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原 列 传 临武一中多媒体课件 设计制作:黄素娥 临 武 一 中 上课.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2014 年职称英语等级考试 综合类精讲班 主讲:叶老师. 职称英语考试与复习方法 一、职称英语考试 1. 职称英语考试的特点: a 综合英语分为 A B C 级 b 职称英语考试和教材的关系 c 可以借助字典 d 送分( 分) (1) 词汇选项(可能送 3—8 分) (2) 阅读判断.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A Learn.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Canada the UK the USA China Australia.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盆 位 分 芽 煮 并 宣 盛 选 规 丝 表 要 没 孩 挑 选挑 选.
我看家乡的习俗. 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习俗就是人们在长期 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 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 生活经验 和趣味,同时 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每年的五月, 一定不会令大家忘记的, 肯定是我们亲爱的 “ 端午节 ” 了。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它的由来和传说呢?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屈原列传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体; 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
王福栋 TEL: 屈原与楚辞 王福栋 TEL: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What to do? 任务一(1):请你在“愤怒的小鸟”这个文档中插入“红色小鸟”的图片。 要求:1、自学课本45-47页“做一做”的内容,找到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后,就动手试一试吧。 哪一小组最先完成,会加平时成绩10分噢,加油吧!
屈 原 列 传 作者:司 马 迁.
10.2 立方根.
俄罗斯方块:注意观察游戏中用到的 数学的知识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记时法 扬州市育才小学 周志杨.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第一讲 雅思阅读概述 王冉 2015/02.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语文园地二.
基本句型(二) S+Vt+O+C.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定语从句(16).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登鹳雀楼.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Harvard ManageMentor®
了解介词.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VALUES OF MONTH Sense of shame耻.
《我爱你中国》 万先金.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鄢陵县彭店一中 赵二歌.
惊弓之鸟 山西省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 王 丹.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五、话题写作 基础写作 请根据以下信息介绍端午节。 [写作要求] 只能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评分标准]
大良红岗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我们 欢聚一堂 新员工入职培训 Westin有限公司 w 培训师 Westin 2016年3月19日.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位似.
使用Fragment 本讲大纲: 1、创建Fragment 2、在Activity中添加Fragment
IT审计简介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IT审计培训 第一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屈 原 列 传 临武一中多媒体课件 设计制作:黄素娥 临 武 一 中 上课

下面对联说的都是谁? 司马迁 欧阳修 杜 甫 屈 原 猜一猜 1)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1)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2)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4)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司马迁 欧阳修 杜 甫 屈 原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佳联妙对,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爱国诗人充满了缅怀之情。 武昌东湖有座“行吟阁”,其名取《史记》中“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之意。阁中有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题联: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这样评价屈原的诗品人品:《离骚》和《国风》、《小雅》一样,同为国粹,“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董老将司马之言信手拈来,巧撰成联,上联歌颂屈原不凡的才华,其作品可与风雅颂齐名;下联赞美屈原高尚的品格,行廉守洁不染尘。全联用语简约,含义深刻。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战国时代,楚秦争霸,屈原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抗秦。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一帮奸臣却百般诋毁、加害屈原。清代文人李元度以爱憎分明的情感,撰成一联: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上联强烈抨击上官大夫陷害忠良。下联颂扬太史公司马迁是屈原的知音,对屈大夫做出了千秋定论。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 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但他的爱国之心忠贞不贰。西汉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常以屈原自比。《离骚》和《治安策》,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在长沙的“屈贾祠”,有一副楹联颂扬他俩的爱国之心,盖世之才: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 “亲不负楚”指屈原与楚王同姓,故曰“亲”;“疏不负梁”指贾谊与梁怀王异姓,故曰“疏”。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 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 楚国的郢都被秦军攻破后,流放途中的屈原心如刀绞,他写下绝笔《怀沙》后,仰天长叹,抱石投入滚滚汨罗江。在汨罗江屈原祠悬挂的哀挽联,述说着这段历史: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 屈原投江自尽后,宋玉哀痛不已。他一遍又一遍地深情呼唤:“魂归来兮!”为屈原招魂。李元度以此为题,撰成一联: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 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在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中,悼念屈原的一副楹联,情感更浓烈,意境更深刻,在纪念屈原的对联中堪称上品: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联中引用了许多典故:《楚辞》中把“香草”喻作贤臣。“三户地”指楚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呵壁”出自王逸的《天问序》:“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愤懑。”“九歌”是屈原的作品,文中充满思念与哀伤之情,是屈原逐放后忧愤心境与爱国思想的寄托。

