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脏 学 骆汉雄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
●内脏viscera的概念与范畴 ●内脏所属各系统的简要功能
一、内脏器官的结构 1. 中空性器官 2. 实质性器官
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一)胸部标志线 (二)腹部分区 1. 4分法 ☆ 2. 9分法
大致了解,详细介绍见后续的相关章节。
消 化 系 统
Alimentary system 概貌 消化管 消化腺
★临床上把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部分称为下消化道。 Alimentary system 消化管:口腔、食管(等)→肛门 消化腺:①大唾液腺、肝、胰 ②散在于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 ★临床上把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部分称为下消化道。
当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借第3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 一、消化管 (一)口腔 由上、下牙弓及牙槽突分为两部分: 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当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借第3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
1.腭palate 前2/3为硬腭,后1/3为软腭。 软腭的后份称腭帆,后缘游离,中央有腭垂(悬雍垂)。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与舌根共同围成咽峡isthmus of fauces,是口腔与咽腔的分界。
2.牙teeth (1)牙的数目、名称 恒牙 32颗 乳牙 20颗
乳牙的名称 恒牙的名称
牙式 —临床以“十”和数字符号表示左右上、下颌各颗牙齿: 乳牙用罗马数字I-V记录 恒牙用阿拉伯数字1-8记录
2.牙 (2)牙的形态和构造 每个牙都分 牙冠 牙颈 牙根
牙主要由牙本质构成,在牙冠部牙质表面有一层牙釉质,牙根部牙质外面有粘合质(即牙骨质). 牙腔内有牙髓,其中的血管、神经等经牙根尖孔进出牙根管。
2.牙 (3)牙周组织 牙周膜 牙槽骨 牙 龈 gingiva
舌体后份有人形界沟,其尖端有舌盲孔,是胚胎时甲状舌管的遗迹。 3.舌tongue (1)形态 分舌尖、舌体、舌根 舌体后份有人形界沟,其尖端有舌盲孔,是胚胎时甲状舌管的遗迹。 舌尖下面有舌系带。
舌体和舌尖表面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 (2)舌粘膜 舌根部有舌扁桃体。 舌体和舌尖表面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 以上除丝状乳头外都含味蕾(味觉感受器)。 脱落上皮细胞与食物残渣、细菌等混在一起,在舌表面形成一层白色薄膜称舌苔。
(3)舌肌 —改变舌的形状 —改变舌的位置 舌内肌 舌外肌 ☆颏舌肌genioglossus
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和下颌后窝,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 4.口腔腺 (1)腮腺 parotid gland (2)下颌下腺 (3)舌下腺 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和下颌后窝,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 ——开口于舌下阜 ——开口于舌下阜和舌下襞 (大管) (小管)
位于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上宽下窄,形似漏斗。 第二节 aryn咽phx 位于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上宽下窄,形似漏斗。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成人咽全长约12~14cm,借软腭和会厌分为鼻部、口部和喉部。
1.鼻咽nasopharynx 经鼻后孔通鼻腔,经咽鼓管咽口通鼓室。 侧壁有咽鼓管圆枕,其与后壁之间为咽隐窝。 ☆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为扁桃体窝,内有腭扁桃体。经咽峡与口腔相通。 二、口咽oropharynx 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为扁桃体窝,内有腭扁桃体。经咽峡与口腔相通。
喉口两侧梭形的梨状隐窝,是异物易滞留处。 三、喉咽larygopharynx 向下接食管,向前下经喉口通喉腔。 喉口两侧梭形的梨状隐窝,是异物易滞留处。
是消化管各段中的最狭窄部,于脊柱的前方、气管的后方下行。 第三节 食管esophagus 一、形态和位置 是消化管各段中的最狭窄部,于脊柱的前方、气管的后方下行。 全长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三段(胸部最长,腹部最短)。
第二个狭窄平胸骨角与4、5胸椎之间,左主支气管越食管前方处。距中切牙25cm; 2.食管的狭窄 第一个狭窄平第六颈椎下缘,食管与咽相续处,距中切牙15cm; 第二个狭窄平胸骨角与4、5胸椎之间,左主支气管越食管前方处。距中切牙25cm; 第三个狭窄平第10胸椎高度,食管穿膈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
各狭窄的临床意义
两口—贲门(入口) 幽门(出口) 两缘—胃小弯(上有角切迹) 胃大弯 两壁—前壁和后壁 (有大网膜附着)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第四节 胃stomach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两口—贲门(入口) 幽门(出口) 两缘—胃小弯(上有角切迹) 胃大弯 两壁—前壁和后壁 (有大网膜附着)
分为四部: 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又分为幽门管和幽门窦)
