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视 及 矫 正 Corrected Presbyopia 1.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Advertisements

眼屈光学 第三章 临床视觉光学. 第三章 临床视觉光学 第二节 远视眼 远视眼 第二节 远视眼  什么是远视眼 ? 远视眼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 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 在视网膜后会聚成像的眼睛。
眼科医学知识简介之近视与散光 +SCI 写作经验总结. 定义 近视? 散光? 屈光 屈光: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时, 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屈 光。 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 十 章 第 十 章 高度屈光不正和特殊屈光矫正. 第一节 高度屈光不正的矫正 第一节 高度屈光不正的矫正.
调查人数 421 人 回收 415 份 有效卷 402 份 调查结果 目前同学近视人数多.
眼 和 视 觉(二).
神奇的眼睛.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蒙眼游戏:你能坐上凳子吗?. 蒙眼游戏:你能坐上凳子吗? 人的感觉器官 视觉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视觉的形成 3、近视的形成原因和纠正 4、如何保护眼?
第四节 相对眼镜倍率.
眼睛和眼镜.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仪征市第四中学 孙延新.
眼睛和眼镜.
第14章 几何光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球面成像 第二节 透镜 第三节 眼 第四节 几种医用光学仪器.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视光学( visual optics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刘 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盲杖与盲杖技巧.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矫正.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思考: 物体 人眼 如何看到?.
§5.4 眼睛和眼镜 姚村镇中学:马列拖.
近视眼知识讲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赵 敏.
第九次课 眼的屈光与调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眼科
眼的屈光和调节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 第九人民医院眼科.
Analysis and Correct of Motor Fusion Abnormal
肺结核.
眼屈光学 第二章 调节与集合.
眼屈光学 第二章 调节与集合.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验光技术 《验光技术》情境二主观验光 任务10老视验光.
透镜和球面透镜.
光心距参数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Optic Center Distance.
案例 某屈光不正患者,9岁,进行电脑验光,发现患者 不能有效配合,再对其进行主觉验光确定屈光不 正,亦发现沟通困难。 问题? 解决方案?
励才实验学校 柳美玲.
第四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四节 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周口一中 黄 广.
青少年近视预防与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 罗 静 魏 欣 制作.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巩义市直第四初中 席新娜.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知 识 管 理 归 类 探 究 当 堂 测 评 分 层 作 业.
眼睛与眼镜 明光市司巷中学 王宗伟.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 u=2f f<u<2f u>2f f<u 复习回顾 当 时,成倒立的等大的 像。
四、眼睛和眼镜 实验中学 李会荣.
四、眼睛和眼镜.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复习练习: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 u>2f 实 f<u<2f 实 虚 u<f 当 时,成倒立缩小的 像。
第 四 章 散 光 透 镜 何氏视觉科学学院 HE EYE HOSPITAL.
4.6神奇的眼睛.
4-6 神奇的眼睛 福州市第七中学 鲍飞虎.
课题: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 杨芳 2009 年11月18日.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1调节功能检查
【开心一分钟】 你小子,胆子不小!竟然都吃光了啊! 也不给爷留点啊!.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眼睛和眼镜.
第8-4 万向传动装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八年级《物理》上册 眼睛和眼镜 沂江中学 刘嫦娥 .
廣翅蠟蟬.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眼屈光学.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两人同心,才能同行。 狮子因抓到猎物,才会在林中咆哮。 少壮狮子抓到东西,才会从洞中发声。 因为有机槛,雀鸟才会陷在网罗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老 视 及 矫 正 Corrected Presbyopia 1

老视的机理  定义  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近点移远 年龄相关性的视近困难称为老视 2

晶状体的囊膜的张力下降,晶状体的基质隆起 晶状体前表面撑弯等一系列生理过程  调节与年龄的关系  眼睛是依靠调节来看清近目标的 调节是指睫状肌收缩,睫状韧带松弛 晶状体的囊膜的张力下降,晶状体的基质隆起 晶状体前表面撑弯等一系列生理过程 3

 在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 调节幅度始终在逐步下降 但因不影响近距离工作,常不被人觉察  例如40岁时,因调节幅度约为6.00D  在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 调节幅度始终在逐步下降 但因不影响近距离工作,常不被人觉察  例如40岁时,因调节幅度约为6.00D 在看33cm的近目标时约需付出3.00D调节 仍可保持约3.00D储备调节,约占调节幅度的1/2 故视近困难的问题尚不尖锐 4

