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與文明 兩河、印度與中國文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歷史二 第一篇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一節 三代興衰與封建體制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Advertisements

—— 以洞庭湖区为例. 河 流河 流 沼 泽 沼 泽 滩 涂滩 涂 湖泊 这些美丽的风景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景观?
波斯希腊 波斯钱币 ( 绵羊 ) 马其顿钱币 ( 山羊 ). 波斯希腊 波斯希腊 亚历山大击败波斯王大利乌三世 (333BC)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規 及案例簡介 內政部政風處 科長陳定隆 102年10月.
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导 游 基 础 知 识.
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 與利益衝突迴避法概述 內政部政風處 科長陳定隆 102年9月.
传道书 12种虚空 9处不可知 23样价值观 7个小结论 人生是虚空的虚空! (没有神的人生)
3.《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填写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規 及案例簡介 內政部政風處 科長陳定隆.
〝奇異恩典〞~陳進成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 以為大喜樂;因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 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
耐人尋味的耶穌基督.
中國古典文獻學 主講:羅積勇教授.
外国小说话题突破系列之七 情感.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 纳税申报表填写指引 白银高新区国税局 纳税服务科 2016年5月.
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第三章 帝國體制與天下秩序 第一節 大一統帝國的出現與皇帝制度的確立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背景)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
内 容 ●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操作 ● 项目会计核算中注意事项 ● 社会组织年检报告的填列 ● 社会组织评估中财务资产指标的解释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初探逻辑推理 提高思维水平 ——《逻辑和语文学习》
列王紀下8章 啟示錄12章 書念婦人 婦人 死裡復活的兒子 被提的男孩子 七年饑荒 三年半大災難 非利士地 曠野 歸還房屋田地
佛教既是外來宗教, 為何盛行於中國?.
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 天地有情 分享者:徐燦麗老師、 蘇娟玉老師 日期:2005年12月3日 P.1.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江苏衡鼎律师事务所苏州分所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上海教育出版社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教师教材培训 深圳市南山区北师大南山附中 熊菊珍 年 8 月 13 日.
立於耶路撒冷舊城「熙雍女兒」修女院庭院內
桃園縣龜山鄉文欣國小 校園植物簡介 內庭區.
耶利米书.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志愿服务个案 张田吉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
列王紀概覽.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南亚、中亚 要点·疑点·考点 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大部分在10°N~30 °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
張騫、班超通西域.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铜山中学 李启强.
台南歷史介紹 班級:休閒二乙 組別:第三組 組員:499B0005 王思捷 499B0047 吳于涵 499B0051 林彥岑
传道书 12种虚空 9处不可知 23样价值观 7个小结论 人生是虚空的虚空! (没有神的人生)
朝代接龙(排一排,把下列朝代按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10分)
会计电算化 录入期初余额 北京科技宏远有限公司总账系统启用日期有二种方案,一是2006年1月,二是2006年2月,其他初始设置完全一样,假定你是该公司会计主管,你选哪种方案?为什么?? ?
八桥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复习导学案之五---
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海局势总是引起各方关注,特别是美国。为什么美国对台湾虎视眈眈?
第一單元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專題一 孔孟思想與儒家的發展.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斗兽场 万神殿 圣彼得大教堂 君士坦丁凯旋门.
回忆与思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哪些重要特点? ◇神权与王权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1 室外装饰设计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讲述了室外装饰设计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室外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中外室外装饰设计的基本概况,室外装饰设计与室外环境的关系、建筑装饰的细部设计以及店面装饰设计等内容。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北京一师附小 韩玉娟.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異端與異教 基督信仰.
漢魏間的國際局勢與女性外交 -〈昭君怨〉與悲憤〈胡笳十八拍〉
耶利米书.
彌迦書 緒論.
《美国的两党制》选考复习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俞优红 2018年6月14日 1.
課程簡介.
南國被擄( BC共分三批) 巴比倫帝國 猶大 巴比倫 猶大人被擄巴比倫.
地震 在板塊交接處,因岩層受到外力作用,相互 擠壓或張裂,易造成斷層錯動,同時釋出巨 大的能量,此能量以波的型式並藉由岩層傳
北國 亞述 巴比倫 南國 那鴻 以利亞 西番雅 以利沙 哈巴谷 約珥 約拿 俄巴底亞 阿摩司 北 何西阿 耶利米 以賽亞 以西結 南 彌迦
北国 亚述 巴比伦 南国 那鸿 以利亚 西番雅 以利沙 哈巴谷 约珥 约拿 俄巴底亚 阿摩司 北 何西阿 耶利米 以赛亚 以西结 南 弥迦
(供教育界參考,不得作商業用途) 氣候對文明 1:0 林超英 2007年7月7日.
開啟聖經豐富的鑰匙.
五萬人歸回 猶大 巴比倫帝國 波斯帝國 希 被 擄 (1) 被 擄 (2) 被 擄 (3) 歸 回 被擄70年 哈巴谷 俄巴底亞 耶利米
第2节 大气的热力状况 基础知识回顾 重点难点诠释 经典例题赏析.
啟示錄精要 第六講 撒但的結局、審判 ﹝第廿章﹞.
五萬人歸回 猶大 巴比倫帝國 波斯帝國 希 被 擄 (1) 被 擄 (2) 被 擄 (3) 歸 回 被擄70年 哈巴谷 俄巴底亞 耶利米
何西阿書.
以西結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大河與文明 兩河、印度與中國文明

