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分析 石家庄二中 王国成. 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分析 石家庄二中 王国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当前形势和 国际静安建设 静安党校 王小林. 国际 —— 问题很大、霸权犹在。 1 、国际产业分工的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 新兴产业尚未形成 -- 高失业率 老龄化 -- 高福利 -- 高负债 权威缺失 -- 民主治理的危机 再平衡战略 -- 保护主义抬头。
Advertisements

一、北京水务情况简介 二、北京水资源现状 三、北京水资源管理措施 主要内容 北京市行政区 域面积 1.6 4万平 方公里,西北部 为山区,约占总 面积的三分之二, 东南部为平原区, 约占总面积的三 分之一。 一、北京水务情况简介.
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 我国目前就业形势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7 年有 1100 万新增劳 动力有就业要求。据不久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 示,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 420 万人,比 2007 年增加 58 万人,增幅 20.71% 。 2007 年年底 830.
2 你会唱这首歌吗 ? 这首歌反映出我们什么样的情怀?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 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 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
中国四省(市)区经济鸟瞰 北京 四川 云南 广东. 单位 GDP 亿元 GDP 将稳步增加.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 1 )经济特区经济特区 A 、概念: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 在这些区域范围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 政策行各种优惠的办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 收外商兴办企业和其他事业,以促进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发 展。我国创办的特区是兼营工、商、农、牧、住宅、旅游.
學習目標 指指出中國地理區的劃分方式 了了解中國七大地理區的區域特色 了了解中國三大經濟地帶的發展特徵 分分析中國區域政策對三大經濟地帶 的影響.
宏观分析师:陈光磊 电话: 邮箱: 执业资格编号: S 月 3 日 深圳策略会 —— 滞胀突围:改革与转型.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分析及展望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焦方义 2007年11月25日
指導老師:劉海清 組員:劉君柔4A 陳怡如4A 陳翊綺4A 吳雅婷4A280147
二模文综政治试卷讲评 课前预习: 1、价格变化的影响 2、唯物史观的内容 3、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 4、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期货行业介绍与展望 中国国际期货 陈喆.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吴晓华 副院长、研究员
2010年2季度宏观报告 本期观点不变 政策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正式退出
经济与税收形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陈 少 强.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展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研究员 任兴洲 2012年6月
■ 市场现状 市场预测 Part B 中国冰箱市场. ■ 市场现状 市场预测 Part B 中国冰箱市场.
离退休干部局党委扩大会议学习材料 (2015年第3期) 国土资源部离退休干部局 二○一五年三月.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 徐萍.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本单元主要阐明了为什么要生产,靠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所以复习此课时必须把握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与就业的关系,消费与投资的关系,小微企业的经营与作用。从整个教材看,必须认识消费与收入分配,消费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
高三政治复习策略 福建省福清东张中学 周继专.
漳州市商务惠企政策宣讲材料 潘煜昱 2015年5月12日.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石化证券营业部 史佳伟 见习投资顾问 电话:
上海普通居民对当地房价的态度及住房需求调查
中国历史以来的 对外开放(关系).
南通房地产市场月报 2014年5月 彤心策划·市场研究部出品—— 版权声明:本文仅供公司内部使用,版权归南通爱心房产有限公司所有,
2014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解读 市场研发中心 2014年05月28日.