在视近时眼的储备调节已逐渐不足眼调节幅度的1/2 就会逐渐发生视近困难  但超过40岁后,随着调节近一步下降 在视近时眼的储备调节已逐渐不足眼调节幅度的1/2 就会逐渐发生视近困难  老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的调节能力逐步衰退的生理现象 并非屈光不正 5

年龄与调节幅度相关曲线 6

 睫状体和巩膜组织弹性下降,限制了睫状肌收缩空间  晶状体囊膜和睫状韧带逐渐纤维化,弹性下降  调节衰退的机理  睫状肌纤维的张力下降  睫状体和巩膜组织弹性下降,限制了睫状肌收缩空间  晶状体囊膜和睫状韧带逐渐纤维化,弹性下降  晶状体基质成分密度增高,体积变大,可塑性下降 上述多重诱因导致在调节时晶状体不能产生预期的正焦力 7

. 近视眼配戴框架眼镜,镜-眼光学结构的光学中心前移 较相同阅读距离的正视眼调节需求略小  用眼习惯 调节需求与近工作距离及近工作量相关  影响老视的其他因素  屈光不正 . 远视眼的调节幅度通常较近视眼和正视眼小 因此老视出现得较早 . 近视眼配戴框架眼镜,镜-眼光学结构的光学中心前移 较相同阅读距离的正视眼调节需求略小  用眼习惯 调节需求与近工作距离及近工作量相关 长时间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老视出现得较早,发展也较快 8

 其他因素 .照明条件不足、身体健康状况不良 均可能增加0.50D左右的老视 .服用胰岛素、安定剂、抗过敏药及利尿剂 均可能诱使老视加重  其他因素 .照明条件不足、身体健康状况不良 均可能增加0.50D左右的老视 .服用胰岛素、安定剂、抗过敏药及利尿剂 均可能诱使老视加重 9

 早期表现为看不清小字阅读物,被迫将目标移远 随着年龄增长有发展的趋势  在照明不足或阅读物对比度不足的情况下  老视的症状  早期表现为看不清小字阅读物,被迫将目标移远 随着年龄增长有发展的趋势  在照明不足或阅读物对比度不足的情况下 因瞳孔散大,景深变浅,视网膜上的弥散圆变大 目标更加模糊  长时间近读可诱发头痛、恶心、眼球发胀 眼睑搔痒甚至演化为慢性结膜炎、睑缘炎等 10

 长时间近读后忽然看远,发生短时间视力模糊 表现为一过性近视  长时间看远后忽然看近,发生短时间视力模糊 表现为调节灵活度下降  长时间近读后忽然看远,发生短时间视力模糊 表现为一过性近视  长时间看远后忽然看近,发生短时间视力模糊 表现为调节灵活度下降 11

老视的矫正 确定调节需求  老视是由近距离工作引起的 不同的注视距离所需要的调节量值也不相同 调节需求等于注视距离的倒数 12

 在老视矫正时,须首先了解被测者习惯的阅读距离 从而确定被测眼的调节需求 例1: 注视距离为40cm,调节需求为2.50D 注视距离为33cm,调节需求为3.00D 注视距离为25cm,调节需求为4.00D  在老视矫正时,须首先了解被测者习惯的阅读距离 从而确定被测眼的调节需求 13

确定调节幅度  衡量被测眼在指定的工作距离是否存在老视 除了了解被测眼近读时调节需求 还须将被测眼现存的调节幅度与近读时调节需求进行对照  衡量被测眼在指定的工作距离是否存在老视 除了了解被测眼近读时调节需求 还须将被测眼现存的调节幅度与近读时调节需求进行对照  故须测定被测眼的调节幅度  经验证实在近距离工作时 须保留1/2-1/3调节幅度作为储备调节 才能避免诱发老视的各种症状 14

常用的检测方法:  推进法  负镜法  融像性交叉柱镜(FCC)法 15

 开启近读灯,将近视力视标卡设置在40cm。  嘱被测者注视近十字视标。  以1cm/s的速度将近视标卡向被测眼移近  推进法  双眼置入远用眼镜屈光处方数据。  右眼内置辅镜调整平光,左眼遮盖。  开启近读灯,将近视力视标卡设置在40cm。  嘱被测者注视近十字视标。  以1cm/s的速度将近视标卡向被测眼移近 接近近点时速度应更慢,直至被测者诉视标模糊。 16

近视力视标卡 17

 记录近视标卡与眼镜平面的间距,并换算成调节幅度 Fr =1/d 式中Fr为眼的调节幅度 d为近点距离  记录近视标卡与眼镜平面的间距,并换算成调节幅度 Fr =1/d 式中Fr为眼的调节幅度 d为近点距离 例2 近视标卡间距为20cm,调节幅度为5.00D。 近视标卡间距为16cm,调节幅度为6.25D。  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左眼,取双眼中调节幅度较小的测定 值进行理论附加光度计算。 18

