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章 运动系统 概 述 (一)运动系统组成及功能 (二)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6 .颅前面观 (1) 额区:额鳞、额结节、 眉弓、眉间 (2) 眶:四棱锥体形深腔,底 朝向前外,尖向后内, 有上、下、内、外四 壁,容纳眼球及附属 结构。 第一章 骨学 — 颅骨.
Advertisements

解剖学实验 实验四 颅骨及其连接.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颅底内、外面观和颅的前面、侧面 和上面观的结构 3 、掌握骨性鼻腔的位置、形态和重要结构;骨性 眶腔的位置、毗邻;骨性鼻旁窦的位置 二、实验器材 : 1 、全身真骨骨架 2 、头颅骨真骨散骨 3 、头颅骨骨模型.
运动系统-骨学 骨 学 颅骨 23+6 脑颅骨 8 面颅骨 15 听小骨 3 x 2 = 6 躯干骨 51 椎骨 26 胸骨 1 肋骨 24 上肢骨 32X2 = 64 下肢骨 31X2 = 62 合计 206 块占人体重约五分之一.
1 人体解剖学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2 运动系统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骨和骨连结 第三章 肌 3 运动系统 王存午制作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主讲人: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 骨骼分类及结构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
1 人体解剖学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供三年制使用) 2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1 、定义: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2 、地位:医学基础课的基础,医学临床课的基础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根据研究的方法和目的不同,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 解剖学、应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等 三、人体结构概述.
正常人体结构及应用精品课程 第五节 颅 骨 FUJIAN COLLEGE OF MEDDICAL OCCUPATION AND TECHNOLOGY.
第二章 运动系统. 概述 1. 组成 骨:连结形成骨骼,构成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并参与 运动,充当杠杆 骨连接:在运动中作为支点,起枢纽作用 肌:运动中赋予动力 2. 功能 支持,保护和运动 体表标志.
第一章 骨 学 颅 The Skull 滨州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一. 颅的分部 借眶上缘与外耳门上 缘的连线分为 脑颅 cerebral cranium 面颅 facial cranium.
运动系统 王德贵. 运 动 系 统 Locomotor system 骨:连结形成骨骼,构成支架,支持体重、 骨:连结形成骨骼,构成支架,支持体重、 保护内脏,并参与运动,充当杠杆 保护内脏,并参与运动,充当杠杆 关节:在运动中作为支点,起枢纽作用 关节:在运动中作为支点,起枢纽作用 肌肉:运动中赋予动力.
第七教案 目的要求 : 掌握全身各骨的位置,名 称基本形态。 教学重点及难点 : 颅骨的组成,椎骨, 髋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据《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教材 供三年制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1 第三章 肌学. 2 第一节 总论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肌腹 肌腱 腱划 阔肌 腱膜 轮匝肌 二腹肌.
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 上肢骨及其连接 山西师范大学 乔玉成.
第三章 肌学.
第 七 章 上 肢 Ⅱ (The upper limb) 主讲人 李文春 副教授.
足和踝关节损伤 浙江省温州中学 郑翔.
肌的辅助装置 滑膜囊.
§运动系统 家畜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肌肉三个部分组成。 皮下的骨的突起和肌肉,在畜牧兽医实践中常用来作为确定内部器官和体尺测量的标志。
会阴 (Perineum).
运动解剖学 成都体育学院 运动医学系 运动解剖学教研室.
问 题 引 入 1.观察自己的上下肢,比较上肢肌肉和下肢 肌肉有何不同。 2.运动自己的下肢肌,看看这些肌肉收缩可 以引起哪些运动。
Human anatomy.
运动系统 The Motor System  .
The skull 颅 刘朝晖 教授,博士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第一篇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 The Motor System  .
运动系统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January, 2007
第一章 运动系统 第三节 骨骼肌 总论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二、肌的起止和作用 三、肌的配布及命名 四、肌的辅助装置.
肌 学(一)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January 07
膝关节置换的解剖因素 纪斌平 山西华晋骨科医院.
重点难点:骨的概述,全身骨骼分布、组成,关节的个体结构
项目 一 关节活动度测量 康复教研室.
局部解剖学  四肢局部解剖总结 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 戴 景 兴.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Spinal Nerves.
多媒体教学系列课件之一 四肢骨 蚌埠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编制.
解剖学实验 实验三 下肢骨及其连接.
临床解剖学PPT (附肢骨与肌肉) 专 业: 外科学(骨科) 实验室: 第十实验室.
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 运动系统 下肢肌 山西师范大学 乔玉成.
第三章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它们分别与脑和脊髓相连。 第一节 脊神经 一、组成
3、前臂骨连结 包括: (1)桡尺近侧关节 (2)前臂骨间膜 (3)桡尺远侧关节 运动:旋前、旋后 前臂和手的韧带 肱骨 前臂骨间膜 桡尺近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三章 运动系统 四、下肢骨及其连结 第7讲 主讲教师 滕树成
腰 丛 lumbar plexus 组成:T12前支部分 位置:腰大肌深方 分支: 髂腹下神经 L1——L3 L4前支部分 髂腹沟神经
第二章 关节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一) 实验3 运动的产生原理—躯干、四肢骨.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 (盆腔) 卢成华.
第二节 女性外生殖器 即女阴 后述.
二、躯干骨的连结 (一)脊柱连结及整体观 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平共处块尾骨借椎间盘、关节和韧带连结而成。 1.椎骨间的连结
项目: 人体形态学测量 康复教研室.
股骨干骨折 直接暴力 横形或粉碎性骨折 间接暴力 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儿童期 青枝骨折.
第七章 上 肢 (The upper limb) 主讲人 姚柏春.
第二章 上肢解剖 假肢矫形康复系 张强.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 运动系统--下肢骨及其连接 山西师范大学 乔玉成.
人体各大关节的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 山西师范大学 乔玉成.
运动系统解剖 神经肌肉回顾.
卫生部规划教材 第 七 章 脊柱区 编 者 韦 力 徐文坚 广西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The muscles of limbs 四 肢 肌
颅底影像解剖.
Chapter 4 The skull Section 1 Bones of the skull Cerebral cranium脑颅 (8) Cranium(23) Facial cranium面颅(15)
第三节 上肢骨(bones of upper limb) 一、锁骨 胸骨端、肩峰端、锁骨体; 二、肩胛骨 肩胛下窝、肩峰、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切迹、 喙突、关节盂、下角、盂上结节、盂下结节;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The Locomotor SystemⅡ Mar JING LI
运动解剖学 第二章 运动系统.
颅底影像解剖.
肌学总论 introduction of myology
开颅取脑及脑片制作实验 安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二章 运动系统 概 述 (一)运动系统组成及功能 (二)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