增速换挡 夯实底部 ——2014年宏观经济报告 主讲人:寇 宁.
一、宏观经济 (一)国际经济形势 1、欧美经济增长数据好于预期,但次贷阴影远未消除,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专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明的演进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 原国家发改委经济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 2012年6月
中国2013经济运行态势与 财政政策导向分析 文宗瑜 研究员 博导 财政部财政科研所.
当前经济与农村改革发展形势 四川大学形势与政策课题组.
落实全会精神 推动创新发展 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公室主任 沈立群.
统计为您服务 走近珠海住户调查 第四届中国统计开放日 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
汽 车 市 场 发 展 趋 势 徐长明 高级经济师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 主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 重要论述专题辅导
农林牧渔行业研究方法 中信证券研究部 毛长青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辽宁省直机关工委党校 彭红英.
2015年浙江高考政治生活 考点与时政热点解读.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努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关注时事政治 了解社会热点 ——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例析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陈保生 2014年3月25日
3、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1)相互区别,不能等同。社会是根本,起决 定 作用。 (2)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中信证劵的价值评估分析.
Aidu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能源统计知识介绍 山东省节能监察总队 高会见.
北京机动车限行令事件 事件回放: 2008年6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对本市机动车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从7月20日起至9月20日,北京市机动车将分单双号行驶。
清淨家園‧社區行動 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 環保生態面向95年度執行成果簡報.
党课(2015年4月27日) 主题:2015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主讲:朱伟清 上南北校党支部 2015年4月27日.
生活镜头 2012年4月15日,央视节目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曝光。某些胶囊企业明知使用的原料是工业明胶,却为了降低成本、不顾患者的健康,使用违禁原料加工药用胶囊;制药企业没有尽到对药品原料的把关责任,使得这些用工业明胶加工的胶囊一路绿灯流进药厂,做成重金属铬超标的各种胶囊药品,最终被患者吃进了肚子里。
胃酸倒流.
金融转型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2013年7月19日 昆明 保险与风险管理年会.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宏观经济学 讲稿 南京大学出版社(第5版) 梁东黎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深化首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若干问题
物價膨脹之意義(1) 一、意義:指在一段期間內,一國平均物價水準發生持續上漲的現象。 圖示(物價膨脹):
16 第16章 生活成本的衡量(物價指數).
一、通货膨胀——不断侵蚀你的财富 二、通货紧缩——阻碍经济复苏的幽灵
早报.
为什么要理财? 财富在增加 幸福却…… 据最新发布的《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显示,中国大多中产阶级生活得并不幸福。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些有车有房,收入可观的人群却显得更为脆弱。中产阶级家庭中,子女教育、医疗、养老成为家庭财务规划中压力最大的三个内容。尤其是养老,随着通胀、退休延迟、失独老人的增加,人们对于未来20年、30年的生活状况感到不确定因素在不断增加,烦恼挥之不去。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春天的故事之开放篇.
政治试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胃酸倒流.
國民所得統計與經濟結構 國民所得會計:產出、所得與支出的測量 國內生產毛額 儲蓄與財富 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物價指數與通貨膨脹 利率
駕訓班訓練費 成本項目及計算公式表檢討 委外研究案
玉米丰产已定 结构性供需决定后期行情 招金期货有限公司 农产品团队.
欧洲一体化进程 知识回顾 性质: 经济组织 性质:经济政治组织 欧洲共同体(1967) 199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欧盟(199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分析 石家庄二中 王国成

