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批评视角 探究《圣经》与女性 制作人:石雨霁 03汉语言文学基地班
对《圣经》女权主义解读的背景 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阿斯特尔(1666-1731)和玛丽.伍尔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等人著书立说,为妇女困难大声疾呼 1963,贝蒂.弗里丹发表《女性的奥秘》首次抨击西方传统中塑造的贤妻良母形象,掀起从传统角色中解放妇女的运动。 20世纪60年代后,女权运动在西方发展壮大
女权主义的体现: 政治方面:修正民法和宪章中涉及歧视妇女的内容 文学文化领域:重新解读评价权威男性作家,推荐歌颂女性作家的优秀作品 女性解读风靡欧美,成为文学批评的一大流派
.《死亡和相反的对称:<士师记>里的对应政治》(米可.巴尔)——对《圣经》的女权主义解读 巴尔从《旧约.士师记》中找到三个女人被杀害的故事,以及与这三个女人相对立的直接或间接杀死男人的故事,对相反对称的叙事结构进行阐释 指出三个受害女性都没有名字,无名状态突现《圣经》时代,女人无权无位的生存现实 指出《圣经》是一部意识形态很强的文本
以下将从几个不同方面分析《圣经》的女性批评视角 女人是男人的肋骨 女性被视为男性的私有财产 母亲与女性 圣经中对女性权利的限制
一、女人是那人的肋骨
伊甸园故事 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耶和华上帝先造成了亚当,然后又取亚当身上的肋骨造成女人 右图为: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 伊甸园故事 下图为:米开朗基罗《创造夏娃》 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耶和华上帝先造成了亚当,然后又取亚当身上的肋骨造成女人 “我是骨中骨,肉中肉,可以称之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圣经》 女人被造在男人之后,从属于男人 女人又被造作为男人的帮助
失乐园 夏娃受到撒旦的诱惑,偷食智慧果,并且诱惑亚当堕落,被上帝发现,而逐出了伊甸园。 男女有了性事,亚当夏娃生了该隐(Giving),生命得以延续,繁衍男孙的意义,重男轻女的根源
逐出伊甸园 左图为米开朗基罗的《逐出伊甸园》。图中,夏娃的神情非常猥琐,被画家塑造的异常丑陋,反映当时神学界认为女性代表丑陋,肮脏,猥琐一面,上帝创造女性是对人类的一种惩罚。
2.女性被视为男性的私有财产 历史上,女孩在传统父权制家庭里是财产 从圣经时代直到中世纪晚期,年约12岁的童婚是正常的,一般被看作是父亲和丈夫之间的一笔财产交易 按《圣经》所述,强奸幼女是对父亲的财产犯罪,强奸者若未婚,须与其受害人结婚,并且向其父亲支付罚金 摩西十诫中,第十条“不可以贪恋他人的房屋,妻子,仆婢,牛驴及其他一切财产” 可见女子作为弱势群体,压迫在男权社会之下,成为一种私有财产,附属在男子之下
3.母亲与女性 基督教在男女关系问题上充满矛盾,视人类母亲夏娃为诱惑亚当堕落的祸水,却视耶稣母亲玛利亚为圣母 圣母玛利亚以圣洁处女之身生耶稣,本身就是个典型的父权神话 上帝是人类之父,主宰人类的生育,女性只是上帝意志的领受者,完成生育任务的工具 十诫中强调子女对母亲要像对父亲一样尊重 母亲与女性的区别,圣经歌颂的对象
父权社会下女性自我的实现 圣经时代与古代中国,女性的地位有类似之处: 中国古代女子讲究三从四德,从父,从夫,从子 圣经指导下,对权威的结构 未婚者:神,父,母,教会 已婚者:神,夫,教会
圣经中有许多教训都是提醒女性要以家庭,丈夫,孩子为中心,限制女性自身 的发展,使她们沦为社会地配角。 “你们作为妻子,应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那样(作为对主耶稣的一种侍奉)” “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一样,塔(基督)又是自己的身体(教会全体)的救主” “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 “然而,你们当中的每一个男人都当爱自己的妻子,旧如同爱自己一样,每一位妻子应当尊重和敬重她的丈夫(就是:她注重他,尊敬他,荣耀他,宁愿他,仰望他,敬佩他,而且他谦让他,赞扬他,爱他和极为敬仰他)” ————《圣经》 圣经中有许多教训都是提醒女性要以家庭,丈夫,孩子为中心,限制女性自身 的发展,使她们沦为社会地配角。 女性的意义低劣地看为生殖工具,生子与女性地位直接挂钩。只有生了儿子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也就是只有通过男人来实现自我,证明自己存在及存在的意义。
从家庭暴力(殴打孩子)看女性自我肯定 殴打孩子(传统父权制家庭之说解释) 男性殴打他们的孩子使他们在家庭中的权力的折射和说明; 女性殴打孩子是因为除了她们可以在自己孩子身上行使那点权力,她们几乎没有任何权力 男孩发育成熟后,他们发展并进入父权的权势和特权,因而在家庭中,较少地受到身体暴力的对待。然而,随着女孩的成熟,她们依旧是确立权力的主要目标,同时仍旧是无权挫折的目标
