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产业关联 。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产业间的关联关系) 第二节 投入产出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第三节 产业间的结构分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67 美和科技大學 美和科技大學 社會工作系 社會工作系. 2/67 社工系基礎學程規劃 ( 四技 ) 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三上 校訂必修校訂必修 英文 I 中文閱讀與寫作 I 計算機概論 I 體育 服務與學習教育 I 英文 II 中文閱讀與寫作 II 計算機概論 II 體育 服務與學習教育 II.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 3 格林公式 · 曲线积分 与路线的无关性 在计算定积分时, 牛顿 - 莱布尼茨公式反映 了区间上的定积分与其端点上的原函数值之 间的联系 ; 本节中的格林公式则反映了平面 区域上的二重积分与其边界上的第二型曲线 积分之间的联系. 一、格林公式 二、曲线积分与路线的无关性.
專業科目必修 管理學概論、化 妝品行銷與管理、 專題討論、藥妝 品學、流行設計、 專題講座、時尚 創意造型與實務 專業科目必修 化妝品法規、生 理學、化妝品原 料學、化妝品有 效性評估、時尚 化妝品調製與實 務、藝術指甲、 生物化學概論、 美容經絡學、校 外實習 專業科目必修 應用色彩學、化 妝品概論、時尚.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歡迎各位家長蒞臨 自行分配中一學位家長會 自行分配中一學位家長會.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关于汇率计算.
「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 2008小學校長高峰會 講題:健康飲食政策個案分享 講者:啟基學校-莫鳳儀校長 日期:二零零八年五月六日(星期二)
☆ 104學年度第1學期 活動藏寶圖 ☆ II III IV V 找到心方向-談壓力調適 陳佩雯諮商心理師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脊柱损伤固定搬运术 无锡市急救中心 林长春.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2、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3、不同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
XXX分析室组长竞聘 演讲人: XXX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務要火熱服事主.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作业现场违章分析.
蒙福夫妻相处之道 经文:弗5:21-33.
走势分析.
量化视角下的豆粕投资机会分析 格林期货研发培训中心 郭坤龙.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国民经济核算》 作者:张裕民.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6.5滑坡 一、概述 1.什么是滑坡? 是斜坡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破漏的囊袋.
第 3 章 基本概念.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第六章    企业投入产出统计  第一节 投入产出法原理 一、投入产出法的概念 投入产出法是指把一系列内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投入(购买) 来源与产出(销售)去向排成一张纵横交叉的投入产出表格,根 据此表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消耗系数,并据以进行经济分析和预 测的方法。这是由美国的Wassily W. Leontief教授创立的。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十章 方差分析.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聖本篤堂 主日三分鐘 天主教教理重温 (94) (此簡報由聖本篤堂培育組製作).
计算.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线性规 Linear Programming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如何利用电子资源 张秋霞
6.4 你有信心吗?.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圣依纳爵堂 主日三分钟 天主教教理重温 (95) (此简报由香港圣本笃堂培育组制作).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意大利威尼托大区.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3张饼平均分给我们师徒4人,怎么分呢?每人分( )张。
2.2矩阵的代数运算.
例题2-15讲解 主讲人 束美其.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基于列存储的RDF数据管理 朱敏
基督是更美的祭物 希伯來書 9:1-10:18.
数学模型实验课(二) 最小二乘法与直线拟合.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下一頁.
圣经概論 09.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产业关联 。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产业间的关联关系) 第二节 投入产出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第三节 产业间的结构分析 第四章 产业关联 。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产业间的关联关系) 第二节 投入产出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第三节 产业间的结构分析 第四节 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 第五节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 一、产业关联 二、产业关联的种类与方式 三、产业关联分析理论和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四、关联分析的意义

二、产业关联的种类与方式 (一) 按产业间相互依托的方式分: (二) 按产业间供求联系分: 1. 前向关联关系:供给联系 产品或服务联系、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劳动就业联系、投资联系 (二) 按产业间供求联系分: 1. 前向关联关系:供给联系 2. 后向关联关系:需求联系 3. 环向关联关系:1+2==>产业链 产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往往会形成一个“环”,如:采煤业→炼钢业→采矿设备制造业→采煤业 (三) 按产业间技术工艺的方向和特点分: 单向联系、双向联系、多向联系 (四) 按产业间的依赖程度分: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三、产业关联分析理论和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关联分析理论和方法的产生 (二)关联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四、关联分析的意义 1、改进预测工作,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2、丰富经济理论和检验研究成果 3、为决策者把握不同产业部门的地位与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关联分析理论和方法的产生 里昂惕夫 20世纪30年代 投入产出模型 标志:1936年《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但并未受到重视 里昂惕夫 20世纪30年代 投入产出模型 标志:1936年《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但并未受到重视 50年代 西方 编制 投入产出表的热潮 1968年UN在普及推广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新标准方式中,将投入产出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1973 诺贝尔经济学奖 中国:60年代初开始理论研究,70年代末开始实践。1974-1976 国家计委中心编制出我国第一个投入产出表(1973年全国61种产品的实物型)