经济生活 2014年考试说明,经济生活共81个考点,现整理整合如重要知识点

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知识掌握: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载体和物质承担者 应用:回答有关商家注重品牌、名牌战略,商品质量的问题,粗制滥造,只重数量不重质量 的材料,此知识可作为采分点。 比如:食品安全问题

考点2.通胀和通缩 知识掌握: 1.货币流通规律(计算题) 2.通胀和通缩的 解决方法 (财政和货币政策) 3.通胀率(又叫物价上涨率);纸币贬值率的计算题 自己总结的公式: 应用:针对当前的CPI和PPI

考点3.价值与劳动生产率关系 知识掌握: 价值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与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关系 价值总量与个劳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关系 使用假总量=商品数量 价值总量与劳动者人数关系

应用:计算题 规律:正比乘,反比除;提高加,降低减

考点4. 汇率 知识掌握: 1含义: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种类: 其一.直接标价法=应付标价法=外汇汇率制 含义:是以一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本国货币,又叫应付标价法。 即计算100单位外币=兑换多少本币,发展中国家本币不是外汇的一般采取这种方法。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采用直接标价法。

含义: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英镑等均为间接标价法 其二间接标价法=本币汇率制 含义: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英镑等均为间接标价法 3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 有利于:出口和吸引长期投资,吸引游客,吸引留学 不利于:进口和吸引热钱、出国旅游和出国留学 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和吸引长期投资,不利于进口。反之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应用:计算题,函数图像题,选择题

考点5.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知识掌握: 1.决定因素,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 2.价格法则: 供给对价格的的影响(反向影响,弄清自变量和因变量) 需求对价格的影响(正向影响,弄清自变量和因变量) 应用:函数图像题(弄清自变量和因变量)

考点6.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教材“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分配”。 知识掌握: 1.需求法则(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反比 2.供给法则(价格变 动对生产的影响),正比 新教材“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分配”。 3.需求弹性.谷贱伤农的原因和防止 4.相关商品(互补品、替代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应用:函数图像题、结合国家农业政策发展农业生产,粮食生产试题

考点7. 消费 知识掌握: 1.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收入和物价 收入:实际收入和货币收入(可结合通胀和投资收益)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扩大内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恩格尔系数。(1)计算(投资性支出不计入家庭支出) (2)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 4.消费心理区分:从众、攀比、求异、求实

应用:计算题、选择题、主观题采分点,消费拉动型发展方式转变初见成型(2014年第二季度第三产业占GDP过半,超过第二产业将近10个百分点)

考点8.社会主义本质 知识掌握: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根任和根目) 教材涉及到的知识:发展生产、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单元);收入与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第三单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四单元) 应用:有关分配问题可做为主观题采分点

考点9.基本经济制度 知识掌握: 1.基本经济制度的全称(涉及所有制或企业类的题) 2.民营经济的作用,助力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 应用:民营经济的作用、困境、解决办法(资金链、技术结构升级、劳动力用工荒,统一开放的资本市场体系)针对当前实体经济下滑,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面临的难题,热钱涌入,炒作经济现象严重

如何搞好企业 1.依靠科技创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依靠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3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4.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 5.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积极促进资本走出去,扩大国际竞争力 6.兼并、联合,组建企业集团,走规模经济之路,提高企业竞争力 7.坚持诚实信用的经营原则,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8.走品牌之路,创名牌,不断提高产品的结构和层次 9.做好企业的结构升级

考点10.分配制度 知识掌握: 1.分配制度(回答分配类的主观题,必须先答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形式(工资、奖金、津贴);农民自己承包土地获得的收益 3.劳动要素分配(三种,新教材变动后) 4.土地收益(按劳分配或按生产要素分配);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城乡一体化 应用:发展非公经济,促进社会公平,

考点11.分配公平 知识掌握: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两提法已过时 2.衡量社会公平的重要指标:劳伦斯曲线、基尼系数 3促进公平原因:②促进公平的原因: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邻人决定的幸福观),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才能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促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均衡协调发展。

4.怎样解决(新教材改动后)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意义: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社会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具体措施: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工人工资标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防止拖欠工资和打白条)。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具体措施:要加大再分配的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考点12.财政 知识掌握: 1.财政属于宏观调控经济(罚款除外)手段 2.财政赤字有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3.财政手段包括:财政收入、支出,国债,税收 4.居民购买国债,属于财产性收入(资本要素分配);国家发行国债,形成财政收入(国债收入) 5.粮食直补属于财政政策,农产品保护价属于价格政策

6.财政的巨大作用 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解决各种不平衡) ③具有促进公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解决通胀和通缩) 还可以加上巩固国家政权,巩固国防、社会稳定、促进教科文卫事业发展的作用 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考点13.税收的作用 知识掌握: 1.税收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财政手段之一,在财政的作用中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解决各种不平衡)③具有促进公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解决通胀和通缩),可通过税收来完成 2. 营改增 (1 )增值税的作用:增值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可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有利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增值税又叫价外税款