第二节 骨学总论 一、骨的形态:按骨的形态分为四类: 1.长骨 2.短骨 3.扁骨 4.不规则骨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二、骨的构造 骨膜、骨质、骨髓 1、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对骨有营养、再生和感觉作用 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 骨膜 骨髓

骨密质:配布于骨的表面,在颅盖骨常称为内、外板。 2、骨质 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 在内、外板之间 称为板障。

3、骨髓:充填于髓腔和骨松质 间隙内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沉积大量脂肪, 失去造血活力。 骨膜 骨髓

第三节 骨学各论 一、躯干骨 (一)椎骨 颈椎: 7块 胸椎:12块 腰椎: 5块 骶骨:1块(5 块骶椎) 尾骨: 1块(4-5块尾椎)

1、椎骨的一般形态 锥体、椎弓及七个突起 椎体 椎弓根 椎孔 上关节突 横突 椎弓板 棘突

2、各部椎骨的特征 (1)颈椎: 1)有横突孔 2)棘突末端分叉 横突孔

齿突 寰椎 枢椎

(2)胸椎: 1)有肋凹 2)棘突长,斜向后下方 上肋凹 横突肋凹 横突肋凹 下肋凹

(3)腰椎: 1)椎体粗壮 2)棘突短、宽,水平伸向后方

(4)骶、尾骨:

