼的折光功能 1.折光与成像

7

8 简化眼成像示意图 ab(物像的大小) AB(物体的大小) = Bn(物体至节点的距离) nb(节点至视网膜的距离)

9 2. 眼的调节 视远物(6m以外的物体)时,物体对眼球所发出的光线可认为是平行光线,正常眼不需要进行任何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远点: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 眼的调节可分为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和眼球会聚三种方式。

10 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因其自身的弹性变凸(前凸更明显),折光能力↑。
(1)晶状体调节 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因其自身的弹性变凸(前凸更明显),折光能力↑。

11 近点越小,晶状体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视近物所成模糊像 皮层中脑束 视觉皮层 正中核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变凸 睫状神经节 缩瞳核 近点: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近点越小,晶状体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逐渐减弱导致眼的调节能力降低,近点远移称为老视。

12 (2)瞳孔调节 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而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 ① 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的反射。 生理意义: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及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②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大小随入射光线的强弱而改变的这种反射。

13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中脑,该反射的正常与否可反映视网膜、视神经和脑干的功能状况,常作为判断麻醉深度以及病情危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强光照射视网膜 视神经 中脑 双侧的动眼神经缩瞳核 副交感神经 瞳孔括约肌收缩 瞳孔缩小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中脑,该反射的正常与否可反映视网膜、视神经和脑干的功能状况,常作为判断麻醉深度以及病情危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14 (3)眼球会聚 意义:两眼同时看一近物时,物像能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不至于发生复视。 3. 眼的折光异常 由于眼的折光系统异常或眼球形态异常导致眼的折光能力异常,则安静状态下平行光线不能聚焦于视网膜上,这种眼称为屈光不正(非正视眼)。 包括近视眼、远视眼和散光眼。

15 (1)近视 :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眼的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造成的。
特点:远点和近点均近移,用凹透镜矫正。 (2)远视 :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眼的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所造成的。 特点:近点远移,用凸透镜矫正。 (3)散光 :多数是由于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不一致所致。 矫正办法是佩带合适的柱面镜。

16

17 (二)眼的感光功能 1. 视网膜的结构 主要由4层细胞层构成,由外向内依次是色素上皮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双级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

18 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视锥细胞分布于中央凹的中心 视杆细胞分布于中央凹的周边 形态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外段、内段和终足

19

20 2. 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 ⑴ 视杆系统(晚光觉或暗视觉系统) 功能特点是对光的敏感度高,能感受弱光刺激而引起视觉,但不能分辨颜色,对细节的分辨能力较差,主要功能是在暗光中视物。 ⑵ 视锥系统(昼光觉或明视觉系统) 功能特点是对光的敏感度较差,只有在较强光线的作用下才能引起视觉,但能分辨颜色,对细节的分辨能力强,主要功能是在白昼视物。

21 视紫红质是视杆细胞内的感光物质,是由视蛋白和视黄醛构成的结合蛋白质。
3. 视杆细胞的感光原理 视紫红质是视杆细胞内的感光物质,是由视蛋白和视黄醛构成的结合蛋白质。 全反型视黄醇即维生素A,若维生素A长期摄入不足,则影响暗视觉,引起夜盲症。

22

23 4. 视锥细胞的感光原理和色觉(三原色学说) 视锥细胞的感光原理与视杆细胞相似。 视锥细胞中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视色素。一定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可使三种视锥细胞按一定比例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从而引起一定颜色的视觉。

24 (三)与视觉有关的生理现象 1. 视力 即视敏度,指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或分辨物体上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视力的衡量标准是视角,以视角的倒数表示。 2. 视野 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野受面部结构、目标物的颜色的影响。(白色﹥黄蓝色﹥红色﹥绿色) 临床意义:反映视网膜及视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

25 视野图(右眼)

26

27 3.暗适应与明适应 暗适应: 人在明亮处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清任何物体,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能逐渐看清物体的现象。 明适应: 人从暗处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觉一片耀眼的光亮而看不清物体,稍待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的现象称为。

