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保存VS 民族音樂學方法論 教師:宋秀娟 教授
文化資產保存-1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條: 為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充實國民精神生 活,發揚多元文化,特制定本法。 何謂文化資產? 指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價值,並 經指定或登錄之有形與無形之文化資產。 (資料來源:文化資產保存法)
文化資產保存-2 一、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指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 化價值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群。 二、遺址:指蘊藏過去人類生活所遺留具歷史文化意義之遺物、遺跡及 其所定著之空間。 三、文化景觀:指神話、傳說、事蹟、歷史事件、社群生活或儀式行為 所定著之空間及相關連之環境。 四、傳統藝術: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之傳統技藝與藝能,包括傳統工 藝美術及表演藝術。 五、民俗及有關文物:指與國民生活有關之傳統並有特殊文化意義之風 俗、信仰、節慶及相關文物。 六、古物:指各時代、各族群經人為加工具有文化意義之藝術作品、生 活及儀禮器物及圖書文獻等。 七、自然地景:指具保育自然價值之自然區域、地形、植物及礦物。 (資料來源:文化資產保存法)
文化資產保存-3 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 及有關文物及古物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 員會(以下簡稱文建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 (市)為縣(市)政府。 自然地景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 稱農委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 (市)政府。 (資料來源:文化資產保存法)
文化資產保存-4 「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隸屬於文建會。組 織規劃設置「綜合規劃組」、「有形文化資產 組」、「無形文化資產組」、「資產維護發展 組」、「研究傳習組」,以有效結合地方政府、大 專院校、民間及社區組織,形塑綿密及完整的文化 資產保護網絡,建構符合文化資產發展之生態環 境,並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國際合作與世界接軌,期 許未來以保存文化資產多樣性、促進文化傳承發 展、凝聚集體記憶建立國家文化認同。 (資料來源: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
何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的教育科學文化組 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1946年設立,致力於各國國民 的教育科學文化合作及交流,以促進國際和平及人類福祉為 目的。1945年11月於倫敦召開「聯合國教育文化會議」,經 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中國、等37個聯合國加盟國決 議簽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憲章〈The Charter of UNESCO〉」,並於翌年正式生效。。 (圖片來源: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
何謂世界遺產? 登錄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是為了將我們人類共同遺產 傳與後世;保存人類在歷史上所留下偉大文明遺跡或是具高 文化價值之建築,並保護不應該從地球上消失之珍貴自然環 境。而為了將人類共同的產傳諸後世,我們根據1972年11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決議之《世界文化遺產暨自然遺產保 護公約(世界遺產公約) 》,將世界遺產登錄世界遺產名單。。 (資料來源: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
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2002-2009年文建會陸續召開評選會,及「世界遺 產推動委員會」選出17處(18點) 台灣世界遺產潛力 點:太魯閣國家公園、棲蘭山檜木林、卑南遺址與都 蘭山、阿里山森林鐵路、大屯火山群、蘭嶼聚落與自 然景觀、紅毛城及其周遭歷史建築群、金瓜石聚落、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台鐵舊山線、玉山國家公 園 、金馬戰地文化、樂生療養院、桃園台地埤塘、烏 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屏東排灣族石板屋聚落、澎湖 石滬群。 (以上三處和原住民文化有關) (資料來源: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
卑南遺址與都蘭山-1 方位:臺東市南王里,東北遙望都蘭山,佔地廣闊。 聚落遺物:卑南遺址出土的石板棺、玉器、大規模之 方位:臺東市南王里,東北遙望都蘭山,佔地廣闊。 聚落遺物:卑南遺址出土的石板棺、玉器、大規模之 聚落遺物,在台灣首屈一指。就學術的意義來看,代 表史前文化的卑南遺址,不但與台灣西海岸的若干史 前文化有相通之處,而且與現存南島民族之文化也有 所關連,符合世界遺產認定標準第三項。 無形的文化遺產:如將石棺埋葬並放置於居屋下方之 傳統葬俗及卑南文化人其祭祀活動與都蘭山的關係 等,皆擁有極高的總體價值與重要性,符合世界遺產 認定標準第六項。 (資料來源: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