(二)肋 由肋骨与肋软骨构成,共12对。 真肋:第1~7肋. 直接与胸骨连接 肋弓:第8~10肋 不直接与胸骨连接 浮肋:第11~12肋 前端游离 1、区分 假肋 2、肋弓:第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 3、肋骨 肋体 肋颈 肋头 肋角 肋结节 肋沟

(三)胸骨 颈静脉切迹 胸骨柄 1、区分 胸骨体 胸骨柄 剑突 胸骨角 2、胸骨角: 柄与体连接处, 平对第二肋。 胸骨体 剑突

四肢骨 上肢带骨(肩带骨):锁骨、肩胛骨 上肢骨 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 腕骨、掌骨、指骨 组成 下肢带骨(盆带骨):髋骨 下肢骨 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 跗骨、跖骨、趾骨

上肢骨 (一)上肢带骨:直接连于躯干骨。 1、锁骨: 位置:横架于胸廓前上方。 形态:内侧2/3突向前,外侧1/3突向后, 上面平坦,下面粗糙。 肩峰端 胸骨端

2、肩胛骨: (1)位置:位于背部外上方 2-7肋之间 (2)形态: 三个角 三个缘 前后两面

(二)自由上肢骨 1、肱骨 (1)位置: 位于臂部. (2)形态: 一体两端.

2、桡骨: 位于前臂外侧 3、尺骨: 位于前臂内侧

包括腕骨(8块)、掌骨(5块)和手骨(14块)。 4、手骨 包括腕骨(8块)、掌骨(5块)和手骨(14块)。 大多角骨 月骨 小多角骨 手舟骨 三角骨 头状骨 豌豆骨 钩骨 掌骨 近节指骨 中节指骨 远节指骨

三、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 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融合而成。 髂嵴 髂前上棘 弓状线 耳状面 耻骨梳 坐骨大切迹 髋臼 耻骨结节 坐骨棘 闭孔 坐骨小切迹 坐骨结节 耻骨联合面

(二)自由下肢骨 1、股骨 股骨头 股骨头凹 大转子 股骨颈 小转子 臀肌粗隆 粗线 髁间窝 外侧髁 内侧髁

2、髌骨 髌底 髌尖 关节面

3、胫骨: 位于小腿内侧。 4、腓骨: 位于小腿外侧。

5、足骨 包括7块跗骨、5块跖骨、14块趾骨。 跟骨 距骨 骰骨 足舟骨 楔骨 跖骨 趾骨

四、颅骨 成人共23块:分为脑颅骨、面颅骨 脑颅骨 面颅骨

成对:颞骨、顶骨 (一)脑颅骨 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筛骨 蝶骨 顶骨 额骨 蝶骨 颞骨 枕骨

1.额骨:位于颅的前上部, 额骨内含有空腔 称额窦.

2、筛骨 筛板 分部 垂直板:构成骨性鼻中隔上部 筛骨迷路 筛骨迷路 筛板 垂直板

3、蝶骨 体 小翼 小翼 大翼 大翼 翼突 翼突 体

4.枕骨:位于颅的后下部

5.顶骨:成对,位于颅盖部 中线的两侧,介于 额骨与枕骨之间

6、颞骨 鳞部 鳞部 鼓部 乳突部 鼓部 岩部 岩部

(二)面颅骨: (15块) 成对: 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 不成对: 犁骨、下颌骨、舌骨 犁骨 鼻骨 颧骨 泪骨 上颌骨 下颌骨 腭骨

1.上颌骨:成对,位于面颅中央. 骨内有一大的含气 腔,称为上颌窦.上颌 骨下缘游离,有容纳 上颌牙根的牙槽

2.鼻骨:成对,在额骨的下方, 构成外鼻的骨性基础. 泪骨 3.颧骨:成对,位于上颌骨的外 上方,形成面颊部的骨 性隆凸,参与颧弓的组成. 鼻骨 颧骨 4.泪骨:成对,位于眶内侧的前 部,为一小而薄的骨片, 参与够成泪囊窝.