(二)关联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1、原理的发展 ----静态模型的动态化:哈京斯 1948 微分议程组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里昂惕夫 1953 1970 “动态求逆”模型;计量经济学、控制论和运筹学等的运用 ----投入产出系数的修订:大多为经验性方法 ----投入产出的优化:运用线性规划法==>最优产业结构理论 2、模型的扩展 ----定性投入产出分析表:Bon[美MIT](P72) ----信息投入产出模型:Stagilin[美](P73) ----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区域经济、国际经济 3、编制方法与手段的改进(P73):(1)调查法;(2)非调查法;(3)HYBRID技术(局部调查法)

第二节 投入产出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一、理论基础 二、投入产出方法

(一)经济表 (二)马克思再生产模型 (三)一般均衡模式 魁奈 重农学派代表 《经济表》(原表和简表)----描述国民经济结构及诸种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图文并茂。 ----“纯产品学说”:土地是提供财富的惟一源泉,只有农业才能增加财富(纯产品);社会可分为三个阶级: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不生产阶级。 ----只区分了农业和工业 ----用矩阵的形式,记录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生的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与交换关系。 (二)马克思再生产模型 1、简单再生产理论 2、扩大再生产理论 3、向里昂惕夫图示的转化 P78表4-1 (三)一般均衡模式 1、瓦尔拉[法]的一般均衡理论 2、里昂惕夫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应用 3、里昂惕夫模式与一般均衡模型的关系

(一)投入产出表 1、基本结构 2、投入产出表三个象限 3、投入产出表的均衡关系 (二)消耗系数

3、投入产出表的均衡关系 各产业的总产出=该产业的中间需求+该产业的最终需求 各产业的总投入=该产业的中间投入+该产业的毛附加价值 各产业的总产出=各产业的总投入 各产业中间需求合计=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合计 各产业最终需求合计=各产业毛附加价值合计

(二)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或投入系数)----某一部门所消耗的其他各部门的产品数量/该部门总产量(或产值)。或生产单位产品j所消耗的产品i的数量。 经济学含义:单位产品的社会平均消耗量。 建立投入系数的目的: (1)反映各产品之间生产技术的直接关联程度; (2)作为中间产品和总产品之间的媒介变量; (3)作为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的基础数据。

表4-3 投入系数

表4-2、逆矩阵系数(列昂惕夫逆矩阵)

2.完全消耗系数 (Cij)=投入系数(aij )+间接消耗系数(ΣCik akj )=第j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第i部门产品的完全消耗量(或价值): CY=AX (4.3.7) C----完全消耗系数矩阵(n*n) CY----从最终产品角度求得的蹭产品消耗量 AX----从总产量角度求得的蹭产品消耗量 将4.3.6式代入4.3.7式得: C(I-A)=A 或:C=A+CA (4.3.8) 用矩阵元素表示为:

表4-3 完全消耗系数

例1:某国某年精铜对电力的直接消耗为758. 5 KW·h/t,而间接消耗为4938 例1:某国某年精铜对电力的直接消耗为758.5 KW·h/t,而间接消耗为4938.7 KW·h/t(炼精铜时消耗的设备、粗铜等),完全消耗为5717.2 KW·h/t 。

3、影响消耗系数(引起消耗量变化)的因素: ----技术条件变化 ----劳动组织合理化 ----产品或原料价格变动、工资与税率变化 ----自然资源丰裕度的变化 ----部门内部产品结构变化

第三节 产业间的结构分析 一、产业间比例分析 二、中间需求与中间投入分析 三、积累率与消费分析

(一)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 (二)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分析 二、中间需求与中间投入分析 (一)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 (二)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分析

第i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率: 分子----各产业部门对该部门产品的中间 需求之和; 分母----该产业部门的产品总产出 Yi ----该产业部门产品中的最终需求部分

第j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率 Dj----该产业部门的全部折旧率 Nj----该产业部门所创造的价值