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 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 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 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 屈原以身许国,虽死犹生,他的精神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汨罗江屈原祠中的一副对联,把奔腾不息的汨罗江,看成了屈原的化身: 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 屈原逝去已两千多年,他所魂牵梦绕的三楚大地,如今旧貌换新颜。生活在太平盛世的荆楚儿女,怎么也忘不了这位历史伟人。湖南长沙的“屈贾祠”中,有这样一副楹联: 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 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 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 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简介屈原的生平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官职,参与国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jÌn)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85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屈原的影响: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两千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的这种体例。《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情性。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任 疏 绌 迁 沉 屈原精神 :爱国、正直 屈原的命运 听录音,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用课文中的五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 才华横溢1 高洁志行3 正直与邪曲不相容2 屈原流放江南8-10 怀王三次受骗4-7 才华横溢1 影 响12 高贵品质11 屈原的命运 特色 练习

1段: 为:担任 入:国内 出:国外 2段: 害:嫉妒 属:写作 与:给与 因:于是,连词 伐:自夸、炫耀 1段: 为:担任 入:国内 出:国外 2段: 害:嫉妒 属:写作 与:给与 因:于是,连词 伐:自夸、炫耀 3段: 疾:恨、痛心 听、谗谄、明、邪曲:名词 见:被 自:从,介词 明:阐明,动词 靡:没有什么,否定性无指定代词 约:简约 微:含蓄 廉:端正 自:自己 蝉蜕:名词作状语 浮游:漫游 尘埃:喻尘世 虽:即使 小结:由“王甚任之”而“见疏”,评论《离骚》及屈原品格。

小结:写屈原愤而自沉汨罗江的经过。第一次对话揭示了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举世混浊”“众人皆醉”,“清”者“醒”者必然遭到厄运。第二次对话突出了屈原的高贵品质:宁愿以死坚持真理,保持高洁直行,也决不同流合污苟且偷生。 11段: 颜色:古义,面色;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名词 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描述,动词 举:全 于:被 与:和,介词 为:句末反问语气词 之:代下文 新:刚刚,副词 人:指上文的圣人 者乎:复合语气助词 乃:于是,副词 遂:于是 以:第一、二个是介词(让),第三个是结果连词

小结:述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屈原的后来者虽然继承了他的文体,但都不能像屈原那样“直谏”。 12段: 辞:文学 以:凭,介词 祖:效法 从容: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形容词; 今义,镇定沉着的样子,形容词 日:一天天,名词作状语 为……所:固定结构,表被动

第一次受骗(4段):秦国巧设骗局,楚怀王自毁与齐 的联盟,孤立了楚国,军败地失, 最后陷入腹背受敌的艰难处境。 第一次受骗(4段):秦国巧设骗局,楚怀王自毁与齐 的联盟,孤立了楚国,军败地失, 最后陷入腹背受敌的艰难处境。 既:已经,副词 亲:亲近,动词 患:担心 之:代楚齐纵亲 乃:于是 佯:假装 去:离开 委:呈献 诚:确实 如:到 乃:又,副词

8-10:顷襄王即位,屈原流放江南。 冀幸:希望,同义复用 之:主谓之间,不译 一:副词,全部,彻底 存:念 反复:古义,覆转,恢复,动词; 冀幸:希望,同义复用 之:主谓之间,不译 一:副词,全部,彻底 存:念 反复:古义,覆转,恢复,动词; 今义,①一遍又一遍,副词 ②颠来倒去,动词 ③重复的情况,名词 之:代楚国的困境 致:表达 然:转折连词 无:无论 自为:为自己 圣君:圣,形容词,具有最高智慧的道德的 治国:治,形容词,太平的 以:连词,因为 内、外:名词作状语 于:被 挫、削:被动 亡:丧失 为:被 之:代“屈平既嫉之” 短:揭短,动词 8-10:顷襄王即位,屈原流放江南。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分三部分) 以人物活动的时间为序进行记叙。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3):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离骚》。 1、简介屈原。 2、屈原被疏。 3、述评《离骚》。

思考 1 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王甚任之” :“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

思考 2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才能杰出,蒙谗见疏。    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才能杰出,蒙谗见疏。 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有两种理解。一是:“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一是:“上官大夫看见了想抢过去(看),屈原不给。”

思考 3 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四个主谓短语都是“疾”的宾语。

思考 4 第3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    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介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

第二部分(4--10) : 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 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客死于秦。 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

思考 1 第4—7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   4、①受骗绝齐   ②兵败丹淅   ③蓝田退兵   5、④复释张仪   6、⑤诸侯击楚   7、⑥赴秦身死