5.下鼻甲:成对,位于鼻腔的外侧壁, 薄而卷曲,贴附于上颌骨 的内侧面 下鼻甲

6.腭骨:成对,位于上颌骨 的后方,参与构成 骨腭的后部. 腭骨

7.梨骨:1块,为垂直位斜方形骨板, 构成骨性鼻中隔的后下部. 梨骨

8、舌骨 大角 小角 体

9、下颌骨 冠突 下颌头 下颌颈 下颌孔 髁突 牙槽弓 下颌支 下颌角 下颌体 颏孔 下颌底

(三)颅的整体观 冠状缝 1、颅盖 矢状缝 人字缝

2、颅底 鸡冠 筛板 筛孔 (1)颅底内面观 颅前窝 视神经管 颅中窝 垂体窝 颅后窝 眶上裂 圆孔 卵圆孔 鞍背 棘孔 破裂孔 三叉神经压迹 颈静脉孔 内耳门 舌下神经管内口 枕骨大孔 乙状窦沟 横窦沟 上矢状窦沟

牙槽弓 骨腭 (2)、颅底外面观 犁骨 翼突 破裂孔 卵圆孔 舌下神经管外口 关节结节 下颌窝 颈动脉管外口 棘孔 颈静脉孔 外耳门 枕髁 枕骨大孔 茎突 乳突 茎乳孔

3.颅的前面观 泪腺窝 眶上孔或切迹 视神经管 (1)眶: 底 尖 上壁 眶上裂 内侧壁 下壁 眶下裂 外侧壁 眶下沟 眶下孔 泪囊窝

(2)骨性鼻腔 骨性鼻中隔 :犁骨、筛骨垂直板 顶: 筛板 底: 骨腭(上颌骨腭突、腭骨水平板) 外侧壁: 有上、中、下鼻甲和上、中、下鼻道及蝶筛隐窝 筛板 筛骨垂 直板 犁骨 骨腭

鼻旁窦: 1)额窦 : 眉弓深面,开口于中鼻道前部 2)筛窦: 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3)蝶窦: 蝶骨体内,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 4)上颌窦: 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 额窦 蝶窦 筛窦 上颌窦

4、侧面观 脑颅: 额骨、顶骨、枕骨、蝶骨、颞骨 组成 面颅: 颧骨、上、下颌骨 颞窝 颞下窝 翼点: 为额、顶、颞、蝶四骨结合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翼点 外耳门 乳突 颧弓

(四)新生儿颅 特征: ①脑颅远大于面颅 ②新生儿颅呈五角形 ③颅囟 前囟 后囟

第四节 骨连结 一 .骨连结总论 定义: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装置. 纤维连接 直接连结 间接连接: 关节 分类: 软骨连接 1.纤维连接

2.软骨连接

关 节: 1.关节的主要结构 (1).关节面 关节头 关节窝 关节头 (2).关节囊 纤维膜 滑膜 关节窝 (3).关节腔

2.关节的辅助结构 (1).韧带 囊内韧带 囊外韧带 (2).关节盘 囊内韧带 囊外韧带 (3).关节唇 关节唇 关节盘

3.关节的运动 (1).屈和伸 在足部将足背提向小腿前面靠拢称为 背屈(伸),反之称为跖屈(屈)

(2).内收和外展

(3).旋内和旋外 在前臂旋内称为旋前,旋外称为旋后 (4).环转运动

二 骨连结各论 (一) 躯干骨的连结 1、椎骨的连结 (1)椎体间的连结 1)椎间盘 纤维环 髓核 纤维环 髓核 二 骨连结各论 (一) 躯干骨的连结 1、椎骨的连结 (1)椎体间的连结 1)椎间盘 纤维环 髓核 纤维环 髓核 作用:缓冲压力,允许脊柱运动