关于“圣母子”的美术作品 圣母子: 这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对母子,玛利亚以圣洁处女之身孕育了人类救世主耶稣,倾注心血抚养圣子,为妇女树立一个母亲形象 『图片至左到右分别为:1.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1483-1520)作,2.拉斐尔·座椅中的圣母,3.拉斐尔·圣母子,4.意·科雷焦·礼拜婴儿基督的圣母玛利亚』
4.圣经中对女性权利的限制
一些神学者对妇女的歧视 据说耶稣不歧视女性,为她们治病,传播福音,但耶稣是否真是存在尚未定夺,作为他的事迹也就更有待考证,但不管怎样,耶稣对女性的救助只能拔高他救世主的形象,而无法决定改变女性的地位 相反,耶稣门徒保罗对妇女的歧视却影响深远要求妇女蒙头,不能讲道,认为男人不需要蒙头是因为他是神的形象和荣耀,而女人则是男人的荣耀,其思想反映了犹太教歧视妇女的传统和当时妇女是二等公民的事实 托马斯.阿奎那把女性看作被错误生下来的男性,因此女人自然从属于男人,女人的作用就是生育,照顾孩子和男人 神学家把妇女视为肉欲的化身,引诱男人,堕落的荡妇(夏娃),把生理特点,如月经,妊娠,生育视为人类犯罪及上帝惩罚的结果
宗教改革家马丁. 路德仍旧对妇女保持歧视,认为婚姻是“上帝给无节制造成的伤口扎上绷带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仍旧对妇女保持歧视,认为婚姻是“上帝给无节制造成的伤口扎上绷带 ”女人不可能成为教士,因为她们是“撒旦的教士”,女人的主要作用是生儿育女,照顾家庭 加尔文认为妇女除了生育,还要帮助男人生活得更舒适。 麦可吉.史翠德《提多书二章的妇女》中写到,妇女要通过学习圣经,发现自己的不洁净,通过经文中描写妓女或奸淫者对男人的影响检视是否对自己也适用,以警惕犯错,作为女人,赋予的特权是支持建造男人,而不是毁灭他们
贞洁观 圣经中主张严守贞洁,使其失去最求性爱的机会,权力 使徒行传六章一节:照顾困苦寡妇(在女性守节的前提下,对其的保护,是对女性的肯定还是对于守节这一行为的肯定呢?) 与之比较,在古代中国,妇女的贞洁观,树贞洁牌坊,对犯戒的女子的酷刑: 节衣 贞带 幽闭术 中西方都有非道德畸形地圈锁女性
“廉耻,自守,以正派衣裳为妆饰,不以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为妆饰……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的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亚当引诱,陷在罪里。” 反对女性打扮伤害女性爱美的天性,女性的个体意义遭到忽略,而只是从男性的角度考虑女性的存在目的 中国古话“女为乐己者容”,女子即使打扮也是为了得到男性的肯定
圣经是基督教传统的基础,但也是由一个视妇女为次等又没有价值的文化所孕育出来的 基督教宣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却又认为妇女比男人低一等,父权社会的传统反映到宗教里,而宗教的发展又加强了父权对妇女的统治。
女性主义的视角
将从以下几点阐述 1.艺术家的性别 2.神的性别 3.妇女神学的发展
1.艺术家的性别
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琳达.诺克林《女性,艺术与权力》收录其1970-1990年代的所有重要关于女性主义艺术史的研究文章 1971《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被视为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开山之作被收入其中
诺克林指出在艺术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如此发问过,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伦勃朗,马柰,毕加索,杜尚这些大名鼎鼎的名字,理所当然地将他们视为伟大的艺术家,为什么都是男性? 诺克林解释,并非历史上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问题是,由于当时社会制度及习俗的限制,这些女艺术家没有记录下来,以至留存下来的为人所知的女艺术家微乎其微,而且,更致命的是,社会上缺乏相应的鼓励女性成为艺术家的机制 事实上,社会根本不鼓励女性之作,女性的职责是生儿育女,照理家庭,缺乏培育女艺术家的温床 重名不重质——艺术史上的一个悖论
以女性为主的裸画体裁的盛行 在传统的艺术史上女性才是被欣赏的物体(object),因而,绘画在艺术史中的裸体都以女性为主,而她们往往被描绘为讨人喜欢的尤物 比如: 土耳其后宫的宫女与女奴,作者:安格尔 画面裸女明亮的身体与女奴形成明暗对比,造成视觉冲击,呈现出少女浑圆,明艳诱惑的身体
名画欣赏 左图为沉睡的维纳斯,乔尔乔那 右图为浴中的苏珊那让,雅克,艾内 (《圣经》中的苏珊那是画家经常选用的题材,著名的还有16世纪意大利画家丁托列托《苏珊那与二长老》描绘的是苏珊那淋浴时唯美诱惑的一瞬间)
欧洲油画的一个重要体裁—裸画,说明,人们观看方式的一个性别问题,“理想”的观赏者通常是男人,而女人的形象是用以讨好男人的。女性主义者指出,西方艺术中的女性裸体画是为“他人的凝视”而呈现的,妇女成为被观者的美物。
2.神的性别
称神为父是否强化了男性在社会的主导地位? 关于THE FATHER GOD 的称谓 圣经新约福音书记载耶稣曾经右170次称神为父 称神为父是否强化了男性在社会的主导地位?