(二)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分析 1.中间需求率及中间投入率与产业类型 (产业关联的效应分析(杨P112)) (1) 关联系数的计算 X=(Xij)n*n为中间投入矩阵 i产业的直接前向关联指数: LF(i)=ΣjXij/Xi Xi----i产业的全部产出;Xij----i产业对j产业提供的中间

j产业的直接后向关联指数: LB(i)=ΣiXij/Xj Xj----j产业的全部产出;Xij----j产业对i产业提供的中间 (2)直接关联效应分析的实证例子: 钱纳里和渡边,据此将全部产业分为四类: 第 I 类----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 第 II类----中间投入型制造业 第III类----最终需求型制造业 第IV类----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基础产业----处于阴影三角形底部的产业是中间需求率大而中间投入率小的产业 2. 产业间的三角形配置图 产业代号:1 2 3 4 … … … n 基础产业----处于阴影三角形底部的产业是中间需求率大而中间投入率小的产业 中间需求率 小 → 大 中间投入率 大 ------→ 小 图4-2 三角形的投入系数表图

最终需求Yi=积累Yi1 +消费Yi2 三、积累率与消费分析 消费率F----指消费部分在全部最终需求中所占的比例。 积累率G----指积累部分在全部最终需求中所占的比例。

第四节 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 一、投入系数表与波及效果分析 二、逆矩阵系数表与波及效果分析 三、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第四节 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 一、投入系数表与波及效果分析 二、逆矩阵系数表与波及效果分析 三、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四、生产诱发系数与产业对最终需求的依赖度系数 五、波及效果分析的其他应用

一、投入系数表与波及效果分析 投入系数表表示了各产业经济技术联系上的规律,因而是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其基本功能可用下图表示: 投入系数 (中间投入变动) 各产业产 出量的变动 某产业最终 需求的变动 产业中间需求的波及

二、逆矩阵系数表与波及效果分析 逆矩阵系数的经济学含义:当某一产业部门的生产发生了一个单位变化时,导致各产业部门由此引起的直接和间接地使产出水平发生变化的总和。因此,逆矩阵系数表在波及效果分析中的作用最大,也被称为“波及效果系数表”。

三、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一产业受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 影响力----一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 在逆矩阵系数中表(I-A)-1中: 行向量----反映了该行所对应的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受其他产业的波及程度----即感应力的大小; 纵向量----反映了该列所对应的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对其他产业影响的波及程度----影响力的大小。

该产业在里昂惕夫逆矩阵中的行系数均值 某产业的 感应度系数 全部产业在里昂惕夫逆矩阵中的行系数均值的平均 该产业在里昂惕夫逆矩阵中的列系数均值 某产业的 影响力系数 全部产业在里昂惕夫逆矩阵中的列系数均值的平均

若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大于(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感应度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若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我国1987年数据表明,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部门有:化工(2.564)、金属冶炼(2.195)、农业(2.062)、纺织业(1.790)等。影响力大于1的部门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27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222)、电机及器材制造业(1.166)、纺织业(1.200)等。

有关规律: 1、在工业化阶段,一般重工业感应度系数较高,而轻工业大多表现影响力系数高。 2、在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感应度系数较高的重工业一般发展较快,而影响力系数较高的轻工业发展对重工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3、有些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它们在经济发展中一般处于战略地位,对经济增长速度最敏感。如机械工业和纺织业。

四、生产诱发系数与产业对最终需求的依赖度系数 (一)生产诱发额和生产诱发系数 四、生产诱发系数与产业对最终需求的依赖度系数 (一)生产诱发额和生产诱发系数 生产诱发额U----对于某产业的一个最终需求额是由产业间的波及效果所激发的全部生产额。 U=(I-A)-1H (H----某产业最终需求量) 生产诱发系数----指生产诱发额与相应的最终需求额合计之比。其含义:当年的最终消费若增加1个单位,则产出总量将要增加若干个单位。

(二)最终需求依赖分析 某产业最终需求各项目的依赖度----指该项目的生产诱发额与该产业所有最终需求项目生产诱发额的合计之比。反映了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对最终需求项目(消费、投资、出口等)的依赖程度大小,即:最终需求对各产业生产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程度即为生产的最终依赖度。 有助于了解哪些产业是消费依赖型的,哪些产业是投资依赖型的,哪些是出口依赖型的。

(三)影响系数分析 了解哪些部门的发展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加快发展。

五、波及效果分析的其他应用 (一)政策模拟 (二)预测与计划

第五节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一、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及其局限性 二、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一、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及其局限性 (一) 假设条件 1、确定性:定型问题--线性关系--忽略随机 2、同质性:(一种产品、一种技术)/部门 忽视多功能,例:采煤 3、稳定性:短期内不变,不受价格变动影响 4、正比例: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成正比 (二) 局限性及其改进办法

二、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一)编制程序 (二)直接分解法 (三)间接推导法 (四)编制投入产出表时的注意事项

投入产出表编制程序

(四)编制投入产出表时的注意事项 1、价格基准问题 2、特殊部门的处理 3、进口与出口的处理 4、直接消耗系数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