2)前纵韧带: 作用: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 3)后纵韧带: 作用: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2)椎弓间的连结 1)黄韧带 作用:协助围成椎管;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2)棘间韧带 作用: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3)棘上韧带和项韧带 4)横突间韧带 5)关节突关节 棘间韧带 黄韧带 棘上韧带

关节突关节 项韧带

2、脊柱 (1)组成 (2)整体观 (3)脊柱的功能: 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 1)前面观 2)后面观 3)侧面观 颈、胸、腰、骶四个生理弯曲 (3)脊柱的功能: 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

3.肋的连结 (1)、肋椎关节 1)肋头关节 2)肋横突关节 (2)、胸肋关节 胸肋关节 肋横突关节 肋头关节

4、胸廓 胸廓上口: 胸骨柄上缘、第一肋、第一胸椎体 胸廓下口: 第12胸椎、第11、12肋前端、肋弓、剑突 运动: 呼吸运动 近似圆锥形,上窄下宽,前后径小于横径 胸廓上口: 胸骨柄上缘、第一肋、第一胸椎体 胸廓下口: 第12胸椎、第11、12肋前端、肋弓、剑突 前壁: 胸骨、肋软骨、肋骨前端 后壁: 胸椎、肋角以后肋骨 外侧壁: 由肋骨体构成 胸骨下角: 肋间隙 运动: 呼吸运动

二、上肢骨的连结 1.上肢带骨连结 (1)、胸锁关节: 组成: 锁骨的胸骨端与胸骨的锁切迹及第一肋软骨 特点: 关节囊坚韧,有关节盘 关节盘

(2)、肩锁关节 由锁骨的肩峰端与肩峰的关节面构成 锁骨的肩峰端 肩峰

2.自由上肢骨连结 (1)、肩关节 组成: 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 关节盂 盂唇 肱骨头

(2)、肘关节 ①肱尺关节 组成 ②肱桡关节 ③桡尺近侧关节 运动: 屈、伸、旋前、旋后 关节囊 肱骨滑车 滑车切迹 肱骨小头 桡骨环状关节面

桡侧副韧带 桡骨环状韧带 尺侧副韧带

尺骨头环状关节面为关节头,桡骨的尺切迹及自其下缘至尺骨茎突根部的关节盘构成关节窝。 (3)前臂骨间膜 (4)桡尺远侧关节 组成 尺骨头环状关节面为关节头,桡骨的尺切迹及自其下缘至尺骨茎突根部的关节盘构成关节窝。 桡尺远侧关节 特点 关节囊松弛 前臂骨间膜 运动 与桡尺近侧关节联合使前臂旋前、旋后

(5)、手关节 1)桡腕关节 关节窝——桡骨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 组成 关节头——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 2)腕骨间关节 3)腕掌关节 4)掌指关节 5)指骨间关节 桡腕关节

(三) 下肢骨的连结 1、下肢带连结 (1)髋骨与骶骨的连结 1) 骶髂关节: 组成 由骶骨耳状面、髂骨耳状面构成 特点 1、下肢带连结 (1)髋骨与骶骨的连结 1) 骶髂关节: 组成 由骶骨耳状面、髂骨耳状面构成 特点 其周围有多条韧带加强 2)骶结节韧带: 与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 围成坐骨小孔 3)骶棘韧带 : 与坐骨大切迹围成坐骨大孔 骶棘韧带 坐骨大孔 骶结节韧带 坐骨小孔

(2)、耻骨联合 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耻骨间盘构成 闭孔膜 耻骨间盘

(3).骨盆: 1)组成和分部 组成: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 以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 大骨盆 分部: 小骨盆 界线: 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 髂耻隆起.耻骨联合上缘 骨盆上口:界线 小骨盆 骨盆腔 骨盆下口:尾骨尖、骶结节韧带、 坐骨结节、耻骨弓 2)骨盆的性差