胃的肌肉 有3层:外纵内斜中环状 幽门括约肌与幽门瓣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体右侧。 二、胃的位置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体右侧。 胃大弯的位置较低,最低点一般可达脐平面。高度充盈时可达脐下,甚至降入髂嵴平面。
全长约5~7米,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第五节 小肠small intestine 全长约5~7米,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上部起始段肠壁光滑,又称十二指肠球或十二指肠壶腹。 一、十二指肠 (duodenum) 呈C形环抱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上部起始段肠壁光滑,又称十二指肠球或十二指肠壶腹。
升部与空肠交界处,十二指肠空肠曲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右膈脚,是手术确认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降部后内侧壁内面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管和胰管的开口处。 水平部自右向左横过第3腰椎。 升部与空肠交界处,十二指肠空肠曲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右膈脚,是手术确认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二、空肠和回肠 (jejunum-ilium) 全长5-7米,由小肠系膜悬挂至腹后壁。
空肠约占2/5,位居腹腔左上部,其管径较大,管壁较厚,粘膜环形皱襞密而高,血供丰富,活体颜色较红。 ? 回肠约占3/5,位居腹腔右下部,其管径较小,管壁较薄粘膜皱襞疏而低,血供少,活体颜色苍白,除有弧立淋巴滤泡外,还有20-30个集合淋巴滤泡,是肠伤寒易引起穿孔处。
第六节 大肠(large intestine) ☆结肠和盲肠有三大形态特征,即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长约1.5米,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3条结肠带的汇聚处是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
一、盲肠cecum 大肠的起始部。 回肠未端突入盲肠,此处有回盲瓣,可防止大肠内容物反流入小肠并控制小肠内容物流入大肠的速率。
(vermiform appendix) 整体如蚯蚓状,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 长约6~8cm,管腔狭小,开口于回盲口下方。 二、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 整体如蚯蚓状,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 长约6~8cm,管腔狭小,开口于回盲口下方。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也有人以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点表示。)
三、结肠colon 可分为四个部分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结肠右曲也称肝曲;结肠左曲也称脾曲。
四、直肠rectum 在第3骶椎前续乙状结肠,穿盆膈后移行为肛管,全长10~14cm。 穿盆膈前的肠腔扩大部称直肠壶腹,内有3个直肠横襞。
肛柱下端之间相连的粘膜皱襞称肛瓣。肛柱与肛瓣之间的凹窝称肛窦。各肛柱下端与肛瓣相连形成齿状线(或称肛皮线)。 五、肛管anal canal 上端平盆膈接直肠,末端为肛门。 肛管上段有6-11条肛柱, 肛柱下端之间相连的粘膜皱襞称肛瓣。肛柱与肛瓣之间的凹窝称肛窦。各肛柱下端与肛瓣相连形成齿状线(或称肛皮线)。 其它:肛梳、白线(括约肌间沟)
肛门内、外括约肌 肛门直肠环的组成
肝上面隆凸称膈面,被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肝左叶、肝右叶。 第七节 肝liver 一、肝的形态 肝呈楔形。有上、下两面,和前、后、左、右四缘。 肝上面隆凸称膈面,被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肝左叶、肝右叶。
肝门与肝蒂的概念 H形沟* : 胆囊(窝) 肝圆韧带(裂) 腔静脉(沟) 静脉韧带(裂)
肝借镰状韧带和冠状韧带连于膈下面和腹前壁,故可随呼吸而被动地上下移动。 二、肝的位置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延至左季肋区。肝大部分被胸廓所掩盖保护,成人只在剑突下3-5cm处可触及肝。 肝借镰状韧带和冠状韧带连于膈下面和腹前壁,故可随呼吸而被动地上下移动。
三、肝叶和肝段 4套管道→2个系统 →肝静脉系统 →Glisson系统 →2半5叶6段 肝段: 肝裂: 肝 静 脉 肝 静 脉 →肝静脉系统 肝门静脉肝内胆管肝 动 脉 →Glisson系统 →2半5叶6段 肝段: 肝裂:
(二)胆囊gallbladder 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 分部: 胆囊底 胆囊体 胆囊颈 胆囊管 ——螺旋襞
(三)胆总管 common bile duct 由肝总管与胆囊管锐角汇合而成。 胆总管行向下与胰管合为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胰壶腹括约肌
第八节 胰pancreas 可分为头、颈、体和尾4部。 胰头位于第二腰椎右侧,被十二指肠C形凹槽包绕。胰体横过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左肾上腺和左肾前方,胰尾抵达脾门。分泌的消化液经胰管(/副胰管)排入十二指肠。
<<
小结及复习思考题 1.咽分哪几部分,各部通过什么与何处相通? 2.食管分哪几部分,3个狭窄在何处,有何临床意义? 3.胃的位置和形态分部如何? 4.小肠和大肠各自如何分部,各有何形态特点? 5.试述肝的位置和形态特点,以及胆汁的产生、存储和排出需经过哪些结构。
再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