 若被测眼不能分辨40cm近视力视标 证实被测眼调节幅度<2.50D 可在视孔置入+3.00球镜,测试完毕后 将所测得的调节幅度减去+3.00 例3 视孔附加+3.00球镜后,测得近视标卡间距为20cm Fr =5.00-3.00=2.00(D)

 记录所加负球镜焦度,即为该眼调节幅度。  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左眼 取双眼中调节幅度较小的测定值进行附加光度计算。  负镜法  双眼置入远用眼镜屈光处方数据。  右眼内置辅镜调整为平光,左眼遮盖。  开启远投影视力表。  嘱被测者注视最佳远视力上一行视标。  调整球镜焦度轮盘,逐量增加负球镜焦度 直至被测者诉视标模糊,退回0.25D。  记录所加负球镜焦度,即为该眼调节幅度。  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左眼 取双眼中调节幅度较小的测定值进行附加光度计算。 20

 融像性交叉柱镜法(fuse cross cylinders,FCC)  融像性交叉柱镜的检测原理  融像性交叉柱镜的检测原理 · 融像性交叉柱镜为0.50交叉圆柱透镜。 即水平轴位+0.50D的圆柱透镜 垂直轴位-0.50D圆柱透镜的双合透镜。 ·该透镜可使目标光线的焦点分解为 前水平和后垂直的两条焦线。 21

近交叉视标为水平与垂直线条正交的格子状视标 · 近交叉视标 近交叉视标为水平与垂直线条正交的格子状视标 22

可通过适量的调节将前焦线像移到视网膜前0.50D处 后焦线像留在视网膜后0.50D处。 · 通过0.50交叉柱镜观察近距离的交叉视标 视标的水平焦线像前移0.50D 视标的垂直焦线像后退0.50D。 · 将目标放置于近检测距离 若被测眼有足够的调节 可通过适量的调节将前焦线像移到视网膜前0.50D处 后焦线像留在视网膜后0.50D处。 23

· 在调节功能足够的情况下,前方的水平焦线与后方的 垂直焦线与视网膜距离相等清晰度相同 24

· 若被测眼没有足够的调节,虽则使用了全部调节 使前后焦线同步从视网膜后方向视网膜移动 最终前方的水平焦线像距视网膜近,显得清楚 后方的垂直焦线像离视网膜远,显得模糊。 25

· 开启近读灯,将近交叉视标卡设置在40cm。 · 嘱被测者双眼注视近交叉视标。  融像性交叉柱镜检测方法 · 计算并置入近用光心距。 · 双眼置入远用眼镜屈光处方数据。 · 双眼内置辅镜调整为0.50交叉圆柱透镜。 · 开启近读灯,将近交叉视标卡设置在40cm。 · 嘱被测者双眼注视近交叉视标。 26

· 若诉水平焦线像清晰 逐量递增+0.25D球镜试片焦度 (近视眼则逐量递减-0.25D球镜试片焦度) 直至被测者诉水平与垂直焦线像清晰度相同 记录临界附加焦度值。 · 若诉两焦线像清晰相同 逐量递增-0.25D球镜试片焦度 (远视眼则逐量递减+0.25D球镜试片焦度) 直至水平焦线像比垂直焦线像清晰,退回0.25D

· 计算被测眼调节幅度 Fr=Fd–A Fr:为眼的调节幅度 Fd :近工作距离的调节需求 A为临界附加焦度

例4 设:被测眼检测距离为40cm 临界附加焦度为+1.50D 求:被测眼的调节幅度 解: Fr=2.50-1.50=1.00(D) 29

例5 设:被测眼阅读距离为40cm 测定临界附加焦度为-0.75D 求:被测眼的调节幅度 解: Fr=2.50–(-0.75)=3.25(D)

 人群调节幅度低值的计算结果在实践中已普遍用于 与调节幅度检测结果进行对照。  调节幅度与年龄的相关性 调节力与年龄的相关性经验公式如下。 . 人群调节幅度低值=15-0.25×年龄 . 人群调节幅度高值=25-0.4×年龄 . 人群调节幅度中值=18.5-0.3×年龄  人群调节幅度低值的计算结果在实践中已普遍用于 与调节幅度检测结果进行对照。 31