屈、伸、收、展、旋转、环转(运动方式同肩关节,但运动幅度小。) 运动: 2.自由下肢连结 (1)、髋关节 组成: 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 屈、伸、收、展、旋转、环转(运动方式同肩关节,但运动幅度小。) 运动: 髂股韧带 髋臼唇 股骨头韧带

跳转 (2)、膝关节 组成: 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构成 ①韧带:髌韧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 、膝交叉韧带 特点: ②半月板:内“C”外“O” ③髌上囊、和翼状襞 跳转 运动: 屈、伸,在半屈位时可作旋转运动。 髌上囊 股骨 髌骨 髌韧带 后交叉韧带 半月板 翼状襞 前交叉韧带 胫骨

腓侧副韧带 胫侧副韧带 膑韧带 返回

返回 腓侧副韧带 后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 胫侧副韧带 内侧半月板 膑韧带 后交叉韧带 外侧半月板

内侧半月板 外侧半月板 返回

(3)小腿间的连结 (4)、足关节 1)距小腿关节 (踝关节) 组成: 胫、腓骨下 端与距骨滑 车构成 2)跗骨间关节 3)跗跖关节 胫骨 组成: 胫、腓骨下 端与距骨滑 车构成 距骨 2)跗骨间关节 3)跗跖关节 4)跖骨间关节 5)跖趾关节 6)趾骨间关节

跗骨和跖骨借韧带连结而形成的凸向上的弓。 7)、足弓: 跗骨和跖骨借韧带连结而形成的凸向上的弓。 内侧纵弓: 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内侧3块跖骨 组成 外侧纵弓: 跟骨、 外侧2块跖骨 横弓: 3块楔骨、跖骨

(四) 颅的连结 颞下颌关节 组成: 上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 特点: 关节盘 运动: 上提、下降、前进、后退、侧方运动 下颌窝 关节结节 关节盘 下颌头

第五节 肌学

一、肌学总论 (一)肌的分类 (二) 肌的形态和构造 肌腹 肌腱 阔肌 腱膜 轮匝肌 二腹肌 腱划

(三)肌的起止和作用

(四)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 (1)浅筋膜 (2)深筋膜 2、滑膜囊 3、腱鞘

二、肌学各论 (一) 头颈肌 帽状腱膜 额腹 枕腹 1、 头肌:面肌和咀嚼肌 眼轮匝肌 (1)颅顶肌 口轮匝肌 帽状腱膜 枕额肌 额腹 枕腹 1、 头肌:面肌和咀嚼肌 眼轮匝肌 (1)颅顶肌 口轮匝肌 帽状腱膜 枕额肌 额腹 枕腹 (2)眼轮匝肌 (3)口轮匝肌 (4)颊肌 颊肌

(2)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均配布于下颌关节周围,参加咀嚼运动。 颞肌 翼外肌 翼内肌 咬肌

2、颈肌 颈肌可依其所在位置分为颈浅肌群、舌骨上、下肌群和颈深肌群。 (1)颈浅肌群 胸锁乳突肌 位置: 斜列于颈部两侧 下颌舌骨肌(其深面是颏舌骨肌) 作用: 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茎突舌骨肌 甲状舌骨肌 二腹肌 肩胛舌骨肌 胸骨舌骨肌(其深面是胸骨甲状肌) (2)舌骨上、下肌群 胸锁乳突肌

(3)颈深肌群 1、外侧群 前、中、后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是前中斜角肌于第1肋之间的空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前斜角肌

(二) 躯干肌 1、背肌 (1) 斜方肌 (2)背阔肌 斜方肌 位置: 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 作用: (二) 躯干肌 1、背肌 (1) 斜方肌 斜方肌 位置: 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 作用: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如果肩胛骨固定,一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2)背阔肌 位置: 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 作用: 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背阔肌

(3)竖脊肌 位置: 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 作用: 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竖脊肌

2、胸肌 胸肌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小肌 (1)胸上肢肌 胸大肌 1、胸大肌 位置: 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呈扇形。 作用: 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如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也可上提肋以助吸气。 前锯肌 2、胸小肌

