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主讲教师:陈国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鉴赏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 叶县高中 辛要东 叶县高中 辛要东.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问 借代 对偶 表达方式 : 烘托、 对比、 反衬、 渲染、 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比兴 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用典 借古讽今、抑扬结合等 梳理归纳 描写 抒情 记叙 议论.
2006 高考语文试题走向 及复习应试策略. 第一部分: 2006 高考语文试题走向分析 一、主观题考查力度加大。 二、开放性试题更受青睐。 三、试卷更贴近现实生活。 四、题意作文值得关注。
诗歌鉴赏 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 之表达技巧. 《考试说明》对 “ 古代诗歌鉴赏 ” 的能力要求是: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 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级.
散文阅读复习专题 2012 年中考语文复习系列之一. . 散文分类 根据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作过程和中心分 : 1 描写性的散文 (抒情散文) 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 )一般先作情绪上的 铺垫,暗示文眼 —— 写景状物,突出特点 —— 景物 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 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2012高考备考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表达技巧 [考题设计]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 应答模式 2006、12、15.
看图指认艺术技巧 衬托 图片来源——唐伯虎点秋香.
高考诗歌鉴赏 答题模式归类.
古代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古典诗词的 魅力呈现.
古诗鉴赏题10大规律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讲语言 考点三部曲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课堂四面清.
古 诗 词 鉴 赏.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古诗咬不烂,考场怎么办 古诗咬不烂,考场怎么办.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强化二 语言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 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 李亚权.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二、语言风格 平淡 清新 绚丽 质朴 明快 含蓄 简洁 洗炼.
鉴赏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
1.春的消息.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主讲人:吴桂华 工作单位:汕头市金禧中学.
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古诗鉴赏.
分数的初步认识 林州市采桑镇中心小学 郭林晓.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考试说明: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北平将遭到日寇践踏,在这个时候,郁达夫正是怀着最后看一眼“故都”的秋色的心情重游故地的。 再加上 郁达夫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从小失去父亲,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忧郁、沉寂的性格;成年后呢?又到日本去留学,饱受异族的歧视与凌辱,更增添苦闷、消沉的心理,所以他的文风有一种伤感的、灰冷的调子。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 李亚权.
诗歌鉴赏专项复习 ——表达技巧类.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诗歌鉴赏 之描写手法.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古代诗歌鉴赏.
蝶恋花 晏殊.
2009高考诗歌鉴赏 专题备考方案 天津市复兴中学.
课前热身 景 情 境 2005年语文样卷诗歌鉴赏题(浙江省)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风格类.
诗 歌 鉴 赏(三) 第一课时.
古代诗歌鉴赏 之炼字.
2017 唯美樱花工作模板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语文园地二.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主讲教师:赵璟智 ( Emily ).
目录标题 01 添加目录一标题 ADD DIRECTORY ONE TITLES 02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 --- “情”与“景”的关系
项目二:HTML语言基础.
图形中的规律.
2018 蓝色大气工作汇报PPT 工作计划 | 指标汇报 | 总结汇报 | 年度总结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第一单元第一课 造型的表现力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陈刚.
高考诗歌鉴赏指导 品味关键字.
乘法的初步认识.
企业商务PPT模版 Loem ipsum dolor sameman tanam ca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tamam dalam qoue sampe. More PowerPoint templates: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中的规律.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目录 壹 贰 叁 肆. 目录 壹 贰 叁 肆 壹 请在此处添加详细描述文本,尽量与标题文本语言风格相符合,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请在此处添加详细描述文本,尽量与标题文本语言风格相符合,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请在此处添加详细描述文本,尽量与标题文本语言风格相符合,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2017 唯美地球商务通用模版 Aesthetic global business model.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主讲教师:陈国全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第六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1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2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 3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 4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 (6)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清新自然,口语化(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 答题步骤:1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2分条作答,3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

答题示例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 为什么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1)答: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2)答案之一: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答案之二: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