思考 2 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   这些事发生在“屈平既绌”以后,说明罢黜屈平是错误的。怀王复释张仪、赴秦身死,都与未听屈原的劝谏有关。

思考 3 国家危难之际,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 态度:嫉之 信念: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存君兴国  信念: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存君兴国  精神: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思考 4 这一部分作者议论的观点是什么?对表现屈原有什么作用?   这一部分作者以结语式的方式,指出楚国的危难在于“怀王之终不悟”,“此不知人之祸也”。通过议论,突出了屈原在楚国兴盛衰亡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课文分析 第三部分(11--12):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影响。  1、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 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讨论 这一部分着重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话描写,揭示屈原“见放”是时代的悲剧,表现屈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宁赴长流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这段对话实际上是关于人生哲理的精辟议论,即明屈原之志,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记叙了屈原的身份、才识,受谗被疏以及“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情况,并写了对《离骚》的评价。 第二部分。记述了屈原被绌,楚国三次被秦所骗的历史事实,以结语式议论指了人君不辨忠奸,不识贤愚是产生楚国祸患的根本原因。 第三部分。写屈原对渔父的对话及投江而死的壮举,表现他热爱祖国,憎恨谗佞,至死不屈的高尚品德。

屈原的遭遇 任——疏——黜——迁——沉

主题思想 本篇人物传记记载了屈原的政治经历和他的政治主张,赞扬了他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也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课文有议有叙,夹叙夹议,一吐其蒙冤受辱的胸中块垒,为屈原,为作者自己,形成一篇极为精彩的传记文学。

写作特色 和从《史记》中选入中学课本的其它几篇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求赵》、《毛遂自荐》)相比,本文的特色是:   ①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   ②写法上,记叙和义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介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   ③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本文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写作特点: 第一,重点突出,重点放在与对立集团的矛盾斗争上。 第二 ,把屈原的身世遭遇和楚国命运交织叙述,并行描写,从而突出了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 第三,记叙、议沦、抒情三者密切结合,叙事多用散行句式,议论多用对偶、排比句式,语言精练,富于感染力。

练 习 害 属 伐 坎坎伐檀兮 伐赵,拔石城 此王霸之伐也 平伐其功 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zhŭ屈平属草稿未定 属予作文以记之 乃以秦王属吏 邪曲之害公也。 不害狠乎?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损害,危害。动词) 害 (杀害。动词) (忌妒。动词) (祸害,灾害。名词) shuŭ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 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zhŭ屈平属草稿未定 属予作文以记之 乃以秦王属吏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归属,隶属。动词) 属 (类。名词) 练 习 (写作。动词) (通“嘱”,嘱托。动词) (交给官吏治罪。动词) (一件连着一件。动词) 坎坎伐檀兮 伐赵,拔石城 此王霸之伐也 平伐其功 (砍伐。动词) 伐 (攻打。动词) (功业。名词) (夸耀。动词)

A B 动脑动手 下列各句中的“穷”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C . 复前行,欲穷其林。 D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A 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下列四项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 海瑞传 B . 阿Q正传 C . 屈原列传 D . 信陵君窃符救赵 B

屈原的性格特征:   爱国、正直思想品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1、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司马迁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有两个方面与一般文章不同:(1)、把屈原的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说明了屈原的遭遇与祖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2)、把屈原的“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因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 ),通过他的“存君兴国”的思想集中表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表现屈原的才干时,就着重突出其治国之才。这样介绍屈原,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屈原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他的政治、外交才能,而且似乎可以看到他里里外外为国操劳的动人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楚国的重要地位和对祖国的杰出贡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屈原不仅在祖国强大时热爱祖国,而且在祖国处于“大困”时,仍然坚定不移地热爱祖国;不仅在自己被“王甚任之”时热爱祖国,而且在个人遭受屈辱时仍坚韧不拔地热爱祖国。如: 当他“不复在位”时,听说楚怀王放走了屡次欺骗、坑害楚国的张仪,出使在外的屈原连忙从齐国赶回,劝怀王杀掉张仪。当怀王想要往秦赴会时,屈原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秦国是“虎狼之国”的本质,劝谏怀王“毋行”,直到怀王被秦王劫持,仍不改初衷,诚挚地“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一心寄希望怀王有朝一日能幡然醒悟,祖国有朝一日能面目一新。他的这种爱护怀王,振兴祖国之心在《离骚》中得到了多次的表现。屈原的爱国之心,不因楚国的治乱兴衰而改变,更不随个人的荣辱升沉而动摇。他对待祖国确是一颗丹心,一片赤诚,坚贞不移,至死不悔!

