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群落的动态 9.1 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9.2 生物群落的演替 小结 主要概念 思考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Advertisements

1/67 美和科技大學 美和科技大學 社會工作系 社會工作系. 2/67 社工系基礎學程規劃 ( 四技 ) 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三上 校訂必修校訂必修 英文 I 中文閱讀與寫作 I 計算機概論 I 體育 服務與學習教育 I 英文 II 中文閱讀與寫作 II 計算機概論 II 體育 服務與學習教育 II.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歡迎各位家長蒞臨 自行分配中一學位家長會 自行分配中一學位家長會.
第十二章 生态演替 Succession 内容 演替的概念 森林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演替原因、演替模式、演替速度 演替顶极的概念及理论
第八章 互换的运用.
1、什么是预算会计? 2、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 3、预算会计的要素和会计等式? 4、预算会计的特点?
「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 2008小學校長高峰會 講題:健康飲食政策個案分享 講者:啟基學校-莫鳳儀校長 日期:二零零八年五月六日(星期二)
清代章回小說----儒林外史 製作群:侑桂、品希、萱容、怡靜、佩涓、凸凸.
日月光·伯爵居项目介绍.
102均質化 職涯發展說明會 藝術群-科簡介 青年高中 實習主任 洪志耀.
香港故事之 三年零八個月的艱苦歲月 組員: 梁珮瑩 吳遠莉 李琪 李青儀 方松皓.
脊柱损伤固定搬运术 无锡市急救中心 林长春.
我的故事 ————往事回首.
女生成功靠什么? 09英本四班 傅柏双.
植物生态学 Plant Ecology 生命科学学院.
华夏证券之殇 刘洋 林祺俊 吴哲.
国际投资环境罗氏评级法 美国.
大学英语教学在学分制教学的比重 类别 文科 理科 大学英语 《课程要求》 总学时 周学时 总学分
社会保障学 第5章 失业保险.
10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10.1群落分类 10.2 群落排序 小结 主要概念 思考题 群落分类的两种观点
IV501表 联网直报法人单位非金融资产投资情况表.
主 题 班 会 团 结   协 作    力 量.
理想.
固定与搬运技术 义乌市中心医院 陈红卫.
務要火熱服事主.
作业现场违章分析.
案例分析 胎记美容记 第6小组
蒙福夫妻相处之道 经文:弗5:21-33.
第九章 群落的动态 生物群落的动态(dynamics)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群落的内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一、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1,波动(fluctuation) 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物流战略方案类型 (1)按服务项目划分 准时货运集散战略、快速货运集散战略、整车货运集散战略、成组货运集散战略、专项货运集散战略、国际货运集散战略等 (2)按发展方向划分 物流服务导向战略、市场需求导向战略、专业技术导向战略、规模经营导向战略、资源优化导向战略、实时响应导向战略等.
人生五色臉 年輕十歲必學的小動作,九個保持身體健康的的小訣竅 人們常在不經意間做些小動作,並認為這是身體的本能反應,
第六节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二章 生物群落.
第9章 群落的动态 生物群落(dynamics)的动态包括3方面的内容 群落的内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 群落的演替
                                                                                                                                                                
6.5滑坡 一、概述 1.什么是滑坡? 是斜坡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What have we learned?.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生态系统I 生物群落 系统结构破缺与功能强化.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聖本篤堂 主日三分鐘 天主教教理重温 (94) (此簡報由聖本篤堂培育組製作).
生态系统I 生物群落.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多层循环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防蚊灭蚊.
富麗宮全副武裝. 富麗宮全副武裝 屈辱谷大戰魔王 5 靠著聖靈 禱告祈求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講題 :課程發展委員會的組織與運作機制 主講人:臺北市立明倫高中 教務主任王文珠.
基于列存储的RDF数据管理 朱敏
基督是更美的祭物 希伯來書 9:1-10:18.
插入排序的正确性证明 以及各种改进方法.
位似.
《偏微分方程》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9 群落的动态 9.1 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9.2 生物群落的演替 小结 主要概念 思考题

9.1 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9.1.1 季节变化:季相(Seasonal aspect ) 9.1.2 年际间变化:波动。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常有的明显变动。但是这种变动只限于群落内部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通常将这种变动称为波动(fluctuation)。 波动的原因: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 波动的性质 是群落内部的短期可逆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 替现象 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但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 波动的类型 波动的特点

波动的类型 不明显波动:数量关系变化很小,群落外貌和结构基本保持不变 摆动性波动:群落成分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面的短期变动(1-5年),它与群落优势种的逐年交替有关 偏途性波动:气候、水分条件的长期偏离而引起一个或几个优势种明显变更的结果,通过群落自我调节,还可以回复到接近于原来状态,时期长(5-10年)