(2)计算:某服装加工厂购进一匹布料,其付出的款项包括布料的销售额850元、增值税金l44 (2)计算:某服装加工厂购进一匹布料,其付出的款项包括布料的销售额850元、增值税金l44.5元(850元× 1 7%的税率)。该增值税金由纺织厂上缴并开具给服装厂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注该商品销售价850元, 增值税金144.5元,合计994.5元。服装厂将这匹布料加工后销售给商店,其销售价为1 500元。服装厂应缴的增植税金是B A.120元 B.110.5元 C.255元 D.144.5元

2.个人所得税 (1)计算 征税对象=原工资-“三险一金(五险一金)”-3500 (2)作用 ①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②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考点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掌握 1.市场秩序、市场规则、市场交易原则、市场手段、市场调节弊端(自发盲目滞后)、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新教材提法) 、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2.宏观调控 原因:市场调节局限性+社会主义性质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均衡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   A经济手段: 含义: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表现:经济手段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最常用的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计划等  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 经济杠杆包括手段和机制 市场:价格、供求、利益、竞争 宏观调控:经济、法律、行政手段 经济计划:十二五规划 长远规划 *例:对烟草行业加大税收,不允许贷款-------淡出市场 *税收属于宏调杠杆 *区分 国家要求价格放开 ---宏观调控杠杆 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高低组织生产 ---市场 *财政中用于扶贫支农的钱---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作用:通过立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过经济司法活动,保障经济秩序协调发展。   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C行政手段: 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命令、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这一手段具有及时、迅速的特点。 比较明显的措辞有: 行政命令、指示、指令、取缔、取消、打击、没收、罚款、封存、查处、禁止等  ⑶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综合运用三种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注意区分经济和法律手段: 同样是国家对某种商品价格的调控,有的属于经济手段,有的属于行政手段,比如:关于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关键在于调整电价的方式,它是煤电联动,价格随着成本升降,这就是市场行为,故属于经济手段。如果限定的价格与市场状态无关,出于人道或政治考虑,比如最高或最低限价之类,就是行政手段。

考点1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新教材表述为:(必须背过) 旧教材: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新教材表述为:(必须背过) 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有以下几项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在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考点16.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教材变动。2014年高考考点新变动。原来考点名字为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2.从产业的角度,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3.农业的地位 (1)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自立自强、社会稳定安定的基础,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2)农业的基础地位还很脆弱、薄弱(农业为弱质产业) 表现:①农业人均资源低(尤其是土地资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最大因素。    ②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③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劳动生产率偏低,农业设备比较落后。

一.靠政策。益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济体制,稳定、坚持、完善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政策。 (3)怎样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一.靠政策。益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济体制,稳定、坚持、完善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政策。 ①家庭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②允许土地流转(①农民收入、收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②有利于产业化、规模经营、标准统一化) ③取消农业税等。 二.靠科技,提高科技,提高劳动效率,科技兴农,科教兴农,提高农民素质,走出一条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三.靠投入:物质投入、资金投入 国家、企业(占农村地,补贴)、个人、社会(爱心人士)、集体五方支持

四.靠产业化经营:走产业化经营道路,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延长产业链条,让农民和市场相结合。              五’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农业:农林牧副渔;非农:工建运商)  在加强农业基础的同时,适当发展非农业 在保证农业产量、质量、种植面积,单产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林、牧、副、渔业的比重。 在保证粮食作物产量、质量、种植面积,单产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业协调发展。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协调发展。) 六.靠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乡镇企业,科学合理地规划、加强、引导、统一规划、规范其生产。 七.要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考点17.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②贸易全球化(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商品参与到国际贸易中)、③资本全球化(资本在国际间流动)。④跨国公司的巨大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平台、表现、结果、原因)⑤科技应用与开发的国际化 ⑥信息传播与应用全球化(⑤⑥教材已删去,但选项没有别的可选也可以用)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消极影响很重要,经济危机类风险的国际化)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带来危害的题 ⑴积极影响(生产力发展、国际经济水平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①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②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③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④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⑤各国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效率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⑵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也可是结果)。导致不合理的国际分工。 (产业、产品、进出口、国际分工结构等)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核心技术、市场、信息、资本的流向(外汇、国际货币)、国际贸易及金融组织、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改、国际分工、信息产业、国际经济秩序、资本、话语权、生产要素、原材料等。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两极分化) 这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③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国际风险。(风险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损害大)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风险被扩大。也就说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 “风险全球化”。

