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书法
第一章 书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书法的概念 书者,( )也。从聿,用手执笔书写文字来表情达意。 书者,( )也。从聿,用手执笔书写文字来表情达意。 书法之义一,写字要法则。 书法之义二,表情达意的艺术升华。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形式上,它是一门刻意追求线条美的艺术;内容上,它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是空间造型艺术、线条艺术、视觉艺术。 “中国用目,外国贵耳。” “汉字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目,声美以感耳。” ——鲁迅
二、书法艺术特征 (一)书法是一种书面语言的视觉形式 (二)书法是以线条的组织为形式语言的独特的艺术 (三)书法是一种表达个性感情的时空艺术 (四)书法是一种丰富而又单纯的线的运动的艺术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也是世界艺术苑囿里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象征。
三、学习书法的意义 1、有利于美好品德的养成。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艺林的奇葩。几千年来,在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群星璀璨,名家辈出,无数优秀书法作品把我国历史天空装点得绚烂辉煌!通过学习书法了解书法史,就会更进一步激发我们热爱祖国文化遗产,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也就会感到我们肩上继往开来的重任。 自唐以来,书法闻名海内外,结实东瀛,举世珍重。王羲之、颜真卿如同文学有李白、杜甫一样,皆为中华民族之精英,学书法、识国宝、有益于爱国之心。 “字无百日功”,通过认真艰苦的练字,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笔不苟的书写习惯与严肃认真、谦虚好学、勇于创新的优秀品德。实践证明,认真的进行写字教育与训练对学生美好品德的养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职业的需要看,我们从事教师工作,以教书育人为工作灵魂。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是每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教师的一举一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如果每一个师范生都能写好字,我国青少年和幼儿园的孩子都能得到教师的写字指导。那么必将有利于青少年的发展,有利于全民族的素质提高。 反过来讲,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三笔字”,将无疑能提高自己在学生当中的威信,提高教学效果,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3、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是书写素质,经过认真的训练,三年当中把三笔字写的字形美观,字体有特色,实用时做到工整规范、流利娴熟、美观大方。进而进入书法的艺术范畴,提高了自身的书写素质。 二是审美素质,书法的一个很重要的教育作用是美育。沈尹默先生曾讲:“书法无色而具图画的烂漫,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这种美是艺术的美,陶冶人的情操,修养人的心性,净化人的心灵,表达人的情态。但不通文墨的人很难看出其中的奥妙来,所以必须进行书法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书法还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她是中国文化大树上的果实,没有传统文化与审美意识,就没有书法。
中国书法史概要
先秦书法 殷商甲骨文 西周金文 东周石鼓文 春秋战国简牍、帛书
甲骨文
●西周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
●西周毛公鼎铭文 毛公鼎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498字的长篇铭文。
●散氏盘铭文 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
●秦石鼓文 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字迹磨损很多,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秦汉书法 秦刻石(小篆) 秦汉简牍 汉代石碑(汉隶)
●秦汉书法 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的作者秦相李斯( ●秦汉书法 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的作者秦相李斯(?-公元前208年),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
●云梦睡虎地秦简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震惊了考古学界和书法界。它的出土,使现代书法家们眼界大开,亦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的资料。
狭颂》,篆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 故又名《惠安西表》。建宁 ●西狭颂 汉代隶书。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 狭颂》,篆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 故又名《惠安西表》。建宁 四年 (公元171年) 六月刻,在甘肃成县天井山摩崖。此石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
●张迁碑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碑刻。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在今山东东平县。