波动的特点 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 不同群落类型的波动性不同 定性特征与定量特征的波动性不同 不同气候带的波动性不同 波动的不完全可逆性

9.2 生物群落的演替 9.2.1 演替的概念 9.2.2 演替的类型 9.2.3 演替系列 9.2.4 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9.2 生物群落的演替 9.2.1 演替的概念 9.2.2 演替的类型 9.2.3 演替系列 9.2.4 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9.2.5 演替方向 9.2.6 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 9.2.7 演替顶极学说

9.2 生物群落的演替 9.2.1 演替的概念 演替的概念 演替(succession):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依次取代的过程。 植物群落的演替(succession)是指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裸地的类型与演替 原生裸地与原生演替 次生裸地与次生演替 演替的过程(条件和作用):新物种入侵(植物的传播)→定居→竞争 如:沙丘演替系列图片。 演替过程中动物种类随群落而变化

原生裸地与原生演替 原生裸地(primary bare area):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如冰川的移动等造成的裸地。 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一般将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如美国密执安湖(Lake Michigan)沙丘上群落的演替。

次生裸地与次生演替 次生裸地(secondary bare area ):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了,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这类情况如森林砍伐、火烧等等造成的裸地。 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

演替的过程 新物种入侵(植物的传播migration) 植物的繁殖体主要指孢子、种子、鳞茎、根状茎以及能够繁殖的植物体的任何部分(如某些种类的叶)。 繁殖体的传播过程被称为植物的迁移或入侵。它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变化和演替的主要基础。 植物繁殖体的传播首先取决于繁殖体的可动性,也是繁殖体对迁移的适应性。

演替的过程 定居(ecesis) 定居(ecesis)就是植物繁殖体到达新地点后,开始发芽、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只有当一个种的个体在新的地点上能够繁殖时,才算是定居过程完成了。

演替的过程 竞争(competition) 随着裸地上有先锋植物成功定居后,种类、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对光、水、营养物质的竞争便开始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相互制约,形成稳定的群落。

(a) beach and the foredune(沙丘迎风面 )vegetation

(b) stabilized-dune vegetation

stages of dune succession(c) shrub zone

stages of dune succession(d) pine zone

stages of dune succession (e) oak forest

演替过程中动物种类随群落而变化

9.2.2 演替的类型 起始条件: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主导因素:群落发生演替/内因生态演替/外因生态演替 基质:水生基质演替/旱生基质演替(粘土/砂/石/水) 时间: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 代谢: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

以起始条件划分的演替类型 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地) 从岩石开始的旱生演替 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次生演替 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

Primary Terrestrial Succession

Primary Terrestrial Succession

Secondary Terrestrial Succession

Secondary Terrestrial Succession

弃耕地的演替 美国乔治亚州Piedmont地区的废弃耕地 最早拓殖的是一年生的杂草类植物 几年后,接着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然后接着是灌木和松树苗 随后是松树林发展出來 松树林持续一百年左右,之后逐渐被耐荫硬木林取代

以主导因素划分的演替类型 群落发生演替(群落发生):在裸地上先锋植物开始侵入,逐步长满空间,又被其它物种取代的过程。 内因性(生态/动态)演替(endogenetic succesion) :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动结果首先使它的生境发生改变,然后被改造的生境又反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不断向前发展 外因性(生态/动态)演替(exogenetic succession):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如气候、地貌、土壤、火和人为因素

9.2.3 演替系列 演替系列(succession sere):从生物侵入开始直至顶极群落的整个顺序演变过程。演替系列中的每一明显的步骤,称为演替阶段或演替时期。 水生演替系列(hydrosere ):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的群落演替过程。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 旱生演替系列(xerosere ):从干旱缺水的基质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水生演替系列 自由飘浮植物阶段:有机质的聚集靠浮游有机体的死亡残体,以及湖岸雨水冲刷所带来的矿质微粒,导致湖底增高。 沉水植物阶段:5-7米水深,首先出现轮藻属植物,由于它的生长,湖底有机质积累较快而多,由于湖底嫌气条件轮藻的残体分解不完全,湖底进一步抬高;水深2-4米左右,有金鱼藻、狸藻等出现,繁殖强,垫高湖底。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水深1米左右,睡莲等植物飘浮水面,导致水下的沉水植物得不到光照而被排挤,飘浮植物的茎部的阻碍,更多泥沙沉积下来,同时植物残体量更大,湖底抬高,有利于下一阶段植物入侵。