⑶我们的政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接受现实、面对现实) ②正确的态度应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新殖民主义即为国际经济旧秩序 文化资源掠夺、人力资源掠夺

考点18.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格局 (1) 对外开放格局: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新改动)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2.对外开放的原因、意义: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③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比较优势、获得比较利益,与国际接轨,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已为世界各国的经验所证明,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证明。(比较利益:比较优势获得的利益) 这个结论已为世界各国的经验所证明,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证明。因此,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实行对外开放要注意的问题(怎样对外开放)   ①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②要本着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维护国家安全 ③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④积极培育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⑤“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3.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1)含义:“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资本、技术、管理、人才、劳务、商品等输出 (2)主要内容: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APEC、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东盟机制“10+1”“10+3”等)。   (3)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A、要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培育我国自己的名牌产品,树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B、要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既要有产品走出去,又要有资本、技术等走出去;面向所有国家,既要走向欧美发达国家,又要不断拓展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东南亚市场、南亚市场)。  C、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力度(产业、技术、企业结构升级等) D、加大与国际接轨的力度(加大国际一体化步伐,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标准对接、标准统一化等) E、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文化生活 无论是学生还老师,都觉得回答文化生活的主观题很难把握,不容易得分。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生活的知识雷同度高、重叠性强。最主要的是才分点比较“散”,因此必须在一轮复习时候,多积累,多储备知识. 文化生活的交流,我采取按单元的方式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1)+(2)(3)(4)(5) 文化与社会 (1)+(6)(7)(8)(8)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作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人们的参与能力,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6)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7)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文化建设,能够为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 (8)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特点)。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人们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9)文化塑人生。加强优秀文化建设,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教材涉及的一些特点 (1)文化的特点。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相对独立性 (2)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3)“三观”已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4)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6)传统文化的特征相对稳定性、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7)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 (8)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9)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 (10)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11)当前,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12)当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和创新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五课.文化创新

1.世界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 ①民族节日:(P29页)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民族文化具有差异,各具特色,但并无优劣之分,因此必然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意义:首先,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其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公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各民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怎样尊重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②原则(怎样做):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之间的关系: (1)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如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主要强调文化是怎样传播的问题。 (2)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主要强调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3)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2.注意:这几个知识的积累、区别 1.(第三课,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 ①民族节日(P29页)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第四课) (1)继承传统文化的内容:(传统文化的表现)P39页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3.(第六课,中华文化的特征P6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见证 ① 汉字。 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从历史上看,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历史资料的保存,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①汉字的传载 ②史书典籍存传 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此单元中,文化多样性、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是很容易作为才分点的知识,相关的时政素材也很多(比如慰安妇和南京申请人类记忆文化遗产工作)而且是关联度很高很散的知识点 比如:中外文化交流、汉语大赛、成语大赛。(会涉及:文化传播,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特点等) 再比如民族节日:涉及到知识点也很多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归根到底的因素: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思想运动也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4)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代,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其中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外部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是内部因素。