故又名《韩敕碑》,永寿二年 (公元156年) 刻,在曲阜孔庙, 此碑字体工整方纵,大小匀称,左规右矩,法度森严。 ●礼器碑 汉代隶书。全称为《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故又名《韩敕碑》,永寿二年 (公元156年) 刻,在曲阜孔庙, 此碑字体工整方纵,大小匀称,左规右矩,法度森严。
●史晨碑 东汉隶书。碑体两面刻字,又名《史晨前后碑》,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
武威汉简
魏晋南北朝书法 楷书(钟繇、二王) 行书 魏碑
张芝草书终年帖
●宣示表 钟繇小楷。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
卫夫人近奉帖
王羲之兰亭集序
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 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全帖用墨枯润有致。 ●鸭头丸帖 王献之行草书。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 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 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全帖用墨枯润有致。
为瑰宝。《伯远帖》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 ●伯远帖 东晋王洵真迹。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 为瑰宝。《伯远帖》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
●南北朝书法 爨宝子碑 南朝沿袭晋制,禁止立碑,故碑刻极少,而云南“二爨”(《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可谓灿若星辰,光耀夜空。《爨宝子碑》是云南边陲少数民族的首领受汉文化的熏陶,仿效汉制而树碑立传的。此碑刻于东晋大亨四年(405)。
●郑文公碑 即《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宣武帝永平所年(公元511年)刻。书写者是郑羲的儿子郑道昭。书法多用圆笔,变化巧妙;结体宽博,气魄雄伟。
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而《始平公造像》 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立于太和二十二年(498)。 ●始平公造像 《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 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而《始平公造像》 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立于太和二十二年(498)。
十 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立于太和二十二年(498)。 ●始平公造像 《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 十 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立于太和二十二年(498)。
●张猛龙碑 此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五二二),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张猛龙碑》运笔刚健挺劲、斩钉截铁,可看作是《始平公》的风格的延续和发展。
●石门铭 北魏摩崖碑,王远书。在陕西褒城县。此铭书法飞动疏宕,出自《石门颂》,《西狭颂》等碑。有拓本及石印本。近人康有为以临此铭而擅书名。
●瘗鹤铭 南北朝摩崖刻石。刻石的时代和书写者的姓名,向来没有定说。《瘗鹤铭》的原刻,在江苏镇江焦山崖石上,曾崩落在长江中。
于泰山一小瀑布下的大块平整山石上,藏于水下约千年,后经发现,使泉水改道,才暴露出来。何人所作,至今尚无定论。 ●泰山金刚经 即《经石峪》,在山东泰安。南北朝时刻 于泰山一小瀑布下的大块平整山石上,藏于水下约千年,后经发现,使泉水改道,才暴露出来。何人所作,至今尚无定论。
隋唐书法 智永 初唐四杰 颜真卿 柳公权 怀素
● 隋朝书法 智永 真草千字文
● 龙藏寺碑
● 董美人墓志
● 苏慈墓志
● 优婆塞经
● 高昌任谦墓志
唐代书法 ●颜勤礼碑 1922年10月在长安出土,现藏于西安碑林。 此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所立,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
●金刚经 是柳公权早期的书法作品,原石于宋代已被毁,现仅见敦煌石窟发现的“唐拓孤本”。
●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墨迹,李白书。行草书,5行,24字,有款,款署“太白”二字。帖前隔水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晋祠铭 《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并序》,唐太宗撰文并书。碑高195厘米,宽120厘米。碑额高106厘米,上刻“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飞白书九字。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八月刻,碑现存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亭内。
●孔子庙堂碑 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原碑立于唐贞观初年。楷书35行,每行64字。 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
●皇甫诞碑 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此碑现在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