水生演替系列 挺水植物阶段:水变浅,芦苇、香蒲等个体更大,突出水面,枝叶茂密,根常纠缠绞结,拦截泥沙能力更强,残体也更多,水更浅,使湖底迅速升高。 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水变成季节性积水,根茎发达的湿生的沼泽植物开始生长。如莎草科、禾本科等一些湿生种类。排水能力更强和垫高能力更强。 疏林阶段:耐水湿的灌木、乔木出现,如柳、赤杨。 中生森林:随树木的侵入,形成森林。地下水位降低,大量地被物改变了土壤条件。

旱生演替系列 地衣植物阶段:壳状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表面,加上岩石风化作用,壳状地衣的一些残体,逐渐形成一些极少量的土壤;叶状地衣:可含蓄较多的水分,积聚更多的残体,使土壤增加的更快些;叶状地衣把岩石表面遮盖部分,生长枝状地衣,生长能力强,全部代替叶状地衣 。 苔藓植物阶段:在干旱时进入休眠,待到温和多雨时,大量生长。能积累的土壤更多些,为以后生长的植物创造条件。

旱生演替系列 草本植物阶段:蕨类、一年生、二年生植物,低小耐旱种,取代苔藓植物,土壤增加,小气候形成,多年生草本出现。使土壤增厚,遮荫,减少蒸发,土壤中真菌、细菌和小动物增多。 灌木群落阶段:喜光的阳性灌木出现,与高草混生形成“高草灌木群落”,以后灌木大量增加,形成优势灌木群落。 乔木群落阶段:阳性乔木树种生长,逐渐形成森林,林下形成荫蔽环境使耐荫树种定居,随着耐荫种的增加,阳性树种在林内不能更新而逐渐从群落消失。林下生长耐荫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复合的森林群落形成。

9.2.4 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环境的不断变化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 群落种类组成中新分类单位发生 人类活动

环境的不断变化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直接关系;有些情况下,是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使原来的群落解体,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引起演替。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The four stages of lodgepole pine succession in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In stage I (0-50 years) after the fire.

The four stages of lodgepole pine succession in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In stage II, characterized by the maturation of the trees(50-150 years)

The four stages of lodgepole pine succession in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Stage IV begins after approximately 250 years. Lodgepoles are reaching their maximum life span and death are common. This stage is very vulnerable to fire.

The four stages of lodgepole pine succession in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In stage III. As some of the trees in Stage II begin to die, Stage III begins. Trees mature and weaken, and many are killed by bark beetles. Light reaches the forest floor, and seedlings germinate and grow.

火与演替 短叶松 草本植物的 杂草 柳兰,柳叶菜科植物

防波堤对海滩的影响

9.2.5 演替方向 进展演替(Progressive succession ):群落的演替显示着群落是从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到达中生性顶极群落。这种沿着顺序阶段向着顶极群落的演替过程称之为进展演替。 逆行演替:发生在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干扰因素之后,原来稳定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代以结构简单、稳定性小的群落,生产力逐渐下降,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能力相对减弱,群落旱生化,甚至倒退到裸地。 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比较

干热河谷的逆行演替(云南元谋)

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比较 进展演替 逆行演替 群落结构的复杂化 群落结构的简单化 地面的最大利用 地面的不充分利用 生产力的最大利用 生产力的不充分利用 群落生产力的增加 群落生产力的降低 新兴特有现象的存在,以及对植 物环境特殊适应为方向的物种形 成 残遗特有现象的存在,以及对外 界环境的改造为方向的物种形成 群落的中生化 群落的旱生化和湿生化 群落环境的强烈改造 外界环境的轻微改造

9.2.6 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 不同的演替观 演替模型 演替理论

不同的演替观 经典的演替观 个体演替观 (Egler,1952) 当代的演替观 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 前一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活动促进下一阶段物种的建立 (种子库) 个体演替观 (Egler,1952) 初始物种组成决定群落演替的后来优势种 当代的演替观 强调个体的生活史特征、物种对策、以种群为中心和各种干扰对演替的作用。

演替模型 促进模型:先来物种改变了环境条件,不利于它自身生存,而促进了后来其它物种的繁荣;物种替代有顺序性和方向性,可预测的 抑制模型:先来物种抑制后来物种,使后来者难以入侵和繁荣;物种替代没有固定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一物种先到 忍耐模型:物种替代决定于物种竞争能力(忍受贫乏资源的能力) 模型的共同点 :先锋物种最先出现、易于被挤掉。 模型的区别点:演替机制。物种替代促进/抑制。演替机制取决于物种间的竞争能力。 3类演替模型(A、B 、C、D代表4个物种,箭头表示被替代)(仿Krebs,1985)