4. 综合问题: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基本要求、根本途径。 ②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吸取传统文化中营养)、推陈出新(辩证对待传统、适应时代要求融入时代精神)。 ③进行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护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正确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⑤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立足时代要求,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体制机制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⑥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自觉走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此知识点做为主观题采分点的概率很高 比如: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如何塑造中国形象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必要性:第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衡量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第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壮大是西方敌对势力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②重要性: 第一,理论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贯穿我们民族发展的全过程之中,熔炼于古代、玉成于近代、彰显于当前,这三个阶段既相互区分又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重要原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第二,时代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民族精神能够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向心力,把全国各族人民聚集在党的周围,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P81综合探究): (怎样)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p80页)对青年而言,人人都应当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本固基的文化使命。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本单元知识及采分点精要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良莠不齐。提高眼力和辨识力,选择健康有益、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自觉抵制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大众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文化袭爵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科文卫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2.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知识 原因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思想道德建设的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聚集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当前,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文化更加繁荣,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 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更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最根本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的基础) (2)要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公民,要践行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的基本道德规范。

3.知识间的连接(很重要)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的基本道德规范。

4.有关教育的知识整理和积累 ①发展教育事业 原因: (P35)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P46页,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类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P101页,精神文明的内容)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怎样发展: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发展科学事业(P101页) 怎么办: 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政治生活 设问一般是一问 设问方式一般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 材料体现了那些政治生活知识(请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材料) 第一种 材料体现了那些政治生活知识(请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材料) 第二种 政府和党这样做的原因或依据 第三种 政府或党是怎样做的 这三种设问,完全可以用同样的知识去回答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切入点:公民) 第一课 生活在人们当家做主的国家(公民的权利、义务)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切入点:公民) 第一课 生活在人们当家做主的国家(公民的权利、义务)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广泛性、真实性 全部内容: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本质和核心),政权肩负着民主和专政的双重职能。 2. 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公民拥有广泛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民主权利)、政治自由和监督权。国家从制度、法律和物质角度,尊重和保障人权。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同时,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这里的“平等”是“司法平等,守法平等”而不是“立法平等”。 (2)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4. 我国民主选举的不同方式 ①方式:从选民的角度看,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被选举者的角度看,有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直接选举 优点:能直接反映民意; 不足:在选民较多、范围较广的情况下,选举成本较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精力);不易形成集中。 间接选举 优点:适用于选民较多、范围较广的情况;便于形成集中,形成决策。 不足: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等额选举 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 差额选举 优点:候选人按照既定规则,通过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有利于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余地。 不足: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②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 直接选举:在国家事务方面,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在社会事务方面,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等。 间接选举: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5.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1)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通过这一制度参与决策)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方式: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等 重要性: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②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进行分析论证,如召开论证会、座谈会等。 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内容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建议,参与决策。 重要性: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 在听证会上,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听证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6.了解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民主管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是我国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 (2)内容 ①村民或居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或居委会成员,这是村民或居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或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选举) ②村民或居民通过村民会议、居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本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等(非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决策与管理。(决策) ③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定自我管理的章程和约定(法规、村约、民约、自治法等法律),以规范村民和居民以及村和社区干部的行为,用民主自治的办法管理村和社区日常事务。(管理) ④村民或居民创造了村务或社区事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村委会和居委会干部、村委会和居委会定期汇报工作、接受监督和质询等形式,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使村民或居民自治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监督)

(3)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3、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4、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7.了解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1)民主监督权的内容: 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不能直接侵犯个人正当权益) (2)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 ①信访举报制度:可以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地位:这一制度是我们行驶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们在国家生活和社会说活中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比较: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前—更多的是良好的信息、建议是正面向上的 信访举报制度—更侧重于决策后--更多的是阴暗面,不好的社会现象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能使公民的监督权和民主监督真正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 ③舆论监督制度;可以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我国现有的新闻媒体: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 这一监督的特点和作用: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作用独特 ④其他方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考试说明表述为:我国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四课  政府权力的行使和监督 1.从政府角度的设问题(规律性知识) 政府的性质: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意旨的执行者,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行政机关 政府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政府的原则(也是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对人民负责,以及怎样做到对人民负责(态度、作风和方法) 政府的职能。四项职能, 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法监督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完善信息公开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决策和管理的透明度和群众的 参与度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考试说明表述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设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角度类试题,一般要从本单元去寻找答案,也就是四个政治制度的角度去回答 2.有关人大制度需要注意 (1)人大职能与人大代表权利不同 (2)人大代表权利与公民权利不同 (3)回答有关人大制度的试题,常见的采分点

