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思想政治 4 必修 生活与哲学 教材介绍 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梁侠
前 言 (全新的哲学教科书) 一、编写《生活与哲学》的宏观背景 1.存在的问题 2.时代的要求 3.中央的决定 二、《生活与哲学》的课程性质、内容 目标和基本理念
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教材解析
一、如何理解和看待《生活与哲学》这门课和这本教材 (一)如何定位《生活与哲学》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为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生活与哲学》教材的突出特点 1.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贴近时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必须正确处理思想政治课和时代发展的关系。
2.新教材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贴近实际生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必须正确处理理论和实际生活的关系。
3.新教材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是贴近学生,致力于把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适合学生成长的特点结合起来。
4.新教材的第四个重要特点是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注意把知识的传授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三)《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手段,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 核心问题:如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单元,主要回答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如何看待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阐明辩证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三单元,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的即矛盾观点,学习唯物辩证法。 第四单元,主要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社会历史和人生价值,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阶级和阶级斗争、人生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观点。
(四)如何使用《生活与哲学》教材 1.正确使用课文中的“探究活动”。 第一,最重要最基本的原理,应该通过“探究活动”(思维过程)来完成。 第二,“探究活动”中的内容是手段,掌握宋体字所阐发的原理才是目的。
2.正确使用课文中的“辅助文”。 “名言”所摘录的往往是与原理紧密相关的思想家的重要言论,它与正文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关链接”与正文的关系最远。 “专家点评”同正文的关系较“名言”远,较“相关链接”近。
3.正确使用各单元后的“综合探究”。 综合探究的功能有二:一是综合,二是强化。
二、《生活与哲学》内容解析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单元的核心问题:回答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基本结构:哲学(第一课)——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本课的基本要点有三: 1·哲学并不神秘,生活处处有哲学 2·哲学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的起源: 哲学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的功能: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智慧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思维的特点。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本课的基本要点有二: 1·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2·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应注意三个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3.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框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初步确立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基本立场。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三课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 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一方面,真正的哲学是一定时代精神上的总结和升华,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另一方面,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前导,它推动着时代的步伐,指导着社会的变革。
真正的哲学应该是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
第三课通过探讨哲学和时代精神的关系,追溯哲学的历时态发展线索,使学生体会到任何哲学都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反映,时代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从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特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思想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教材对“时代精神”的表述,采用了新版马恩全集的译文,即“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新版译文没有出现“时代精神”这一概念,但译文强调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反映了哲学的反思、概括和总结的特点,即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美好、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一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第二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综合探究是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由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和理论评析四部分构成。综合探究具有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功能,具有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功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这一探究主要从哲学和生活、哲学和时代的关系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哲学的功能、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体会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二单元的核心问题是世界是什么或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基本结构是:物质(第四课)——意识(第五课)——实践(第六课)——实事求是(综合探究)。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本课主要是从生活实践入手,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正确认识物质、运动和规律,明确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一框的基本任务通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第二框的内容目标是,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本课主要是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论。基本要点有二:一是人能够认识世界和规律,二是人怎样才能认识世界和规律。围绕这两个问题,本课设计了两个框。 第一框讲意识的本质,第二框讲意识的作用。讲这一课时,应该始终抓住的核心问题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实践在人们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第一框,应着力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框的内容目标是帮助学生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单纯地讲物质和意识,不足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要求我们从实践、从主体、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这一综合探究主要把握以下三个内容。 第一,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第二,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三,明确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世界是怎样的? 基本结构: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第七课、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第十课)——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综合探究)。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第一框的内容目标是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二框的内容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本课通过对物质世界发展本性的考察,让学生领悟发展的观点,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第一框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二框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本课的要点有三: 1·通过对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的对立统一现象的观察和思考,领会矛盾的观点,即初步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2·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3·树立对具体问题必须进行具体分析的观点,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解决矛盾的关键。
第一框有两个目: 一是讲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二是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讲这一框应注意两个问题: 1·讲清楚什么是矛盾, 2·讲清楚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第二框的内容目标是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学习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包括两个目,一是讲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二是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坚持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坚持创新也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决定的。
第一框主要是谈创新的哲学基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二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第二框主要是谈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从实践的层面说明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讲这一课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讲清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否定和扬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第二,讲清解放思想对于创新的意义。
综合探究 :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主要任务有二: 1·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系统总结,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2·是理解唯物辩证法、特别是它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行为选择 第四单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全书的落脚点。因为我们在前面各单元讲“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应该如何对待周围的世界,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基本结构:历史观(第十一课)——价值观(第十二课)——人生观(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第二框讲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二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本课的核心问题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 解决这一问题,第一,要明确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要确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标准; 第三,要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
第一框讲价值和价值观,首先引入了价值概念。 第二框讲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主要是确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标准。讲清楚两点: 第一,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第三框讲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应重点讲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只有在工作中,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劳动中,人才能创造价值,也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是创造价值的人生。
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主要讲清楚四层意思。 第一,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各不相同,但根本的途径是劳动和奉献。 第二,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根本上是一致的,在对社会奉献的同时个人也会得到发展。
第三,人的价值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和贡献主要应当看他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什么。 第四,理想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