●古诗四贴 传为张旭所书。纸本,草书,写在五色笺上,共40行。前两首诗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为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 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
● 等慈寺碑
● 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
● 善见律经卷
● 敦煌题记
● 书 谱 孙过庭
● 孝 经 贺知章
●论语郑氏注释抄本
王之涣墓志 ● 王之涣墓志
● 李思训碑 李邕
● 梵山寺碑
● 多宝塔感应碑
● 五代书法 杨凝式韭花帖
● 神仙起居发帖杨凝式
● 夏热帖
宋代书法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宋徽宗
● 宋代书法 花气熏人帖黄庭坚
● 赤壁赋 苏轼
元明清书法 赵孟頫 沈周 祝允明 文征明 唐寅 董其昌 王铎 何绍基 康有为
● 元代书法 汲黯传赵孟頫
● 洛神赋赵孟頫
● 草书尺牍 康里夔夔作
● 临神仙起居帖 鲜于枢作
●明代书法 大行书七言诗轴 文征明作
● 唐寅落花诗
● 狂草书 祝允明作
●滕王阁序 王宠作。小楷。疏朗空灵,皆不与时人同
● 唐宋诗卷 宋克作 今草
● 王洗烟江叠嶂图跋
● 清代书法 石鼓文四屏条 清末吴昌硕《石鼓文四屏条》之三、四,恣肆纵横,用笔圆厚苍劲,老辣深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
● 行书七绝诗轴 从康有为的这件行书作品可以看出,他的运笔全无章法,皆从碑出,逆笔藏锋,迟送涩进。转折之处常常提笔暗过,圆浑苍厚。近代许多书家受他的影响。
● 篆书扇面 清 赵之谦书
●行书临河序册 清代 “八大山人”朱耷行书
●四体帖(一)(清·邓石如)
书正是在王铎草书的基础上,加以发挥, 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他在书法上有一 段著名的论断: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 ● 草书诗轴 清傅山草书。 傅山的草 书正是在王铎草书的基础上,加以发挥, 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他在书法上有一 段著名的论断: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 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第二章 执笔和用笔 五字执笔法 擫,指大拇指第一节的内腹斜而仰地贴住笔的靠身一侧。 押,指用食指的第一节斜而俯地贴住笔的外侧。 钩,指紧贴着食指的中指用第一节或第一、二节弯曲处钩住笔的外侧 。 格,用无名指抵住笔管,配合食指、中指向内的钩力,既使笔基本平衡,同时又使运笔更加灵活。 抵,指用小指自然地顺势拖住无名指,从而使五指作用于笔时能更加协调,使力量达到均衡。
五字执笔法 擫、押、钩、格、抵——五字执笔法
用笔 藏锋落笔 一般的笔画开头的起笔基本如此 中锋运笔 所有有运笔过程的笔画都如此 提顿回锋 横与折笔的收笔都基本如此 藏锋落笔 一般的笔画开头的起笔基本如此 中锋运笔 所有有运笔过程的笔画都如此 提顿回锋 横与折笔的收笔都基本如此 提锋渐收 撇与居中的长竖都基本如此 顿笔展锋 捺笔应该如此
侧 永字八法 勒 啄 策 磔 努 掠 挑
第三章 五大书体的基本技法 楷书基本技法 横
短横 写法:逆(顺)锋铺毫转笔右上行,笔尖护尾回锋收笔。
横的组合 中短横特点是:平直、粗细较匀、起笔与收笔略尖,且收笔为转笔。 “三”的书写重在字的高度,三横距离应匀称,并皆为左低右高之势。
竖 垂正:平正安稳(凡竖皆正) 粗壮:支柱作用 竖有悬针竖、垂露竖之分。 (左为悬针竖右为垂露竖。)
竖的写法 起笔:逆锋起笔,藏头蓄势,如射箭向后拉。 行笔:中锋行笔使其饱满、粗壮、有力。 收笔:1、悬针竖的收笔要出尖、宜正,须提笔空回。 行笔:中锋行笔使其饱满、粗壮、有力。 收笔:1、悬针竖的收笔要出尖、宜正,须提笔空回。 2、垂露竖的收笔是,行笔至末尾时回锋左上轻挑,使末端左侧外突呈垂露状。 力避散头、歪斜、纤细等病笔:
竖的应用 竖的应用 悬针竖一般用于字末,垂露竖可通用。
撇 撇的特点: 斜撇:舒展飘逸、斜势呈45°,长撇又称为掠法,书写时如 人梳理长发。 竖撇:上半段如竖画,下半段如斜撇。 平撇:直短、斜度较小,左低右高如同横的斜度,形态如鸟 的喙部。
撇的应用 斜撇多用在字左: 人、左、木、大 竖撇多用在字左、中: 月、周、大、夫 平撇多用在字头: 千、兵、禾、我
捺 捺画的形态与种类 一波三折明显 平中带斜 头轻尾重 平捺的写法 一波三折明显 平中带斜 头轻尾重 平捺的写法 逆(顺)锋起笔后平走,下转笔逐渐加重再向右行笔,尾部加重,然后徐徐提笔出捺脚,做到捺脚上平下方
点 (上为左点、右点;下为长点)
点的特点 卫夫人:点如高峰之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点又称为“侧”,说明其斜势与动感。 点画的形态特点是:头尖尾圆、背凸腹平,左顾右盼如传神的眼睛,“圆侧有神”。 点在字中的位置和态势不同,分别能起到统率全字,均衡对称,稳定重心和显示精神的作用
1、三点呈弧形,对右成环抱之势。第二点左移半身。 点的运用 三点水的写法: 1、三点呈弧形,对右成环抱之势。第二点左移半身。 2、三点间距,上紧下松。 3、第三点为点提,注意其笔法与方向。
如:“王、土、正、子”等字变为偏旁时,横画成提。 “提”是一个呼应笔画,是向右上挑出的一种笔画,又叫“挑画”。很像右尖横或反向的短撇,也像刺刀,刚健有力。当独体字变为偏旁后最后一笔的横变为提画,其优势有二:一是让空间,二是增强联系。 如:“王、土、正、子”等字变为偏旁时,横画成提。
折 横折:先写横至尾部,提、顿笔后写竖画,双棱要突出。 竖折:先写竖画,至尾部左下轻挑后右下顿笔,顺势写横。 撇折:先写斜撇,顺势往右下出反捺(长点),呈单棱的形态。
钩 钩的种类 钩画主要为:横钩、竖钩、斜钩、竖弯钩、卧钩等。
钩的写法 “钩”可看作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主体部分,二是出钩之处。钩的形态与方向是关键。 横钩:先写横,至尾处顿笔出钩,方向指向字心,如鸟视胸。 竖钩:先写竖至末端蓄势,然后向左上出钩。
斜钩:又称戈钩,直中带弯,有“重——轻——重”的变化,向外偏上出钩,弹性力度较强。 带斜钩之字较为难写,故自古皆以此为考核书写水平的重点,有人以为写好“家、鳯、飛” 等字便可表明书写之水平。 唐太宗曾有写“戬”字不成让虞世南代笔之典故。
竖弯钩:又称“浮鹅钩”,因其形似故名之。先以竖的笔法行笔至弯转处需保持中锋用笔此处较细,继续向右行笔并弯转成鹅卵形,出钩方向为竖直向上。整体节奏有重轻重的变化。 卧钩:又称“心钩”,尖锋入笔由轻到重,弯转呈1/3圆弧,钩指向圆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