卑南遺址與都蘭山-2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卑南文化公 園」的遺址保存,並展示本土史前人類文化精 華相關,皆為一窺遺址殘跡與卑南文明的歷 史捷徑。
蘭嶼聚落與自然景觀 建築文化:蘭嶼達悟族為適應當地嚴酷環境,發展出特有的建 築文化,可從當地傳統住屋、工作房及船屋看出端倪,符合世 界遺產認定標準第八項。 自然景觀:蘭嶼大片的山地及狹長的海岸構成精采的自然地 形、火山熔岩及迷人海景,伴隨著神話傳說。本區每年200日的 雨季使島上的瀑布及霧景千變萬化。此外,傳統文化與海洋、 飛魚緊密結合,此一文化特質,使島上的自然景觀更具特色。 符合世界遺產認定標準第九項。 (資料來源: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
屏東排灣族石板屋聚落 屏東排灣族石板屋聚落完整地保存該族歷史文化遺跡,區內的 人文資源—聚落景觀與山上自然地景有機結合,生動記錄排灣 族傳統聚落空間、家屋空間、家屋前庭、採石場、水源地及傳 統領域,符合世界遺產認定標準第二項。 由於日治時代居民遷村至平地,且僻處山區交通不便,也無現 代電力,目前居民偶爾利用原有石板屋作為工作基地及休閒, 屏東排灣族石板屋聚落歷經長期氣候及時空破壞而處於脆弱狀 態,符合世界遺產認定標準第五項。 (資料來源: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
保護無形文化遺產公約 在聯合國科科文組織所進行與無形文化遺產相關之各項計畫, 尤其是“口述與無形人類遺產”,認為無形文化遺產是致使人與 人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且讓他們之間得以進行交流和瞭解的要 素,它的作用是無價的,於 2003 年 10 月 17 日通過本公約。 (資料來源: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
非物質遺產名錄 根據2003年簽訂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的形式 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 介的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社會習俗、儀式和節慶活動; 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 傳統手工藝。 (資料來源: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 (資料來源: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
民族音樂學的定義 民族音樂學(ethnomusicology)是一門「民族學」(ethnology)+「音樂學」(musicology)的學科 為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融合 強調音樂在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其目標與目的: (一)世界上其他民族的音樂一樣是好且值得研究的; (二)「民俗」音樂快速消失,亟需及時的錄製與研究; (三)將音樂看作一種世界的交流工具; (四)對文獻深入了解才能作更進一步的研究。 (吳榮順,2008)
研究方法分為三個步驟 (一)收集資料 (三)分析資料 (四)根據分析結果來研究相關議題
收集資料的方法 (一)文獻收集:透過圖書系統收集百科全書、字典、書籍、博碩士論文、期刊、影音資料等。或透過資訊系統收集各網站、電子書、及他人已經發表成果。 (二)訪談:訪問當事人或其親朋好友(原住民族人),及相關學者專家 (三)口述歷史:以上述訪談方式訪問具有可信度或相關權威的發言者,詢問並記載文字沒有記載的歷史 (四)錄音:以錄音設備錄製其現場的音樂表演,或者訪談內容 (五)採譜:以影印、掃描或重新打字與打譜的方式採集其音樂記載的方式
分析資料的方法 (一)探究歷史與文化發展的因果關係 (二)分析音樂在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三)樂曲分析:包括音階結構、曲式架構、歌詞的內涵、歌 唱或表演的方式 (四)樂器學:包括樂器的結構、發音原理、分析其使用的方 式與功能等 (五)分析其他與音樂搭配的各種風俗習慣,包括舞蹈、服 飾、民俗禮儀等 (六)透過訪談的方式以確認分析的方向
專題製作-1 (一)南島語族的起源與七波遷移地圖: 七波遷移所造成的文化層次的差異(與台灣原住民的音樂與文化比較) (二)阿美族的豐年祭:南勢阿美、海岸阿美、秀姑巒阿美、卑南阿美、恆春阿美五族群豐年祭的探討與比較。 (三)泰雅族、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的音樂與文化印記:霧社事件、紋面、與其音樂的異同 (四)布農族的複音音樂:合唱民族的文化與音樂層面的探討 (五)排灣族與魯凱族音樂與文化之異同處
專題製作-2 (六)卑南族音樂的傳統與現代:傳統音樂與卑南族歌手演唱的比較 (七)賽夏族的矮靈祭 (八)達悟族與黑潮文化的牽引:由菲律賓的巴丹島向北遷移的文化 (九)噶瑪蘭族與撒奇萊雅族的祭禮儀式 (十)邵族與鄒族的祭禮儀式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1.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 2.許常惠著:〈原住民音樂〉《台灣傳統音樂之美》, 台中:晨星出版 3. 台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http://www.dmtip.gov.tw/ 4.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http://www.apc.gov.tw/main/index_life.jsp 5. 公共電視:「黑潮三部曲」
總統府 馬英九總統鈞啟 100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22號 文化部 龍應台部長鈞啟 10049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30-1號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