  2、屈原的正直集中在他敢于同邪恶势力抗争而决不与之妥协的斗争精神上。屈原从一开始就处在战国七雄错综复杂的斗争之中,处在楚国统治集团内部尖锐纷繁的矛盾之中,处在昏君谗臣的重重包围之中。屈原以其杰出的才干,博得了楚怀王的信任,也招致了奸人佞臣的妒忌,当“心害其能”的上官大夫要攫取他的劳动成果时,屈原坚决“不与”,使上官大夫碰了一鼻子灰,对于炙手可热的实权派人物靳尚和宠姬郑袖、令尹子兰,屈原也决不趋炎附势,更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而是同这些损害楚国利益的谗佞之徒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不仅“嫉”恨这些奸臣,而且敢于“刺”责那听信谗言,不辨忠奸的昏君,这一“疾”、一“怨”、一“刺”、一“嫉”,便是屈原刚正不阿的斗争精神的突出表现。这种正直高洁的品德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象经线和纬线一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织成了宏伟壮丽的浪漫主义诗篇《离骚》。在诗中,屈原多次表白了自己的高洁德操。

课文的最后两部分通过屈原同渔父的比喻性对话,让屈原将自己以死保节的决心作了最终的表白,在那“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恶劣环境中,唯独屈原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清白”的品德节操使他“宁赴常流”“葬身鱼腹”决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决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温蠖”。这种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和宁折不弯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他对理想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对卑劣、腐朽的切齿痛恨。屈原的死,是对邪恶势力的强烈控诉,也是对浑浑噩噩的人们的呼唤和激励。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屈原的这种反抗终究是消极的,同时他这种孤芳自赏,傲世疾俗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他轻视群众,脱离人民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表现了他的“国无人莫我知”(《离骚》)的孤独感。

创新园地 下面是一首流传广泛的墨盒诗 ( 墨盒为古时读书人盛墨的容器,或圆或方,文人常在其盖上刻山水、铭文以欣赏,自勉 ) ,其诗以独特的格式,通俗的内容而受广大读书人及民众的喜爱。此诗刻在一圆形墨盒盖上,共计25字,其作者、年代已不可考,粗看之下,似乎不成诗歌体例,但按照一定规律读下来,则可成七绝一首和五律一首。 五绝 才子读书来, 来到百花开; 开门不见我, 我中状元才。 七绝 才秀成经教学开, 开学教经有路来。 来路有经通达我, 我达通经成秀才。

本文在写法上与选入中学教材的其它《史记》中的几篇传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 其一,在选材上,《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主要取人物的横断面,浓墨重彩地刻画人物,而《屈》传则取人物的纵剖面,粗线条地勾勒人物一生。 其二,在写法上,《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富有戏剧性。《屈原列传》则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和细致的人物刻画之笔。如果说前者近乎小说笔法,那么,《屈》传则类于饱含激情的抒情记事散文了。

思维体操 麻雀说是对。车、船的行驶中,由于前进的速度,可能改变雨和旗的方向。麻雀在窝里,它看到的情况不受其它条件的影响。 大雨过后,鸽子、麻雀和海鸥在一起聊天。鸽子说:今天可算是东风劲吹,下雨时,主人带我乘在向东开的电车上,雨象瓢泼似地迎着车头斜打下来。麻雀说:不对,那时我在窝里,看到对面墙上的芦苇梢头朝东北方向弯,所以,下雨时刮的是西南风。海鸥说:错了,刮的是北风。因为当时我正向北飞,看到迎面开来的船,它的旗帜都是向尾部飘的。请你判断谁说得对 ? 麻雀说是对。车、船的行驶中,由于前进的速度,可能改变雨和旗的方向。麻雀在窝里,它看到的情况不受其它条件的影响。

词类活用 A 判断句 “离骚”者,犹离忧也。 B 省略句 遂绝 ( 于 ) 齐 ( 省略介词 ) 又因厚币 ( 赂 ) 用事者臣勒尚 ( 省谓语 ) 以 ( 之 ) 出号令 ( 省介词宾语 ) C 被动句 方正不容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D 倒装句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介宾短语后置 )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 介宾短语后置 ) 明道德之广崇 ( 定语后置,一说,非定语后置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定语后置 )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介宾短语后置 )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 同上 )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 同上 )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 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自为 ( wéi ) ”与下文的“自佐”相对 )

固定结构 成语典故 奈何绝秦欢 ( 表疑问,怎么。 )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 表反问,怎么……呢 ? ) 奈何绝秦欢 ( 表疑问,怎么。 )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 表反问,怎么……呢 ? ) 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 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 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 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汨 罗 江 上 万 古 悲 风 深 思 高 举 洁 白 清 忠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