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Advertisements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由传出神经与传入神经系 统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局麻药.
11 第 六 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沈志强 药学院 药理系 沈志强 药学院 药理系.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 — 心动节律和频率异常 心律失常分类: 1 、缓慢型: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等。 2 、快速型:药物治疗复杂。 治疗手段: 1 、非药物治疗(起搏器、导管消融等) 2 、药物治疗.
第 21 章 抗心绞痛药 # 概 述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是由 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 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 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发作时,病人胸骨后出现 压榨性疼痛,疼痛可放射 至左肩、心前区和左上肢, 疼痛一般持续几分钟,休 息或服用抗心绞痛药可缓 解。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第一节 大脑皮层兴奋药 咖啡因 (caffeine) [ 药理作用 ] 1. 中枢兴奋作用 消除瞌睡 减轻疲劳 改善思维 (对大脑皮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大剂量 : 呼吸加深加快 血压升高 (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第 11 章 抗肾上腺素药. 定义 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缺乏或仅有微弱内在活性  受体阻断药  受体阻断药   、   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利其丁)、  妥拉唑啉、酚苄明   受体阻断药: 哌唑嗪(脉宁平) 
第 19 章 抗心律失常药. 要点 1 .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2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 用和不良反应。
第四节抗心绞痛药.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房性期前收缩 (atrial premature beats)
心律失常的治疗与护理.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三章 心律失常 (Arrhythmia)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继文.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Antiarrhythmic drugs
心律失常的临床用药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 红
心律失常的护理 临床教研室 罗惠媛.
复习上一次课内容.
第五节 心律失常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 吴旻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药 理 学 Pharmacology 药理教研室.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Agents Used in Cardiac Arrhythmias
药 理 学 Pharmacology 药理教研室.
心 律 失 常 的 治 疗 心血管内科 梁长清 BaoanHospital.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Antiarrhythmic Drugs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adrenoceptor blockers)
第二十二章 抗高血压药 1.定义: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动脉血压下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抗高血压药概述.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药物化学 抗心绞痛药物 Antianginal drugs 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药理教研组.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抗心律失常药.
发热与退烧药 第五制作小组.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Arrhythmias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第二十二章 抗高血压药 1.定义: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动脉血压下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何红喜.
抗心绞痛药 Antianginal Drugs
第二部分:心电图.
第十六章 抗心绞痛药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机能学教研室.
心血管系统 第十一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总 论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心血管系统 脉管系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七、心的神经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实验性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药物的 抗心律失常作用
实训项目一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实训 【高血压】.
国家骨干示范建设 特色校本教材 第四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 制药基础 III 药物化学 主编:李玉龙.
第十四章 局 部 麻 醉 药 Local anaesthetics 制作:肖 逸.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 对心电图的影响 天津南开医院心脏科 高陆.
消化功能调节药.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抗心律失常药 antiarrhythmics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Nursing care of the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hythmia
甲状腺激素.
Jin Yu-hua Dept. of Geriatrics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Antiarrhythmic Drugs Huifang Tang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LOGO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Antiarrhythmic drugs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铁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迟百胜 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

一、概述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新药临床前一般药理学研究内容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精神神经系统 2、心血管系统 心率、心电、血压。 综合评价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呼吸系统

特点: 与骨骼肌相比,有更多的线粒体。 心肌细胞的结构 心肌易受影响的两个机制: 1、能量的利用: 2、细胞内钙离子的移动:

二、毒性作用 (一)、动脉粥样硬化 (二)、心肌炎 (三)、心包炎 (四)、心肌病 (五)、对核酸合成的影响 (六)、心跳骤停 (七)、心律失常 (八)、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九)、心瓣膜损害 (十)、心绞痛 (十一)、血管病变 (十二)、高血压症 (十三)、低血压症 (十四)、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二、毒性作用 心律失常 心肌毒性作用 ·心律失常 ·心肌炎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包炎 ·心肌病 ·对核酸合成的影响 ·心跳骤停 ·心瓣膜损害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心绞痛 血管毒性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病变 ·高血压症 ·低血压症

心肌炎 心肌炎(myocarditis):是由各种原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免疫反应性心肌炎。

药物可引起变态反应性心肌炎,如磺胺、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金霉素、保泰松、消炎痛、抗抑郁药(阿密曲替林)及抗癫痫药(苯妥英钠)等。 病变主要累及左心室、室间隔、常为间质性心肌炎,使心肌细胞坏死、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

心包炎 ·药物性狼疮时,也有心包炎局部表现。 ·任何能引起心肌炎的药物也能引起心包炎。 ·青霉素过敏。 ·甲基麦角胺和普拉洛尔(心得宁):心包纤维化

心肌病 啤酒性心肌病 钴:啤酒的发泡稳定剂 严重的致死性心肌病 机制:1、干扰三羧酸循环 2、钙在线粒体内的蓄积 钴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构成维生素B12的成分之一。

对核酸合成的干扰 抗肿瘤药:阿霉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 临床表现:心 衰 柔红霉素:对心脏有直接毒性

