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止咳平喘药 概 述 第一节 清化热痰药 第二节温化寒痰药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以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统称为祛痰剂.
Advertisements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定义 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 能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二、分类、功效及适应证 化痰药-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不爽等。亦可用 于瘿瘤瘰疬,阴疽流注、癫痫惊厥、中风等。 温化寒痰药-温燥-温肺祛寒-寒痰、湿痰证 清化热痰药-寒凉-清化热痰-热痰、燥痰证.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1 .特点:味甘淡或苦,性寒,主入肝胆。 2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3 .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目黄、身黄、小便黄。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教学目的 掌握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 理气药的功效主治; 理气药常用的实验方法 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效 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重点 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与药理作用。 第十二章.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概 述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一、定义.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第十节 止血药 定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 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适应证: 出血证可由多种原因造成,主要表现 为咯血、咳血、鼻出血、吐血、便血、 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等。 可分为:血热妄行所致出血;虚寒性 出血;出血兼有瘀滞。
1 止血药 一、含义 : 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 药,称为止血药。 二、功效 : 止血 。 三、分类 : 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 四、适应证:出血证。 五、配伍: 凉血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常配活血化瘀药,防止止血留瘀。 六、使用注意: 1 .因证选药。 2 .关于炒炭止血的问题。
第二节 芳香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 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湿邪为患湿邪为患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咳 嗽. 一、定义: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 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 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 主症的疾病。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痰证 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止咳平喘药。 一. 含义:
第一章解表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麻黄 - 桂枝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 桂枝 麻黄 桂枝组成.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第八章 理气药.
第十八章 止 血 药.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化痰、止咳、平喘药.
王 付 制作.
蓼 科Polygonaceae.
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含义: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总论 董振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
第九章 清 热 药.
清热药 二、功效:清里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 三、适应证:里热证。 四、使用注意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1.概念: 峻下逐水—指以作用峻烈的泻下药攻逐水饮,用治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病证的方法。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咳 嗽.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清热药 定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 十 章 泻 下 药.
咳嗽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镇咳药.
第十六节 息风止痉药 定义:凡以平息肝风,制止痉挛抽搐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肝风内动证的药物,称为息风止痉药。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第十五章 祛 湿 剂.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苦杏仁.
消食药.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消化功能调节药.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大血藤(红藤) 苦平 大肠肝 藤茎
(十五)伞形科 (Apiaceae,Umbelliferae) P294 * K(5)-0 C5 A5 G (2:2)
利水渗湿药.
鸡蛋知多少 制作人员:郭怡欣 崇家荣 张茅 郑云淇.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消 食 剂.
方舟®定喘止咳胶囊.
白云小学 一(5)班 陶官森.
第五章 化湿药.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化痰止咳平喘药 概 述 第一节 清化热痰药 第二节温化寒痰药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概 述 含 义 药性分析 功效主治 常用配伍 使用注意

含义 化痰药:凡以祛痰或消痰,治疗因痰 而致的病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用。 止咳平喘药:凡以缓和或制止咳喘, 治疗咳嗽、喘息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药性 性味:温燥或凉润。 归经:肺、脾经。

一、温化寒痰药:治寒痰、湿痰证。 功用 分类 二、清化热痰药:治热痰、肺热等。 三、止咳平喘药:治咳喘。

兼表证者,配解表药。 配行气药同用。 常用 配伍 因痰而致的瘰疬、瘿瘤,配软坚散结药。 阴疽流注,可配温阳通滞药。

应辨明痰、咳、喘的性质,而后选药治疗。 使用 注意 咳血者,温燥性强烈的化痰药宜慎用。 麻疹初期咳嗽,忌用收敛作用的止咳药。

川贝母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太白贝母,暗紫贝母等的鳞茎。

浙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川贝母 浙贝母 性味:苦,寒凉。 共同点 (1)清热化痰:治热痰咳嗽等。 (2)散结消肿:治痰热郁结之病证, 如瘰疬、肺痈等。

不同点 川贝母 浙贝母 1. 偏润肺止咳,治肺燥咳嗽,虚劳久咳。 1.偏清肺化痰,治痰热郁肺或风热咳嗽,痰黄而稠等。 2. 清热开郁散结力不及浙贝,治体虚痰结者。 1.偏清肺化痰,治痰热郁肺或风热咳嗽,痰黄而稠等。 2.清热开郁散结力较强,治痰火凝结之瘰疬、肺痈、乳痈等。