本單元學習重點 文明的誕生 近代考古發掘與古文明的再認識 兩河流域古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中國文明

古文明的發現 背景: 1.蒐羅、典藏古物,建設圖書館被視為國勢象徵。 2.19世紀,英法等國爭奪鄂圖曼帝國所屬兩河流域地區的領導權。 成果 羅林森 拓下「卑司頓石碑」並加以解讀 奠定西亞文明研究基礎-「亞述學之父」 波塔 挖掘亞述帝國,並發現尼尼微圖書館 發現豐富泥板館藏

A. 300萬年前-人類祖先開始直立而行 B. 250萬年前- a. 人類腦容量顯著增大 b. 能製造簡單工具:石片器 砍砸器 壹、對遠古時代的認識日益增進 A. 300萬年前-人類祖先開始直立而行 B. 250萬年前- a. 人類腦容量顯著增大 b. 能製造簡單工具:石片器 砍砸器 C. 50萬年前-出現智人(Homo sapiens) A. 300萬年前-人類祖先開始直立而行 B. 250萬年前- a. 人類腦容量顯著增大 b. 能製造簡單工具:石片器 砍砸器 C. 50萬年前-出現智人(Homo sapiens) 單元重點

一、遠古人類發展的重現 1. 10萬~5萬年前間發生重大改變 A. 身體組織: 2. 世界史的起點:10萬年前左右 a. 大腦容量及構造已和現代人相差不多 b. 能發聲,且形成語言 B. 製作複雜工具:如南非貝飾 C. 圖像記錄族群生活:如法國拉斯科(Lascaux) 洞穴 岩畫 2. 世界史的起點:10萬年前左右

法國拉斯科(Lascaux)洞穴岩畫

貳、文明的開始-農業與城鎮 特點:文明的起源與農業發展、城市形成關係密切。 發展 灌溉系統建立 複雜的社會整合 獲得充足糧食 人口增加 形成農業聚落 藝術技 藝漸興 政治社會隨之 變化產生城市 文字 出現 促成勞動力 的分工

一、農業的發展 1. 影響因素 A. 緯度 B. 季節變化 2. 傳播現象:東西向陸軸較南北向陸軸快速 A. 緯度相同 B. 日照長度及季節變遷相近 單元重點

各大洲的陸軸走向 上一頁

二、新石器革命 1. 區分:以古人所使用的石器之精細程度 2. 新石器時代的進步 A. 石器製作:懂得磨光法 B. 進入「產食」階段: a. 農業 b. 畜牧 C. 定居→聚落→早期「城市」→邦國 單元重點

