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诊断学总论 诊断学教研室. 绪 论  诊断学的定义: 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基础学科 临床学科 桥梁学科.
发 热 ( Fever ).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 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成人口腔温度相对恒定 36.3 ~ 37.2 ℃, 肠温较口温高 0.3 ~ 0.5 ℃,腋温较口温低 0.2 ~ 0.4 ℃。 一、概念.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 一 )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曹 颖.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The vital signs( 生命体征 )are body temperature, pulse, respiration and blood pressure.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appendicitis 护理学院 沈燕. 教学目标 了解阑尾的解剖生理概要、急性阑尾炎的病因、 病理 了解其他类型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熟悉急性阑尾炎的处理原则 掌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护理要点.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异 常 产 褥异 常 产 褥异 常 产 褥异 常 产 褥 刘伟 副主任医师 沈阳二四五医院 妇产科.
第 11 章. 概述 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调定点上移引起 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 C )。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 实现的。 高级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OAH) 次级中枢 延髓、脊髓,对体温信息有整合作用 调定点学说 (Set Point, Sp )
发 热 (Fever). 定 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 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 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 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 常范围,称为发热。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常用护理技术 一、测量体温二、冷敷降体温 主讲:陶玉兰. 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又叫深 部体温。是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范 围。而与之对应的则是人体表层温 度。 什么是体温 ?
常见症状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心血管内科 雷 红. 症状 (symptome) 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异常感 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 症状学 (symptomatology) 是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 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的一门科学。
第十四章 体 温 Body Temperature Body Temperature. 玻璃汞柱式体温计(最常用) 口表 肛表 腋表 电子体温计 化学点式体温计 体温计种类.
单元三 老年人健康观察方法与护理 本单元重点: 1. 体温观察 2. 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3. 呕吐观察 4. 呕吐护理注意事项.
第 九 章 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一、糖类及其生理功能 二、脂肪及其生理功能 三、蛋白质及其生理功能 (一)蛋白质的营养意义 (二)氮平衡 (三)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四)蛋白质的生物热价和互补作用.
掌握:发热的概念 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的特点 了解:发热的原因、分类和发生机制 发热时机体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重点:发热的概念 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的特点 难点: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的特点 发 热.
1. 健康感知 — 健康管理形态 1.1 保持健康能力改变 1.2 个人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3 不合作 ( 特定的 ) 1.4 家庭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5 社区执行治疗方案无效 1.6 保护能力改变 1.7 寻求健康行为 ( 特定的 ) 1.8 有感染的 危险 1.9 有受伤的危险 1.10.
发 热 第二临床医学院诊断学科. 定 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 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 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 源作用下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 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发 热 Fever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郑青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 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正常体温 : 37 o C (set point ,体温调定点 ) 正常体温 : 37 o C (set point ,体温调定点.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发 热 fever 广东医学院病生教研室.
第 六 章 发 热 (Fever).
发 热 第六章 (fever) 济宁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发热的诊断思路 刘金旭.
发 热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 陈建斌(Tel: ).
附3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附2:教案格式样稿 课程名称:护理基本技术 班级:09专科护理1 学时:2
第八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第六章 发热(fever) 第一节 概述 1、高级中枢 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reoptic 一、体温调节中枢: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温升高,并伴有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发热 (fever) 正常人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左右,在一昼夜间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但上下波动一般不超过1℃。
第四章 发热 (Fever).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主讲人:罗官莉 生 理 学教 研 室.
发热与退烧药 第五制作小组.
发 热 (Fever) 成都医学院 临床技能中心 代吕霞.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assessing and nursing of Vital Signs.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发热 Fever.
第10章 发 热 第一节 概 述 发热:是指致热原的作用使机体体温调 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 节性体温升高。
肺结核.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 (一)表层(体表)体温和深部(体核)体温
炎症.
总 论 pandect.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Vital Signs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常见症状.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内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Wen hua
发 热 (Fever).
甲状腺激素.
常见症状第一讲 汤之明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神经调节 神经元 结构和功能单位:______ 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实验 4, 炎症 (Inflammation) 总菜单 切片: 1, 纤维素性心包炎(Fibrinous pericarditis)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概念:机体在致热源的直接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致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

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化 正常人体温相对恒定在36~37℃,正常体温在不同的个体间稍有差异,并且受昼夜、年龄、性别、活动程度、药物、情绪、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而略有差异。

发生机制 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 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中性嗜酸性粒 1.  致热源性发热 是主要原因, 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 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中性嗜酸性粒 细胞单核-吞噬 细胞系统 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 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

发生机制 又称白细胞致热源(leukocytic pyrogen) 交感神经 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 散热 (2)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 又称白细胞致热源(leukocytic pyrogen) 血-脑屏障 体温调节中枢 交感神经 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 散热 运动神经 骨骼肌紧张性增高或寒战 产热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 发热

发生机制 2. 非致热源性发热: 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 ②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③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心力衰竭、广泛性皮肤病等。

病 因 1. 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 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慢性、局限性、全身性感染,均可引起发热。 病 因 1. 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 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慢性、局限性、全身性感染,均可引起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风湿性疾病; 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 体温调节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1.低热 37.3℃~38℃ 2.中度发热 38.1℃~39℃ 3.高热 39.1℃~41℃ (一)发热的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1.低热 37.3℃~38℃ 2.中度发热 38.1℃~39℃ 3.高热 39.1℃~41℃ 4.超高热 41℃以上 提示:腋温<口腔温度0.5℃ 肛温>口腔温度0.5℃

(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 :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 皮肤苍白、无汗,寒战后体温骤升或缓升 高热期: 产热≈散热(高水平) 体温下降期:散热>产热 多汗、皮肤潮湿,体温可骤降或渐降 高热的后果: 意识改变;小儿高热易出现惊厥;胃肠功能异常;消瘦;口腔炎症;降温时饮水不足可引起脱水,重者可发生休克。

(三)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 (图3-1) 2.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 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 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肺炎等(图3-2)

热型及临床意义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致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图3-3)。 4.回归热(recurrent fever):体温急骤上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降致正常水平,数天后体温又骤升,如此规律性交替出现。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图3-4)。

热型及临床意义 5.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体温又渐升,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图3-5)。 6.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癌性发热等(图3-6)。

图3-1稽留热

图3-2弛张热

图3-3间歇热

图3-4回归热

图3-5波状热

图3-6不规则热

护理评估要点 1.起病的缓急发热程度与热型。 2. 发热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主要: ⑴有无营养与代谢形态的改变; ⑵谵妄、幻觉等意识障碍的发生。 3.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相关护理诊断 1. 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 2. 体液不足:与体温下降期出汗过多和/或入夜量不足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发热代谢率增高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关。 4.口腔粘膜改变:与发热所致口腔粘膜干燥有关。 5. 潜在并发症:惊厥;意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