28 三 、 耳的听觉功能 (一)外耳和中耳的结构与功能

29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空气传导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进入内耳耳蜗的途径。是声波传入内耳的主要途径。 2.骨传导:声波直接引起颅骨振动,再引起位于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振动的途径。骨传导的效率远低于气传导。 临床意义:检查患者气传导和骨传导的情况,可借此判断听觉异常的产生部位和原因。

30 (二)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 1.耳蜗的基本结构

31 在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中,基底膜的振动起着关键作用。
2.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在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中,基底膜的振动起着关键作用。 基底膜振动是从耳蜗底部开始的,并按物理学中的行波原理向耳蜗顶部方向传播。声波的频率愈高,行波传播的距离愈近,最大振幅的部位愈靠近耳蜗底部。 耳蜗底部受损时主要引起对高频声音的听力障碍,耳蜗顶部受损时主要引起对低频声音的听力障碍。

32 在耳蜗未受声波刺激时,以鼓阶外淋巴的电位为参考零电位,可测得蜗管内淋巴的电位为+80mV左右。
3.耳蜗生物电现象 (1)耳蜗静息电位 在耳蜗未受声波刺激时,以鼓阶外淋巴的电位为参考零电位,可测得蜗管内淋巴的电位为+80mV左右。 (2)耳蜗微音器电位:呈等级式反应,无阈值, 没有潜伏期和不应期, 不易疲劳, 不发生适应现象 对麻醉和低氧相对不敏感。

33 四 、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前庭器官由内耳中的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组成,是人体对自身姿势、头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状态的感受器。

34 前庭反应: 1.姿势反射 意义在于维持躯体一定的姿势和身体平衡。 2.自主神经反应
对前庭器官过强过久的刺激可引起心跳和呼吸加快、出汗以及恶心和呕吐等现象。 3.眼震颤 躯体作旋转运动时会引起眼球产生一种特殊的节律性往返运动。它主要是半规管受刺激时产生的。

35

36 1.下列关于感觉器官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适宜刺激敏感 B.均有换能作用 C.多具有辅助结构 D.均有编码作用 E.均不易适应 2.当某一恒定刺激作用感受器时,其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频率会逐渐下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 A.适应 B.传导阻滞 C.抑制 D.疲劳 E.传导衰减 3.下列对感受器电位描述正确的是 A.大小与刺激无关 B.具有“全或无”的性质 C.以电紧张 的形式扩布 D.呈不衰减性传导 E.不能总和 4.下列关于感受器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未变但传入冲动减少或消失 B.快适应感受器对刺激的变化十分灵敏 C.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 D.适应并非疲劳 E.慢适应感受器适用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

37 5.下列感受器中,属于快适应感受器的是 A.环层小体 B.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C.关节囊感受器 D.肌梭 E.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6.眼的折光系统不包括 A.晶状体 B.视网膜 C.角膜 D.房水 E.玻璃体 7.下列关于折光系统光学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入射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角膜 B.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光能力均可被调节 C.6m以外物体发出的光线可认为是平行光线 D.正常人眼在未调节时,后主焦点的位置位于视网膜 E.视网膜像在分辨能力限度一下时不被感知 8入射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 A.角膜的前表面 B.角膜的后表面 C.晶状体的前表面 D.晶状体的后表面 E.玻璃体的前表面

38 9.正常人视力的限度为 A.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杆细胞的平均直径 B.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杆细胞的平均半径 C.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半径 D.人所能看清楚的最小视网膜上像的大小 E.人所能看清楚的物体大小 10.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地成像与视网膜上 B.晶状体变凸使物像后移而成像于视网膜上 C.近点距离越近,眼的调节能力越差 D.人眼的调节主要靠双眼球会聚来实现 E.眼视近物时晶状体形状的改变通过反射实现