三、城市革命 1. 形成背景:定居→聚落→城市→邦國 2. 新石器時代的意義 A. 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 B. 造成「城市革命」 a. 促成社會的分工與合作 b. 促成「城市」和「邦國」的出現 C. 出現不平等的階級制度 單元重點

四、神話思維的萌生 1. 由來:人們對生命與支配宇宙萬物的疑問 2. 相信各種超自然力量 A. 神明支配人間吉凶禍福 B. 祈求趨吉避凶:修築神廟、奉獻祭品、 遵守禁忌戒律 3. 神話的思維:以神話來理解和思考問題 單元重點

叁、古代大河文明的特色 1.大河提供較佳的生活條件 2.各文化間產生融合間並形成大型的文明─四個大河文明逐漸興起 3.四大古文明結合了新石器革命農業革命城市革命神話思維為一體 4.隨著時間流逝及環境改變,古文明逐漸被埋沒

一、蘇美文明-生態及資源 春季融雪,兩河氾濫,帶來沖積土壤 缺乏天然資源,如木材及石材,因此發明泥磚 為灌溉農業,需要修築、維護渠道及堤防 缺乏天然屏障,常遭入侵;位居交通要道,貿易發達

(一)蘇美文明-生態及資源 梯壇:高塔神殿,蘇美文明的代表性建築。 重要性: 1.宗教信仰中心。 2.調控人力與維護 灌溉系統的樞紐。 3.城邦政治與經濟的中心。

學習視窗 由現存的古物研判,蘇美人與今天的阿富汗、土耳其、黎巴嫩、印度、埃及以及南方的巴林島,皆有熱絡往來。有些曾在貿易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蘇美城市,原本相當靠近波斯灣,然而兩河河道的經常淤積和改道,使得海岸線逐漸遠離蘇美地區。這個水文現象是造成蘇美城邦衰落的原因之一。

(二)人類最早的城市文明 蘇美的城市文明 1.時間:西元前4300年。 2.特點: 城邦相互影響,產生相似體制→神官階級、貴族會議、官僚組織、信仰系統及文字書寫。 政治上未能整合,只能建立小型城邦。

(三)蘇美文明三階段1 4300~2900 B.C. (烏魯克時期) 1.興建水利,開鑿運河,灌溉系統完善,產生多樣化生產→穀物、果園、椰棗、無花果、橄欖等 2.發明製作陶器用的橫式轉盤、運輸用的輪子、青銅合金的鑄造技術 3.交通系統發達,利於生產商品往來 4.發明楔形文字→西亞文字的基礎,由神官壟斷此技能

蘇美楔形文字

(三)蘇美文明三階段2 2900~2350 B.C. (王朝時期) 城邦發展成熟 內部激烈競爭 政治強人崛起,勢力凌駕神官階級 受蘇美農業及貿易繁榮的吸引,薩爾貢入 侵蘇美,建立阿卡德帝國

(三)蘇美文明三階段3 2160~2000 B.C. (烏爾第三王朝) 1.薩爾貢政權衰微,城邦林立 2.土壤鹽鹼化嚴重,農業生產力降低 被埃蘭人(伊朗高原)所滅

(四)蘇美人的文明成就1 宗教 1.多神信仰,相信萬物皆有靈性。 2.神是反覆無常的,宗教功能在於討好眾神。 3.不定期的氾濫、外族入侵,加深蘇美人的悲 觀與宿命感。 法律 1.蘇美國王頒布的法律是統治社會的基礎。 2.特點:由一連串判例來加以說明。 3.集大成者:《漢摩拉比法典》 強調「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避免過度 報復,導致社會秩序失控。 重視階級,不同階級刑責不同。