物种竞争能力

演替理论 (学生自己看) 适应对策理论 资源比率理论 等级演替理论

1、适应对策演替理论(Adapting strategy theory) 该理论是Grime(1989)提出来的,他通过对植物适应对策的详细研究,在传统r-和K-对策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的3种基本对策: R-对策种,适应于临时性资源丰富的环境; C-对策种,生存于资源一直处于丰富状态下的生境中,竞争力强,称为竞争种; S-对策种,适应于资源贫瘠的生境,忍耐恶劣环境的能力强,叫做耐胁迫种。 R-C-S对策模型反映了某一地点某一时刻存在的植被是胁迫强度、干扰和竞争之间平衡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先锋种为R-对策,演替中期的多为C-对策,而顶级群落中的种则多为S-对策种。 2、资源比率理论(Resource ratio hypothesis) 该理论是Tilman(1985)基于植物资源竞争理论而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一个种在限制性资源比率为某一值时表现为强竞争者,而当限制性资源比率改变时,因为种的竞争能力不同,组成群落的植物种也随之改变。因此演替是通过资源的改变而引起竞争关系变化而实现的。 3、等级演替理论(Hierarchical succession theory) 该理论是Piclett等提出来的,他们以此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演替原因和机制的等级概念框架,称之为原因等级系统。该理论包含有三个层次: 第一是演替的一般性原因,即裸地的可利用性,物种对裸地利用能力的差异,物种对不同裸地的适应能力; 第二是将以上的基本原因分解为不同生态过程,比如裸地可利用性取决于干扰的频率和程度,种对裸地的利用能力取决于种的繁殖体生产力、传播能力、萌发和生长能力等; 第三个层次是最详细的机制水平,包括立地-种的因素和行为及其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是演替的本质。这一理论较详细的分析了演替的原因,并考虑了大部分因素,它有利于演替分析结果的解释。

9.2.7 演替顶极学说 演替顶极(climax of succession):每一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群落类型) 单元顶极论 多元顶极论 顶极格局假说

单元顶极论 H. C. Cowles 和 F. E. Clements(1916)提出 一个地区的全部演替都将会聚为一个单一、稳定、成熟的植物群落 顶极群落(climax community):和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群落,这个演替的终点为顶极群落 。 顶极群落的特征只取决于气候: 给以充分时间,演替过程和群落造成环境的改变将克服地形位置和母质差异的影响 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的所有生境中,最后都将是同一的顶极群落 。 非正常的顶极 演替总是向前发展的,是进展演替。

非正常的顶极 亚顶极: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演替阶段 偏途顶极:由一种强烈而频繁的干扰因素所引起的相对稳定的群落 先顶极: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适宜而产生的较优越气候区的顶极 超顶极(后顶极):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差而产生的稳定群落

多元顶极论 A.G.Tansley(1954)提出 如果一个植物群落在某一种或几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能自行繁殖、结束演替过程,就可以认为是顶极群落。 气候顶极是顶极群落的一种类型,但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 根据主导因子的不同,除了气候顶极之外,还可有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动物顶极;同时还可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极,如地形-土壤和火烧-动物顶极等。 地带性生境上是气候顶极,别的生境上可能是其他类型顶极。

顶极格局假说 Whittaker(1953)提出 : 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断变化的,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土壤顶极等,不是截然成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极类型,构成一个顶极连续变化的格局 格局中分布最广泛的位于格局中心的顶极群落,称为优势顶极,它是最能反映该地区气候特征的顶极群落。

小 结 群落的内部动态:季节和年间变化(波动) 群落的演替:概念、演替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演替系列(水生演替和旱生演替)、演替方向(进展、逆行)、不同的演替观、演替模型、演替学说 影响演替的因素:内因(植物的繁殖体、动物活动、生物关系改变、内部环境改变);外因(环境改变、人类干扰) 演替与群落功能:森林经营,植被恢复

主要概念 季相、演替、原生裸地、次生裸地、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进展演替、逆行演替、演替顶极、亚顶极、偏途顶极、先顶极、超顶极(后顶极)

思考题 什么是群落波动,简述研究群落波动的意义。 什么是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它们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谈谈你对非正常顶级群落的演替条件的看法。 烧荒后的演替是哪种演替方式?为什么? 单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和顶极格局说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你对时空观在研究群落演替中的作用有什么认识?

The end! Thank you! Please have a review of the content in this lesson and preview the next lesson! See you next 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