39 11.当光照射正常人的左眼时 A.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不变 B.右眼瞳孔缩小,左眼瞳孔不变 C.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扩大 D.双眼瞳孔都不变 E.双眼瞳孔均缩小 12.当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时,晶状体的 A.前表面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 B.后表面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 C.前表面曲率减小,折光能力减弱 D.后表面曲率减小,折光能力减弱 E.前表面曲率不变,折光能力不变

40 13.视杆系统 A.对光敏感度高,有色觉,分辨能力弱 B.对光敏感度低,有色觉,分辨能力弱 C.对光敏感度高,无色觉,分辨能力弱 D.对光敏感度低,无色觉,分辨能力高 E.对光敏感度低,有色觉,分辨能力高 14.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 A.延髓 B.中脑 C.纹状体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 15.与正视眼相比较,远视眼的 A.近点移远,看远物需要调节,看近物不需调节 B.近点移近,看远物需要调节,看近物不需调节 C.近点移远,看远物不需要调节,看近物需调节 D.近点移近,看远物不需要调节,看近物需调节 E.近点移远,看远物和近物均需要调节

41 16.夜盲症发生的原因 A.视紫红质过多 B.视紫红质分解增强,合成减弱 C.11-顺视黄醛过多 D.视蛋白合成障碍 E.长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 17.下列关于视杆细胞外段膜电位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未经光照时膜电位仅-30~-40mv B.未经光照时存在暗电流 C.未经光照时有Na+进入细胞内 D.光照后表现为一种去极化型慢电位 E.光照后的电位变化即为感受器电位 18.在同一光照条件下,视野最小的是 A.红色 B.蓝色 C.绿色 D.白色 E.黄色

42 19.人眼近点的远近主要取决于 A.空气-角膜界面 B.晶状体弹性 C.角膜曲度 D.瞳孔直径 E.眼球前后径 20.使平行光聚焦于视网膜前方的眼称为 A.远视眼 B.散光眼 C.近视眼 D.正视眼 E.老花眼 21.能引起耳蜗底部的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的是 A.高强度声波 B.低强度声波 C.高频声波 D.中频声波 E.低频声波 22.下列关于骨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指经过听骨链的传导途径 B.敏感性与气传导基本相同 C.在正常声波传导中作用很小 D.中耳病变时常受损伤 E.耳蜗病变时通常不受损

43 24.暗适应中第二次阈值降低产生的原因是 A.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迅速分解 B.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合成增强 C.视锥细胞中三种视色素合成增强 D.视锥细胞中三种视色素分解 E.视紫红质转变为三种不同的视锥色素 25.老视产生的原因是 A.眼球变形使前后径变短 B.角膜各个方向的曲度增大 C.晶状体变混浊 D.晶状体弹性减退 E.玻璃体变形使折光能力减弱

44 26.感音性耳聋的病变部位在 A.外耳道 B.咽鼓管 C.鼓膜 D.听骨链 E.耳蜗 27.纠正散光通常用 A.棱镜 B.墨镜 C.凹透镜 D.柱面镜 E.凸透镜 1.感受器一般生理特性包括适宜刺激、换能作用、 、 。 2.视近物时,睫状肌 、悬韧带 、晶状体 。 3.老年人因晶状体 ,眼的调节能力降低,近点 。 4.近视多由于 所致,未经眼的调节时,平行光线入眼将聚焦于 。 5.视杆细胞内的感光物质是 ,其主要功能是 。

45 6.视网膜分布有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 、 、 三种光敏感的视色素。
7.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是 和 。 8.声波经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膜传入内耳的途径称为 ,直接经颅骨传入内耳的途径称为 。 9.声波沿基底膜传播的特点是:频率越高,传播距离 ,频率越低,传播距离 。 10.前庭器官中直线变速运动的感受器称为 。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称为 。


Download ppt "第九章 感觉器官 主讲人:罗官莉 生 理 学教 研 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