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召和当代信仰危机 彭强 2010-7月三藩市
信仰,当代中国的首要主题 第一个三十年的主题是文化 第二个三十年的主题是经济 第三个三十年的主题是信仰
当代社会的信仰危机 1. 社会大众的信仰危机 “蚁族”的意义在哪里?身心如何安顿? 富士康的困局乃是以成功为导向的人生观的困局 没有呼召,一个人依靠什么甘心做一个普通人? 如何为每一天平凡的生活赋予意义?
2. 社会精英的信仰危机 山木事件的警钟 厚黑学 狼性法则 向解放军学习 没有价值导向的成功学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恶性循环如何破解? 没有呼召,成功变得很可怕。没有呼召,社会就变成所谓精英的围猎场。
3. 我们失去了隐形的翅膀。 成功怎么和幸福联系起来? 成功和幸福可以转化吗?成功的幸福不在于成功本身,而是在关系中被肯定。 没有呼召,成功不会在一种伟大的关系中被肯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成功不仅没有没有带来幸福,反而带来咒诅。
没有信仰的惨烈!!!
基督信仰的核心概念如何进入中国处境,回应中国的信仰危机?
寻求上帝的呼召,活在呼召意识中,行在呼召的道路上,完成呼召带来的人生托付。 基督教信仰对当代信仰危机的回应 寻求上帝的呼召,活在呼召意识中,行在呼召的道路上,完成呼召带来的人生托付。
但以理书第三章 三种人生,三种道路 三群人 尼布甲尼撒 众臣和百姓 但以理的三个朋友
第一种人生:全然自主 关键词:控制。 “我来了,我征服” 尼布甲尼撒:造金像,叫所有的人来拜,对不从的人勃然大怒,宣称“哪里有人能救你们脱离我的手呢?” 到底是什么主导和控制他的人生呢?是权力意志,还是被罪性掌控? 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诗篇14:1a)
活着,好像神不存在。尼布甲尼撒最后被打得谦卑,不得不谦卑。 这种自主人生的不同版本: 丛林法则 厚黑学 权谋 哲学上的权力意志 存在主义的创造存在的意义 .............
第二种人生:活着就好 关键词:生存 随大流,随时愿意妥协,活下去最重要 为数者众,从高位到低位 一听见就拜,像木偶被一根线牵住一样(灵魂的昏厥) 趁机打击别人,获取利益(控告三个朋友) 自取其辱 是什么在掌控随大流者的人生?是生存意志?不是,是罪在人的身上作王。“做奴仆的时代和想做奴仆而不得的时代” 全然自主和活着就好,这两种人生在我们中间交替出现,人生和历史陷入恶性循环。 陶渊明和第欧根尼成为东西方的文化英雄,其实不是幸运,而是可怜。
第三种人生:蒙召的人生 关键词:信靠 上帝的主权超越一切,我尽上帝托付我的本分。 良好的公民 不拜偶像,单拜上帝 信靠的两重:1)有信心,相信上帝的拯救 2)交托和顺服 “即或不然” 经历主的同在
惧怕那当惧怕的,不惧怕不当惧怕。惧怕的实质是谁是你生命中的王的问题。 真实的信心包括了交托和顺服,否则是一半的信心,也就是伪信心。
呼召的观念对中国社会的意义 呼召一词的意义追踪 从圣经的起源 宗教性的核心概念 从宗教观念演化为普遍性的社会意识(Destiny)
1. 呼召和每一个人连在一起,而不仅是社会精英。 中国语境中的“天命”,一般和精英连在一起,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而基督信仰中的“呼召”却和每一个普通人连在一起。
倘若你的使命是扫街,那么就像拉斐尔画画般去扫;像米开朗基罗雕刻大理石那样去扫;像贝多芬作曲那样去扫;像莎士比亚作诗那样去扫。你要将街扫得好到一个地步,以致天上地下众使者都要停下来说:“看这将街道扫得多么好的清道夫!”用马洛克(Douglas Mallock)的话来说: 倘若你不能成为大道, 就做一条小径; 倘若你不能成为太阳, 就做一颗星星; 因为你或胜或负, 不是取决于你的体积—— 无论你是谁, 只要做到最好。 —— 《马丁路德金自传》
张中良 阿娥夫妇收养10个流浪孩童 广州日报7月2日,南方人物周刊6月28日 他们唯一担心的是,自己是否有足够好的品格影响自己的孩子们
2. 呼召伴随的交账意识制约精英的腐败和为所欲为。 专业主义的危机
南丁格尔谈三重动机 天性的动机 专业的动机 呼召而来的动机
教会的兴起 志愿者机构,非盈利机构的兴起 今天在地震灾区,留下的大部分志愿者是基督徒。 对于蒙召的人来说,专业是上帝赐给我们服侍的途径
3. 呼召的神圣维度使每一个追求的人不只是这个世界的追逐者,而是恩典的领受者。 主要呼召和次要呼召的分别: 主要呼召是被呼召走向神 次要呼召是上帝托付的职业和服侍
维多利亚时代和中国当代社会的相似:不断加深的贪婪和不断升腾的信仰追求 维多利亚时代的口号来自约翰卫斯理的信仰复兴:尽力的赚钱,尽力的省钱,尽力的奉献 群星灿烂的维多利亚时代:有信仰的资本
呼召让我们的人生善始善终,因为次要的呼召(世上的职业,服侍)都有终结的一天,但主要的呼召(呼召我们走向神)却是不断走向荣耀。
柏格理去世的光景 “爸爸要去的是上帝早已给我们安排好的更美的家。” “大卫按神的旨意服侍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使徒行传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