年龄(岁) 调节幅度(D) 年龄(岁) 调节幅度(D) 10 14.00 45 3.50 15 12.00 50 2.50 年龄与调节幅度 年龄(岁) 调节幅度(D) 年龄(岁) 调节幅度(D) 10 14.00 45 3.50 15 12.00 50 2.50 20 10.00 55 1.75 25 8.50 60 1.00 30 7.00 65 0.50 35 5.50 70 0.25 40 4.50 75 0.00 32

 常规屈光检查中已经充分进行了双眼视力平衡的调整 虽然推进法和负镜法是单眼分别检测 若没有屈光参差 双眼的调节幅度测定结果不应有很大差异。  调节幅度检测的注意事项 规范矫正的条件下进行 在双眼矫正为正视状态的情况下 假定被测眼在看远时不使用调节 检测结果才可能是被测眼的全量调节幅度。  常规屈光检查中已经充分进行了双眼视力平衡的调整 虽然推进法和负镜法是单眼分别检测 若没有屈光参差 双眼的调节幅度测定结果不应有很大差异。 33

确定老视附加光度  计算理论附加光度  测得被测眼的调节幅度后 可根据被测者实际的调节刺激 初步计算出理论附加光度。  计算理论附加光度  测得被测眼的调节幅度后 可根据被测者实际的调节刺激 初步计算出理论附加光度。  计算中应保证使被测眼保持 相当于1/2调节幅度作为储备调节。 34

 调节需求的量值应该等于1/2可使用的调节幅度 加上适量的理论附加光度,计算公式如下。 Fd=0.5Fr+Fa Fa=Fd–0.5Fr Fd:近距离工作的调节需求 Fr :被测眼调节幅度 Fa:理论附加光度

例6 设:被测者调节幅度为3.00D 习惯的阅读距离为40cm 求:被测眼的理论附加光度 解:Fa=2.50–0.53.00=1.00(D) 36

例7 设:被测者调节幅度为2.50D 习惯的阅读距离为33cm 求:被测眼的理论附加光度 解:Fa=3.00–0.52.50=1.75(D) 37

 理论附加光度与年龄和屈光不正的相关性 年龄 近视、正视 低度远视 中、高度远视 35-37 0 0 +0.75  理论附加光度与年龄和屈光不正的相关性 年龄 近视、正视 低度远视 中、高度远视 35-37 0 0 +0.75 38-40 0 +0.75 +1.00 41-43 +0.75 +1.00 +1.25 44-46 +1.00 +1.25 +1.50 47-49 +1.25 +1.50 +1.75 50-52 +1.50 +1.75 +2.00 53-55 +1.75 +2.00 +2.25 56-58 +2.00 +2.25 +2.50 59-61 +2.25 +2.50 +2.75 >62 +2.50 +2.75 +3.00 38

 双眼置入远用眼镜屈光处方数据,并置入理论附加光度。  开启近读灯,将近视力视标卡设置在被测者习惯阅读距离。 精调附加光度  检测方法  双眼内置辅镜调整为平光。  计算并置入近用光心距。  双眼置入远用眼镜屈光处方数据,并置入理论附加光度。  开启近读灯,将近视力视标卡设置在被测者习惯阅读距离。  嘱被测者注视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 39

所加的正球镜焦度为被测双眼的负相对调节(NRA)  将视孔焦度调回初始处方。  调整球镜焦度轮盘,逐量增加负球镜焦度  调整球镜焦度轮盘,逐量增加正球镜焦度 直至被测者诉视标模糊,退回0.25D 所加的正球镜焦度为被测双眼的负相对调节(NRA)  将视孔焦度调回初始处方。  调整球镜焦度轮盘,逐量增加负球镜焦度  直至被测者诉视标模糊,退回0.25D 所加的负球镜焦度为被测双眼的正相对调节(PRA)  将负相对调节与正相对调节之和除以2作为调整值 加入理论附加光度,合称精调附加光度。 40

例8 设:被测者理论附加光度为+2.50D 负相对调节为+2.25,正相对调节为-1.75 求:被测眼的精调附加光度Ft 解:Ft=2.50+0.5(2.25-1.75)=2.75(D) 41

例9 设:被测者理论附加光度为+1.25D 负相对调节为+2.25,正相对调节为-2.75 求:被测眼的精调附加光度Ft 解:Ft=1.25+0.5(2.25-2.75)=1.00(D) 42

 在习惯的近工作距离阅读10号印刷读物15-20min  询问被测者戴镜近读时的清晰度、舒适度和耐久程度  试戴  调整试镜架双眼近光心距  置入远用眼镜屈光处方数据  置入精调附加光度  在习惯的近工作距离阅读10号印刷读物15-20min  询问被测者戴镜近读时的清晰度、舒适度和耐久程度 43