心跳骤停 原发性: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脏的药物如奎尼丁、洋地黄、依米丁、巴比妥类、氯喹、普鲁卡因酰氨、麻醉剂、安眠药、氨茶碱等,中毒后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严重时心跳骤停。 继发性:青霉素的过敏性休克等。 其他:高血压和低血压等

心瓣膜损害 1、甲基麦角胺:5-HT拮抗药、用于偏头痛的治疗。不良反应:心内膜纤维化、心肌梗死、心瓣膜损害。每日药量和每周总药量有限制。 2、芬氟拉明、芬特明:食欲抑制剂。可致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疾病。 病人出现二尖瓣拉长、增厚、变白和发亮。

心绞痛、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和缺氧所引起的症状,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 其诱发因素颇多。 • 药物包括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由于自身的药理作用或应用不当(剂量过大或骤然停药)也可引起心绞痛。

导致心绞痛的药物: 1.硝酸甘油 是治疗和预防心绞痛的首选药物。 用量过大:加剧心绞痛。 长期或大量使用,骤然减量或停药可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

导致心绞痛的药物: 2.钙拮抗剂 ·作用机制:Ca2+内流阻滞剂; 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供,抑制心肌收缩、降低心肌耗氧量; ·长期应用可使细胞内钙耗竭,突然停药可使钙进入细胞内增加,引起冠状动脉及全身血管痉挛。

·药物:潘生丁、心可定、罂粟碱、氨茶碱、维拉帕米; 导致心绞痛的药物: 3.血管扩张药 ·药物:潘生丁、心可定、罂粟碱、氨茶碱、维拉帕米; ·扩张小血管,血流再分配,有扩冠和降压的作用; ·正常小动脉扩张较缺血区小动脉明显,能诱发或加重心绞痛。

导致心绞痛的药物: 4.乙酰水杨酸(ASA、阿司匹林) 小剂量:抑制血小板环氧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的生成→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及抗血栓形成→抗凝作用。 50-100mg/日 大剂量:抑制血管壁中PG合成酶→减少前列环素(PGI2)→促进血栓形成→抗凝作用。 4g/日

导致心绞痛的药物: 5.抗高血压药 药物:肼苯达嗪、哌唑嗪、二氮嗪 作用: 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降低冠状动脉灌注压 心肌缺氧 诱发或加重心绞痛

导致心绞痛的药物: 6.拟交感胺药 冠状动脉含有大量的a肾上腺素受体,兴奋此类受体的药物能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 例:可卡因 苯丙胺 多巴胺

导致心绞痛的药物: 7.抗交感胺药 代表药:普萘洛尔; 作用:b受体阻滞药; 突然停药 心率加快 心肌耗氧量增加 供氧相对不足 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

导致心绞痛的药物: 8. 洋地黄类 增强心肌收缩力 兴奋副交感神经 冠状动脉收缩 诱发心绞痛

导致心绞痛的药物: 9. 雌激素 雌激素 冠状动脉平滑肌张力增强 增加凝血因子的活性,促进血液凝固 诱发心绞痛 (口服避孕药)

导致心绞痛的药物: 10. 其他 吲哚美辛: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抗炎解热药 作用比阿斯匹林强,但不良反应多。 可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10. 其他 吲哚美辛: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抗炎解热药 作用比阿斯匹林强,但不良反应多。 可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脑垂体后叶素: 长春新碱: 二甲麦角新碱: 吩噻嗪:

新药临床前一般药理学研究内容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精神神经系统 2、心血管系统 心率、心电、血压。 综合评价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呼吸系统

心绞痛、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和缺氧所引起的症状,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 其诱发因素颇多。 • 药物包括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由于自身的药理作用或应用不当(剂量过大或骤然停药)也可引起心绞痛。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s):心脏激动的频率和节律、激动传导的顺序或速度发生异常,引起不正常的心脏节律。

主动脉 房室结 肺静脉 窦房结 左心房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蒲肯野氏 心肌细胞: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心律失常分类 (1)窦房结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博、窦性心律不齐、窦房阻滞。 (2)异位心律: • 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 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 传导阻滞。

关于药物致心律失常 ·凡有电生理作用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洋地黄毒甙、抗胆碱酯酶药及抗精神病药均可致心律失常。 ·药物致心律失常一般即指其诱发或加重室性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引起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及阿斯综合征(ASS)而猝死。 ·药物致心律失常是许多药源性猝死事故的重要原因。

(1)目前临床应用的四类抗心律失常药都有致心律失常病例。 诱发心律失常的药物 1. 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 (1)目前临床应用的四类抗心律失常药都有致心律失常病例。

表9-1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类别 药理学作用 代表药 ⅠA 抑制快速动作电位爆发和降低传导速度(钠通道阻断)及显著延长复极化过程(钾通道阻断)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 ⅠB 抑制异常组织快速动作电位的爆发(正常组织不起作用),加速复极化 美心律、利多卡因、妥卡尼 ⅠC 显著抑制快速动作电位的爆发,降低传导速度(钠通道阻断),但对复极化过程不起作用(少或无钾通道阻断) 普罗帕酮、恩卡胺、氟卡胺 Ⅱ 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Ⅲ 主要阻断钾通道和减缓复极化(少或无钠通道阻断) 索他洛尔、胺碘酮、溴苄乙铵 Ⅳ 阻断L型钙通道 维拉帕米、硫氮卓酮、硝苯地平