(2)胸固有肌 1、肋间外肌 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能提肋助吸气。 2、肋间内肌 位于肋间内肌的深面,可降肋助呼气。 肋间内肌 肋间外肌

3、膈 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 中心腱 三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第12胸椎高度,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第10胸椎高度,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食管裂孔 主动脉裂孔 腔静脉孔:第8胸椎水平,通过下腔静脉。 腔静脉孔 作用: 主要的呼吸肌。与腹肌同时收缩,增加腹压,协助排便。 膈脚

4、腹肌 (一)前外侧群 1、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 腹直肌 腹肌的作用: 1、共同保护腹腔脏器及维持腹内 压,保持腹腔脏器位置的固定。 2、增加腹压以助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功能。 3、降肋助呼气。 4、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

腹股沟韧带: 2、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嵴与耻骨结节之间。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 腹外斜肌 腹股沟韧带

4、腹横肌 3、腹内斜肌 在腹内斜肌深面 在腹外斜肌深面 腹内斜肌 腹横肌

(2)后群 腰方肌和腰大肌

(3)腹筋膜 (4)腹直肌鞘 (5)白线 (6)腹股沟管

(三) 上肢肌 1、肩肌 2、臂肌 (1)前群 1、肱二头肌: (1)三角肌: 屈肘关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还能协助屈上臂。 (三) 上肢肌 2、臂肌 (1)前群 1、肩肌 1、肱二头肌: (1)三角肌: 屈肘关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还能协助屈上臂。 位置: 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使上臂外展。前部肌束可使上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可使上臂伸和旋外。 作用: 三角肌 肱二头肌

(2)后群 2、喙肱肌: 协助上臂前屈和内收 1、肱三头肌: 屈肘关节 3、肱肌: 伸肘关节,长头尚可使上臂后伸和内收。 喙肱肌 肱肌 肱三头肌

3、前臂肌 (1)前群 肱桡肌 旋前圆肌 掌长肌 桡侧腕屈肌 尺侧腕屈肌 指深屈肌 指浅屈肌 拇长屈肌

(2)后群 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旋后肌 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 小指伸肌 拇长展肌 拇长伸肌 拇短伸肌 示指伸肌

4、手肌 拇收肌 可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1)外侧群 拇收肌 内收拇指和屈拇指近节指骨 (2)中间群 1、蚓状肌 2、骨间肌 蚓状肌 骨间背侧肌 骨间掌侧肌

(四) 下肢肌 1、髋肌 区分 (1)前群 腰大肌 1、髂腰肌 髂肌 腰大肌 起自椎体侧面和横突 髂肌 起自髂窝 作用:使大腿前屈和旋外。 (四) 下肢肌 1、髋肌 (1)前群 腰大肌 1、髂腰肌 髂肌 腰大肌 起自椎体侧面和横突 区分 髂肌 起自髂窝 作用:使大腿前屈和旋外。 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和骨盆前屈。

(2)后群 臀大肌 1、臀大肌 使大腿后伸和外旋 2、梨状肌 使伸直的大腿旋外 梨状肌

2、大腿肌 (1)前群 1、缝匠肌 屈大腿,屈膝关节,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 伸膝,股直肌有屈大腿作用 股中间肌 缝匠肌 股外侧肌 股直肌 股内侧肌

(二)内侧群 使大腿内收和外旋 耻骨肌 长收肌 短收肌 股薄肌 大收肌

(3)后群 1、股二头肌 在屈膝时,可使小腿旋外,伸大腿 股二头肌 2、半腱肌 3、半膜肌 屈膝,伸大腿,使小腿旋内屈膝 半腱肌 半膜肌

3、小腿肌 (2)外侧群 (1)前群 胫骨前肌 趾长伸肌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母长伸肌

(3)后群 2、深层 1、浅层 小腿三头肌 包括腘肌、 趾长屈肌、 母长屈肌、 胫骨后肌 趾长屈肌 母长屈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4)足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