(四)蘇美人的文明成就2 文學 1.以蘇美史詩《鳩格米西》為代表。 2.表現兩河流域居民對死亡的恐懼與無奈,流 露悲觀的人生態度,進而反思永生。 科學 1.天文觀察→根據月亮盈缺制定「陰曆」。 2.土地丈量、調節灌溉的農業水利知識。 3.使用十進位與六十進位,發明數字符號與算 術術語。

二、阿卡德帝國

西亞文化-新民族的崛起 將兩河流域文明引進 小亞細亞 北方:亞述 亞 摩 利 人 西臺人崛起 相互爭霸,巴比倫先行勝出 南方:巴比倫

三、西亞文化-新民族的崛起 漢摩拉比: 1.外交、軍事並行,以擴張政權。 2.推行馬爾杜克的祭祀,整合征服民族。 3.頒布《漢摩拉比法典》→樹立國王為立法者形象。 巴 比 倫 帝 國 西亞 混亂 亞述統 一西亞 滅 西臺人

《漢摩拉比法典》

四、亞述帝國 西亞局勢:海洋民族崛起,造成許多文明毀滅,但兩河流域未受影響。 建立時間:西元前 9 世紀。 首都:尼尼微。 學習到西臺人用鐵知識,運用龐大且訓練精良的軍隊向外擴張。 因征服手段殘暴,引起加爾底亞人、米提人反抗而滅亡。 亞述浮雕 亞述君王狩獵圖

尼尼微古城

五、新巴比倫帝國 建立者:加爾底亞人。 君主:尼布甲尼撒。 成就 1.文化:以天文知識及占星術聞名。 2.建築:城堡宏偉精美,「空中花園」最具代表性。 古代七大奇景之一 巴比倫城巡遊大道上的裝飾

空中花園想像圖

叁、波斯帝國 來源:伊朗高原南部的印歐民族。 發展: 統一伊朗高原,征服利底亞王國(安那托利亞)、新巴比倫帝國,其子征服埃及。 居魯士 大流士 一世 擴張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建立西亞文明的巔峰。

波斯帝國擴張示意圖

波斯帝國 帝國成就 政治 1.大流士建立典章體制。 2.善用各地貴族,發展出複雜的行政系統。 3.制定共通的度量衡與錢幣。 4.建立「皇家大道」,並廣設驛站。 文化 融合各族文化,包容境內傳統習俗與宗教信仰 宗教 鎖羅亞斯德創祆教(拜火教): 善惡二元論影響猶太教與基督教的教義

卑司頓石碑

伍、印度河文明 又稱哈拉帕文明。 西元18~20世紀,先後挖掘出哈拉帕古城遺址、摩亨佐達羅古城。

印度河文明 繁榮的城市文明 1.衛城:城中高地以高牆圍繞,是行政中心所在。 2.建有穀倉、作坊、防禦塔樓、排水系統、下水道工程。 3.未發現宮殿、神廟、陵墓等遺址,只出土眾多印章。

哈拉帕文化出土的泥印章

印度河文明 經濟生活 1.手工業與商業為主。 2.糧食來自農村,並不自行生產。 3.與兩河流域進行手工藝品等商品往來。 滅亡 1.時間:西元前1750年 阿利安人入侵 2.原因 地殼變動引發洪水氾濫 印度河水位下降使農業生產衰退

陸、黃河與中國古文明 新石器時代:古文明多元並起

黃河與中國古文明 三代:黃河流域為核心的華夏文明,成為主軸 六朝後:長江流域逐漸加入華夏文明主流 晚唐後:長江流域的經濟文化與黃河流域相抗衡

黃河與中國古文明 文明特點 1.以黃河的支流、支流周邊高地為根據地。 2.不利用大河氾濫,反發展旱地農業。 3.北方農業種植粟、黍、稷。 國家的出現 1.距今四、五千年前,社會貧富與權力分化益深,統治者以禮器為象徵,建立社會倫常。 2.三代:即「城邦時代」、「青銅時代」,以小國寡民的城邦為基礎,配合封建體制維繫秩序。

本資料彙整至南一翰林龍騰等出版社所提供之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