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 CAST研究 抑制心律失常研究 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 是一个随机、设安慰剂对照组,有美国、加拿大和瑞典三个国家27个中心上百家医院参加的临床试验。其目的是研究是否抑制心梗后无症状性或轻度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可以降低心律失常引起的死亡率。随访期从1987年6月开始,计划到1992或1993年结束。由于该试验过程中,药物治疗组心律失常的死亡率、非心律失常死亡数和总死亡数均高于安慰组。不得不提前中止试验。

患者: 1727名患者(730人服用氟卡胺flecainide或 恩卡胺encainide,272人服用莫雷西嗪,725人服用安慰剂) 实施期间:1987年6月-1989年4月(CAST1) -1991年8月(CAST2) CAST-I: 对氟卡胺或恩卡胺的研究; CAST-II:试验是在终止对氟卡尼或恩卡尼的研究,继续对莫雷西嗪的研究。结果2周小剂量试验发现莫协西嗪治疗组也增加死亡率;且长期治疗也难有改善存活率的可能性。

随机接受氟卡胺、英卡胺及安慰剂治疗的 1455例病人试验期发生的重要事件       ——————————————————————————————           变  量           氟卡胺或恩卡胺(n=730)   安慰剂 (n=725)       ——————————————————————————————        平均治疗时间(天)             293                  300        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        性死亡                         33 (4.5%)            9(1.2%)        其它心脏性死亡                14                   6        非心脏性或未分类        死亡或心脏停搏                  9                   7        总死亡或心脏停搏               56(7.7%)          22 (3.0%) ——————————————————————————————       

CAST: 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 All-cause mortality Survival 100 (%) 95 90 85 Placebo (n=725) Encainide or flecainide (n=730) P=0.0003 8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Days after randomization CAST Investigators. N Engl J Med 1989; 321 :406 – 12.

(2)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的危险性 • 抗心律失常作用与致心律失常作用成正比:如氟卡胺。 • 心律失常危险性越大,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 • 左心室功能越差,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

(3)药物及其所致心律失常的类型 • 缓慢性心律失常: • QT间期延长: • 室性心律失常:

(4)原因 • 一般与抗心律失常药使局部传导减慢、不应期和复极时间延长有关。 • 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药物选择不当; ②剂量过大; ③个体差异;④变态反应;⑤联合用药不当;⑥电解质失衡(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

• 中毒的特征:室性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时。 • 中毒致死的原因多为心室纤颤。 2、洋地黄类致心律失常 •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时,约80%-90%可出现心律失常,表现多样性。 • 中毒的特征:室性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时。 • 中毒致死的原因多为心室纤颤。

•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绝大多数发生在正常用量范围内,由其促发因素所致。 • 促发因素,如低血钾(心电图大U波)、低血镁、高血钙、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药物相互作用的不良影响等。 • 立即停药并根据具体病情补钾、补镁和选用对症的抗心律失常药治疗。

3、抗胆碱酯酶药 • 如新斯的明、吡斯的明等过量中毒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乙酰胆碱蓄积。 • 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静止、交界性心律和房室传导阻滞等。 • 多见于同时联合应用洋地黄类、钙拮抗剂或b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和急性心梗或缺血、颈动脉综合征、窦房综合征即传导系统炎症的患者。

4、抗精神病药 • 吩噻嗪类、苯二氮zhuo类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对心脏有奎尼丁样作用。 • QT和PR间期延长。 • 应用注意:合并心脏功能不全的精神病患者易致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Torsades de Pointes ECG

常见的可致TdP的药物 (1)抗心律失常药: (2)血管扩张药: (3)抗精神病药: (4)其他:如泼尼松、甲硝唑等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动脉的硬化性疾病。主要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如二硫化碳可引起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由于脂质代谢紊乱,是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升高。

血管病变 1.麦角碱: 2.口服避孕药: 3.心得静和心得平: 4.氯丙嗪: 5.其他:

高血压症 1.拟交感胺药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去氧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药,静滴可纠正低血压症;但用量和滴速不当又可导致高血压症。 2.类固醇 如皮质激素、避孕药和生胃酮等

3.降血压药 甲基多巴、胍乙定、异喹胍和苄胍等降压药,静注产生降压作用前血压会暂时升高。 4.β-受体阻滞剂

低血压症 •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是临床最常见的致低血压的药物,其次是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抑制药。急剧降低血容量和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也可导致低血压。

1、血管扩张药 • 硝酸甘油:剂量过大或对该药敏感性高者; • 亚硝酸异戊酯: • 硝普纳: • 其他:硝苯地平、异三梨酯

2、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抑制药 • 氯丙嗪静滴: • 可乐定:体位性低血压 3、其他 • 维拉帕米:抑制心肌收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