则应该根据被测眼习惯的近工作距离放置近视标  在调整附加光度时应注意到老视不能过度矫正 因过度采用正透镜替代调节,可加速调节的衰退。  注意事项  检测调节幅度时 近视标距不必符合被测眼习惯的近工作距离 放置于40cm可适度增大检测范围 对检测结果并无影响  计算理论附加光度和精调附加光度时 则应该根据被测眼习惯的近工作距离放置近视标  在调整附加光度时应注意到老视不能过度矫正 因过度采用正透镜替代调节,可加速调节的衰退。 44

近光心距的定量  计算公式  近读时双眼须适量集合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 而近用眼镜距离眼睛有一定距离 故双眼视线与近用眼镜片交点的间距  计算公式  近读时双眼须适量集合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 而近用眼镜距离眼睛有一定距离 故双眼视线与近用眼镜片交点的间距 所表征的近光心距应小于远用眼镜的光心距 修正量值与近读距离相关 45

∴(OB-AB)/(OB+BC)=LlLr/ClCr ∵ AB=12 BC=13 ∴(OB-12)/(OB+13)=LlLr/ClCr ∵△ OLlLr∽ △ OClCr ∴OA/OC=LlLr/ClCr ∵ OA=OB-AB OC=OB+BC ∴(OB-AB)/(OB+BC)=LlLr/ClCr ∵ AB=12 BC=13 ∴(OB-12)/(OB+13)=LlLr/ClCr 设:OB=Nd LlLr=Pn ClCr =Pd Pn=Pd ×[(Nd-12)/(Nd+13)] 46

计算公式 Pn=Pd × [(Nd-12)/(Nd+13)] Pn 近光心距 Pd 远光心距 Nd 近读距离(单位为mm) 47

例10 设:被测眼远光心距65mm 近读距离为330mm 求:近光心距 解: Pn=65 × [(330-12)/(330+13)]=60(mm) 被测眼近光心距为60mm 48

简化计算公式 阅读距离(cm) 近光心距系数 25 0.91 33 0.93 40 0.94 Pn=Pd ×C C :近光心距系数 49

例11 设:被测眼远光心距68mm 近读距离为330mm 求:近光心距 解: Pn=68 ×0.93=63mm 50

单焦老视眼镜 5) 双眼同时检测 调节是双眼同步的 在进行近交叉视标检测之前 双眼已被矫正成正视眼 在正视眼的基础上 双眼看近时所需要的调节应该是等量的 单焦老视眼镜  明视范围  单焦老视眼镜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老视矫正方法 即在远用处方的基础上 增加一定量值的正透镜焦度(或减去等量负透镜焦度) 用以补偿调节幅度的不足 51

眼的调节与附加光度的联合近点之间的近目标 附加光度的焦距以外均为焦外区。  例4: 调节幅度为1.00D,附加光度为2.50D  单焦老视眼镜模拟了近视眼的状态 即配戴眼仅能看清附加光度的焦点至 眼的调节与附加光度的联合近点之间的近目标 附加光度的焦距以外均为焦外区。  例4: 调节幅度为1.00D,附加光度为2.50D 明视范围为40cm-28cm 52

因此初戴时由于调节和集合的不同步可能引起不适应 常表现为近工作时间稍长即感疲劳  但调节性集合很快就被融像性集合所替代  调节和集合的失调  配戴单焦老视眼镜以后 附加光度替代了部分调节 然而视近目标所诱发的集合并不能同步减少 因此初戴时由于调节和集合的不同步可能引起不适应 常表现为近工作时间稍长即感疲劳  但调节性集合很快就被融像性集合所替代 故上述现象很容易被使用者适应,无需特殊处理 近光心距的定量 1)近光心距计算公式 由于近读时双眼须适量集合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而近用眼镜距离眼睛有一定距离,故双眼视线与近用眼镜片交点的间距所表征的近光心距应小于远用眼镜的光心距,修正量值与近读距离相关 53

 适用于注重看近,较少远近切换用眼的人群 。  适应人群  单焦老视眼镜因镜片设计简单  验配技术要求不高  容易适应,故成功率很高  适用于注重看近,较少远近切换用眼的人群 。 54

 通常的单焦老视眼镜的前表面曲率半径为固定基弧 通过修改后表面弯度来实现屈光焦量  采用测定后顶焦度的方法定量检测附加光度 。  附加光度的定量检测  通常的单焦老视眼镜的前表面曲率半径为固定基弧 通过修改后表面弯度来实现屈光焦量  采用测定后顶焦度的方法定量检测附加光度 。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