女性主义者的回击 一些接受圣经权威的妇女解放者(如JannAldredgeClanton)亦认为以男性的称谓称呼是不恰当的(THE FATHER GOD) 宗教语言拥有强大的力量,当基督教称神为“父”便会强化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地位,强化女性的从属地位 称神为父亦右拜偶像之嫌 SauieMeFague:如果神是以男性的形象为模式,将女性形象排挤于外,使男性被视为拥有类似神的特性,强化父权主义的传统 称神为父的隐喻绝对强化了男性的控制权,建立了一套以神为主,以人为客,以男性为主,以女性为辅的秩序
3.妇女神学的发展
1.Phyllis Trible Phyllis Trible把圣经形容为「恐怖的文本」 (Text of Terror)并在同名著作中表示:「为着女性受害者而阅读令人震惊的故事,以发掘被遗忘的历史,重提与现在一脉相承的过去历史,祈求这些恐怖历史不再发生。」她有五种释经方法: a.完整而有系统地探讨圣经所建基的社会文化,集中于古代以色列父系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b.重新发掘被遗忘或隐藏的女性故事。同时圣经中的女性常因当时的文化习俗而成为牺牲品。 c.重新评估圣经内男尊女卑的性别结构。 d.重新确定上帝的女性形象,以建立较均衡的上帝观。 e.严厉批判既有圣经译文诗歌及祷文中,男性中心性别歧视的用词,并发展一套更具包容性的语言 (inclusive language)。
2.Elizabeth Fiorenza Elizabeth Fiorenza在1983年出版的「In Memory of Her」,及1984年的「Bread Not Stone:The Challenge of FeministBiblical Interpretation」为代表。,对当代女性主义释经学以至整个女性神学带来深远的影响。Fiorenza是罗马天主教圣经学者,主要的关怀是妇女的圣经诠释,而不是形成一种神学。但她在方法论上的论点却对妇女神学相当重要。她建立一套女性神学模式,称为「女性主义的批判性解放神学」 (A Feminist Critical Theology of Liberation)。她指出释经的终极意义在乎「解放」(被压迫者),又批评传统父权释经学假借客观中立的包装来掩饰自身对社会不公所应付的责任,提出女性主义释经学的依据,「不是圣经著作,而是经由当今妇女对抗父权思想的种种压制体系,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及贫穷,以及对女性理论的系统化探究中」,求得真理与启示的规范。
妇女神学的发展中,上述提到的Elizabeth Fiorenza及Phyllis Trible 分别代表了解放派(Liberationist)与修正派(Revisionist,即按text释经以化解圣经中父权文化的修正),此外 还有两个极端的立场、以Mary Daly 代表的抵抗派(Rejectionist)及以Susan Foh代表的忠诚派(Loyalist),另外还有所谓的升华派(Sublimationist),其中以解放派与修正派影响最大。妇女神学虽然发展成了不同类型的释经立场、但其发展达到了「释义学循环」第四个阶段:形成新的释义学、可称之为「妇女释经法」。
参考书目 NancuMandell《女权主义问题:种族,阶级和性》 约翰.伯杰《观看到方式》 琳达.诺克林《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范若兰《基督教与妇女》 刘意青《《圣经》的文学阐释》
kk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