瓜 蒌 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栝蒌和双边栝蒌的成熟果实。

瓜 蒌 果皮——瓜蒌:长于清肺化痰,宽胸散结 种仁——瓜蒌仁:长于润肺滑痰,润肠通便 种仁去油——瓜蒌仁霜:功同瓜蒌仁而力缓 全果实——全瓜蒌:具有皮、仁功效 根——天花粉:长于清热解毒、生津

瓜 蒌 1.清肺化痰 : 皮:寒性较大,清化热痰力优,治热痰咳喘。 仁:味甘质润,润肺滑痰功胜,治肺燥咳嗽,痰稠难咯。 2.宽胸散结: 皮:散结力优,治胸痹、痰热结胸、乳痈、肺痈、肠痈。 仁:散结力弱,少用。 3.润肠通便(仁):治肠燥便秘。

竹 茹 为禾木科多年生常绿乔木或灌木植物清秆竹或淡竹的茎杆的中间层。 加工炮制: 鲜用、干用 : 清化热痰 ;姜汁炙用:止呕。

功用 治血热之吐血、衄血、崩漏等。 凉血止血 治胃热呕吐。 清胃止呕 治肺热、痰热咳嗽、痰火内扰心神之心烦不眠。 清热化痰

桔 梗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根。

功用 治肺痈,痈疽肿毒等。 排脓疗痈 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失音等。 利咽开音 治外感咳嗽痰多者。 宣肺化痰

功用 ①治胸膈以上疾病;②作引经药。 引药上行 治癃闭、便秘。 宣开肺气

前 胡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 疏散风热,降气化痰,临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咳痰。

天竺黄 为禾木科植物青秆竹等杆内分泌物干燥凝结而成的块状物。

海 藻 为马尾藻科海蒿子(大叶海藻)和羊栖菜的全草。

昆 布 为昆布科植物海带和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叶状体。 海 带 昆 布

黄药子 为薯蓣科多年生宿根缠绕性藤本植物黄独的块茎。

浮海石 为鲍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的骨骼,呈珊瑚样不规则的块状物;或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多孔状石块。

海蛤壳 为软体动物帘蛤科文蛤和青蛤等多种海蛤的贝壳。

礞 石 为硅酸盐类矿石,分青礞石和金礞石两种。

胖大海 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成熟种子。

半 夏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

半 夏 炮制加工: 生半夏:温燥性、毒性大,长于消肿散结止痛,多外用。 制半夏: 姜半夏—毒性↓,长于降逆止呕。 法半夏—毒性↓,温性↓,长于燥湿。 半夏曲—温燥性、毒性大减。长于化痰消食。 竹沥半夏——性凉,清化热痰。

半 夏 功效应用 治寒痰、湿痰证。 又名野芋头、三步跳等 燥湿化痰、温化寒痰要药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消肿止痛 治呕吐。 治结胸、梅核气等。 治瘿瘤、痰核、毒蛇咬伤等。 10~15g。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少量脂肪、淀粉、烟碱、生物碱、粘液质、多种氨基酸、皂甙、糖甙、辛辣性醇类等。 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 抗肿瘤作用 对胃溃疡有显著预防和治疗作用  【功用主治】本品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   本品善燥湿降逆止呕,又性温兼散寒,主治胃寒及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若治疗其他原因所致的呕恶,当据情配伍它药。   本品又善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痰湿中阻之胸脘痞闷,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阻之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若痰热互结之心下痞,如小陷胸汤 。还可治痰湿凝滞经络或肌肉所致的瘿瘤痰核及痈疽肿毒,未化脓者,可单用生品为末,醋调外敷。   此外,取本品和胃之功,治疗胃不和卧不安,与秫米合用,如半夏秫米汤;取本品行湿润燥之功,治疗老人火衰便秘,与硫黄合用,如半硫丸。 不良反应:生半夏对口腔、喉头、和消化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导致失音、呕吐、水泻等副反应,严重的喉头水肿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但这种刺激作用可能通过煎煮而除去。实验证明,半夏对动物遗传物质具有损害作用,故用于妊娠呕吐应持慎重态度。久用半夏制剂口服或肌注,少数病例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血尿。 误服生半夏中毒时,可给服姜汁、稀醋、浓茶或蛋白等。必要时给氧或作气管切开。以生姜30g,防风60g,甘草15g,煎汤,先含漱一半,再内服一半,或以醋30~60ml加姜汁少许,漱口或内服。临床用生半夏时必须煎熟,以避免中毒。 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过量引起中毒,主要表现对口腔、咽喉、胃肠道粘膜及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天南星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南星,东北天南星等的块茎。 生南星:辛苦温燥及毒性大,长于消痈肿。 制南星:辛苦温燥,力猛,毒性↓,善于温化寒痰,祛风止痛。