国体及其本质核心;人大制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有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人大的权力;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3.我国的政党制度 (1)从党的角度立意设问题 国体 党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 党的性质:先锋队性质(三个先锋队)党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当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三个代表 党的领导:包括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执政方式:科学(包括经济规律等规律)民主依法执政,其中依法执政是基本的执政方式 党的建设: 原则: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 具体内容:加强党的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 政治上,领导被领导的关系; 法律地位,平等关系;组织上,相互独立; 思想上,有各自纲领,同时民主党派要接受党的基本路线(最低纲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化)的指导(民主党派纲领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吻合的); 监督上,互相监督的关系(不是监督和被监督)。 (3)民主党参政的基本点和政协的职能不同 政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二者也有交织的层面,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一参加+三参与 一个“参加”是参加政治组织; 三个“参与”则是参与政治活动过程。 “一参加三参与”都是“参政”,而其中的“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的过程,也是参政党“议政”的过程。 可见,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在一定意义上与政协的参政议政是一致的

4.民族区域自治 (1)从民族的角度设问,常见的采分点 国体;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关系三原则: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和基本的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必然性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②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以及形成的政治认同,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③也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以及公有制决定

必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是国家的几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地位:是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此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我国宪法规定的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新增考点) 新教材综合探究表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习近平在十八大以后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证,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原因: (1)道路关乎党的命运、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2)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怎样坚持:坚持这条道路,要始终做到: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党的领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创造性地探索和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    坚持和不断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基本制度,包括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相应的的法律体系;三是具体制度,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它从总体上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同时又必须不断加以改革、完善,不断推动制度创新。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和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的格局,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鲜明特色,我们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并树立应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综合问题: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运用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回答怎样展示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 尊重其他国家的领土主权政权及其相关的权利(独立平等管辖和自卫);主权国家的义务;本着国家间共同利益、互赢的原则去同其他国家进行交往;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的正义行动,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在联合国宪章内积极维护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安理会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积极主张并推进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基础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四点),根据是非曲直决定我们的态度

2.重要知识 主权国家 基本要素: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主权具有两个方面的特性: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权力的独立性。二个特征紧密相连,只有二者紧密结合,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主权国家享有的权利: ①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外延: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如一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变更政体(人大制、议会制……)、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独立权、自卫权)等 ②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外延:平等权表现在每个国家在国际法上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外交文件上使用本国的语言文字的权利等

最近发生的南海争端,外交部的声明:越南侵犯了我们的 “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③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自卫权的主要内容有:防御,即国家使用自己的一切力量进行国防建设,如建立军队,建筑要塞等,以防御外来侵犯;自卫,即当国家受到外国攻击(此时一般国家独立权受侵犯)时,有权进行自卫等。 ④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管辖权对公民的管理和保护包括居住国外的侨民,对物的管理包括了驻外的使馆等。 最近发生的南海争端,外交部的声明:越南侵犯了我们的 “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主权国家履行的义务有: ①不侵犯别国;②不干涉他国内政; ③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对国际关系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国家利益。 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利益? 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和相悖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因素) :国家力量 国家力量:综合国力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是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平发展战略、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国力强弱、国际环境、国家政策、国体 外交政策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 外交政策的性质由国家性质决定 外交政策的变化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引起

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首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其次: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再次:加强南南合作(77国集团、不结盟运动。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和南北对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缩小差距) 第四: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反对美国单边主义,绕开联合国,把联合国边缘化) 第五:积极同国际旧秩序作斗争 第六:广大发展中国家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我国外交政策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只要是外交题都要回答) 外交态度对策由国家利益和是非曲直决定 内容 ①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义利观的统一) ②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③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