消肿止痛 祛风止痉 温化寒痰 治痈疽肿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癌肿。 治风痰眩晕、风痰癫痫等。 功用 治痈疽肿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癌肿。 消肿止痛 治风痰眩晕、风痰癫痫等。 祛风止痉 苦燥力、毒性、祛痰力均强于半夏,两药相须为用,治湿痰、寒痰重证。 温化寒痰

禹白附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块茎。 有毒,能祛风痰,燥湿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白芥子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黄芥)的成熟种子。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善治“皮里膜外之邪”。

皂 荚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皂荚树的果实。 长于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旋覆花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旋覆花的头状花序。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宜布包。

白 前 为萝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柳叶白前和芫花叶白前的根茎及根。

杏 仁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山杏,辽杏及杏的成熟种子。

杏 仁 (苦杏仁)功用: 1 止咳平喘:为治咳喘要药,治多种咳喘。 2 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甜杏仁)功用: 1 润肺止咳:治肺燥久咳。 杏  仁 (苦杏仁)功用: 1 止咳平喘:为治咳喘要药,治多种咳喘。 2 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甜杏仁)功用: 1 润肺止咳:治肺燥久咳。 2 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百 部 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百部等的块根。

功用 治蛲虫病、阴道滴虫、头虱、体虱、疥癣等。 杀虫灭虱 治肺痨咳嗽要药。味甘,性平,对百日咳、肺TB、慢支炎有较好疗效。 润肺止咳

紫 菀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

款冬花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款冬的花蕾。

紫 菀 款冬花 一、相同点: 味辛、苦,性温。均有润肺化痰止咳之功,常相须为用,治疗多种咳嗽。 二、不同点: 紫菀长于化痰,款冬花长于止咳。

苏 子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果实。 叶——苏叶——功偏解表,宽中,行气安胎。 茎——苏梗——功偏宽胸利膈,顺气安胎。 苏 子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果实。 叶——苏叶——功偏解表,宽中,行气安胎。 茎——苏梗——功偏宽胸利膈,顺气安胎。 种子——苏子——降肺气,化痰浊而止咳喘。

桑白皮 为桑科落叶乔木植物桑树的根皮。

葶苈子 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成熟种子。

桑白皮 葶苈子 性味:寒。 共同点 (1)泻肺平喘:治痰饮咳喘、 肺热咳喘。(2)利水消肿:治水肿、 小便不利等。

不同点 桑白皮 葶苈子 1.泻肺之中重于清泻肺热。 1.泻肺之中重于泻肺中水饮和痰火而止咳喘。 2.利水作用较弱,多用治皮肿、风肿。 3.清肝止血:治肝阳、肝火偏旺之衄血、咯血。 1.泻肺之中重于泻肺中水饮和痰火而止咳喘。 2.利水力较强,多用治胸胁积水。

枇杷叶 为蔷薇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枇杷的叶。

功用 治胃热口渴,消渴。 清胃止渴 治胃热、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 降逆止呕 治肺热咳嗽。 清肺化痰

矮地茶 为紫金牛科常绿小灌木紫金牛的全株。

白 果 为银杏科落叶乔木银杏的成熟种子。

缩 尿 止 带 敛肺定喘 治肾虚尿频、遗尿,配金樱子、桑螵蛸等。 脾肾虚者,配芡实、淮山等 湿热下注者,配黄柏、车前子等。 功用 肺肾虚喘,配五味子、胡桃肉等; 肺热咳喘,配地龙、黄芩等; 肺燥咳喘,配二冬、款冬花等; 风寒引发咳喘,配麻黄、北杏等。 敛肺定喘

洋金花 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蔓陀罗的花。